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3歲左右時,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準備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了,幾乎所有孩子都是在這個年紀入學,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常態。
家長們也覺得很正常,但是最近有一位教齡已經10年的幼師卻表示:
我是不會讓我的孩子3歲上幼兒園的,背後原因非常現實。
這位老師認為,幼兒園並不在9年義務教育的範疇內,家長們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發育狀況去判斷,他們能不能入學。
而且隨著早教風的掀起,很多幼兒園開始提前教孩子小學的知識點,聽起來這是件好事,但是卻會影響孩子大腦的正常發育。
最重要的是,幼兒園的一些人際關係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這位老師最後強調,寧願在家自己教孩子,也不想讓孩子才3歲就去幼兒園遭罪。
為什麼不建議3歲的孩子上幼兒園?
1、智力發育不完善
根據育兒領域相關研究證明:
我國中小學生的厭學率遠超過西方各個國家,其主要原因是孩子的上學年齡較早,智力發育不完善,正處於一個沒有脫除依賴的時期。
尤其是對男孩來說,智力發育較晚,很可能產生分離焦慮,會導致內心壓抑、焦慮、恐懼等,從而開始厭學。
所以家長可以等孩子心智發育的成熟一點時,再與孩子討論幼兒園的事情,入園年齡最好在5歲左右。
2、身體抵抗力差
很多家長應該都清楚,上幼兒園的孩子總是經常生病,尤其是一個孩子生病了,很可能傳染班裡其他所有的孩子。
這都是因為孩子的身體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好,身體抵抗力太差了。
而幼兒園屬於群體環境,3歲的孩子會經常患病,很可能會影響健康與身體發育。
而每天叮囑老師幫忙餵藥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何不如等孩子身體抵抗力差不多的時候再送孩子入學呢?
3、自理能力低下
3歲的孩子有很多還會尿褲子,要是把這樣的孩子送到幼兒園,遭罪的不僅是孩子,還有老師。
而且每個班級只有幾位老師,很可能孩子尿褲子的時候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很容易生病。
晚上幼兒園未必是壞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把他們送到幼兒園,主要的原因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3歲左右的孩子又能學到多少知識點呢?如果條件允許,家長完全可以晚一些送孩子去幼兒園。
就像霍思燕與杜江的兒子嗯哼,4歲也沒有去幼兒園。
但是從節目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會分享、懂禮貌的寶寶,情商也是非常高。
所以在3到5歲的這兩年空白期中,我們完全可以在家教育孩子。
家長在家如何教育寶寶?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說:「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因此拉開孩子們差距的不只是智商,更多的是習慣的養成。
所以家長們應該幫助孩子在小時候就養成良好的習慣。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在講座中總結了這樣的教育理念:
3到6歲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關鍵時期,宜早不宜遲,錯過了就很難再挽回。
孩子們剛降生的時候就像一張非常純潔的白紙,上面有什麼色彩,完全取決於家長如何的去塗抹。
而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中,孩子身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那麼孩子的性格就會出現缺陷,最常見的就是不服管教、暴力、不尊重父母等。
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會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實施下一步的教育,所以家長們不如利用科學的繪本教學。
下面我總結了一些對培養孩子非常有益處的繪本書單,希望可以幫助到家長們。
1、《歪歪兔情商管理》
美國的心理學領域教授曾表明: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加重要,家長要抓緊孩子的情商教育。
歪歪兔的情商繪本被很多幼兒園都當做了教學書籍,內容豐富有趣,蘊含了很多道理。
一套書中共有8冊,分別教育了孩子:逆商、情緒管理、行為習慣、財商、社會交往、性格養成、品格、性教育等。
有趣的繪本小故事+專業的育兒知識+情商的培養+好習慣的養成+贈送免費音頻
2、《怎麼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豆瓣評分:9.5分
適宜年齡:2到6歲的寶寶
這本書是由著名的文學大家所設計,分別教育孩子:積極主動性、情緒能力、親社會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自尊心、自律能力。
這本書主要是為家長所作,剛開始家長可以當做睡前故事閱讀,後期可以做親子閱讀。我的寶寶之前就有很多壞毛病,就是看完了這本書,才改變了很多,所以我強烈推薦這本書。
而且這個繪本提供了360個教育建議,非常實用。
3、《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
主題:主要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主動解決、堅定、會表達等
上榜理由:
這本書同樣屬於歪歪兔系列。
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陳夢敏的又一力作,不僅故事生動有趣,而且還能幫助孩子提前適應集體生活。
最關鍵的是這本書可以當做文學啟蒙書籍給孩子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