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的藝術特色到底是什麼樣的?

2020-12-15 荷露團珠

京劇的「四大名旦」,估計喜歡戲曲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可是誰能想到,開始可不叫「四大名旦」,叫做「四大金剛」,我的天,夠生猛的吧。當時天津報人沙大風,就是那個給孟小冬冠以「冬皇」的著名記者,覺得這個稱呼不好聽,一夥唱旦角兒的,怎麼弄的和健身教練差不多,於是,他給改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稱譽:「四大名旦」。這樣說沒多少技術含量,但是直觀明了,一目了然!他很得意,為此還刻一枚印章:「四大名旦是我封」,嚯,這人有意思。

在民國16年,也就是公元1927年,《順天日報》發動觀眾讀者投票選舉了「首屆京劇旦角名伶評選」,不出意外,當時伶界身名顯赫的京劇名伶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榮獲前四名,他們獲選的劇目分別是:梅蘭芳編演的大型古裝歌舞劇《太真外傳》得了第一,尚小雲編演的一出古今中外結合的魔幻歌舞劇《摩登伽女》獲得第二名,程硯秋則是一出古典傳奇劇《紅拂傳》獲第三名,荀慧生編演的古典愛情劇《丹青引》獲得第四名。

四大名旦:梅尚程荀

今天我們看這四位大家的傳奇經歷,他們的藝術特色確實是異彩紛呈,各具特點。

第一位,全面高手梅蘭芳

「四大名旦」的老大是梅蘭芳。梅派的特點用我的話講,就兩個字:「和諧」,唱腔身法等諸多因素,全部需要貫穿這兩個字:和諧,「中和平正」是他這一派的最大特點。

這其中有幾個關鍵詞大家要注意:分寸、火候、大氣、中和。梅派的唱做大氣,講究精準合度,那就是不偏不倚,很像儒家提倡的「中庸」。姜鳳山說過:梅先生的藝術是「官中腔、私房唱」。我和朋友談梅派唱腔的時候就說,梅派學腔,要先領悟他的精神特色,否則根本就唱不好,凡是唱得好的無不是對梅派精神有極高,極其精準的領悟而成為好唱家。

梅蘭芳演《太真外傳》

其實梅派的唱念行腔也是講究「剛柔相濟」的,只是他的腔更趨平和,不顯山漏水,剛柔之間讓人覺得舒適自然,不會大起大落,硬山擱檀,突兀彆扭。他的唱「圓潤流暢」,舞蹈身段「平和大氣」卻耐人尋味,回味無窮,他善演仙女、富家小姐、王妃娘娘,這些女性很符合他這一派的氣質。

梅蘭芳的藝術,達到了戲曲演繹的極高境界,用六個字形容,那就是:「腔純、字清、板正」。

梅派名劇《天女散花》

第二位,唱腔高手程硯秋

《順天日報》當年選的第二名是尚小雲,所以開始的「四大名旦」熟稱:「梅尚程荀」,後來慢慢的演變成:「梅程荀尚」,就是因為尚老闆的藝術太凋零的原因。程老闆能夠逐漸坐上第二把交椅,也和他的藝術精湛有關係,特別是他的身段水袖以及他的唱,當時評選四大,程老闆的唱就得票第一,今天看來,程派確實還是勝在唱上,確實高人一頭。

程派的特點也可以用兩個字形容:變化。程派唱、做、念、表「含蓄內斂」,「細膩典雅」「剛勁柔韌」,這其中,程派的唱最吸引人,原因就是程先生對字音的講究琢磨,特別注重吐字發音,可能因為他的嗓子不是特別出色的原因吧,那就揚長避短,另闢蹊徑。

程硯秋俞振飛演《武家坡》

程派的唱腔多在中低音區行腔,他時而低回婉轉,時而若斷若續,程派的唱腔以演繹悲劇見長,我想原因就是和他的腔有關,嗓音嗚嗚咽咽,就和鬼哭一樣,這不是和悲劇正契合嗎?

程先生除了唱腔的極具個性以外,他的身段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他悟出了太極的理,由此運用到了他的身段身法中,創造性的發明了水袖十法,並且巧妙結合,組成無窮無盡的優美舞姿,所以京劇界歷來認為程硯秋的水袖功高人一等。

程派名劇《鎖麟囊》

第三位,表演高手荀慧生

荀派用兩個字形容:曲情。其實,當年京朝派捧的名旦只有三個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大家可以看看那一時代拍的照片,梅尚程三人拍了好多戲照,唯獨沒有荀慧生,各種緣由其實很耐人尋味!所以作為從梆子起家的荀老闆,能夠躋身四大是何等的不易。他當時創立的所謂新腔就是因為梆子味「濃鬱」,而橫遭詬病。比如,《辛安驛》裡那段南梆子的那句「哪咿呀呼嗨」,人家就說,這是嘛玩意啊,怎麼京劇裡還出這動靜,可是今天的人聽這段南梆子,如果沒有這句「哪咿呀呼嗨」,那誰也會說不好聽。

荀派名劇《辛安驛》

荀派最大的成就和突破,就是打破門戶劇種的桎梏,什麼外江派,什麼京朝派,什麼海派,什麼京戲,什麼梆子,我荀慧生什麼好我拿來什麼,「取南北不同風格的旦角藝術之所長」為我所用!

所以,論戲路寬,四大裡無人可比!有人這樣說,論青衣戲,四大基本平分秋色,但是荀老闆還有一樣特長:花旦戲,這一點其他老三位就不能比了。雖然程硯秋早年學過花旦練過蹺功,但後來因為嗓音個頭的諸多原因,也改學青衣正旦,所以,論蹺工荀慧生穩拿第一。

今天我們看荀先生的演繹劇目那真是豐富多彩,有人甚至總結出了他的所謂「六大」劇目,什麼六大悲劇,六大喜劇等等,他的表演也是別具一格,特別是演繹少女的特性,那真是高人一頭,其中他的指法、轉身,眼神,都極具個性,演繹少女的撒嬌,鬥俏,給人一種活潑嫵媚,天真憨直,俏麗不俗的感覺,據說和他早年走野臺子觀察民間生活有關。

荀慧生演《杜十娘》

他的唱腔「柔美婉轉」似行雲流水,配合表演總能夠在細小的地方,情緒中打動人心,讓人覺得他的表演真摯動人,使人流連忘返,感同身受。

第四位,武功高手尚小雲

尚派的特點也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剛勁。常聽人們說,尚派老腔老調,是這麼回事嗎?未必,他的腔只是比較強調勁頭和嗓音的關係,不飾花哨,直白明了,不裝模作樣罷了,但這種唱做念表,也有他過人的特點,那就是剛勁挺拔、痛快淋漓!

說尚先生的藝術剛勁也是泛指,其實是「婀娜剛勁」更加精準。他就是憑藉優美勁健的獨特演繹風格,而受到很多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痴迷的,我的一位陝西籍朋友,就喜歡聽尚派唱腔,說過癮痛快!

尚小雲演《能仁寺》

尚老闆刻畫人物,往往會調動許多戲曲因素參與,這其中包括,唱念做打舞,他的表演風格往往都是歌舞並重,剛勁挺拔,載歌載舞,尤為出色的是他憑藉深厚的武功功底,所表現的身法水袖,以及武戲中的舞蹈身段,武功對打,都讓人嘆為觀止,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們探討尚先生的藝術特色,還會從他留下的一些影音資料裡一窺端倪。最典型的就是他留下的電影《昭君出塞》,其中趟馬的洗鍊和俏麗,剛猛中卻不失嫵媚,真是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

尚派名劇《昭君出塞》

尚老闆的唱基本也是和他的表演風格相一致,那就是唱腔唱法平直而高亢,鏗鏘挺拔,但細緻之處卻收放自如,弱化處理,這一點和老青衣的唱法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即挺拔灑脫,又柔婉細膩,所以世人用八個字形容尚先生的藝術:「文武兼長,剛勁婀娜」。

上面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參考大眾的評說,說了一下京劇「四大名旦」的藝術特點,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京劇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劇,就是因為當時京劇的名角眾多,而且都是頂級高手,就如同華山論劍,各大高手爭奇鬥豔,各展其能!在這種良性的競爭中,京劇這門藝術迅速的完善而成熟發展了起來。

京劇「四大名旦」

當時的觀眾,在大飽耳福、眼福的同時,也會對個大名角兒的藝術進行評點指正建議,以促進他們的藝術的更加精進成熟和提高,在這種氛圍裡,京劇那更會一步步的走向完善,那個時代,是京劇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我個人認為,京劇也基本完成了它各方面的建設,已經是一種成熟和基本完善的藝術了,其實,這種藝術形式,後來的人保持就可以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隨著這些藝術大師的老去和離世,以及後來世事的變更,這種京劇演藝上的高峰再也沒有出現過,京劇的藝術雖然定型,但是沒有「名角兒」的支撐,那就是空談,因為京劇就是以「角兒」為中心的藝術,沒有「角兒」的京劇,那就是另外一種玩意。

打個比方,就像一輛名牌轎車一樣,無論這輛轎車有多麼的好,過去的歷史有多麼輝煌,後來,沒有好的司機去操縱駕馭它,它都不能顯現出它的光彩,人們,也只能在茶餘飯後發洩一些感嘆,並且眼睜睜地看到,隨著歲月的流逝,它慢慢的變成廢銅爛鐵。

相關焦點

  • 「四大名旦」的藝術風格及啟示
    原標題:繼承 發展 超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四大名旦」的藝術風格及啟示  核心閱讀  「四大名旦」在各自舞臺上完成繼承、發展與超越,都留下精湛的表演藝術和傳世的經典劇目,更留下寶貴的創造經驗與啟示,共同創造京劇發展史上的高峰。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藝術,京劇宗師的四大名旦
    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荀慧生、尚小雲與梅蘭芳、程硯秋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京劇四大名旦。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共同致力於祖國的民族藝術,卻創造了四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四種藝術流派。同是一出《玉堂春》,他們就創造了四種唱法,個性鮮明,異彩紛呈。
  • 「四大名旦」子承父業的後輩們
    "四大名旦"指的是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位旦角大師級藝術家。由於家族的原因,他們的後輩也有許多優秀的京劇名角,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二:尚小雲---尚長麟、尚長榮尚長麟是尚小雲大師的次子,從小喜愛京劇藝術,最開始學習武生後來改學旦角。因為尚小雲先生的名望和影響力,尚長麟先後向李凌楓、於連泉(筱翠花) 、趙桐珊(芙蓉草)、陶玉芝、侯瑞春、朱勝富等京劇名家學藝可謂是受益頗多。
  • 圖說國粹京劇行當之「旦」角
    王瑤卿(1881年-1954年),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 ,他不僅青衣、刀馬旦兼演,而且文武昆亂不擋,藝術上博大精深,他所創造的「王派」,是京劇旦角藝術的基本流派。王瑤卿把青衣、花旦、刀馬旦的唱、念、做、打、舞的特點融匯起來,創出「花衫」這一行當,給京劇中的旦角開闢了廣闊的新道路,同時也促進了旦角與生角並駕齊驅的發展。
  • 京劇藝術的生命
    最近,布萊希特挺時興,有人說他的主張和我國的戲曲藝術有相通之處,叫做「間離效果」。這可真難解釋。是不是可以說演員和觀眾都需要一種「冷處理」? 他是個好演員,更是個好配角,給「四大名旦」都配過戲,紅花綠葉,相得益彰,真是百花叢中芙蓉草。沒有草的映襯,也就顯不出花來。
  • 徽班進京230年了,京劇到底「振興」了沒有?
    ——這就是京劇的現狀。別的事您也知道,這裡就甭說了。還是回憶一下京劇創立之初的盛況吧,也算我們後輩沒有忘記祖宗。活動結束後,三慶徽班留在了京城,在前門大柵欄的幾個茶園繼續演出他們的看家好戲。大致到了嘉慶八年,三慶、四喜、和春、春臺這四大徽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只道是:「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臺的孩子。」這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 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柳萍、李梅、李娟、齊愛雲!
    由陝西電視臺發起,西北地區數十家核心媒體共同打造、鼎力推出的「中國秦腔四大名旦」於2005年2月23日晚在西安市新城劇院誕生。寧夏銀川市秦腔劇團柳萍、陝西戲劇研究院李梅、李娟、西安市五一劇團齊愛雲榮膺中國秦腔「四大名旦」。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京劇」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當時為給乾隆祝慶,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來到京城獻藝,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在融合崑曲、秦腔、京劇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快速發展,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京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小朋友們聽過這首歌嗎?對,這個說的就是京劇臉譜,那京劇長什麼樣子呢?好戲開場嘍!京劇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而且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 簡述:國粹京劇藝術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藝術魅力
    國粹京劇藝術以其豐厚的內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戲曲藝術發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時間空間界限的虛擬化表現方式,從化妝到表演的藝術誇張和寫意手法,凝聚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所積澱的美學品質和藝術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鬱的藝術魅力,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且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品
  •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
    走進中華戲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何人才能稱四大花旦?中國戲曲分:「生、旦、淨、末、醜。」你知道為什麼他們是花旦,又為什麼能成為戲曲界四大花旦嗎?想了解其中的知識奧秘就點進來瞧瞧吧!梅蘭芳代表劇目:《貴妃醉酒》梅蘭芳先生是「四大名旦」之首、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戲曲演員,他的表演被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他所塑造的舞臺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將人物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給觀眾以心靈的淨化和美的享受。在國外,梅蘭芳先生就是中國京劇的代名詞。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京劇
    接下來就詳細為各位考生介紹京劇有關內容。   1.京劇的起源   京劇作為中國三大國粹之一,其前身是徽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國粹——京劇
    京劇表演講究唱、念、做、打並重,常用虛擬動作,重視情景交融,聲情並茂。  京劇自產生以來,曾有過許多名稱,如「亂彈」、「簧調」、「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黃)」、「大戲」、「平劇」(北京曾稱為北平)、京戲等。京劇傳統劇目有上千個,流行的有《將相和》、《群英會》、《空城計》、《貴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鐲》、《打漁殺》等。
  • 北京京劇院京劇《三岔口》《遊龍戲鳳》
    演出日期:2010-02-16 至 2010-02-19  演出場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  演出票價:120/200/300  北京京劇院京劇《三岔口》《遊龍戲鳳》--詳細介紹  北京京劇院  中國京劇藝術表演團體。
  • 京劇名伶顧正秋的青島往事
    被稱為「臺灣梅蘭芳」的京劇名旦顧正秋,現年85歲。1939年,開始在科班學戲。出科後,於1944年正式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師。1947年,她自行組團來青島演出 ,在永安大戲院登臺表演,不僅轟動了青島,而且從此成為了聞名全國的京劇旦角。因此她始終認為青島是她的福地,晚年的她還曾回憶:青島的觀眾們都是懂得聽戲的主。
  • 京劇的大多旦角為什麼不請女性而是男性來扮演?
    儘管京劇在清末的時候,已經有女演員,但是並不正式,真正的京劇第一代女演員,是在1914年的時候,雪豔琴開始學習京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京劇在1914年才開始正式有女演員,在此之前京劇向來都是傳男不傳女的。
  • 2019年北京樓市最大看點:「京城四大名旦」登場
    為此,由雲謀傳播、攸克地產主辦,買房大家幫、豪宅1號聯合主辦的「2019下半年京城樓市四大名旦」推薦活動正式啟幕,依據「2019年下半年純新首次開盤項目;品牌開發商出品,且此前在京有多年開發歷史,限競房亦有成功作品;項目代表了當下北京限競房的一線品質」的三大標準,從北京東南西北四個區位,優選出2019年京城樓市下半場最值得關注的四個項目。
  • 吳汝俊的改革,不是發展拯救京劇,是讓京劇飲鴆止渴!
    旅日戲曲家,日本京劇創始人吳汝俊,自己在揚州鑑真圖書館的揚州講壇主講《傳統京劇與新京劇的傳承與創新》時,反覆強調他的京劇就是探索創新的新京劇,他說他的新京劇核心在於「新」「專」「愛」,我們也不知道,作為傳統藝術的京劇,什麼時候莫名其妙的價值觀成為支撐藝術的噱頭。吳先生認為京劇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改革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