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旅遊的一個熱門目的地,有的人是喜歡祈福祭拜,有的人是喜歡寺廟的獨特歷史人文,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首一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講述的就是南京的寺廟,即使有些人沒有來過,但對這句詩也有所耳聞。南京作為一個古城,歷經多個朝代,千百年來留存著很多歷史遺蹟和歷史文化,很多遊客來到南京就是為了體驗這種歷史的厚重感,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寧靜。
在南京有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寺廟,名為定山寺,曾經一度位居「南朝四百八十寺」首位,被人們譽為「江北第一古剎」,其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獅子峰下,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定山寺更是中國禪宗的祖庭之一,與達摩祖師有著很大的關係,在當年鼎盛時期,曾跟雞鳴寺、棲霞寺齊名,可惜的是,定山寺在上世紀50年代左右漸漸荒廢,到後面更是徹底損毀,不見蹤跡,雖然如今定山寺已重建,但是不管是名氣還是香火都遠不如雞鳴寺、棲霞寺,知道的遊客更是不算多。
在佛教歷史上流傳著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傳說,而當年達摩祖師渡江之後,就是選擇在定山寺居住,其中定山寺裡的晏坐石和卓錫泉、達摩巖等等都是跟關達摩祖師有關的,後面才去的河南少林寺,因此定山寺也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也算是禪宗的一個祖庭了,那個時候的定山寺可以說全國有名,其有「打馬關山門」之說,意思就是廟裡僧侶要騎馬前去關山門,雖有所誇張,但也因此可見當年定山寺的輝煌。
定山寺千年矗立於此,期間也歷經戰火和自然災害,到了上世紀已徹底損毀,今日的定山寺是2007年提出重建的,其最初規劃的投資大約5000萬元,佔地10畝,重建後的定山寺更加的氣勢宏偉,修建過程當中所使用的木材有很多都是從非洲進口的紅花梨,能防腐防雨,其佛像和木雕風格奇特,大多是仿唐朝風格設計,這也是現在我國唯一一個全唐朝風格的寺廟。
定山寺的大雄寶殿,是最為大氣非凡的,它的外觀採用的是古代中國榫卯建築結構,及其在意細節上的處理,整體結構看上去渾圓一體,是花費了極大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打磨和雕刻的,這種現代和古代的技藝能帶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大雄寶殿採用的是「金廂鬥底槽」的形式,有七開間,在大殿上供奉的是釋迦摩尼佛像。
其實之前的定山寺就在現在的大雄寶殿的地下,人們本打算將它開挖出來,作為一個民俗博物館供人展覽。但是之後考慮多方因素後,覺得不如將它就這樣繼續保存下去比較好,於是乾脆在遺址之上重建一個大雄寶殿,這不僅是對古物的尊重,也是對於歷史文化的傳承。在大雄寶殿前面還有一對石獅,在佛教文化當中獅子具有極大的威嚴,希望由此能表達調伏眾生的願望。
晨鐘暮鼓,說到寺廟,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鐵鐘了。在定山寺也不例外,這裡的鐵鐘名為「萬戶吉祥鍾亭」,是書法家于右任先生親筆題寫的。定山寺整體來說不這麼大,而因為是近年重建的,所以可能也沒有太多的歷史厚重感,知道的遊客也不怎麼多,勝在一個清淨。那麼,不知道你對定山寺感興趣了嗎?你知道這裡已經重建了嗎?以後如果有時候的話,你想來這裡看一看嗎?歡迎大家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