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學長講述親身經歷,介紹自己的考研備考規劃,給2020考研學子的四個建議,下面就看一下復旦學長有哪些對正在考研的你的一些建議~
考研英語備考經驗及教訓
開始備考在3月份,期間準備了6級考試,順利通過。
前期主要就是背單詞,3月到6月我把全部單詞過了一邊,做了一些早年的閱讀,一天一篇。後期每周一份試卷,推薦劉曉豔的方法,一天卡時間做一份閱讀(下午2點到5點),然後兩天時間分析閱讀,一天分析作文,一天分析新題型,完型,一天分析翻譯並且整份試卷梳理。我從10年開始這麼做,做到19年,做到後期就對考試的題型很熟悉了。
考研政治備考經驗及教訓
建議如果有時間可以邊看書邊做1000題,鉛筆做,錯題整理成錯題集,我在做第二遍的時候就發現,很多都是第一遍錯第二部還錯。馬原可以在網上找資源看一下講解,直接看書就好。政治的重點在11月12月,大題全背誦,其他的押題卷可以自己看著辦。
選擇題市面上有的押題卷都拿來坐一坐,錯題整理出來,和大題一樣背下來。我在考試的時候就發現,的確有一部分選擇題是被壓中的,政治拉開差距的就在選擇題,所以希望大家對選擇題用心對待。
考研數學備考經驗及教訓
數學我從3月開始準備。
我的經驗和挺多人不一樣。我的第一輪是看教材,3月到6月我把同濟版的教材全做了一遍,有選擇的做了課後習題,當時,書中考試涉及的公式我全部推導了一遍,導致後期很多公式我沒有背,要用到時就現場推導,這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對公式很理解,題目變著法子出題,但是你都能做。
789月第二輪,我把全書和660題做了一遍。第三輪就是刷真題了。我當時是從87年開始,把所有的真題都做了。不完全按照順序,交替著新舊年份做的。最後今年的考試卷,很多題目大家都喊著很偏很難,但是大題其實都在往年的真理中有相似的題目。
專業課備考經驗和教訓
開始準備:7月
相信很多跨考的同學最擔心的就是專業課了。但是復旦還是很友好的,專業課中數據結構佔了90分,所以重點準備數據結構。
78月時間我把專業課三本書做完,完成第一輪。0基礎的同學,建議可以先看天勤的數據結構,學習門檻低,裡面的代碼比較友好。棧和隊列都是用數組實現的,很適合當模板代碼。9月一個月時間我把殷人昆的數據結構整本書的課後習題全做了一遍。
11月開始就是刷模擬題了,我當時是做的408真題和模擬題,去掉了機組的部分,時間控制在兩小時。(ps,算法筆記是我在準備機試的時候用到的,但是在刷題的過程中就發現算法筆記的優勢了,如果初試有時間可以看看算法筆記,對很多代碼的理解會更深一步)
還有什麼話想對學弟學妹說?
大家讀雞湯,我說點嚴肅的。(認真臉)
很多人,準備考研,就覺得準備時間越長,搜集資料越完善,我選擇了好的輔導書,好的老師,我就能考上研究生了。但是比起這些,我覺得你內心是否準備好更重要。和其他大佬們的分享不太一樣,我先從心理層面去聊聊。
是否準備好了考研,我覺得重要在四點,第一:想清楚考研的目的;第二:想清楚考研失敗了後果是什麼;第三:明白考研的公平性;第四,認清自己的基礎,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毅力,選擇合適的目標。選好了目標,就請你堅持下去。
第一,我想說的是考研的目標。問問你自己,你為什麼要考研。是因為本專業不喜歡想跨專業,是因為想更深入的學習,是想以後找個好工作,是單純為了拿一個文憑…在我的觀念中,不論你是什麼樣子的想法,都可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但是出發點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的想法都值得尊重。但是我希望你能先想明白,自己要什麼,在考研的路上,不要盲目。我身邊就有朋友,考研從大流,沒有自己的想法,考研也不專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
第二,我希望你想明白,如果考不上,你的後果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我考研過程中讓我反覆的焦慮,尤其是在89月,以及初試結束12月的時候。我對後果是很清楚的,如果考研失敗,相比較同齡人,我少了一年的實習經驗,我沒機會找到好工作的。我得承認,每一次想到這個後果我都很難受,但是居安思危,正是因為我很清楚後果的嚴重性,所以我得逼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人的潛力也都是逼出來的。還是想舉我身邊的朋友為例,我身邊有朋友考研失敗的,這段時間真的過的很不如意。不甘心調劑,想找工作又缺少了工作經驗。他們生活的窘境我看在眼裡也替他們著急。所以我希望你認識到如果失敗,失敗了後果有多嚴重,當然想明白的目的是讓你們儘可能的去避免失敗。
第三,我想說的是考研的公平性。在這裡我不得不說,考研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跨專業就是優劣勢,本科差就是有劣勢,這不可避免,我們自己考研選擇的過程中不就是往更好的學校,更熱門的專業去選擇的麼。其實有時候換位思考,站在一個老師的角度,我招學生,我當然希望招到能力強的學生,學生到了實驗室之後能夠創造價值,當然不希望學生只是一個能考高分的低能兒。所以網上會有很多人說考研歧視的問題。
第一,考研初試看分數,但複試,老師更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很多人對於綜合能力這個概念是存在誤解的(並不是初試分數搞綜合能力就強);
第二,人生就像打牌,我們手上的牌是自己選擇的,那麼出身不好,說明了至少在初高中的基礎積累不夠紮實;跨專業說明了在高考選專業的時候選擇是不慎重的。這些都怨不得別人不是麼,考研就是給你一個改變的過程。另外在複試過程中,我也結識了很多一同參加複試的朋友,中間有很多985的學生,不是吹捧,但是的確985的學生總體上是更優秀的,很多人可能就複習了3個月也都考上了。但是也請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的比他們好(當然你要付出更多)。
第四:就是選擇的問題。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你要根據自己的出身和自己的能力,選擇一個自己靠努力能達到的目標。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他的基礎一般,本科和我一樣雙非,但就是下定決心要靠浙大,但是的確浙大的計算機要求特別高,他也很努力了,初試殺出千軍萬馬,複試也複習了很久,最後很遺憾,我查了複試名單,總分77錄取,他75。但是對於這個結果我其實有預料到,我們學校最近三年考研浙大,沒有人考上呀,這。。。。其實還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是吧。
不過我說這些可不是為了打壓你們的信心,而是想告訴你們的是,既然你想要考研,那麼希望你想清楚你的考研動機,你的後果,希望你拼盡全力,不希望你考研失敗了再回過頭來想,如果當年我再努力一點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