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術期刊普遍採取網絡化投稿方式,編輯也採取多種新媒介與作者進行交流互動,因此,傳統的書信、電話等退稿方式讓位於新媒體退稿方式。新媒體下編輯退稿時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退稿過於迅速。在線投稿系統的採用,使得作者投稿和編輯稿件處理可即時完成。作者在線投稿後,由於編輯處理速度快,稿件當天被期刊編輯退稿。而編輯僅以「不適合本刊選題」幾個字回復作者,容易給讀者造成「編輯不認真審稿」的印象。
(2)退稿超過限期。在線投稿系統中能透明顯示各個階段的審稿期限,讓作者監督;不同學術期刊審稿周期也會在期刊官方網的投稿須知裡公布。一些期刊編輯對作者來稿處理較慢,甚至超過編輯部所規定的審稿周期,超期後才給作者退稿通知,並在退稿通知中也沒作任何解釋,或只是簡單一句「稿件選題不適合本刊,建議另投他刊」。這種對作者不負責的退稿方式,容易導致作者對期刊忠誠度的降低。
(3)退稿言語過於簡單。在線投稿系統中有退稿模板,只需在相應的選框中選取退稿類型,即可回復;電子郵件投稿中,其退稿通知也可事先備好退稿模板,直接複製、粘貼模板文字。這些情況實際上是模板化的退稿方式,即事先已經定好回復格式,一經複製或選中就完成退稿流程,不少期刊退稿時僅套用一句模板化的退稿句子:「您的稿件經審閱,不符合我刊要求,建議改投他刊」。這類退稿通知中沒有說明任何退稿理由,讓作者失望。
(4)約定式退稿。約定式退稿或默認退稿採取約定自然淘汰方式,作者在線投稿後,投稿系統自動回復作者一封電子郵件,在電子郵件中「敬告作者: 您的論文已收到。若3 個月之內未收到錄用通知, 請自行處置」;這是一種非人性化、消極的退稿方式,不利於期刊發展,不值得提倡。
(5)石沉大海式退稿。作者投稿後,論文猶如石沉大海,作者既不知道審稿狀態,也不知道審稿期限,無法決定是該改投還是繼續等待結果。
原因分析:退稿中存在的問題,暴露了學術期刊的服務理念、編輯素養等方面有待改進。
學術期刊服務理念不到位:期刊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優質稿件,作者是期刊的生命線,沒有作者來稿,期刊如無米之炊。然而,當前學術期刊由於在稿件供求關係中處於主動地位,很多期刊的服務理念沒跟上;作者處於被動地位,面對簡單粗暴的退稿方式只能一聲嘆息。
而現在有了刊大師這個平臺,刊大師學術論文智能投發管理平臺,致力於實現遠程智能協同投發稿系統,打破了傳統作者、代理商、運營商、雜誌社的運營模式。刊大師獨有的一網四端運營模式,提升了行業效率,保證了行業的公平公正性。在平臺上,你可以直接對接你需要發文的雜誌社,如果你不知道發哪個期刊比較好,平臺還可以為您智能推薦,刊大師是經工商,工信,公安,網監等國家管局批覆許可,推薦刊物均可到國家新聞出版署查詢,正刊保障。而且平臺有擔保式投發,論文直投期刊,如雜誌社無錄用,平臺實時無條件退款,原支付渠道返還,實時到帳。平臺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全方位多渠道保證你的資金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文章內容、圖片、視頻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並及時與本站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