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早晨,藍天白雲春暖花開之際,平谷區南獨樂河鎮「農村淘寶」張辛莊村級服務站正式開張了。熱熱鬧鬧的音樂聲吸引了上百個村民聚集在這裡,看平谷戲、篩選商品、詢價、量血壓測血糖、聊天、抽獎、辦理加入消費合作社的手續……一位路過這裡的男子毅然買走了一個嬰兒用的塑料澡盆,附帶著五、六個玩具,其中一個鴨子媽媽帶著兩個小鴨子,煞是可愛……88元,他說,早就想買了,老二用的,今天正好!
「農村淘寶」是北京市平谷區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的「網際網路+農村服務」項目,計劃在每一個村發展一個村級服務站。在張辛莊村,社會組織北京工友之家所屬的「北京同心桃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同心桃合作社」)於2016年3月9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平谷分局正式註冊。一年時間,與村委會村民們合作,就成立了村淘村級服務站,今天開張了!
「農村淘寶」讓農民實現商品的進與出
張辛莊村的村委書記劉玉鳳高興地來到現場,對大家說,「咱們這個淘寶店,是淘寶下鄉,是區政府的一個合作項目,也是一個民生工程,村民可以說不出村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商品,同時也把農副產品利用這個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所以說這是一個雙向平臺」。她介紹說,張辛莊村戶籍人口1750人,共764戶,其中農業人口1200人。農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果樹種植方面,桃樹種植面積最大,共420畝,平谷桃也因此全國聞名。
留不下的城市待不下的村莊
在站裡,看到一群人緊緊圍住一個人在詢問著什麼,擠過去一看,原來是北京工友之家的工作人員呂途臨時充當收銀員,在耐心解答村民的問題。呂途是《中國新工人—迷失與崛起》、《中國新工人-文化與命運》兩本書的作者,這是北京工友之家及工友們一起探索發展道路的書。正是在這兩本書裡,北京工友之家提出了一個命題:「留不下的城市,待不下的村莊」,指出了當代農民工生存和發展的困境,並提出了關於發展道路的討論。
與其他社會組織為進城打工者提供服務不同,北京工友之家還結合工友農友們的生存生活實踐思考中國的發展道路,並身體力行地進行探索和實踐。他們一直在嘗試「團結經濟」模式來促進工人發展。2013年,北京工友之家租下30畝的桃園,成立「同心農園」,採用與農民合作生產、生態種植、認養桃樹等合作消費模式經營農園。現有成年桃樹250棵,新種植桃樹苗1800棵。從2016年7月份開始試驗「桃樹自然栽培」。不使用任何農藥、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劑;希望通過種植豆科作物改良後達到桃樹的自然栽培。北京工友之家的理念是清楚的:集體合作的、城鄉互助的、生態的、農民參與的以及「以人為本」的。這可能就是他們尋找的一條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