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僧朗大師到隆相法師 看棲霞寺1500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2021-01-16 南京棲霞古寺

清乾隆帝稱棲霞山為「金陵第一明秀山」,這座佛教名山不僅風景秀美,更堪稱是一座文化名山,不少學者對棲 霞山的宗教文化、石刻文化、民俗文化和茶飲文化做過深入梳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棲霞山還是一座見證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名山,在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中據有一席之地。


高句麗高僧僧朗大師與棲霞三論宗


棲霞山舊稱攝山,因棲霞寺而名棲霞山,棲霞寺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三論宗的祖庭。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高士明僧紹隱居江乘攝山,舍宅為棲霞精舍,邀請法度法師居住。據《高僧傳》,法度法師主要弘揚後來被視為淨土宗經典的《無量壽經》。棲霞寺成為三論祖庭,是從法度 大師的弟子僧朗開始的。「三論」即鳩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內與弟子翻譯《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三部論著。鳩摩羅什與弟子弘揚龍樹、提婆般若性空學說,但羅什大師去世後不久,長安戰亂,僧徒四散,三論在北方的傳承史料不明,而其在南方的弟子大都不關注般若中觀和三論。這一學說的再度興盛和弘揚,實際上始於 棲霞山的僧朗大師,並由他的弟子推向高峰,逐步形成三論宗這個宗派,在佛教史上,他被尊為三論宗中土第三 祖。


《高僧傳》說「朗本遼東人」,這個地區當時屬於高句麗政權,所以學者也說他是高句麗人。僧朗大師這位高句 麗高僧,在棲霞創建了自成一體的攝山三論學派,由僧朗傳僧詮,再由僧詮傳法朗,最後由法朗的弟子吉藏真正創建了三論宗。僧朗、僧詮、法朗都長居棲霞山,被稱為「攝山三師」。我們從文化交流的角度,可以說來自高 句麗的僧朗大師,在棲霞山為中國佛教事業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值得一提的,僧朗大師的四傳弟子,也就是吉藏大師有一位弟子叫慧灌,也是高麗人,他從高麗到中國,跟隨吉 藏大師學習三論,推古三十三年(625),他去日本弘揚這一學說,成為日本三論宗的鼻祖,三論學說成為當時日本佛學的主流,對日本佛教和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就這樣,以棲霞山為紐帶,三論學說為橋梁,國 際間的文化互相交流影響,堪稱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


鑑真大師與棲霞寺


鑑真大師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傑出代表。唐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到中國迎請大德高僧赴日弘法,尤其是傳授戒律。當時佛法在日本已經興起180多年,但因為沒有傳戒師,一直不能正規受戒,榮睿一行期望邀請中國高僧赴日弘法。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拜訪了多位富有名望的高僧,但當時中日交通多有困難,好幾位 高僧不能前往。這一年,榮睿等人來到揚州大明寺,會見了鑑真大師和他的30多位弟子,提出了想請大師渡日弘法、整頓戒律的期望。鑑真大師微笑點頭,跟左右說,「我曾聽說這樣的傳聞,南嶽思禪師(中國天台宗二祖慧 思大師)往生後託生在日本做了王子,大興佛法。我也曾聽說,日本有位長屋王子,曾做了一千件袈裟供養中國 僧人,還在袈裟上繡了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 諸佛子,共結來緣。可見日本是與中華文化,與佛法 有緣之國,他們專門來迎請傳戒師,你們誰願意一去?」結果左右紛紛沉默。鑑真大師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 命,浩森滄海不足為懼,你們不去,我願意去!」


鑑真大師赴日弘法歷經艱難,在此後的十多年裡,六次東渡,五次失敗,出生入死,有三十六人犧牲在路途中, 大師本人也雙目全盲,但矢志不悔,歷經萬難,直到天寶十二年(753)第六次航行才得以成功,到達日本九州薩 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兒島大字秋目浦),並在奈良建戒壇,傳授戒律,是為日本律宗的創始人。他還 帶去了中國的建築、醫學、文學等多方面的先進文化,至今日本歷史學家,還稱鑑真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大師在第六次赴日之前,曾短暫居住在棲霞寺。根據《唐大和上東徵傳》的記載,當時大師的弟子棲霞寺靈祐, 特別去迎請大師,淚流滿面,感慨說:「十年來大和尚您一心赴日本弘法,我一直以為再也見不到您了。」於是 把大師迎請到棲霞寺,在這裡休息了三天。之後不久 ,大師回到揚州,開始了第六次航行並最終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鑑真大師和棲霞寺的緣分還不止於此,《東徵傳》記載說大師「前後度人授戒略計過四萬有餘」,而其弟子中超群拔萃為世師範者,則有三十五人,並為翹楚,各在一方,弘法於世,導化群生。傳記中列出了 名字的有十八人,其中有三人就來自棲霞寺,數量位居第一。除了前面提到的靈祐(後來去了洛州福先寺),還有希瑜和乾印。當時棲霞寺還有不少髙僧從鑑真大師受戒,比如被譽為棲霞大師的曇玭,就是從希瑜出家,而受戒於鑑真 大師(見《棲霞寺故大德玭律師碑》)。


1963年中日兩國佛教文化等各界人士共同舉行紀念鑑真和 尚圓寂一千二百年盛大活動,日本佛教界以鑑真和尚雕像 齋贈中國,奉安在棲霞寺。

宗仰上人與中外文化交流


棲霞寺在唐代最為興盛,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當陽市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 此後歷代香火興旺,至清代乾隆五次駐蹕。但是,鹹豐年間棲霞寺被太平軍焚毀,此後中興棲霞寺的,是近代著 名高僧宗仰大師。


宗仰上人俗名黃浩舜,別號烏目山僧,常熟人,他不僅是一位佛門高僧,還是一位中國民主革命家和建築設計師 ,是中國宗教界愛國愛教、追求民主共和的一面旗幟。1903年,發生了舉國震驚的「蘇報案」,清政府下令封禁 《蘇報》,逮捕了鄒容、章太炎。在事發之初,宗仰留在上海多方奔走營救章、鄒二人。


後來,清政府和租界捕房把宗仰的名字也列入了黑名單,因此,宗仰逃亡日本。恰在此時,孫中山自河內經西貢 、暹羅抵達橫濱。宗仰慕名拜訪。孫中山與他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中山先生特闢樓下一房間讓宗仰居住,以便隨時交流。藉助孫中山的巨大影響,宗仰擴大了與革命黨人的交往。在日本,他經常與孫中山結伴參觀訪問,並 以詩、畫贈送孫中山的形式,記錄下了這段難忘的歲月,其中分別時贈給中山先生的詩:「握手與君五十日,腦 中印我揚子圖。此去天南番北鬥,翻來邗水奠新都。」1919年10月,宗仰以金山分燈,駐錫南京棲霞寺,發願重 振道場。昔曰是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的棲霞古寺,此時已年久荒蕪,田產被佔。宗仰發願重振棲霞古寺後,奔走呼號,嘔心瀝血。孫中山得知宗仰心願後,率先捐銀一萬兩。宗仰上人和孫中山先生的友誼是一段佳話,當時就有不少名人撰文表示讚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撰寫有「記宗仰上人軼事」一文,特別提到這段往事。


在日本期間,宗仰上人也與日本學術界進行廣泛的文化交流,他還籌款支持當時留日學生舉辦的革命雜誌《江蘇 》。值得一提的是,宗仰上人曾經在上海創辦過一個專門收留因為反對日本當局壓制而歸國的留學生的機構愛國 學社,對歸國的留學生幫助極大。 


 

近代以來栖霞寺與境外文化交流


宗仰上人圓寂之後,其弟子若舜上人繼任法席。若舜上人不僅為棲 霞寺建設鞠躬盡癢,還為香港地區的佛教事業 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民國十一年(1922)冬,若舜上人受邀赴香港主持佛七和水陸法會,前後參加者超過十萬 人,被譽為「香港有知佛法之始」。此後若舜上人在香港創建寺廟「鹿野苑」,早期門外的牌匾就叫「棲霞別墅」,後來也叫「棲霞分院」。棲霞寺高僧明常法師、法宗法師等先後擔任主持。若舜法師之後,棲霞寺歷代主持 都重視文化交流。茗山老法師先後到泰國、美國、臺灣、斯裡蘭卡、新加坡、日本等地弘法,尤其是在新加坡為 該國廣大佛教徒、居士開講《華嚴經》二十餘日,一度引起了轟動。


棲霞寺現任方丈隆相法師在海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2009年11月,45歲的南京棲霞寺方丈隆相法師,應星雲大師推薦,於當地時間11月15日在美國休斯敦中美寺升座,成為我國批准的首位獲聘美國寺廟的方丈。此前,中國僧人前往美國寺廟在民間早已有之,但經過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的,隆相法師還是第一人。在隆相法師的 升座典禮上,星雲大師對美國人說,隆相法師是我送給你們的一份禮物。


( 棲霞區委統戰部)



相關焦點

  • 南京棲霞古寺方丈隆相法師 雲谷書畫院院長法弘作品欣賞
    棲霞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下,棲霞寺不僅規模宏大,殿宇氣派非凡,是南京風景最佳處,且因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聲名顯赫。棲霞寺是中國佛教三論宗的祖庭之一,歷經戰火。2011年4月15日,南京雲谷書畫院建院。雲谷書畫院設立在棲霞古寺內著名景點「紫峰閣」。「雲谷」立名詣在追尋棲霞古寺先賢雲谷禪師的芳蹤,以書畫弘揚佛教文化、通過匯聚當代藝術家、創作徵集優良的書畫作品、廣結善緣、陶冶情操、促進社會的和諧。雲谷書畫院的成立時,共收到了來自遲浩田上將、向守志上將、星雲大師、傅小石等全國各地的名人名家書畫祝賀作品共計三百餘件。
  • 棲霞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故事最多的寺院,很有趣
    什肇之學,原流行於北方,後得僧朗傳播,流入南方。僧朗住在鐘山草堂,遇見隱士周,即傳授所學,周因而著《三宗論》。當時江南成實宗很盛,三論的玄綱幾乎斷絕,僧朗來到江南,非難成識大乘師,破斥從來認為三論與成實一致的舊說,使三論學重舊純粹。在棲霞山,僧朗遊於法度的門下,後繼承法度的棲霞寺法席。梁武帝很器重他,遣僧懷等十人到棲霞山從他學習三論大義,其中僧詮學有成就。嗣後數代相傳,遂有「攝嶺相承」的宗派。
  • 南京棲霞寺法師:13日全城僧人舉行超度儀式
    傳真法師:我的《棲霞寺1937》的掃尾工作一直沒有圓滿,耽誤了我很多時間,我很想在紀念七十周年這一天,把我的電影劇本,或者說電影進行一個開機儀式,但是我沒有真正的完成,這次我把《三奘塔1942》編了一個大綱,主要的情節寫了出來,我想愛國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永遠的主題,我們都應該愛我們的國家,我們也經常到國外,我們發現,我們非常自豪,我們也感到中國人的自豪感,特別是我2000年到緬甸的時候
  • 志開法師與棲霞寺救難
    志開法師等鼎力幫助,在群眾中募得便衣,並和棲霞山下的江南水泥廠難民營取得聯繫,他們偷偷將廖耀湘及其他官兵用小船送到長江北岸,使他們再赴抗日前方。廖耀湘後來在崑崙關戰役威名遠揚,後赴緬作戰,在緬北反攻、雪峰山戰役屢建功勳,由22師副師長升遷師長、新六軍軍長。抗戰勝利後,廖耀湘特到棲霞親書「棲霞古寺」的匾額相贈,以表感謝。
  •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法師一行參訪棲霞古寺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法師、南京天隆寺副住持慧寬法師、佛光山慧柏法師、慧靖法師、慧中法師、慧鳴法師、慧眾法師、慧啟法師、妙霖法師等一行到棲霞古寺參訪。南京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古寺住持隆相法師率寺院法師及義工隊員熱情接待了參訪團一行。恰值明年是棲霞古寺中興一百周年,隆相法師還介紹了100周年的準備情況。
  • 抗戰前夕馮玉祥與棲霞寺寂然法師交往的一段秘聞
    他作為電影《棲霞寺1937年》的主角形象,感動了海內外的正義人士。寂然法師生前與著名愛國人士馮玉祥將軍有過一段交往,因為種種原因一直鮮為人知。  1935年11月1日,南京國民黨中央為籌備中國國民黨五屆全會,先召開了四屆六中全會。
  • 一帶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克強  ★絲綢之路的精神則是貫穿了全書的重要線索……海陸兩條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文明和友好,也帶回來「西域」與「西洋」的物產和文化……我們要深刻理解「一帶一路」戰略,就不能不認真學習兩千多年來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 棲霞寺法宗長老百歲壽誕 海內外高僧出席恭賀
    棲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率眾主法為法宗老和尚祈福的延生普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馬江洲) 棲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率棲霞古寺兩序大眾一齊頂禮法宗長老(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馬江洲) 上午9點,由棲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主法,棲霞古寺法師、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師僧以及居士上百人參加了為法宗老和尚祈福的延生普佛法會。10點15分,棲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率棲霞古寺兩序大眾一齊頂禮法宗長老。 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棲霞古寺方丈隆相大和尚致辭中說,寺乃千年古剎,僧為百壽高僧,此事是棲霞寺之喜事,我等之幸事,然亦必將成為佛教之佳話。
  • 達道長老荼毗法會圓滿 乾隆袈裟重歸棲霞寺
  • 南京棲霞古寺方丈隆相法師給您拜年
    編者按:春節,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年節2019年己亥年新春佳節即將來到之際,鳳凰網佛教頻道推出特別策劃《「心」年好·「豬」事吉:全球高僧賀新春》,恭請全球高僧錄製祝福視頻,為全球華人送上最暖心的祝福。本視頻為南京棲霞古寺方丈隆相法師發來的祝福視頻。
  • 棲霞寺墨寶事件爆料人傳真法師:數次報案未遂才發微信求助
    7月31日,澎湃新聞專訪該事件的最早爆料人、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傳真法師,還原他數次報案未遂後,進而在微信上發帖求助之事。       傳真法師,安徽潁上人,俗名李義將,法號正宏。1987年於棲霞寺出家,在常州天寧寺受戒。曾擔任過棲霞寺監院兼知客。目前,他是南京玄奘寺住持,是南京佛教協會副會長。
  • 星雲大師親傳法 佛光道場大覺寺
    1920年,志開上人出任監院。1938年,悟徹今覺(即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此出家。後值戰亂時期,軍閥、日軍侵佔,地方不寧,1947年星雲與師兄今觀法師返回主持寺務,大師兼任白塔國小校長。2005年6月佛光山派遣慧倫法師、慧是法師前來,展開籌建工作,2005年10月14日奠基開工。
  • 南京棲霞寺將辦「千人大禪修」公益體驗,法師面授禪修要點
    南京棲霞寺將辦「千人大禪修」公益體驗,法師面授禪修要點 實習生 朱玥怡 澎湃新聞記者 龔菲 2015-09-23 18:58
  • 然相法師:彌勒文化走進義大利 歡喜和包容世界通用
    活動舉辦期間,鳳凰網佛教對話了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彌勒道場雪竇山浙江佛學院副院長然相法師。元宵佳節作為中國傳統的慶典活動,這一次能夠在海外,並且能夠與彌勒文化相結合,這是首次,而且是非常成功的。 彌勒文化在歐洲的弘傳可追溯到阿育王時期然相法師:彌勒文化和我們佛教文化在歐洲的弘揚,其實已經很早了,可以追溯到阿育王時期。在近代,我們雪竇山的方丈太虛大師也曾在歐洲弘法,太虛大師也因此被譽為近代在歐洲弘揚佛法的第一人。
  • 南京棲霞寺「感應舍利」有何「感應」之處?
    6月12日,南京古棲霞寺舉行了南京大報恩寺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法會,密藏千年的「感應舍利」等一系列聖物重光於世,供人瞻禮。因有廣大讀者不斷詢問,何為舍利,這舍利又有何「感應」之處?棲霞寺監院諦如法師特地撰寫此文,通過本報《發現周刊》,講述佛舍利的故事,解答人們心中的疑惑。
  • 理淨法師:三論宗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及其影響
    至陳、隋之時,由于吉藏大師[2]的博學多聞,把弘揚三論做為己任,著書立說、廣開法筵,使三論學說得以復興,大乘中觀學派的思想得以繼承和發揚。到中唐以後,由於玄奘法師的聲望,佛教思想轉入「唯識」學說,再加上三論宗無人繼承,唐末以後逐漸衰敗,到明清時代基本失傳。 傳承:鳩摩羅什──僧肇──僧朗──僧詮──法朗──吉藏──碩法師──元康。
  • 激蕩四十年 · 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與經濟的滄海桑田交相輝映,文化作為民族精神與氣質的烙印,深入國民的血脈和靈魂。四十年來的中外文化交流,自覺醒、起步到勃興的整個過程,潛滋暗長、波瀾不驚,直至近年匯聚成中外人文交流的滾滾巨流,上升至國家對外交往戰略,引發各方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