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京劇嗎,聊城京劇藝術體驗館開館啦!

2020-12-19 閃電新聞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藍臉、紅臉、黃臉等指的是京劇中的人物臉譜。

臉譜藝術是京劇藝術之一。

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是國粹藝術之一,又是一門綜合藝術,包含文學、詩歌、音樂、舞蹈、美術以及武術、雜技、工藝等多種元素。

為了傳承京劇藝術,為市民打開京劇藝術大門,增進大家對京劇的了解充分感受國粹藝術的博大精深,京劇藝術體驗館開門迎客。這裡,可以提供戲曲演出、教育傳播、劇裝攝影、衣箱解說等系列藝術展示。

京劇臉譜色彩很講究 看臉譜就知人物特點

京劇藝術體驗館位於古城區樓北大街陝西民俗村內,分為上下兩層,一層主要是臉譜展示區,二層內容較為豐富,同樣有臉譜展示,另有京劇服裝、盔頭(戲帽)和髯口(鬍子)等行頭,還搭設了一個戲臺,遊客可登臺表演。

王軍是京劇藝術體驗館館長兼講解員,王軍結合著京劇臉譜藝術、京劇行頭等進行了精彩講解。

王軍介紹說,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京劇有生、旦、淨、醜等角色,但臉譜一般只應用於淨、醜兩個角色中。由於臉譜藝術運用了寫實與形象特點相結合的誇張手法,用不同顏色勾畫出各種圖案,表現劇中人物的面容、年齡、性格和品質,來辨別善惡,褒貶忠奸。

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的臉譜品來卻巨細有因,不同含義的色彩繪製在不同圖案輪廓裡,人物就被性格化了。所以,戲迷一看臉譜就大概知道人物特點如何了。比如,包拯就是黑臉,顯示忠耿剛正,另外因其心懷天下憂國憂民,臉譜中也能看出來有些許「愁容」。

一般說來,不同顏色臉譜對應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

紅色臉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裡關羽的紅臉;

白色臉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裡曹操的白臉;

黑色臉既表現性格嚴肅、忠耿剛正,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黑臉包拯與黑臉張飛;

藍色臉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連環套》裡竇爾墩的藍花三塊瓦臉;

綠色臉表示勇猛、剛義,多用於表現綠林好漢;

金色臉象徵威武莊嚴,表現神仙妖怪一類角色,如《鬧天宮》裡的如來佛和二郎神。

同時,顏色的運用也可以根據人物特定身份的需要來設定,還有破臉(歪臉)表現五官挪位的醜陋人物,醜行的臉譜表現詼諧、機警和帶有喜劇色彩的人物。

王軍總結說,京劇臉譜色彩的口訣是「紅忠、紫孝、粉老、白奸、黃狠、藍勇、綠暴、金銀神仙怪妖」。

正裝為「蟒」休閒裝為「帔」 戲服中「對帔」就是情侶裝

京劇服裝是我國京劇演出傳統劇目所穿用的服裝,包括戲裝、盔頭和髯口,行話統稱行頭。

王軍說,京劇服裝作為京劇綜合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部源於古人的實際生活,一般說來,它是以明代實用服裝為基礎,於清末民初基本定型。

但並不是原樣照搬古代先民的實用服裝,而是歷代戲曲藝人和無數的製作藝師依據舞臺表演的需要設計出來的,它融合了宋、元、明、清等各個朝代不同服裝的特點,結合民族文化傳統與民族審美習慣,使靜圖案與動形體融為在一體。

可以說,京劇服裝既保留了古代服裝的特有形式,概括了古代人們的著裝風貌,又集裝飾性、圖案性為一體,具有戲曲服飾藝術獨特的美學價值。

另據王軍介紹,京劇服裝大致可分為蟒、靠、帔、褶、衣等五大類,他著重講解了蟒和帔,其中,蟒是帝王將相、高級官吏等有較高社會地位者在正式場合穿用的禮服,帔則是帝王將相、高級官吏及眷屬在非正式場合穿用的便服。而且,古代也有「情侶裝」,也就是「對帔」,這就是相同顏色、相同圖案的「帔」。

當然,戲服顏色也有講究,黃色等一般是皇家才能穿,一般秋香色都是適合老生或者老旦穿的,小生穿粉色,比如周瑜呂布等就穿粉色蟒、粉色帔,另外,文人等學士則主要穿深藍色帔等。

不同的戲服配搭的盔頭也是不同的

以皇帝為例,皇帝上朝需要穿蟒,佩戴的盔頭就是「王帽」,皇帝在後宮與妃子喝茶時就穿帔,佩戴的盔頭就是「九龍冠」,「什麼服裝配什麼盔頭,寧穿破不穿錯。」王軍說。

髯口也有區別,種類有很多,有滿髯、三綹髯等,顏色主要有白色、黑色、黲色(灰色)等,比如,在京劇中,飾演包拯的人物就佩戴黑色滿髯。

當然,京劇不只是各種行頭有講究,就連戲臺上的椅子擺放、京劇演員上場下場都很講究,藍色椅墊上繡有花鳥等,一看就是旦角坐的,一般帶有紅顏色椅墊的椅子適合大堂辦公用,「坐著時候也不能鬆懈,得一直提著氣。而且,上場之前就得提前進入人物狀態,不能到場才進入狀態,下場之後兩米多才能從狀態裡出來,這樣才完整。」王軍說。

「其實,通過臉譜顏色以及戲服、盔頭、髯口等也都能看出來,京劇全部來源於生活,顏色或者規則等也都是有說頭的。」王軍說。

想演好京劇得先練「四功」 在這裡,有人傾力教京劇

唱念做舞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簡稱為「四功」。

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舞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而除了「四功」還有「五法」,分別是手、眼、身、法、步。

王軍自十多歲就開始練功,到現在已經有近五十年了,他唱念做舞樣樣在行,其中尤以「舞」最為擅長,角色中則擅演「武生」角,在直播中,王軍也現場表演了「舞」和「唱」。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京劇表演中更是這樣。

簡單的一分鐘舞棍,背後是王軍數十年堅持「練功」的效果。

不過,雖然京劇表演很苦,京劇也面臨傳承上的難題,但讓王軍欣慰的是,在京劇藝術體驗館,每到周末,都會有孩子跟著他學習京劇,「孩子是京劇傳承的未來」,王軍也希望,能有更多對京劇感興趣的孩子參與進來,他願意將其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出來。

(記者 李小芹 )

相關焦點

  • 最時尚的京劇藝術體驗館
    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歷經200多年滄桑的天樂園大戲樓煥然一新,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亮相天樂園」重裝開業。
  • 光谷三小戲曲體驗館開館啦
    6月10日下午,譚派京劇第七代傳人譚正巖先生一行參加了武漢市光谷第三小學戲曲體驗館開館儀式。儀式由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翟愛明副院長主持。戲曲體驗館古色古香的戲曲體驗館開館是光谷三小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光谷三小特色教育探索路上的標誌性事件。
  •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小朋友們聽過這首歌嗎?對,這個說的就是京劇臉譜,那京劇長什麼樣子呢?好戲開場嘍!京劇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而且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 京劇光看不過癮還得扮上才行,天樂園京劇體驗館幫您一秒入戲
    漫步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的各色美食引人流連,但穿過前來尋味的人潮,就會發現胡同深處還藏著一處能滿足人們「文化味蕾」的所在——天樂園京劇體驗館。天樂園有著233年的歷史,比京劇還要早5年,這裡見證了京劇的誕生、發展以及輝煌與低落。梅蘭芳先生和多位京劇界的名角都曾在此駐場演出。如今,隨著全球首家京劇主題體驗館在此落成,這家老戲樓迎來了新一輪的「高光時刻」。
  • 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開業,「亮相天樂園」打造京城文旅新地標
    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在這裡連演三年,紅極一時;後來的崑曲名家韓世昌和京劇名角兒高慶奎也是從這兒發跡。6月18日,鮮魚口胡同人頭攢動,歷經200多年滄桑的天樂園大戲樓煥然一新,全球首家國粹京劇體驗館——「亮相天樂園」重裝開業。
  • 京劇藝術的普及之路
    啟示之一,是如何充分利用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滲透性最強的現代電視傳媒,去弘揚和傳播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 。     京劇之所以被稱為國粹,在我看來,乃是因為它典型地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戲曲藝術,典型地代表著中華民族通過戲曲形式把握世界的美學精神。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然而,正是這激烈的競爭,促使京劇舞臺欣欣向榮;正是這激烈的競爭,鑄成了京劇的輝煌,留下了世紀絕唱;正是這激烈的競爭,他們才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紀藝術之星。大家知道,荀慧生先生原是梆子演員,為練就一身過硬的蹺功,他要在兩張桌子和一個凳子,再加一塊豎起的青磚上踩著蹺耗三炷香,儘管隨時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險,大腿後面還要綁著兩頭削尖的竹籤。
  • 京劇文化:京劇,多種中國傳統藝術長期融合的結果
    當談到中國傳統文化時,就一定會涉及京劇。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國寶。這一點從其所蘊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就可以看出來。京劇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國戲曲之大成,是中國戲曲藝術中的瑰寶。從根本上說,京劇所表現的是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它與民族的思想情感水乳交融,滲透著民族精神生活的特質,沉澱著豐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思想,尤其是在京劇所演繹的故事中,深刻地表達了中國文化以善為本的倫理內涵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忠孝節義」的價值取向,強調道德與藝術的統一,以及藝術與思想情感的貫通。
  • 戲曲 京劇的藝術特點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
  • 京劇藝術的生命
    雖然看了50多年京劇,我始終是票友之友。 前些天,翁老偶虹在《戲曲電影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藝如其人的尚小雲》,說尚先生的唱,「仿佛有一股熱流,橫貫舞臺上下」,這就是「他那熱情的性格,寄之於藝,感染了觀眾」。講得真叫絕了!
  • 吳汝俊的改革,不是發展拯救京劇,是讓京劇飲鴆止渴!
    旅日戲曲家,日本京劇創始人吳汝俊,自己在揚州鑑真圖書館的揚州講壇主講《傳統京劇與新京劇的傳承與創新》時,反覆強調他的京劇就是探索創新的新京劇,他說他的新京劇核心在於「新」「專」「愛」,我們也不知道,作為傳統藝術的京劇,什麼時候莫名其妙的價值觀成為支撐藝術的噱頭。吳先生認為京劇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革的歷史。
  • 畫京劇臉譜 學藝術表演
    中外大學生一起畫京劇臉譜,向京劇老師學習表演,體驗中國國粹藝術的魅力。石玉成攝(影像中國)《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4日 03 版)
  • 河北承德:京劇藝術教育進校園
    ↑12月22日,在承德市雙橋區魁星園小學京劇課堂,學生表演京劇《紅娘選段》。 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魁星園小學是一所京劇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榮獲「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該校將京劇作為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表,學校組織力量自編教材,聘請專業教師為學生上課,教授京劇表演技藝和經典唱段,讓孩子們「學起來」「唱出來」「舞起來」,感受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 新華社發(劉環宇 攝)↑12月22日,在承德市雙橋區魁星園小學京劇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形體訓練。
  • 《青春京劇社》,京劇文化的現代化青春表達
    《青春京劇社》節目導演期待能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通過這個節目看戲、聽戲,最後品戲、學戲,懂得京劇藝術、學到一些京劇知識。從藝術想像到舞臺視象2018「國潮」元年過後,東方美學和文化自信更進一步影響了國民的文娛生活。
  • 聊城臨清市京劇院 弘揚民族文化 展現國粹魅力
    9月8日,臨清市京劇團赴逸夫實驗小學開展「弘揚民族文化,展現國粹魅力」戲曲進校園活動,為學校師生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京劇盛宴。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玉兔又早東升……」優美的唱腔從學校多功能廳裡傳出,臨清市京劇院的陳紅娟一邊唱,一邊教,展現了京劇的博大精深與無限魅力。  戲曲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接近戲曲、了解戲曲、熱愛戲曲,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學生校園生活起到了促進作用。
  • 京劇行當藝術經典劇目展演為期五年 醜行打頭陣
    國家京劇院供圖(記者 應妮)西城區政府和國家京劇院共同主辦的「京劇行當藝術經典劇目展演活動」將於5月至12月期間首次在北京推出。醜行經典劇目《春草闖堂》將於5月2日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為這一展演活動拉開帷幕。
  • 人民日報:戲曲舞臺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
    「京劇是角兒的藝術。」這句話雖然還被屢屢提及,但在現實操作中卻前景堪憂。新編京劇依靠名導演、名作曲、名編劇,幾成慣例。損資耗時且巨,反而招惹來不少批評、揶揄,而這種苗頭似乎仍沒有改弦更張之意,這不得不讓人花費筆墨談些常識性問題。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藝術門類都有其自成體系的規範與法則,這些規範是經過長期藝術實踐總結出來的,也是一門藝術的靈魂所系。
  • 《京劇趣談》話京劇
    一根小小的馬鞭就能形象的表現出騎馬的宏達場面,一段精彩的亮相就能把動態和靜態的場面演繹的有聲有色,引人入勝,神奇凸顯,這就是中國的國粹—京劇,藝術魅力獨特,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徐城北的腳步,一起來看看京劇的奇妙之處吧。
  • 京劇文化:京劇,地地道道的中國國粹,正在不斷地發展
    也就是說,弘揚民族文化、振興中華京劇,既有利於抵制不良外來文化的侵襲,又可藉此向世人展示以京劇藝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了解京劇的美學特徵以提高人文素養京劇藝術反映了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是集中國的哲學、倫理學、社會心理學、民俗學、文學、美學於一身的綜合藝術。
  • 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的藝術特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程硯秋俞振飛演《武家坡》程派的唱腔多在中低音區行腔,他時而低回婉轉,時而若斷若續,程派的唱腔以演繹悲劇見長,我想原因就是和他的腔有關,嗓音嗚嗚咽咽,就和鬼哭一樣,這不是和悲劇正契合嗎雖然程硯秋早年學過花旦練過蹺功,但後來因為嗓音個頭的諸多原因,也改學青衣正旦,所以,論蹺工荀慧生穩拿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