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國粹京劇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藝術魅力

2020-12-20 綜合快報盛夏

國粹京劇藝術以其豐厚的內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戲曲藝術發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時間空間界限的虛擬化表現方式,從化妝到表演的藝術誇張和寫意手法,凝聚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所積澱的美學品質和藝術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藝術魅力,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且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品,是中國的一個象徵性符號,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在文化快速流通和變更的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日益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近幾十年來,戲曲藝術逐漸從市民文化娛樂的主流地位趨向邊緣化。京劇也同樣如此,但是當今京劇藝術的發展也涉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理由。通過從京劇藝術表現手法、京劇伴奏樂器、京劇行當、京劇中的優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紹了我國國粹京劇,為適應時代的發展,特提出我國京劇改革發展的思路,希望國粹京劇有更好的發展。

京劇,又稱「京戲」、「國劇」、「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可以說京劇集我國戲曲之大成,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載著中華文化的血脈和精華,充滿了無限的藝術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戲班應召進京為乾隆皇帝祝壽,從此在北京、天津安頓下來。經過十幾年的演變,成為一個由徽劇、漢劇、崑曲、秦腔、京腔和民間曲藝綜合而成的嶄新劇種。它以西皮、二黃為主,字正腔圓,當時人們根據這一新興劇種的唱腔,直呼其名為:西皮二黃。它於1840年前後形成於北京,盛行於20世紀30、40年代,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漢族戲曲的代表,素來有中國「國粹」的美譽之稱。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轉調、發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劇同時也藉助外物來表現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則舞袖;怒則擲袖;氣惱時甩袖;羞愧則以袖掩面;驚呆則雙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內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時,京劇藝術又講究語言準確、鮮明生動、精煉含蓄。與此同時,京劇藝術中的舞蹈極講究條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萬雄兵;一個圓場千百裡;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實美感,京劇就是藝術的美來源於生活的體現。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與管弦樂。其中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在戲曲舞臺上,人物的一切行動,包括最隱秘的思想活動,都是通過舞蹈化的身段動作、音樂化的念白和演唱,並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的,由各種打擊樂器的音響組成的「鑼鼓經」,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京劇角色的行當,早期分為生、旦、淨、末、醜、武行、流行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統稱,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內部又分為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馬旦。「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

京劇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多年以來京劇藝術的對外交流展示了中國人民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詮釋了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的形象,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國粹京劇藝術以其豐厚的內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戲曲藝術發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時間空間界限的虛擬化表現方式,從化妝到表演的藝術誇張和寫意手法,凝聚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所積澱的美學品質和藝術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藝術魅力,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且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品,是中國的一個象徵性符號,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京劇藝術描繪了民族的歷史,表達了民族的情感,表現了民族的生活。京劇是虛實結合的藝術,它的表演在審美特徵上是獨樹一幟的。尤其與西方的寫實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臺上沒有門,但是演員通過表演,卻使觀眾看到了門的存在,使你必須承認有門。明明沒有馬,卻讓你承認有馬,沒有船,卻讓你承認有船。這就是京劇,也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特徵。  希望國粹京劇有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高雅藝術進校園,京劇賞析品味國粹魅力
    「京劇」一詞最早出現在哪一年?生旦淨末醜的行當特色是什麼?京劇的「程式化」「虛擬化」的怎樣的?……面對1000多名學校師生,青島市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二級演員鞏發藝現場講解京劇知識,將大家帶進梨園世界。啟動儀式上,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王琳簡要介紹了開展京劇進校園活動的有關情況,活動組織和協辦單位領導共同按下大屏幕啟動按鈕,啟動「京劇進校園活動」活動。京劇藝術作為具有極致之美的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璀燦明珠和無價瑰寶,是最具群眾性、普及性、代表性的傳統藝術。
  • 說京劇臉譜 感受國粹魅力
    近日,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南山社區邀請20位小朋友開展「說京劇繪臉譜感受國粹魅力」的活動。活動伊始,社工播放視頻《京劇臉譜》,「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孩子們被極具表現力的京劇元素所深深吸引,工作人員趁熱打鐵,介紹京劇的起源和發展。京劇是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國粹京劇 | 堅定文化自信 鑄就民族文化之魂
    中國戲劇藝術、國粹的典型代表京劇國粹·京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京劇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曾稱平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此後,經過百年的發展京劇至今仍然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跟著文旅君一起來感受一下京劇所蘊含的藝術魅力
  • 京劇還能這樣唱 上海非遺傳承人用英文推廣國粹藝術
    、日文等外語元素,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京劇魅力,也與上海海納百川的城市人文精神相契合。」  「國粹好鄰居」最大的特色,是臺下既有專業觀眾,更有從未走進過戲院的零基礎觀眾。  對此,嚴慶谷說,在傳統藝術中加入現代元素並非迎合當下觀眾,而是引領當代觀眾走進不同的藝術大門,激勵現代人自發地去了解京劇這門國粹。因此,即使用英文演唱,唱詞也是由中文一一對應翻譯而來,唱調的轉承啟合也遵循原版唱段,內容和曲調都保持了原汁原味。
  • 聊城臨清市京劇院 弘揚民族文化 展現國粹魅力
    9月8日,臨清市京劇團赴逸夫實驗小學開展「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國粹魅力」戲曲進校園活動,為學校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京劇盛宴。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優美的唱腔從學校多功能廳裡傳出,臨清市京劇院的陳紅娟一邊唱,一邊教,展現了京劇的博大精深與無限魅力。  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接近戲曲、了解戲曲、熱愛戲曲,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校園生活起到了促進作用。
  • 手繪京劇臉譜親子活動 讓家長陪孩子尋文化識國粹
    「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紅臉的關公……」為了增進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梁,同時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歷史文化,學習、欣賞臉譜藝術,培養視覺感知、文化底蘊,11月29日下午,60多位書友齊聚鹽都區圖書館,參加在這裡舉辦的手繪京劇臉譜親子活動,一起執畫筆、作臉譜、尋文化、識國粹。
  • 京劇藝術的普及之路
    啟示之一,是如何充分利用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滲透性最強的現代電視傳媒,去弘揚和傳播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 。     京劇之所以被稱為國粹,在我看來,乃是因為它典型地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戲曲藝術,典型地代表著中華民族通過戲曲形式把握世界的美學精神。
  • 京劇進校園,零距離感受國粹魅力
    9月12日晚,2019青島市「京劇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青島理工大學市北校區禮堂舉行。1200餘名大一新生觀看了首場京劇表演,零距離感受國粹魅力。青島市京劇院副院長、國家二級演員鞏發藝首先向同學們講解了京劇的起源、四大徽班和「徽漢合流」的形成等基本知識。
  • 一妝一發皆是藝術 陌陌直播間揭秘京劇國粹「後臺之美」
    本場直播裡,京劇演員在後臺帶領網友走進國粹藝術背後的精彩,揭秘京劇人物的妝容是如何「煉成」的。除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京劇演員還有一個必備的技能——自己上妝、勾臉譜。客串主播的京劇人劉振、果菁介紹,京劇行當裡,演員通常都是自己兼任化妝師,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面部特質。
  • 開發區第三實驗小學:傳承京劇國粹 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文化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抒豪情寄壯志面對群山……」每周一的中午十二點半,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實驗小學的教室內都會傳出悅耳動聽的京腔京韻,幾十名校京劇社團的學生在排練室裡練習京劇的基本功。男生的訓練課上,京劇指導老師正在教他們如何練聲,孩子們唱得有板有眼,中氣十足。另一邊的教室裡,女生們在練習形體,壓腿、踢腿、雲手、亮相……小姑娘們的一招一式,英姿颯爽,精神十足,動作神態都有模有樣。談起京劇,這些熱愛京劇的小朋友們語氣裡透露著熱情,侃侃而談停不下來。
  • 一妝一發皆是藝術 陌陌直播間揭秘京劇國粹「後臺之美」_發現頻道...
    本場直播裡,京劇演員在後臺帶領網友走進國粹藝術背後的精彩,揭秘京劇人物的妝容是如何「煉成」的。  除了唱念做打的基本功,京劇演員還有一個必備的技能——自己上妝、勾臉譜。客串主播的京劇人劉振、果菁介紹,京劇行當裡,演員通常都是自己兼任化妝師,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面部特質。「出門5分鐘,化妝2小時」,不管是哪個角色,京劇演員化妝時間至少是一個半小時以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 鹽都圖書館舉辦手繪京劇臉譜親子活動 讓家長陪孩子尋文化識國粹
    「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紅臉的關公……」為了增進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梁,同時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歷史文化,學習、欣賞臉譜藝術,培養視覺感知、文化底蘊,11月29日下午,60多位書友齊聚鹽城鹽都區圖書館,參加在這裡舉辦的手繪京劇臉譜親子活動,一起執畫筆、作臉譜、尋文化、
  • 「京劇潤童心,國粹我傳承」
    天山第一小學以濃濃的國粹味道開啟2020開學第一課,以「京劇潤童心,國粹我傳承」為主題,讓國粹藝術走進學校,走進孩子。我們邀請到上海京劇院老生,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梅蘭芳」金獎得主李軍老師為孩子們講一講京劇歷史、唱一唱京劇歌曲、談一談中華文化
  • 2015英語四級翻譯常用特色詞彙:藝術國粹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5英語四級翻譯常用特色詞彙:藝術國粹 2015-08-13 10:03 來源:
  •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小朋友們聽過這首歌嗎?對,這個說的就是京劇臉譜,那京劇長什麼樣子呢?好戲開場嘍!京劇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而且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 最時尚的京劇藝術體驗館
    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歷經200多年滄桑的天樂園大戲樓煥然一新,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亮相天樂園」重裝開業。
  • 弘揚民族文化 傳承民族藝術
    ——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2005年文化活動一覽   文/唐霞      一、振興京劇藝術   2005年上海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大力弘揚民族文化,開展振興京劇藝術的系列活動。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和一些領導幹部尚長榮、李薔華、李炳淑、朱達人、王明權、汪雲章、範大政、陳燮君等都撰寫文章,發表了自己對振興京劇的一些思考和建議。一些名票和京劇愛好者對如何繁榮京劇、普及京劇藝術也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朱達人同志把此書贈送給李瑞環同志,李瑞環同志欣然接受並回贈了一套有關振興京劇藝術的音像資料。此書還贈送給一些大學和圖書館。
  • 畫京劇臉譜 學藝術表演
    人民網-人民日報8月23日,江蘇大學來自俄羅斯、加納、墨西哥、辛巴威等國的留學生和中國大學生共同開展「傳統文化零距離臉譜圖中話傳承」活動。中外大學生一起畫京劇臉譜,向京劇老師學習表演,體驗中國國粹藝術的魅力。石玉成攝(影像中國)《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4日 03 版)
  • 京劇文化:京劇,多種中國傳統藝術長期融合的結果
    從根本上說,京劇所表現的是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它與民族的思想情感水乳交融,滲透著民族精神生活的特質,沉澱著豐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思想,尤其是在京劇所演繹的故事中,深刻地表達了中國文化以善為本的倫理內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節義」的價值取向,強調道德與藝術的統一,以及藝術與思想情感的貫通。
  • 想學京劇嗎,聊城京劇藝術體驗館開館啦!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藍臉、紅臉、黃臉等指的是京劇中的人物臉譜。臉譜藝術是京劇藝術之一。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是國粹藝術之一,又是一門綜合藝術,包含文學、詩歌、音樂、舞蹈、美術以及武術、雜技、工藝等多種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