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在日常生活中聽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但是卻不了解這句典故的出處,那麼這句典故這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最早出處於《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蒙始就學,篤志不倦……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典故為三國的孫權、魯肅和呂蒙之間的故事,呂蒙年少便隨軍出徵,徵戰各地,且屢建功勳,深得信任。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但是呂蒙卻不注重學習,光有猛而無謀。於是孫權經常勸導他學習,「你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卻推託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了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劉秀帶兵打仗時手不釋卷。曹操也說自己老而好學,你為何不求上進呢?」
於是呂蒙在孫權的勸導下開始讀書,專心勤奮,他所看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趕不上。魯肅接替周瑜的職務後,前往江陵,路過呂蒙的駐地。當呂蒙問他如何功取荊州時,魯肅認為呂蒙只是一介武夫,只敷衍地說了句:「到時再應付。」呂蒙批評他說:「你身負重任,我們與關羽為鄰,雖然現在吳、蜀聯合,但關羽為熊虎之人,用何策略才能防備不時之虞,怎能不事先制定計劃呢?」並且提出了五條謀取荊州的策略,很有價值。
魯肅聽了大驚,拍著呂蒙的肩膀說:「我常說你只會打仗,到今天看來,你學識廣博,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後來,呂蒙果然為智取荊州立下頭功。
希望各位讀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多多學習,做到「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