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同學對考研難度都有疑問,為什麼每年考研那麼多炮灰呢?真的是考研太難了,還是根本是考研人自己沒有堅持下來?
考研的難度確實是在逐年增長
以經管類的國家線為例,經管類的分數線雖然表面上是小漲或者持平,在數學明顯偏難的大年,而且有擴招政策加持,(今年國家線)持平≈(正常年報考難度)小漲,小漲≈大漲,大降≈持平,所以普遍估計明顯如果沒有新的利好消息,估計報考難度還是大漲的。
這幾年考研基本保持報考人數每年增加15-20%左右,招生人數每年增加5%左右,如果今年不是因為疫情大擴招了,將會是非常嚴峻的錄取率。所以,真的是因為考研太難太難了嗎?
一、客觀因素:考研越來越難
首先,必須要客觀承認,考研競爭日益加劇的現實,考研人數從2015年的165萬,劇增到2020年的320萬,並且在教育部明確表示擴招18.9萬人的背景下,今年的考研國家線卻不降反升。
考慮到2019年的錄取人數為80萬人,那2020年大概錄取100萬人左右,所以有個殘酷的事實就是今年依舊有200來萬的考生只能成為炮灰:考研難不難?看看近五年考研分數線及趨勢!
二、主觀因素:無效的努力、低效的方法、不自信、沒有堅持下來
考慮完客觀原因之後,我們還是來正視下自身的主觀原因,其實據觀察,能一直認真準備考研直到上考場的,可能三四個學生中也就一個。許多學生都是中途出現狀況,要麼放棄了去考公或者秋招,要麼前期在浪後期臨陣磨槍,如果把這些學生數除去的話,那其實考研的總體成功率會翻倍。
因此,主要有四個成為炮灰的最主要原因:「無效的努力」、「低效的方法」、「不自信」、「沒有堅持下來」。
三、如何堅持下來並取得勝利
1.完成學習目標後給自己一些獎勵
考研期間,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獎勵機制。根據自己每天的學習清單高效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後,可以給自己一些適當的獎勵,比如刷一小時抖音B站、吃頓大餐等等。如果當天沒有完成任務清單,那麼要及時總結問題出現在哪裡,是任務過多還是效率太低。
2.三階段式複習流程,強度逐漸增強
考研是個持久戰,一般長達1年到2年,就像馬拉松一樣,如果全程都保持衝刺的話,很可能未到終點時,就已經累癱在半途。所以考研複習的強度應該是逐步加強的。
可以把考研的過程大概分成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基礎學習(5-6個月)、專題強化(3-4個月)、衝刺訓練(2-3個月)。在剛開始的基礎學習階段,我們可以把學習強度調低一些,平均每天有效學習時間大概在8-9個小時;到了暑假,開始專題強化階段,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儘量都保」持在10-12小時;到了10月份開始,離考研只剩2個多月,就可以把學習強度調整到了有效學習時間12小時以上,進行最終的衝刺。
3.訓練總結是一切學習的核心方法
大家知道人工智慧為什麼如此強大嗎?因為它已經進行了數萬億次的訓練,並對訓練的結果進行反饋總結,搭建好了認識萬物的框架,最後把自己的失誤逐漸降到了接近0。
學習就像搭建房子一樣,最初一定要打好基礎,這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打好基礎之後,我們會再根據房屋設計圖,把鋼筋、水泥等原材料堆砌起來;但堆砌起來以後,房子還只是粗糙的房子,還需要給房子添加一些基礎的設施,比如水管、電線、電燈等,加了這些基礎的設施以後,我們的房子才能夠算合格的。所以各位小夥伴們必須學會通過訓練去總結,總結是一種不斷給自己正反饋的過程,能激勵自己不斷保持學習進取心。
4.防止惰性,蘿蔔大棒都需要
勞逸結合是考研這場馬拉松的關鍵,學習中必須張弛有度,每周休息半天,能夠讓自己有時間調整學習狀態,補給自己的精神能量,提高學習效率。
5.靠譜的小夥伴是最強的考研神器
之前知乎有個問題「有什麼考研神器可以推薦」,我覺得是靠譜的考研小夥伴!!大家在一起時相互鼓勵支持,在對方信心不足、狀態不好時,也會給予鼓勵、幫忙調整,在考研決心動搖時,更是會及時提醒,大家是一起共同進步的。
所以一定要找到靠譜的考研小夥伴,最好不要孤軍奮戰。當然,並不要求你的考研小夥伴有多優秀,但一定要「考研決心堅決」、「樂於交流考研」、「性格正能量」。
6.保持和優秀的學長學姐溝通
不管是在現實中還是網絡上,大家都會認識不少靠譜優秀的學長學姐,考研複習中如果學習狀態或者擇校方面出現問題,可以多和這些學長學姐請教交流。
其實大部分學長學姐都是樂於交流的,沒有那麼高冷,都是考研過來人,會理解學弟學妹的心情。
7.適當給自己減壓
有句話叫「關關難過關關過」,很多小夥伴都擔心考研考不上會怎麼辦,以後沒有前途。
其實這種擔憂是多餘的,考研只是成功的途徑之一,能考上肯定是最好的,但如果你全力以赴但還是失敗了,那如果你把這種上進心放到工作中,你的未來也會小有一翻成就的。所以各位千萬不要給與自己太大的精神壓力鴨!
本文來源公眾號:文都online,關注免費領取考研資料、最新考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