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永遠不要停止成長的腳步

2020-09-03 時光慫恿深愛的

很多平臺或媒體都曾對這些問題發表過看法:父母應該怎麼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如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進步,如何指導孩子做作業……但是,家長總是會經常感到疑惑:&34;

相信很多家長朋友都有這樣的疑問,這也確實是一個比較令人困擾的問題。其實,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要持之以恆地培養自己,要和孩子一起走,一起進步!

01 為什麼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工作原因,經常是目不暇接,十分忙碌。她的孩子是小學六年級。有時候孩子考試考的不太理想,她就十分焦慮,四處諮詢應該怎麼辦,可是過後就忘得一乾二淨,對孩子的問題也就拋到了九霄雲外。然後就這樣循環,隔段時間關注一下,像是一種間接性焦慮症。

事實上,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持久而深刻的理解。有時,當你突然意識到你的孩子有問題時,你可以很快地處理它。當你看到孩子的不好時,你會立刻擔心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或者二十年後的事業。

但殊不知,這個憂慮自身,其實是會毀掉一個孩子的未來的。

家長之所以擔心,是因為他們總是斷斷續續地關注孩子。當孩子們有問題時,他們會更加注意。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他們就會不那麼注意。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宏觀調控。他們常常不知道該做什麼或不該做什麼。因此,對於兒童未來的發展方向往往缺乏確定性。當你不確定的時候,你經常會慌張。

那麼,不確定的原因是什麼?很多家長認為,有了安全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和孩子,他們的生活已經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狀態。因此,他們開始停止學習和成長,不想取得進步。

這真的像是&34;。很多家長認為,有了穩定的生活,似乎沒有什麼麻煩。但歸根結底,不是少,而是多。

02 持續成長,讓生命更加豐富

我有很多比我大十歲以上的朋友。有時他們一起喝茶,會提起同齡人地位的這個問題。我發現,中年人往往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生活越來越充滿意義和美好,另一個是視野越來越窄,與外界逐漸失去聯繫。

當然,選擇安逸的生活,並不是什麼錯誤。只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人生的問題和煩惱並不會因為我們的逃避而消失。派克曾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過,我們對生活的判斷就好比是一張需要繪製的地圖,憑藉著這張地圖,我們才有了一個方向,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選擇。所以,這張地圖至關重要,這會決定我們很多時候的選擇和方向。

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許多人經歷了青春期,他們往往會停止繪製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地圖。更重要的是,到了中年,人們往往會沾沾自喜,覺得自己的人生觀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人停止搜索。只有極少數人,頭腦清醒,不斷前進,不斷探索和發現,不斷開拓自己的人生境界。這些幸運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好。

03 家長要為孩子做榜樣

有位媽媽曾這樣感慨:&34;孩子是天使&34;

如果說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可以暫時迴避的話,當孩子到達我們身邊的時候,教育問題是絕對不可能迴避的。在這個時候,我們自身的素質、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自己的人生態度等等都會深刻影響到這個新的小生命。

在某種程度上,孩子其實是父母的老師。他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就會無形之中督促著家長一起成長、一起進步。如果家長不思進取,孩子怎麼能夠天天向上?如果家長麻木不仁,孩子怎麼能夠對這個世界保持充分的好奇心與探索心呢?

當我們選擇了與孩子一起進步,便意味著我們要靜下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在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感到頭疼,卻始終不肯停下腳步好好想想自己身上的問題。孩子犯的錯誤,往往在我們大人身上也有體現,此時,不妨好好檢查一下自身,努力改正。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04 父母的日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

當我們決定不再迴避、持續成長的時候,其實你會面臨一段痛苦且煎熬的心路歷程。人生總是這樣,破繭成蝶都有付出常人難以感知的痛苦和磨難。

這個過程,往往會有大量的迷茫、不知所措,這是十分正常的。但只要我們不停止思考,細心觀察,總能到達一個美好的明天。面對困惑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書。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優秀的心理學著作、育兒經等等,文章都十分具有啟發性。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完全可以有所借鑑,運用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

另一方面,其實每個苦難的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所謂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只是孩子成才的一些小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教育是父母自身的技能,是父母的生活經驗和感知。父母一生都要參加教育。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母親承擔著比父親更為關鍵和艱巨的任務。因此,我建議你在中年時越走越寬。經常閱讀和思考。有時你可以聽歌劇學習更多的技巧。因為只有懂得柴米油鹽,才能使自己遠離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寫到最後,還是希望父母們能夠有所覺醒、有所感悟。教育不應該充滿焦慮,而是一個不斷思索和求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也許我們會遇到很多艱難,但是人生議題不能迴避。與孩子一同成長、一起進步,祝願天下沒有教育難題!

相關焦點

  • 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遠不認輸
    影片帶給同學們的不只是對親情的感動,還有對困難處理以及成長方式的反思。 成長有很多種方式,影片中的馬飛在父親馬皓文的引導下幸運的找到了他的方式,興趣引導他學會了「飛行」,成為了璀璨的鑽石。我們的成長也是這樣,不一定學會「飛行」,敢追尋自己的興趣,努力張開翅膀何嘗不是一種勇氣,永遠不要停止思考,永不認輸。申笑笑 王丹雲
  • 父母停止成長的表現就是不聽問責孩子
    作業是別人來給自己魔怔,然後呢,這位媽媽就自我檢討的說,那我們整天在孩子面前表達,他說要讓他們活到老,學到老,要讓他們不斷的自我成長。請問這些孩子還會記不住。看完之後,我認為周圍滿滿的自信是非常有價值,我認為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在家裡,孩子是唯一需要教育和成長的家庭成員嗎?咱們作為父母的,在畢業之後是否就自動停止學習和成長了呢?
  • 南徵北戰的一首《我的天空》,永遠不會停止追逐夢想的腳步!
    每一個人都在追逐著自己夢想,但是在追夢的這條道路上總是會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荊棘在等著我們,但是請不要放棄追逐的腳步,記住只要你還有夢,就會看到彩虹!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家人眼淚,回想在逐夢的路上,多少次與家人分別的日子,每次看到離別家人眼中的淚水,原來充滿了數不清心疼與不舍,才讀懂了家人眼裡的寂寞與孤獨,原來自己已經很久沒有陪爸爸媽媽一起吃飯了……原來我們已經長大了,但是我們卻已經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時光了,長大了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勇氣和家人說再見了,怕再說一次再見,父母眼裡的不舍與孤單會一直留在自己的記憶中。
  • 腳步,從未停止前行
    腳步,從未停止前行。這是在這次的萬人志願活動中,寫作課上我的學生寫下的第一篇作文的題目。原諒我「厚著臉皮」取學生的題目為題,因為這句話正好能概括我接下來的所思所感。 生活的腳步,從未停止前行,一旦擰緊的發條放鬆,齒輪在動力未耗盡前都會不停轉動。 志願活動開始,我在接到任務後就積極聯繫學生,並接著完成引導學生說出學習困難、認真備課、授課、課後反思等一系列的工作。
  • 成長的速度 一定要趕上父母老去的腳步
    誠然發現社會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成長的腳步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有時對於生活沒有過多的詩意與遠方,更多的是背起行囊對於生活的無奈。兒時最深的記憶中是父親每次出門歸來身上的背包,無論是寂靜的深夜還是酷熱的夏日,只要聽到他的聲音,總會一路小跑過去接過手中的提包然後快速朝家裡跑去,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打開提包開始翻找各種零食與飲料。
  • 與孩子一道成長,不要停止對孩子的鼓勵,學會理解孩子最重要
    不要讓孩子失望。要分一些精力充實自己,提高與孩子交往的水平,讓他感到你是世界上最棒的母親,在遇到麻煩、困難或處於某種困境時,第一個想到求助的人就是你;或受到表揚、取得成績時,想到的與他分享的第一個人就是你。
  • 2020,見證成長的腳步!
    年初因為疫情,年末因為媽媽摔壞了腿,跟父母朝夕相處的時間,是十年來最多的,非常難得,值得珍惜。04財務方面房貸,以及隨著房子而來的外債,全部還清。且略有存款。希望2021年能入手第二套房。05副業方面擁有了自己的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豆瓣帳號、知乎帳號,並堅持更新。頭條和知乎有一千多粉絲,百家號兩百多粉絲。
  • 人生再曲折,也不能停止前行的腳步!
    人生再曲折 也不能停止前行的腳步! 適合2-12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 猩聽譯 ID:Englishtingyi 簡介:猩聽譯APP獨家軟體、配套網站學習,英語新聞聽譯
  • 男孩什麼時候停止成長?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通常男孩的成長速度不及女孩,但在10歲之前差距並不會太大。紐約兒科內分泌科主任Zoltan Antal醫生說 :「在3至10歲期間,大多數青春期前兒童平均每年長高5公分,在這期間不常見到孩童快速長高的情況。」但何時才是快速成長期? 何時又會停止成長?
  • 「那個髒,不要碰」父母過分追求清潔會扼孩子的成長
    如果孩子想嘗嘗味道,把東西放進嘴裡去感受,他的父母說「病從口入」;如果孩子想做伸展運動,爬到地上坐下來,父母也會說「地上髒,拿東西墊著」;如果孩子撿起石頭一片草,家長會讓孩子扔掉,然後說「太髒,不要撿」;如果孩子玩一段時間的拼圖,他的父母要求他洗手;如果他只玩小貓和小狗,父母的反應會更大:「動物身上有細菌,不要隨便摸」。
  • 朱永新: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 | 觀點
    從這十種類型可以看出,作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臨著成長的艱巨任務。在成人的詞典裡,錯誤永遠屬於孩子。因為,他自己就是標準,就是法典,就是正確的化身。成人可以隨意評價孩子、批評孩子,甚至辱罵孩子。成人也可以麻木不仁,不理睬孩子。其實,犯錯誤的往往是成人,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有口難辯,有怨難申。兒童的許多問題其實是成人造成的。善於教育的成人,往往是善於向兒童學習的人。
  • 【專訪】愛朵創始人汝寧:這十餘年,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我希望我的腳步不要停止,到現在我還經常出差,做市場調研,定期走訪優秀企業,學習好的經營管理理念,一切從用戶體驗出發…這十多年,我一直就是這麼做的,從未停止。 縱觀十年風雲變化,汝寧從未停止探索和逐夢的腳步,親眼見證並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品牌的誕生與崛起。
  • 我永遠沒有長大,但我永遠都沒有停止生長。心中有趣,便是童真
    當年的你我,哪個不想早日脫離父母的嘮叨、說教和掌控,早點當家自主?哪個不期待早日脫離作業、題海、一個接一個的輔導班、一場接一場的考試,到社會上瀟灑走一回?你想快點長大,不用看童話,等王子帶你騎白馬;你想快點長大,隔壁班的女孩兒或許會成為你的新娘。
  • 贛榆在行動丨文明創建從未停止腳步!
    贛榆在行動丨文明創建從未停止腳步!文明創建從未停止腳步 加大宣傳小區環境治理住建局、城管局、青口鎮集中清理美麟海韻天城小區三亂區禁違拆違指揮部、青口鎮整治有物管小區124
  • 成長過程中,父母只能引導孩子成長,但不能替代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喜歡包辦,以保持衛生和安全的名義,去阻止孩子盡情玩耍和探索。殊不知正是父母的克制和包辦阻礙了孩子成長的腳步。錯過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發育生長期,這不但造成了孩子生長機能的退化,能力的喪失,還讓他們形成了對父母嚴重的依賴。
  • 《為何家會傷人》:家庭教育的悲劇在於,父母停止成長轉嫁焦慮
    01父母停止成長,把焦慮轉嫁給孩子曾幾何時,童年意味著看不完的動畫片、逛不盡的遊樂園或者在鄉間打滾,田裡玩耍,樹上摘果子。而今,很多孩子是沒有童年的,只有上不完的興趣班,做不完的習題。父母要是聚在一起聊天,三句話不離孩子上補習班、學才藝的話題。
  • 永遠不要跟你媽講道理
    01 永遠不要跟你媽講道理 家吵從懂事那一刻起,就從未停止過,我後面也懶得去管了,我發覺,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和習慣,除了改變自己。 認清現實之後,我也逐漸冷漠的看待父母的吵鬧 有一次,我勸我媽改變一下觀念,例如,看開點,少吵,不要老是想改變我爸,無法改變的。
  • 夢想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止過
    在這過程中,雖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無論結果多麼的糟糕,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一點,因為夢想在路上,我們不可能停下腳步。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的每一點一滴,每一個步伐都都見證了我們與夢想的距離。當我們開始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努力時;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天,夢想會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會越來越接近成功的。
  • 成長|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我們任何人都成為不了彼得潘,但是我們都可以在內心深處,永遠地留住彼得潘。 ——《成長》欄目特聘心理專家 馬勇
  • 成長| 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成長 | 沒有人永遠是彼得潘 2020-11-29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