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說「學渣」不能逆襲為「學霸」

2020-09-05 究盡數學

學生的學習受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受自身智力以及性格、興趣、意志力等情感因素的影響,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習慣、方法、態度,對數學的認知和情感,以及基礎知識的牢固程度不一。因此需要對每個學生加以區別看待!

首先要有逆襲為學霸的決心】有句話叫做「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類比改一下「不想當學霸的學生是學渣」。知道自己「渣」,就首先要擺正態度:問問自己為什麼「渣」,「渣」在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絕對不能服輸,自己「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改變,作為少年要妥協的太早了,後果很嚴重。人生還未開始,「渣」就註定你要走一條逆襲的路,不為別人的目光,只為對自己負責!

要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影響數學學習的內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調查顯示:中學生的數學成績差,超過7成是因為非智力因素;即便是不足3成的智力欠缺的部分,其絕大部分也可通過有效的訓練、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那麼學習得到改善是一定能夠達成的!因此,學習數學要有信心。

要認識到外部的不可靠】外部的環境是靠不住的,非自己不可:學校注重「升學率」的教學質量,很難考慮到個別學生;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統一進度教學,面向的整個班級的學生,老師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很難面面俱到;老師更容易去照顧學霸,傾向、關注學霸的學習,而忽略成績稍差一些的學生;望子成龍的父母,大多對數學的認知不足,尤其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不能提供直接幫助,更多的是干著急。

內心強大:「我命由我不由天」】當一個厭學、自制力差的學生,是很容易受周圍的人、事、物而影響自己的。而數學學霸卻比較自律、有良好的的學習習慣,積極樂觀,能進行自我評估、反思,自覺的拒絕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學渣逆襲,本質上就是這種外部影響型轉變為內部主導型。

能夠對自己負責,反思自己的方方面面,儘可能全面的認識自己。各種各樣的學渣,渣的類型不同,程度不同,應對的對策自然不同。正所謂:成績優秀的學生千篇一律,成績差的學生各具特色。 總而言之,要準確認識自己,態度端正;有逆襲的決心和信心,排除萬難;最終成為一個具有優秀學習習慣,自我驅動的學霸。

學習是「多元函數求最值」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觀點認為,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如果將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習慣和方法看作是8個自變量,那麼學生的成績就是這8個自變量的函數。提高成績就是尋求函數最大值的過程。每個學生所處坐標(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是不同的,是需要綜合考慮的:

  • 有一點能確定,單從情感來講,隨著情感的積極性提高,成績應該是遞增的,這一個維度適用於每個學生;學習的情感是學生與學科之間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學習體驗,啟動的是良性循環;
  • 對於學校,班級,老師這樣的因素,學生或者家長往往是通過選擇更好的去處,學生個人很難左右這些因素,尤其是教材;可能需要家長效仿「孟母三遷」,遷往重點學校的學區房;
  • 而家長可以通過和學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說家長對學生的直接輔導,則受限於家長自身的數學素質水平,尤其是對低年級;
  • 對於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問題,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認清自己,找到自己自身的智力和情感因素,能意識到去學習和改變,因為其他的外部因素也是通過影響學生內部因素而起作用的。

其實可以這樣來進一步理解,智力和情感是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的函數,而成績是智力、情感、學習方法的函數,這裡存在了一個複合函數關係。因為外部的因素是通過影響內部因素而起作用的。

學習是「控制系統」

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把8個因素教師、班級、學校、教材、家庭、智力、情感、學習習慣和方法影響成績的過程,看成是一個控制系統。那麼學習就是一個可控的系統,需要達到一個穩定的運行狀態:穩定的適合個人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成績保持優良。而什麼是穩定呢?就是外部的班級、學校、教材,甚至老師、家長對學生的影響已經很小,構不成幹擾,已經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攻堅克難的意志力,獨立思考、積極主動的學習品質,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是受數學本身的樂趣來驅動,那麼這就是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穩定狀態。

俗話說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得具備那樣的特性、品質。因此,數學的學習也是修行的過程,需要修正自己為這樣的人:

  • 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甚至著迷;
  • 善於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時常表現出突破常規、方法新穎、有獨創性;
  • 豐富的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解題時思維敏捷、靈活;
  • 數學學習和解題時,表現出一種精益求精,追求優異解法的頑強精神;
  • 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不斷地向數學深處探索;

使數學的學習穩定於上述狀態,內因成為主導因素,自律形成,外因不足以構成幹擾,學習的動力引擎可穩定運行了。剛開始可能會受限於外部環境因素,引擎難以啟動,想像一下,當啟動引擎之後,對外部形成碾壓之勢,豈不自在。

相關焦點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東晉王朝的中流砥柱~謝安東漢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漢武帝之師~汲黯秦朝末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在淮陽之地建立張楚政權,短短三月內,從揭杆而起的九百士卒發展到席娟天下的百萬大軍,雖成敗轉瞬間,但帶來了各路豪傑群起蜂蛹,劉邦項羽繼之而起,再推翻暴秦,楚漢爭霸中,建立了大漢帝國,這段秦漢之交的英雄史詩,永遠留在了陳楚大地上振臂高呼「王侯將相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彼可取而代也!大丈夫當如是也!
    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出處語出《史記·陳涉世家》,司馬遷記載的陳勝起事時說的話: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不是生來就比別人高貴,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表現了陳勝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對命運不公平的不滿和對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一句激勵的話語,喊出了幾千年來百姓心中的真實願望,對人性的開放和追求人的自由起了一定的作用。句子對於當代社會的意義: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貴賤。一個人的成績是做出來,不是天生的。
  • 試寫江蘇版高考作文: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出自他們之口的千古名句,便是最好的證明。在等級森嚴、「天子」思想絕對不容懷疑的歷史時期,他們率先揭穿了其中的謬誤,並身體力行,企圖進一步從行動上予以證明:農民亦可以當王侯將相,乃至天子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同意,所謂的水鹽之間物性不通的愚人之論的。
  •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時,為何要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口號?
    現在秦國的百姓都知道扶蘇很賢德,卻並不知道他已經死了,我們打著公子扶蘇的名義起義,一定會有很多人響應。」於是陳勝吳廣殺死了兩個押送的縣尉,對其他人說:「如今誤了期限,我們都難逃一死,不如為自己拼搏一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面的人聽了紛紛同意跟隨倆人。接著起義軍一邊攻打地盤,一邊補充士兵,很快就擴大到幾萬人的規模。
  • 「有教無類」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底有啥關係?
    我說的難,是指老師——老師們講不清楚,所以也就不教。倒是教了《陳涉世家》,還很著重了其中所謂陳涉說的那句牛逼的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很似引申了這話的「革命性」,以至於佔了太多課堂時間,文章中讖語符命那些描述都一帶而過甚至乾脆略過。當時來講,問題不大,反正大考縱使考到這篇,也不會丁點兒沾邊兒「教參」上最多只是腳註小字的那些部分。
  •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並不高尚
    漁陽一呼,卒移秦祚,這場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曾被讚嘆為反暴秦、反壓迫的鬥爭。那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後面的故事,有著怎樣令人唏噓的結尾。一、苟富貴,無相忘秦朝末年,陳勝不過是河南平輿縣一介農夫。他雖然是農夫,但自己並沒有土地,而是靠幫別人種地為生的僱農。
  • 他是第一個踐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人!
    字也不是什麼人都有的,平民百姓大多沒有字,有字多是貴族或有地位的人,當然也有落魄的貴族後裔取字,所以傳聞劉邦是魏國士大夫的後人還是有可能的。南北朝以前,士族多取單字名,所以你看到誰是兩個字名,多半就是草根出身的。而劉邦有名有字,說明劉邦的家境不錯,可能不富裕,但也有能力培養他識文斷字。畢竟要恢復先祖輝煌,靠文盲可辦不到。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喊出這句話的陳勝最終也想著做「有種的」王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千多年前,一群秦朝戍卒喊出的這句話,為後來的所有起義(或者說造反)提供了足夠的理論基礎。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撬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陳勝吳廣之後,六國貴族相繼起兵,最終推翻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為啥到印度就不靈了?印度窮人:他們真的有種
    在印度的歷史中,王侯將相,就是有種。社會分化提起印度,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貧窮兩個字,然而印度真實的情況其實並不是這樣,或者說不僅僅只是這樣。印度其實是世界上擁有富豪最多的的國家,而亞洲的首富榜,無數的印度人也榜上有名。
  • 世界之大,為什麼只有中華民族才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氣魄
    世界之大,然而縱觀世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似乎只有我們中華民族才能發出這樣的高呼!在我看來原因有兩點。氣度與制度!這兩點不僅決定了我們能發出這樣的怒吼,也註定中華民族總能在危難關頭化險為夷。首先是氣度,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等話語怎會從兩個泥腿子的 嘴裡說出來,需要多麼不凡的氣度。中華自古幅員遼闊,秦國以前雖未能統一,但我們仍為同一個民族。歐洲有貴族,印度有種性,而中國卻沒有這樣的概念,我們的古人總能通過科舉,戰功進入上流社會,普通人只要你有能力也能麻雀變鳳凰。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鵝和命運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嗎?我覺得有,很多時候出身真的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命運,記得小時候有句口號「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或許能改變命運,只是改變的太少了,要是不信,就自己看看身邊的群體。法國的鵝肝醬,很有名氣,又有多少人知道鵝肝的來歷?鵝肝的製作因為太不夠人道,鵝的養殖及鵝肝的培育已經轉到了匈牙利,一隻鵝生在匈牙利,基本也註定了其悲劇的命運,就好像豬生在中國,註定是要挨刀吃肉的一樣,唯一的區別就是匈牙利的鵝命運更殘酷。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真的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了嗎
    有沒有那麼一句話,讓你想起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懼?「背誦全文」常見於文言文末……如果說有比這四個字更讓人惱火的,那肯定是「背誦並默寫全文」……背過那麼多的文言文,《陳涉世家》絕對能處於難度榜榜首地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應該就是文言文存在於小學、初中、高中乃至更高教育課本中的意義:文化傳承,勿忘歷史!但為什麼語文課本中要刪掉《陳涉世家》呢?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這是印度人至今也無法理解的一句話
    除了婆羅門貴族冊封或者嫁女兒以外,不管你自身如何努力,都是不能成為高種姓,所謂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這裡不再是一個問句。 沒辦法,因為高種姓人群是統治階級,擁有著特權。這就好比當初清朝開始入關時,旗人的地位要高出漢人很多,八旗貴族可以肆無忌憚的圈地奴役漢人。總之,在印度,低種姓人群,那就要低人一等。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20句話
    20句話:Top.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原文:「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時間)在大澤鄉號召起義時說的,意思是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拼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表現了陳勝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對命運不公平的不滿和對抗。Top.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 課文《陳涉世家》被替換,人教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仍在
    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同時,在三科統編教材編審過程中,為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複,三科編寫組根據學科特點,統籌安排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的相關內容。陳勝、吳廣起義是初中歷史必須講述的內容,因此,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傭兵之王重生小女奴,熱血傳奇拉開帷幕,試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Hi,愛看文的小夥伴們大家好,最近的你有沒有書荒啊?迷茫的書荒期,真的很讓人困擾有木有?想在茫茫書海中找到一本自己想看的、合適的文真的有點難呢!一本好書,就是讓你看了身心愉悅,讓讓你可以忘記煩惱,可以給我們更多生活的啟發,可以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那卿卿每天定時給大家推薦不同類型的小說,希望可以幫到大家。覺得還不錯的的小仙女們歡迎關注!
  • 課文《陳涉世家》被替換 人教社:「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仍在
    人民教育出版社稱:考慮到《史記》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初中語文統編教材在八年級上冊從《史記》中選擇《周亞夫軍細柳》替換《陳涉世家》,且避免歷史學科中出現重複內容。初中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末農民大起義》一課專列「陳勝、吳廣起義」,詳細介紹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並引述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推薦3本戰國歷史架空小說,敢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為了支撐野心,拜墨子為師,混入墨家隱忍數年以篡巨子之位。墨子述而不作,他編纂墨經將墨經改的面目全非。諸侯爭霸、大爭之世,他卻偏偏相信寧有種乎。總之,這是個野心家的故事。自從擁有下面這款充電線,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能愉快地看小說了~~2、戰國大司馬作者:賤宗首席弟子狀態:已完結
  • 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原來是從這裡揭竿而起的
    我們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的發生地就在涉故臺,而小水今天要說的就是位於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的涉故臺!大澤鄉鎮之前叫西寺坡鎮,近些年才因為大澤鄉而改名。陳勝其實就是陳涉,勝是他的名字,涉是他的字。而涉故臺就是當時陳涉起義時所築的高臺。就這樣小小的一處「涉故臺」,卻引來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振臂一呼,從此改變了歷史進程。
  • 五本秦末爭霸小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要說歷史爭霸類網文,以三國題材最為火爆,其次是隋唐和五代時期的,秦末時期的爭霸文很少,其中精品更是屈指可數。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五本經典的秦末爭霸小說,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我是秦二世》作者:華夏九州內容簡介:一次莫名的地陷,讓他取代秦二世;人家穿越都是美女大把,奇遇連連,而我卻要為活命而擔憂;除趙高,收李斯,救蒙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