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學習受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自身智力以及性格、興趣、意志力等情感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方法、態度,對數學的認知和情感,以及基礎知識的牢固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對每個學生加以區別看待!
【首先要有逆襲為學霸的決心】有句話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類比改一下「不想當學霸的學生是學渣」。知道自己「渣」,就首先要擺正態度:問問自己為什麼「渣」,「渣」在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絕對不能服輸,自己「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改變,作為少年要妥協的太早了,後果很嚴重。人生還未開始,「渣」就註定你要走一條逆襲的路,不為別人的目光,只為對自己負責!
【要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影響數學學習的內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調查顯示: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差,超過7成是因為非智力因素;即便是不足3成的智力欠缺的部分,其絕大部分也可通過有效的訓練、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那麼學習得到改善是一定能夠達成的!因此,學習數學要有信心。
【要認識到外部的不可靠】外部的環境是靠不住的,非自己不可:學校注重「升學率」的教學質量,很難考慮到個別學生;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統一進度教學,面向的整個班級的學生,老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很難面面俱到;老師更容易去照顧學霸,傾向、關注學霸的學習,而忽略成績稍差一些的學生;望子成龍的父母,大多對數學的認知不足,尤其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不能提供直接幫助,更多的是干著急。
【內心強大:「我命由我不由天」】當一個厭學、自制力差的學生,是很容易受周圍的人、事、物而影響自己的。而數學學霸卻比較自律、有良好的的學習習慣,積極樂觀,能進行自我評估、反思,自覺的拒絕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學渣逆襲,本質上就是這種外部影響型轉變為內部主導型。
能夠對自己負責,反思自己的方方面面,儘可能全面的認識自己。各種各樣的學渣,渣的類型不同,程度不同,應對的對策自然不同。正所謂:成績優秀的學生千篇一律,成績差的學生各具特色。 總而言之,要準確認識自己,態度端正;有逆襲的決心和信心,排除萬難;最終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學習習慣,自我驅動的學霸。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認為,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如果將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習慣和方法看作是8個自變量,那麼學生的成績就是這8個自變量的函數。提高成績就是尋求函數最大值的過程。每個學生所處坐標(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是不同的,是需要綜合考慮的:
其實可以這樣來進一步理解,智力和情感是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的函數,而成績是智力、情感、學習方法的函數,這裡存在了一個複合函數關係。因為外部的因素是通過影響內部因素而起作用的。
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把8個因素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習慣和方法影響成績的過程,看成是一個控制系統。那麼學習就是一個可控的系統,需要達到一個穩定的運行狀態:穩定的適合個人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成績保持優良。而什麼是穩定呢?就是外部的班級、學校、教材,甚至老師、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已經很小,構不成幹擾,已經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攻堅克難的意志力,獨立思考、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是受數學本身的樂趣來驅動,那麼這就是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穩定狀態。
俗話說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得具備那樣的特性、品質。因此,數學的學習也是修行的過程,需要修正自己為這樣的人:
使數學的學習穩定於上述狀態,內因成為主導因素,自律形成,外因不足以構成幹擾,學習的動力引擎可穩定運行了。剛開始可能會受限於外部環境因素,引擎難以啟動,想像一下,當啟動引擎之後,對外部形成碾壓之勢,豈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