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馮世寬VS張有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2020-12-13 品味久長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路遙先生的一部長篇小說,曾榮獲第三屆矛盾文學獎。

自翻拍成電視劇以來,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部非常貼近生活的好作品(其實原著也是很受歡迎的,只不過電視劇的熱播讓它更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那麼提及裡面的人物,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其中的兩個人——馮世寬和張有智?這兩位都是曾經和田福軍共過事的人,只不過演變到後來,一個在進步,一個卻在退步。這也真正印證了那句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一個人的心性雖然自他出生以來就已基本定型,但後天的環境也會影響著他的行為變化。我們不能總是以一種老眼光去看待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人是會改變的。

從哲學上辯證法的角度來講,就是要用聯繫、發展的眼光去看事情(看待人也一樣)。

那麼馮世寬和張有智分別都是怎樣變化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早在原西縣的時候,馮世寬是田福軍和張有智的領導。那時候,馮世寬經常和田福軍「不對路」,思想上有些故步自封,不太能體驗基層百姓人民的疾苦。

反觀張有智,冒著與頂頭上司「作對」的風險和放棄「拍馬屁」的機會義無反顧的支持田福軍同志,那時候他的思想路線還是很正確的。也正是有了張有智的支持,田福軍的才不至於淪落成一個「孤家寡人」。

後來,他們之間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田福軍當了黃原的行署專員之後,他倒成了馮世寬的上司。

在田福軍和馮世寬的一次洽談中,他發現此時的馮世寬已經經過了多方面的反思,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不是為了迎合田福軍故意作出的表現)。之後兩人合作起來也得心應手,倒成了真正的朋友(這是之前他們也不曾想到的)。

再來看張有智,他留在原西也被提拔。可是此時的他竟然變成了一個「權力控」,總覺得自己的官小,有意讓田福軍再給他提拔一下。而且他不作為,把原西縣帶領的「一塌糊塗」。

所以說,我們不應該去高看過低看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因為不僅這個時代在變,人也是在變的。說不定今天你對他愛搭不理,明天他就能讓你高攀不起。

未來的事,誰又說得準呢?您說是吧?

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或建議,歡迎提出!期待您的高見!

相關焦點

  • 《三國志戰略版》呂蒙使用攻略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18183首頁 三國志戰略版 《三國志戰略版》呂蒙使用攻略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三國志戰略版》呂蒙使用攻略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 《中國新說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周湯豪逆襲
    《中國新說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周湯豪逆襲!在中國新說唱這個舞臺上從不缺乏有想法的年輕人,也不缺少年輕有活力的說唱選手,這是一個全新的舞臺,也是一種對音樂的另一種認識的開始,總會有著那麼一群人,用著說唱來詮釋自己的人生。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吳下阿蒙終成人人學習的典範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成語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分開三個日子,再次相見,就應該另眼相看,不能總是用老眼光去看人。這個成語是出自三國時期呂蒙的身上,呂蒙是誰,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要的將領。所以呂蒙就這樣從一個人人皆知的「吳下阿蒙」,變成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人人典範。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笑著應付著這一切。但是,背後的付出和當初心理上的掙扎、面對無邊暗夜的無助,是沒有人知道的。
  • 為什麼人們常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形容進步很大!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在日常生活中聽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但是卻不了解這句典故的出處,那麼這句典故這究竟是從何而來呢?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典故為三國的孫權、魯肅和呂蒙之間的故事,呂蒙年少便隨軍出徵,徵戰各地,且屢建功勳,深得信任。與劉表部將黃祖作戰時,呂蒙為先鋒,陣斬陳就,受任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在赤壁之戰中,呂蒙與周瑜、程普擊敗曹軍,圍曹仁於南郡,曹仁敗走,進據南郡,晉位偏將軍,任潯陽縣令。
  • 【成語故事學堂】NO.15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由於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所以,後人就常常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  打這以後,魯肅再也不敢小看呂蒙了,兩人還成了好朋友。魯肅去世前,向孫權推薦了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呂蒙當上統帥後,一面採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於打敗了一代名將關羽,奪回了荊州。
  • 95後社交保鮮期:朋友圈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95後社交保鮮期:朋友圈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知道小王的事嗎?太有意思了!」「不知道誒,怎麼了?」「啊你沒看他票圈嗎?他還發了好多好玩的照片呢……哦好吧找不到了,他的票圈設置了3天可見。」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國產車在這3個方面已經超過合資車!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國產車在這3個方面已經超過合資車!都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在這麼多年的發展進程當中我們的國產車也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副模樣了,而在最近幾年國產車的市場銷量也在一步一步的提高,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仍舊保持著外國的月亮格外圓的心理,他們也依舊認為國產車仍是多年之前那幅不靠譜的樣子,但是事實卻早已不再是如此,國產車在彌補自己的同時甚至比起合資車還有了很多的優勢。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白衣少年苦讀經書終成一代名將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成語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人是不斷進步的,你過幾天再來看一個人,就應該換一種眼光了。那麼這句話最早是出自誰人之口呢?他就是那個設計打敗關羽的呂蒙。呂蒙也挺贊同,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嘛」。從此兩個互不相交的人也成為了好朋友,共同輔佐東吳大業。所以,我們不妨多和孩子們講講這個「吳下阿蒙」的故事,他從一個缺少學識的人,最後奮發圖強,通過不斷地學習,讓自己的思想有了轉變,學識大進,最終讓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重新看待自己,也找到了人生的價值,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 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士別三日前一陣有個讀者說到孫權勸學,正好在此提及。呂蒙的變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正是在孫權的勸說下,呂蒙才願意在忙於軍務的同時,孜孜不倦地學習,這也有了讓魯肅刮目相看的本錢,呂蒙回應魯肅的話就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天不見,別人已經有了進步,也是指不能用舊眼光去看待他人。
  • 【盛·趣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其實有近因效應在暗處助攻
    從耳熟能詳的俗語「女大十八變」,到富含哲理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再到天差地別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可以窺見一二。為什麼第一印象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其實排除當事人的今昔差別之外,還有近因效應在暗暗助攻。什麼是近因效應,對我們的投資又有何啟發,和小盛一起來看看吧~記得在上學的時候,經常會背英語單詞。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想提升自身氣質?讀書是最佳捷徑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這段話摘自司馬光《資治通鑑》,講的是孫權勸學的故事。也是成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出處。
  • 刮目相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近義詞有:另眼相看、另眼看待,反義詞有:視同一律,刮目相看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取得顯著成績。
  •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這些「名車」顛覆你的想像
    可有句俗話說得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人會變,車也會變。當我們拋開成見,撕下品牌標籤,不難發現有些車並非是一成不變,甚至可以說它們的變化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像。作為韓系車裡面比較活躍的品牌之一,現代車以親民價格、豐富配置和低維修養車成本成為不少消費者在購車時的心頭好,這點從它每個月的銷量變化趨勢中便可窺見一二。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測試福特銳際四驅版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當呂蒙對魯肅說出「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這句話時,不知道內心是否充滿了自信和期待,自信於自身的改變和成長,期待他人的肯定與讚許。我與福特的分別,用「士別三日」可能都不足以形容。近兩年我幾乎沒有接觸過福特的車型,而當我拿到銳際的鑰匙時,我確實對它充滿了期待。
  • 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可丁君與我聊「技進乎道」
    我看了非常汗顏,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一起學書法的,怎麼就相差這麼遠了呢?幾年不見便成了天壤之別。他那書法,從整體上看富於張力、線條變化、疏密得當、節奏韻味、墨色枯潤、濃淡虛實、疏散閒淡與情緒抒發上都讓我再學幾年也望塵莫及。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帶著仰慕的心情去拜見了可丁君。
  • 每日一課 丨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其實有近因效應在暗處助攻
    比如耳熟能詳的俗語「女大十八變」,如含哲理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再如天差地別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可以窺見一二。為什麼第一印象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其實排除當事人的今昔差別之外,還有近因效應在暗暗助攻。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舊日髒亂差面貌換新顏,襄陽臥龍新城拔地起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舊日髒亂差面貌換新顏,襄陽臥龍新城拔地起不久前,303省道襄城區臥龍段大規模出動鎮村幹部、城管隊員、環衛工人、綠化工人,一齊參與除雜草、清溝渠、掃路面、拆招牌、種花木等涉及環境綜合整治的民生工程,在7天時間內實現了
  •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故事梗概
    田福軍和另外一位縣革委會副主任張有智一塊相跟著,到原西縣的兩個農田基建先進公社柳岔和石圪節視察工作。路上,田福軍聽到有人放槍,於是載了滿滿一車民兵的拖拉機,追趕著兩個農民。還好,有田福軍出手相救。了解到情況之後,田福軍憤怒,希望周文龍放走那些受罰的農民。周文龍不同意,還誣陷田福軍這是在明目張胆地破壞農業學大寨運動。
  • 路遙:用一支平凡的生活之筆書盡人世間生活的酸甜苦辣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然而43歲的他,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於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離開了這一片平凡的世界,去尋找另一個屬於自己且耐以生存的另外一個平凡的世界裡去生更發芽、萌發新生創作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