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縱然滿目荒涼,也要心懷燦爛

2020-12-13 文化的理想國

初讀李娟,是在一趟回鄉的列車上。人聲嘈雜,車聲隆隆,但她的那本名為《記一忘二三》的小書,卻令人沉醉。那時她已成名,憑藉獨樹一幟的文字風格而斬獲多項文學大獎,我卻是在人們對她的熱議消散後才來閱讀她的作品,作為一個十足的偽文藝青年,實在有愧。

但乍一讀你就會發現,她筆下的文字,就像是被她刻上了一個無形印章,那種清澈明亮,那股酣暢淋漓,讓你如沐春風,相見恨晚。

李娟用她的方式,把那些最真實的生活、最質樸的情感用一種近乎稚拙的方式呈現出來,明明是一地雞毛,卻讓你熱淚盈眶。她就像是在一片並不富饒的土地上辛勤勞作的人,孜孜不倦,生生不息,儘管生活可能賦予她許多愁苦和磨難,但她高亢嘹亮的歌聲,依然如雄鷹般盤旋迴蕩在那片廣袤天空。

在這個時代,李娟的文字無疑顯得彌足珍貴,沒有誇誇其談,沒有無病呻吟,有的只是洋溢在字裡行間的豁達和熱忱。從那些動人的小故事裡我們可以知道,她本可以比別人更有資格去抱怨生活的艱難,命運的不公,然後以一副飽經滄桑的口吻,說一些玄而又玄的話,以顯示自己的通透深沉。但李娟卻始終謹慎小心地呵護著自己的精神家園,那裡流水潺潺,那裡蟲鳴陣陣。

所以,我看到網友在評論她的寫作時說道:李娟就做李娟吧,不要去模仿誰,不要去超越誰,倘若能夠一直讀到這樣乾淨明亮的文字,那也是讀者的一種福分。

對一個作家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人在初涉寫作時便給人帶來足夠驚喜,但一個作家好像又不能總是躺在之前的功勞簿上,所以便努力尋求突破,結果適得其反,既失了原有味道,又沒有新的特點,頗有邯鄲學步之嫌。

有人將李娟與另一位因描寫塞外風貌而聲名鵲起的作家劉亮程作比較,劉亮程更是被稱作「中國當代的自然主義文學大師」。但我以為,雖然兩人的散文都是以描寫邊疆生活、展現異域風情而引起關注,然兩者之間還是存在明顯區別:劉亮程像是一位優雅淡然的隱士哲人,在竹林光影間點燃一支煙,然後在嫋嫋煙霧裡向你訴說這人世蒼茫;李娟則更像是一個大大咧咧的鄰家女孩,儘管遇到很多酸澀與苦楚,但她還是把那些愛呀、悲呀、笑呀、夢呀編織到一起,呈現出一幅幅令人動容的生命之畫。

我們經常喜歡討論閱讀的意義,可以為讀書這件事找到一些高深精妙的註腳,譬如增加知識儲備,陶冶個人情操,但我想,除去那些冠冕堂皇的好處,讀書的意義在於:可以讓我們知道,與你一同生活在這世上的另外一些人,他們在用什麼方式來度過這絕無僅有的一生,而在他們的奇妙旅程裡,又會遇到怎樣的事。

我們習慣了帶著功利心來衡量世間萬物,就像讀書這件事,也總是強調它的益處。但我想,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即便在讀完一本書之後不知所獲,那又如何。因為你在閱讀過程中那份冥想與遐思,那份悵惘與寂寥,就已經是一種收穫。讀罷全書,掩卷而思,像是過完了別人的一生。

她寫她在寒冷黑夜裡的輾轉反側,她寫她在烈日狂沙下的苦中作樂,都讓人感慨她的心裡到底住著怎樣的希望,才能不被那些愁緒籠罩。

但我最佩服,也最好奇的是她的母親與外婆,一位風風火火,一位樂觀豁達,她們在北國邊疆的蒼茫戈壁裡,在氣候惡劣的寂寞深山裡,熱烈澎湃地譜寫著自己的生命之歌。那裡的空曠與浩瀚,會讓她們更容易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體味世間的美好。

就像李娟在書中所寫:「我就喜歡這樣慢悠悠地走啊走啊,沒有人,還是沒有人。沒有聲音,停下來,側耳仔細地聽,還是沒有聲音。回頭張望腳下的山谷,草甸深厚,河流濃稠。整個山谷,碧綠的山谷,閃耀的卻是金光。」

我們的耳中可以輕易充滿無處不在的喧囂,我們的心中可以隨時塞滿四面八方的誘惑,然後在與那些欲望的搏鬥裡筋疲力盡,陷入掙扎或走向平庸。

幸而還有李娟這樣的人,用她的文字不斷提醒我們:即便滿目荒涼,也要心懷燦爛。

文化的理想國,讓每一個詩意的靈魂,都有棲身之地。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心懷慈悲,人安心安(深度!)
    心懷慈悲的人,他們的天地永遠四季花開,滿目旖旎,縱然人生荒涼,他們的內心也是繁華。無論青絲,抑或白髮;無論有緣,還是無緣,慈悲的人一定是你捨不得離開的人。所以,行走人世,時時心懷慈悲。感恩一切,學會放下,懂得成全。時光清淺,歲月綿長,心懷慈悲,無言也暖。無論咫尺天涯,慈悲一定是天上人間最閃亮的佇立,如果我們能以慈悲與時光和世界相待,相信所有的殘破都可以被重新打磨和雕琢,一切希望和期待都能在美好裡抵達。
  • 史航談李娟:阿勒泰的魚缸 | 《文學青年》李娟專號
    因為這句話裡要提到李娟,所以我沒採用通常的用詞,沒說午夜什麼的,我就直接說深更半夜了。李娟就是一個這樣的有意思的姑娘,她的存在,讓你下意識地樸素起來,你要過濾掉很多詞,很多平時寫文章用廢了的詞。就像你不能稱呼她是一個寫字的女孩--因為隨便一個咖啡館裡守著電腦擠專欄(聽說這個比擠乳溝還累)的姑娘,都會自稱或被冊封為寫字的女孩。
  • 宜都山中這家絕密研究所,為核潛艇服務,搬走後建築閒置滿目荒涼
    如今,隨著717研究所等軍企搬出大山,原址荒涼,昔日遠近聞名的軍工小鎮繁華難現。   舊址賣給了一家民營企業,這家企業可能是水土不服或是其他原因,後來一蹶不振,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現在的717舊址人去房空,滿目荒涼。
  • 「拋家棄子」全力備考換來的卻是滿目荒涼
    葉子一方面對家人心懷愧疚一方面更加努力,她早晨六點起床,準備好孩子需要的母乳以後就開始投入學習,看網課,背記教育學知識點,列心理學提綱,還要不斷刷題,直到深夜還在回顧這一天所學的內容。因為她深刻了解到,對於遠離課堂五年的自己來說,就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這半年她可謂是「拋家棄子」一心只讀聖賢書。
  • 「阿勒泰的姑娘」李娟攜新書來長 共話那片燦爛神奇的葵花地
    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孫潔)據說全國有二十四萬個李娟,但因書寫新疆阿勒泰而讓文壇震驚的李娟全中國只有一個。十多年的寫作生涯,發表多部受讚譽作品的新生代作家李娟,公眾對其印象多少還留存在那個來自阿勒泰的女子。3月31日,李娟揭開「神秘面紗」攜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來到長沙樂之書店舉行讀者見面。從來鮮少公開露面的李娟,揚起一派率真樸拙之氣質,現場與讀者談寫作,談文學,談生活。
  • 四川有家神秘軍工企業,規模大名氣大,今滿目荒涼,輝煌煙消雲散
    如今,人去房空,舊址衰敗,滿目荒涼。籍田,因蜀漢昭烈帝劉備借田於此而得名。其扼守「成都南大門」,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東有龍泉山脈的二峨山屏護,南有柴桑河,西有盧溪河,北有羅雁河等三河環繞。國營成都電視設備廠,代號「630廠」,1970年由北京廣播器材廠包建,1975年投產。
  • 李娟│行走在阿勒泰的創傷性散文,是心靈上的孤獨與逃離
    李娟的文字與阿勒泰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與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哈薩克遊牧區、湖中的水怪、圖瓦人等,成為阿勒泰不可避免的文化符號。大多數作者在寫阿勒泰時,以走馬觀花遊記的形式書寫,而李娟,她用感悟的筆端來書寫阿勒泰、記錄阿勒泰,這在於她把阿勒泰真正融入心中,哈薩克文明反哺她的文字,散發出悠揚的民族性格調,頻頻獲獎。
  • 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長篇新作:冬牧場
    書名 冬牧場   作者 李娟 著   ISBN 978-7-5133-0566-267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含彩插)   出版時間 2012.5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內容簡介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
  • 旅讀 • 疆 ∣ 阿勒泰的雪
    前些天因為工作去了一趟阿勒泰,我記下了「阿勒泰的角落」「最乾淨的動物」「美麗峰的加納提」「鐵熱克提護邊員」「新疆作協」等關鍵詞。我在上海上班時經常會去福州路的讀者書店,前年恰逢開春,書店門口的季節主題推薦書籍還沒有換下。我匆匆瞥了一眼,《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作者李娟。
  • 聽,阿勒泰精靈在歌唱
    如果你正書荒,你可以走進新疆本土作家李娟的非虛構寫作的「阿勒泰系列」,聽聽阿勒泰精靈的歌唱。尤其是《阿勒泰的角落》,每一個文字都迸發著對生命的執著與熱愛。生活的苦,在她的筆下仿佛遇到春風一般,慢慢消融;生活的樂像一塊方糖,儘管不多,卻安穩、靜默的放在那裡。
  • 縱然看透人心,又何必在意
    不過,我們縱然能看透人心,又何必在意?每個人有怎樣的心靈便有怎樣人生經歷,我們能做的只是成為自己。即便是親人愛人知己,我們也無需強求他人有怎樣的心意。如果能做回自己,我們不必在意他人的所作所為,不會期望在別人的眼中找到自己。
  • 一本好書|《我的阿勒泰》
    一本好書●《我的阿勒泰》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醉倒在詩詞山水之中沉醉不知歸路既是不知歸,也就不必歸去書富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推薦人:2019級市場營銷(新零售)2班 孫心茹推薦書目:《我的阿勒泰
  • 經典歌曲:《煙火》縱然繁華落盡,你依然如煙火般燦爛
    今日《翻唱推薦》是《煙火》由本人翻唱,縱然繁華落盡,願你依然如煙火般燦爛。看過太多的愛情,如煙花般燦爛而短暫,如水晶般純真而易碎,如太陽般熱烈而難以維持;她有時會感覺好累好累,就像負有千斤石般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很奇怪卻很乏倦,她不相信愛情會很美好很永遠…太美的愛情或許就像流星像煙火一樣,很燦爛很美麗,可真的很不真實吧。 而如今,又有多少人愛了又傷了,傷了又恨了,恨了也就淡了,慢慢的心扉不再為愛情打開?是不要繼續相信愛情了嗎?
  • 走進阿勒泰,聆聽李娟和草原的對白
    走進阿勒泰,聆聽李娟和草原的對白 ——讀《我的阿勒泰》
  • 走進世界之巔G219新藏線,一路燦爛與荒涼並存!
    新藏線是一條燦爛與荒涼並存的路線。一路上野馬、藏羚羊、藏野驢成群相伴,風光何其蒼茫壯美和大氣磅礴,沿途還可欣賞到天氣常變的喀喇崑崙山、盛極一時的古格王國遺址、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黃教的發源地——薩迦寺、還有柔和不同風格的白居寺。新藏線也是一條壯美與險峻並存的路線,是當之無愧的天路!
  • 滿目造句和解釋_滿目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滿目(mǎn mù)。充滿視野。[瞿秋白《餓鄉紀程》:「滿目雪色長林,欣欣然迎我這萬裡羈客。」]滿目在教材中的例句:1、一排排高樓大廈像雨後春筍,一件件家用電器滿目琳琅;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的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炕。
  • 我們都要笑得燦爛如花,縱然摻雜著萬般心碎 一支榴槤《海底》
    我們都要笑得燦爛如花,縱然摻雜著萬般心碎。人生如戲,你要想,就是這些人,就是這些事,誰變了誰沒變,誰在活自己,誰在給別人看,都想明白了,也就想明白了。而我想說要不……再給陽光一個機會?它估計是被雲朵遮住了。別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開心扉,你覺得這是坦率,其實這是孤獨。孤獨是什麼? 是洗了個頭髮,梳了個漂亮的髮型,換了雙乾淨的鞋子,找了身帥氣的衣服,然後,去樓下超市買了瓶可樂就回來了。不被理解一點一點蠶食我自己,熱烈而赤誠的心總會被澆滅,我佩服我自己能一次次提起信心,浪漫至死不渝。
  • 旅行從不會讓我們了解北疆,但李娟的阿勒泰或許可以
    ,但是就是這樣一本講述阿勒泰的散文轟動了中國的散文界。不像去西藏接受心靈洗禮的文藝少女,亦不像深入重山洗滌塵埃的俗世弟子,李娟像極了曾經的三毛,而阿勒泰則像極了三毛的撒哈拉,而這本《阿勒泰的角落》講的便是李娟的生活,也是關於阿勒泰的故事。
  • 阿勒泰的李娟是怎麼「煉」成的?
    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羊道》三部曲、《冬牧場》及數部繁體字版散文集。曾獲「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花地文學獎」、「天山文藝獎」、「朱自清散文獎」等。
  • 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市,是我國新疆北部的邊陲小城,從地圖上看它的緯度和東北地區的漠河相近,屬於我們國家的最北部,北方的冬天是漫長而寒冷的。從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知道了這裡不只是寒冷,還有戈壁荒漠,還有狂風,還有語言的不通和貧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