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稿後立馬就被退稿,該怎麼辦?

2021-02-19 醫刊匯


一催就退稿,這個題目一看就讓人鬧心,其中充滿了無奈。

我認為,這種情況在學術期刊出版中一定會存在的,至少是在公開「承諾」稿件處理期限的編輯部會使作者感覺這個問題的存在,並且還是無法從根本上避免的!我感覺,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感覺,也就是說退稿與催促行為之間並不一定有關係,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一種巧合;另外一個方面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在此,我只對學術期刊出版中可能存在的 「一催就退」客觀現象進行分析。

有稿件處理時限限制,自然就有個時間節點,即必須在這個節點之前作出決定——錄用或者是不錄用。無論是否達到期限的上限節點,編輯都時刻需要做出決定——是錄用還是退稿?二者必選其一,這就是編輯的日常工作之一。當臨近期限上限時,這個決定就顯得更加急迫和困難!當然,也有的期刊為了規避種種問題而採取「不錄用即為退稿」的處理方式。我不贊同這種方式,但我能夠理解:一是稿件太多,二是直接退會遭遇反彈。

在稿件處理過程中,如果選擇錄用,無論是流程的完整性還是評價的充分性,都需要基本滿足要求,也就是做出「充分決定」,否則就很難通過後續的審查!在可錄可不錄的衡量中,選擇不錄就相對容易,只要有支持不錄的依據就可以決定。在此,請大家不要往歪裡想,不要罵娘!換位思考,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而如何保證不冤枉作者那是另外一個問題。這不僅僅是不冤枉作者的問題,而且是不遺失優質的稿源,也是一個負責任編輯所不願意發生的。

能夠篩選出優秀的稿件(在審稿人的協助下),這代表著編輯人員的水平和期刊的水平,不遺失優質的稿件也是編輯人員能力的體現。我為了評價和考核編輯的工作,就時常兩個角度來觀察:看誰編發的高影響論文多,也要看退稿之中再發表(另投它刊)後的傳播效果。這裡的關鍵問題是:為什麼要拖到的期限上限?為什麼要等到催促時才做決定?

稍微有點水平的學術期刊都是建立在一定退稿率的基礎之上的。這個退稿率並不是編輯部硬性規定的(你也沒有辦法規定),而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水漲船高」,編輯部都是通過 「歡迎來稿」的宣傳增加選擇的餘地,進而以「優中選優」的方式達到提高期刊水平和層次的目的,甚至是調整辦刊方向。用心辦刊者,一般也不會盲目追求退稿率,而是將退稿率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我認為,在國內學術期刊出版中,退稿率一般維持在70%左右比較合適,期刊就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退稿率太高了,說明大量的來稿並不適合本刊層次和方向,結果是將大量的編輯力量和審稿資源用到大量不適合的稿件審查處理上。這不僅是出版資源的浪費,也是作者時間成本的浪費。此時,一般出版者會明確提出一些「不建議作者投稿的方向和類型」,以便節約雙方的成本。也就是說:當退稿率低的時候,就要宣傳推廣,吸引作者投稿;當退稿率過高的時候,如90%以上,就應該進一步明確期刊的收稿範圍、層次和類型。

據我的觀察,70%的退稿中,有30%左右稿件的退稿決定是很容易作出的——無論是層次、方向還是水平都不合適(包括20%左右的會被審稿人明確槍斃),而另外的40%稿件的決定就需要「多方面的考慮和衡量」。在這40%中的20%更是難上加難——徘徊在退與不退之間。這退稿的20%和錄用稿件中的10%左右,合計30%左右的稿件是會處在一個「反覆分析比較」的狀態。

錄用和退稿的宏觀標準容易制定,但是具體到一篇稿件上,許多標準會變的模糊。從決策學的角度來說,這部分的決策往往是定性的、模糊的、經驗性的,甚至是憑感覺。決策者在決定時最為艱難,有經驗的老編輯相對會容易一些,憑經驗。在快速變化的當下,如果主編敏感,經常調整和反思辦刊方向,具有經驗的老編輯要作出決定也是困難的,憑經驗往往會不適應辦刊方向的調整,影響期刊水平的提升。

我就會時常統計分析往年發表文章的傳播效果,目的就是給編輯提供「決定」的依據,及時調整錄用的標準和方向!類似的文章、相關的團隊、評價的表述等等,如果不是屬於效果好的哪一類,就可以作出退稿的決定。決定的對不對?誰也不敢保證!這也是一個體現出版者水平的地方——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調整!

處於這個範圍之內的稿件(來稿的30%左右)即使是審稿意見都回來了(作者看到的是「等待責編處理」),編輯往往也不會立即決定和處理——總怕決定錯誤而想等等再說、再與後邊的稿件比較一下。也就是說,還是想「盡力錄用」才「拖」。此時,也有一放就忘了的時候。這是負責任編輯——對作者更是對期刊負責任的編輯人員所應該做到的。當然,責任感強而水平有限的編輯,猶豫的時間會更長一些,決定需要的條件支持更多一些。

有的是因遲遲不能得到「規定數量」的審稿意見:部分審稿意見不太好,編輯感覺還好而不捨得「退」,想等等看另外一個審稿意見能不能支持自己的想法;有時回來的部分審稿意見比較好而不捨得「退」,而當另外一個意見回來後並不如意,則不得不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比較負責的編輯和水平還可以的期刊,在決定稿件的退錄過程中是十分糾結的。至少,來稿中30%左右(以退稿率70%來算)稿件的錄用和退稿決定並不是那麼輕易可以決定的——並不是說編輯偉大,為作者著想,而首先是保證期刊水平、體現編輯水平所必須的,必須在這30%的稿件決定中審慎分析、體現主編和期刊的導向。退稿,對具體作者來說是大事,但對於天天面對退錄稿件的編輯來說,這是日常工作。這裡,我常常將編輯比喻為外科醫生:開膛破肚對病人來說是大事,而對醫生來說是日常工作。這也許是醫患關係緊張的本質原因。如果不理解這一點,關係永遠是處於衝突和對立狀態。

那麼,我們回到我們主題上來,什麼情況下容易產生「一催就退」的現象?顯然,就是這30%的稿件!也就是說,有30%的作者可能有一催就退的遭遇。這也是編輯最糾結的,但是前面提高過70%退稿中的40%的評價差別並不是很大,那麼可能碰到一催就退的作者面就是50%。這個面看起來是比較大的,但並不是這些作者都催,也不是這50%都要等到最後決定,所以真正遭遇「一催就退」的作者並不會有那麼多。我的經驗是,無論什麼原因,在期限上線決定的稿件(無論是錄用和退稿)一般佔來稿量的30%不到。我刊承諾4個月作出決定,但長期以來平均是2個月左右,如果多數在期限上線決定,平均就不會是2個月左右。

為什麼會產生一催就退現象?前面我分析了稿件的處理過程,說明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可能。那麼,我們再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就可以了解這種「被動性」決定的基礎。我們生活中都有體驗,事情總是拖呀拖,不拖到最後總是心裡沒底、胸中無數、下不了決心,而一旦期限到了也就決定了,特別是在被催促的情況下,決定就變得容易了。從心理學上來講,這種被逼決定是可以大大減輕決定者的心理壓力,有一種推卸責任和自我解脫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使沒有到達期限上線,只要是處於「猶豫」階段的決定,都會出現「一催就退」的可能。催促,加快了決定,減輕了決定的焦慮和壓力。

那麼,編輯出版者應當如何解決這種決定的徘徊,更重要的是避免借催促來減輕壓力或者說排除作者「一催就退」的感覺?同樣,作者應當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引導編輯輕鬆地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抱怨是沒有用的,換位思考、和諧共處,努力爭取事物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才是關鍵。

【聲明】:文中內容來源於科學網;作者:趙大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一句催稿惹毛創意?你需要這種正確的催稿姿勢
    面對各種猝不及防的拖稿理由,阿康的內心是崩潰的,眼看就要到截止時間了,左邊是客戶的連環奪命催稿call,右邊是被催稿弄得已經"封筆"不寫的文案。這時該怎麼辦?難不成自己寫?千萬不要自己寫!那怎麼辦?Deadline迫在眉睫,要不多找些Reference(參考作品)給創意?千萬別找太多Reference!
  • 催稿記
    我不是作家,只是一名語文老師,但這並不妨礙我也經常陷於被催稿的窘境。原因是:有很多教師刊物和學生刊物,他們需要如我這般的一線教師作者群。2        一線教師的稿件的內容鮮活,接地氣,但一線教師最大的困難——時間是最大的奢侈品。要做的事千頭萬緒,每一件都必須花費心思和精力。從工作到現在,幾十年如一日,我習慣了遲睡早起。
  •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
    sci期刊讓潤色還會退稿嗎?sci期刊讓潤色,說明論文寫作不達標,尚未達到錄用的標準。論文潤色後,解決了語言問題,不代表其他方面也達到了錄用的標準。即sci期刊讓潤色不一定還會退稿,但有退稿的風險。論文潤色程度不同,導致還會退稿的可能性有差異。當sci期刊讓潤色只是小修的程度,代表該篇論文基本上過關,只是語言上還存在小問題,需要進行潤色修改。作者應該根據審稿人的意見進行潤色修改,及時地提交潤色後的稿件。sci期刊編輯審核後,還會退稿的機率就會很低,基本上會被直接錄用。
  • JK羅琳作品被退稿因為寫得差?
    退稿信顯示,她當時以「羅伯特·加爾布雷斯」的筆名向出版社投稿《布穀鳥的呼喚》一書,可是出版社拒絕了這本書。J·K·羅琳說曬退稿信的目的是想鼓勵大家,面對退稿的挫折不要灰心。大作家J·K·羅琳換個馬甲,作品立馬被出版社退稿,這是因為她真的寫得差嗎?或者是出版社看稿編輯的「有眼無珠」鬧了大笑話?
  • 刊大師:新媒體背景下,退稿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作者在線投稿後,由於編輯處理速度快,稿件當天被期刊編輯退稿。而編輯僅以「不適合本刊選題」幾個字回復作者,容易給讀者造成「編輯不認真審稿」的印象。 (2)退稿超過限期。在線投稿系統中能透明顯示各個階段的審稿期限,讓作者監督;不同學術期刊審稿周期也會在期刊官方網的投稿須知裡公布。
  • 龍遊淺灘,英雄氣短:關於退稿你必須要知道的那些事兒
    如果說發表論文是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對某些人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那麼被退稿就是科研日常之一了。當今的Peer-Review匿名評審體系,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目前最好的論文評審和發表模式。無論是科研底層打工人,還是學界大牛,只要發表論文,就要面臨被同行審批斃稿,被期刊退稿的可能性。
  • SCI除了投稿,你還要了解催稿、修改、甚至撤稿
    從SCI投遞出去之後到發表見刊,我們不僅要做好投稿的工作,還要隨時準備催稿、修改、甚至撤稿。 那麼,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如何適當的催稿? 一般來說應該在何時去詢問稿件狀態合適,具體需要根據這個雜誌通常審稿周期來定。
  • 知網最嚴查重政策下,作者預查重該怎麼辦?
    如果可以,預檢測該怎麼操作呢?01是否可以預檢測雜誌社的檢測系統多是知網檢測,所以我們在投稿之前做複查時也應該用知網系統來檢測。上期圖文我們也說過了,知網的最新政策:在檢測論文時必須上傳單位+文章題目+作者姓名。
  • 如何優雅應對退稿
    好不容易投出了自己的文章,心心念念的等來了退稿,你慌不慌?前期的努力都白費了嗎?對於投稿後的結果最常見退稿原因(1) 主題原因(Subject):*內容不適合該期刊(Not suitable for journal),*不適時(Not timely)(2) 論文內容(Coverage):*意義不大
  • 投稿論文被核心期刊退稿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單位或者是學校,在晉升和畢業時會要求發表核心期刊論文一篇甚至多篇,作者在明確自己所需期刊級別後,會抓緊時間完成論文,進行投稿,一部分可能1個月內會收到退稿通知,一部分會在投稿半年後還沒有消息,也會有一小部分作者很幸運,會反覆收到修改稿,修改數次後會有錄用通知下發。核心期刊退稿原因有哪些?
  • 研究生論文退稿機率大?一旦錯過這三點,論文錄用機率就很小!
    但是投過稿的同學都知道,尤其是核心期刊,一般審稿速度慢,退稿機率大,有的期刊投稿後可能半年都沒消息。那麼如何才能快速找到適合你所寫論文的期刊,並儘量保證不被退稿呢?你需要了解以下三點內容:一、投稿前查閱期刊要求首先,寫作前就可以確定你要投哪個期刊,然後在中國知網搜索期刊名,瀏覽近一年該期刊發表的論文分為哪幾類?有什麼特點?主題有哪些?根據總結梳理的筆記,選定與該期刊主題相符的論文,確定論文寫作題目和框架進行寫作。
  • 避免論文投稿後直接被退稿,你一定要注意下面幾點
    通常一篇論文從選題構思到出稿要傾注很多的心血,好不容易確定投稿了如果直接就被退稿了,這無疑會打擊到作者的自信,為了避免投稿後直接被退的困擾,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論文自行鑑別:1、論文是否符合雜誌收稿方向每一本雜誌都會對自己的收稿方向有明確的要求
  • 投稿小貼士:如何正確查詢SCI論文投稿狀態,是否應該催稿?
    通常情況下,作者投稿成功後的常態就是焦急地觀察和等待投稿狀態的變化,而根據期刊處理稿件效率的不同,快的期刊可能1,2個月會返回外審結果,而慢的可能長達半年甚至一年都杳無音訊。所以,如果遇到投稿狀態卡住的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寫信給編輯?詢問出版社?還是再等幾個星期?
  • 毛衣總是起球怎麼辦?用了這個方法後,毛球立馬消失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毛衣起球的文章,身上的毛衣總是起球怎麼辦?用了小編的這個方法後,毛球馬上消失。冬天到了,不少人都換上了毛衣毛褲,可是煩人的事情又出現了。這個毛衣毛褲總是起球,弄的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有人說這是質量不好的原因,可是即使是再貴的毛衣,穿久了還是會起球,怎麼辦?沒關係,小編在這裡支個招,用這個方法,毛球立馬消失不見。
  • 論文被退稿?可能只因前言沒寫好!
    總結一句話「前言就是整個論文的臉面」,如果「臉」都沒有展示清楚,期刊社編輯老師都閱讀不下去,你不被退稿誰被退稿!看到這很多人會有疑問,論文前言到底該如何寫?課程後會布置本次模型的作業練習,讓大家進行拆解,以確保大家掌握課程模型,一定要完成作業哦!
  • 他替書粉向「坑王」江南催稿
    在呂歸塵昏迷後,姬野又接了第三刀,隨後說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我叫姬野,荒野的野。」這一段陳若軒的表演相當出彩,小編很想為他擊節叫好。隨後贏無翳對姬野說了那句盪氣迴腸的名句:「孩子,等你以後成了名將,再來跟我爭奪天下,取我的首級吧。」
  • 周杰倫的一首奇歌,催稿方文山不成,卻陰差陽錯得了金曲獎
    「文山啊等你寫完詞都出下張專輯了」當聽到這第一句歌詞的時候,除了聯想到杰倫催稿方文山的好笑畫面,亦讓人折服於杰倫寫詞時信手拈來的自信。更讓人詫異或者說驚喜的是,因為催稿方文山未果,卻陰差陽錯讓周杰倫憑藉這首歌拿了金曲獎的最佳作詞人獎。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在這個自信爆棚的周杰倫之前,他也曾自覺平凡不敢造次。
  • 護理論文,不被退稿的秘密
    其實不然,近些年隨著國家對科研方面的重視度以及某些雜誌社對於論文質量標準的提高,諸如以上護理方法的投稿在雜誌社編輯部主編那裡看過之後九成是要被退回的,退稿意見往往為:臨床類似研究較多,研究無新穎度。此種情況下,如果正準備論文寫作的你,一定要避免以上注意事項,努力創新護理方法,比如我們可以寫微信手機APP隨訪 、QQ 互動、基於XX量表或XX評分下護理模式 ,或者某種自製護理量表或者記錄單對患者併發症風險預防應用,如果諸如綜合護理、整體護理類的文章已經寫好,但又不想由於雜誌社那邊的退稿從新開始另寫一篇,這時可在原寫作論文的基礎上,護理方法對疾病名稱的前提下
  • 張恨水的小說經常被催稿,為了打麻將,他練出這麼一手絕技
    張恨水的小說經常被催稿,為了打麻將,他練出這麼一手絕技文/無計讀史都說中國人是個會吃的民族,其實不然。除了在美食一道上我們獨孤求敗之外,在娛樂一方我們也不落於人後。就拿最出名的麻將來舉例吧,這項本來是茶餘飯後被人當作消遣的玩意一經出世就獲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這項牌桌上的活動到了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都這麼火爆,要是放在以前娛樂活動缺乏的時代,那得變成什麼樣啊?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追溯到民國看看,看看那時候的人們是怎麼對待這項娛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