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贏在起跑線」這個理念盛行以後,很多家長陷入盲目地搶跑狀態裡。搶在9月份之前生小孩,搶著3歲上幼兒園,搶著7歲上小學。
生怕自己的一個跟不上,孩子被同齡人甩出一大段距離。但我有一個從事幼教工作20年的前輩,相當資深的一位幼師,她卻跟我說了這樣一番心裡話。
「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3歲上幼兒園」!這讓我感到很詫異,隨後這位前輩給出了這3個原因,引人深思!
一、超前教育的危害
資深幼師表示,雖然現在有規定幼兒園禁止小學化,但並不是所有幼兒園都能執行。很多幼兒園學習算術、識字、拼音。
而這種方式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是違背認知發展規律的,填鴨式的教學到了孩子二年級就會暴露出危害,孩子開始厭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焦慮、甚至習得性絕望。
不過這位前輩說得也是事實,我侄子今年上幼兒園中班,來我家玩的時候還有作業要寫,不僅寫數字和拼音,還要練簡單的字。可見,這位幼師的擔憂並不是多餘的!
二、孩子抵抗力差
這位資深幼師又強調,很多孩子進入幼兒園就開始經常生病。是因為抵抗力比較差,再加上這種公共環境,就更容易生病。
很多孩子三天兩頭請假,因為上學也沒有持續性,結果每次來上課都要哭一番,很容易因為焦慮上火再一次生病。
所以這位幼師表示會讓他的孩子4歲上幼兒園,這樣至少身體更強壯一些!
三、社會關鍵能力的缺失,可能造成心理的落差
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
這位幼教老師還表示,很多家長並沒有在入園前,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孩子因為自理能力差、社會關鍵能力的缺失,可能會造成心理的落差。
而這種落差可能影響孩子的性格!她還給我分享了一部豆瓣評分8.8分的紀錄片《幼兒園》,她表示這部片子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了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她借用了紀錄片中的話描述幼兒園,幼兒園是一個提前的成人世界,是一個微型版的社會百態。
幼兒園對於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小社會,不是每天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裡也充斥著抗爭和衝突。
有些孩子因為打小報告被其他同學孤立;有的孩子被幼兒園的小朋友嘲笑太醜;還有些孩子習慣模仿成人的口吻去教訓其他孩子。
而這對於3-6歲性格形成關鍵期的孩子來說,太具有挑戰性。所以她建議,如果沒有準備好,別輕易給孩子送進幼兒園。
那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
北大校長蔡元培曾直言: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在講座中提到,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性格而非智力!
李玫瑾教授對性格的解釋很獨特,她說所謂性格就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跟別人有關的、固定的方式。
比如有些孩子習慣亂扔東西,這是他的習慣行為,但是這就會給環衛工人造成壓力,給環境造成影響,如果此時家長不好好引導,那將來這個孩子性格可能就是有缺陷的。
在孩子3-6歲性格形成關鍵期,家長應該花費時間精力去培養孩子的好性格、關鍵社會能力,讓孩子為健全人格修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的書單
關於兒童性格培養和關鍵社會能力的培養,我遇到過很多不錯的書籍,我整理成了一個書單分享給家長。
1、《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
簡介:這是由原創情商早教領導品牌編纂的一套情商教育書籍,包含8大主題行為習慣、性格教育、品格教育、逆商培養、財商教育、性教育、情緒管理。
通過語氣的童話故事,給孩子提出科學的建議,讓孩子學會做一個高情商的人,了解高情商的人是如何處理事情的。這套書已經累計銷量達到5000萬冊,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2、《歪歪兔獨立童話學會管自己》
簡介:也是出自歪歪兔的一套叢書,這套書主要針對引導孩子的因為。比如引導孩子上課注意聽講、做事不磨蹭、敢於表達自己、不盲目聽信他人的話等等。
這是一套針對學齡前兒童編纂的童話故事,所以適合讀這套書的兒童在4-9歲之間,是一套提前為上小學做準備的助攻故事。
3、《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簡介:這套書的作者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朱慕菊編纂的。全套書包含6大關鍵社會能力,自尊心、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社交能力、親社會能力、積極主動性。
通過360幅漫畫和360個建議,手把手教會家長如何培養出出色、優秀的孩子。裡面提到的案例都是來自0-6歲孩子的真實案例,更有帶入性。
最後我想跟家長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一場百米跑,有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慢一點,有時候這種慢其實是給孩子積攢更大的後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