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稱俄烏是兄弟民族,烏克蘭應主動恢復兩國關係,他能如願嗎?

2020-12-15 飛狼

最讓普京揪心、痛心的俄羅斯對外關係,除了美俄關係永無止境的惡化外,就是俄烏關係的沒完沒了的僵持與對峙,持續上演著俄烏雙輸,美歐雙贏的悲催局面。因此,俄羅斯上下都期盼烏克蘭的新總統澤連斯基主動改善俄烏關係,普京更是如此,他聲稱俄羅斯願意與烏克蘭恢復兄弟關係,前提是烏克蘭主動一點,採取改善俄烏關係的有力行動。然而,由於普京對俄烏關係的錯誤定位,他的這個願望或許很難實現——俄烏兄弟關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烏克蘭與俄羅斯因為克裡米亞、頓巴斯等地區的領土與主權問題反目成仇,多數人都認為烏克蘭因此走上反俄的道路實在是傻得不行,把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烏克蘭的實力根本沒法跟俄羅斯比,俄羅斯一個巴掌就能拍死烏克蘭,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這樣看問題其實很片面,鄰居是搬不走的,對烏克蘭是這樣,對俄羅斯也是如此。俄羅斯有能力把烏克蘭整得很慘,比如對烏克蘭掄起石油、天然氣的大棒,冷凍俄烏經貿關係等等,都讓烏克蘭極為痛苦。

但反過來,作為北約、歐盟全面遏制俄羅斯的戰略棋子的烏克蘭,始終都是西方懸掛在俄羅斯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北約、歐盟利用烏克蘭極大地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極大地消耗俄羅斯的各類資源與綜合國力,經濟不振,國內矛盾與衝突趨於高發的俄羅斯經不起西方的戰略消耗,蘇聯就是被西方消耗到撐不住而解體的。

俄烏長期仇恨、對峙,付出巨大代價的並不止烏克蘭,局面是烏克蘭、俄羅斯雙輸,美國為首的北約、德國為首的歐盟雙贏。很顯然,普京對此有清晰的認識,所以改善俄烏的願望比任何人都更強烈。

6月13日,普京在接受俄羅斯「世界」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兄弟民族,應該恢復兩國關係,他希望澤連斯基能夠主動一點(其實是普京對澤連斯基的要求),積極採取有力的行動改善俄烏,而不應以「反俄臆想」為藉口,逃避解決烏克蘭國內的社會、經濟問題。

這是普京在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後首次發表俄烏關係的看法,要點是:1、普京把俄羅斯與烏克蘭定義為兄弟民族;2、改善俄烏關係得烏克蘭(澤連斯基)主動、積極;3、希望澤連斯基不要再走波羅申科的反俄老路。

普京公開表達了改善俄烏關係的願望,並且把球踢給了澤連斯基。澤連斯基會接招,按照普京的希望主動採取有力的行動,改善俄烏關係嗎?普京的美好願望恐怕會落空!為什麼?

1烏克蘭的主流民意是反俄、親西方,在波羅申科的五年總統任期的努力下,烏克蘭的發展方向是加入歐盟與北約,成為歐盟-北約一體化的新歐盟國家,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澤連斯基認清了這個大勢,就任總統後才接連發表強硬的反俄言論。

2烏克蘭與俄羅斯沒有解決領土問題,就不可能實現俄烏友好,更不可能恢復兄弟關係,最低限度是普京被俄羅斯實際控制的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還給烏克蘭,但是,頓巴斯是俄羅斯遏制烏克蘭的七寸,普京顯然不願意把頓巴斯還給烏克蘭的。

3澤連斯基在西方世界比波羅申科更歡迎,除了美國,德國、法國、歐盟、北約都對他張開了雙臂,這是他對抗俄羅斯比波羅申科擁有更多的籌碼與底氣。

4普京把俄烏定義為民族兄弟,將加劇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恐懼與不信任。定義為民族兄弟,就意味著俄羅斯天然地把烏克蘭、白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附庸,這為俄羅斯未來吞併這兩位兄弟保留了俄式的法理與理論可能。白俄羅斯最恐懼的就是俄羅斯的吞併,導致近年來俄白關係盡起波瀾,以至於前陣子普京不得不闢謠,稱俄白兩國不會合併,也沒有這個想法。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14個加盟國都相繼獨立,這些國家跟俄羅斯一樣,都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但俄羅斯歷來都不是把他們(尤其是白俄羅斯、烏克蘭)視為獨立的主權國家,而是民族國家、民族兄弟,白俄羅斯、烏克蘭對俄羅斯的恐懼、不信任只會越來越大,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的關係就不可能發展成兄弟情,這也是俄羅斯無法逾越的大國困境!

澤連斯基5月20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向全體烏克蘭人許下諾言:「我承諾維護烏克蘭的主權和獨立。」

普京與澤連斯基的表態表明,烏克蘭與俄羅斯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俄烏的衝突幾乎不可調和,俄烏恢復民族兄弟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願望。

相關焦點

  • 澤連斯基與普京通電話,俄再次釋放善意:準備對烏恢復供氣
    對於此次通話,俄烏總統官網均有所報導。有趣的是,表述卻不盡相同。先看俄總統官網的報導:「考慮到12月9日將在巴黎舉辦『諾曼第』模式四方會談,應烏方倡議,弗拉基米爾-普京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舉行了電話會談。」
  • 俄烏總統「抗議聲」中會晤 望解決敏感問題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胥文琦】據俄新社12月17日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17日按計劃在克裡姆林宮舉行了第六次俄烏國家間委員會會議。俄總統表示,希望雙方能在解決重要敏感問題上取得進展。據悉,俄烏兩國總統會談是在基輔抗議活動持續第三周的背景下舉行。
  • 安倍訪烏克蘭「遭遇夾板」 俄稱靜觀其變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柳玉鵬】日本首相安倍5日出訪烏克蘭,計劃向烏克蘭提供超過18億美元經濟和人道支援。這是日本首相首次訪問這個國家。有分析稱,安倍的俄羅斯外交「遭遇夾板」,為此他不得不奔波斡旋,既不想得罪俄羅斯,以便為解決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領土問題營造良好環境,又不能在烏克蘭問題上與歐美各國唱反調。面對如此複雜的外交環境,安倍可謂左右為難。
  • 俄烏總統會晤「雞同鴨講」 俄稱士兵不小心越界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俄烏兩國總統26日共同出席了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雙邊會議,這也是6月以來兩國領導人首次會晤。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和歐盟的幾位高官也出席了會議。
  • 烏總理用英語發言 指責普京欲「消滅」烏克蘭
    中新網9月13日電 據外媒報導,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13日發表言論稱,俄羅斯總統普京「置停火協議於不顧」,想要「讓烏克蘭四分五裂」,甚至「消失」。亞採紐克在基輔出席一個會議時用英語發言稱,他認為普京瞄準的「目標」不光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而是「更多」,是「整個烏克蘭」,普京想做的是「消滅烏克蘭這個獨立國家」。今年9月5日,在歐安組織、俄羅斯斡旋下,烏克蘭政府與該國東部民間武裝籤訂了停火協議,烏克蘭境內戰局有所平息。但亞採紐克形容,這一協議只是為了「停止一場屠殺」而採取的「第一步措施」。
  • 俄烏就天然氣過境協議原則上達成一致
    首先俄烏雙方對天然氣過境費用的具體數額還存在較大分歧;其次烏克蘭方面希望籤署長達10年的合同,而俄羅斯方面則希望籤署1年的合同,另外,此前斯德哥爾摩仲裁法庭曾判決俄羅斯因未向烏克蘭輸送足量天然氣而向烏克蘭賠付25.6億美元,俄烏雙方就具體賠償金額和賠償方式也沒有達成一致。俄新社則評論指出,除了俄烏之間的分歧,美國的插手也為談判蒙上了陰影。
  • 普京:歐巴馬是正直的人 我如果溺水他會救
    在擔任俄羅斯總統和總理的14年間,除了2004年和2012年,「與普京直接連線」每年都會進行。在這檔節目中,俄羅斯民眾可以與普京聊各種事情,包括國計民生和家長裡短。  在今年的節目中,毫無疑問,烏克蘭局勢成為最重要的話題之一。普京直言讓克裡米亞入俄部分原因是應對北約東擴,他還稱西方認為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東部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 時隔三年,「諾曼第模式」俄烏德法四國峰會又來了
    時隔3年,聚焦烏克蘭局勢的「諾曼第模式」俄烏德法四國峰會再次回歸。當地時間12月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將齊聚法國首都巴黎,共同為烏克蘭局勢尋求解決之道。據法新社報導,除四方會談外,四國還將舉行系列雙邊會談。
  • 法俄首腦會:鮮花難掩齟齬
    新華社/路透 法國總統馬克龍19日在法國南部度假勝地布雷岡松堡的總統避暑官邸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晤。從雙方表態看,兩國在伊朗、烏克蘭等問題上有一定程度的共識,但在敘利亞等問題上分歧依然明顯。 試圖靠近 當天兩國領導人的見面顯得不同尋常。
  • 耐心耗盡 俄援助車隊闖入烏克蘭
    22日,俄人道主義援助車隊進入烏克蘭   俄羅斯外交部22日說,由於烏克蘭政府一再編造藉口拖延俄方人道主義援助車隊入烏進程,俄方耐心已耗盡,決定下令車隊進入烏境內烏克蘭方面則表示,俄方這一做法等同於「直接入侵」。  車隊避開主幹道  盧甘斯克是烏東部民間武裝第二大據點,連日來遭政府軍包圍,導致眾多家庭水電供應中斷,糧食和能源告急。  路透社記者在現場看到約70輛卡車越過俄烏邊界,駛向盧甘斯克方向。  目擊者看到,車隊駛離烏邊境小鎮伊茲瓦裡諾後,並未直接走上通往盧甘斯克的主幹道,而是走上一條鄉村小路。
  • 俄烏曾是一家人,都是基輔羅斯後代,為什麼烏克蘭還親美仇俄?
    在歷史上,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三個國家同根同源同文化,都起源於基輔羅斯,而基輔羅斯的「祖廳」地理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在蘇聯還沒有解體的時候,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屬於蘇聯的一份子,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兄弟國家,這也就是說它們曾經是一家人。蘇聯解體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導致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發生了很多衝突。
  • 同屬東斯拉夫民族,同起源於基輔,烏克蘭為什麼要反對俄羅斯?
    普京曾公開說:「目前烏克蘭生活著很多俄羅斯人,俄羅斯將會通過政治、外交和法律手段來保護他們的利益。」 獨立後的烏俄關係 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歷史、文化、宗教方面,都有過極其深刻的聯繫。但自從1991年8月烏克蘭宣布獨立後,採取「不結盟」的外交方針,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國際舞臺上獨立、完整的國家政治實體。
  • 聯合國要求俄撤離克裡米亞,烏克蘭決心不服就開戰
    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它深刻地反映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比如曾經的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是蘇聯時期的「兄弟」,如今卻因為克裡米亞半島翻臉,近期聯合國通過了一項要求俄羅斯撤離克裡米亞半島的決議,這一決議的通過更是將烏俄關係推向新的階段,同時也讓克裡米亞半島問題陷入新的危機
  • 俄議會對普京向烏派兵亮綠燈 烏針鋒相對軍事動員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葛鵬】據法新社3月1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1日通過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的批准,可以派遣俄羅斯部隊進入烏克蘭領土。根據俄聯邦憲法,議會上院根據總統提議審議通過有關在國外動用軍事力量的決定。
  • 烏克蘭稱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俄強勢回應:希望烏克蘭認清現實
    據新華網消息,烏克蘭此前宣稱要與俄羅斯進行全面對抗,近日,俄羅斯方面終於做出了回應,稱希望烏方能夠認清現實。在此之前,烏克蘭海軍總司令阿列克謝·內茲帕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烏克蘭打算重返克裡米亞半島,軍隊正在準備與俄羅斯全面開戰。
  • 波羅申科又抱怨普京不接電話 俄專家:因為你一直發表反俄言論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任潔】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22日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抱怨,普京不接他的電話。莫斯科國立師範大學歷史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弗拉基米爾•沙波瓦洛夫表示,烏正處於總統競選中,烏總統一直發表反俄言論。這是普京不願與他接觸的主要原因。
  • 境外媒體:普京被逼反制歐美 歐盟須巧力化解危機
    中新網8月8日電 目前,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美歐對俄制裁一再加碼。境外華文媒體表示,普京被逼死角,解鈴還需系鈴人,要避免各方衝突,需要美歐政治家拿出勇氣和智慧,應多在停火及緩和緊張局勢上作點實事。目前美俄表面對峙氣氛雖緊張,只要歐盟巧用其影響力,或能化解烏國亂局。
  • 學者稱90%俄民眾認同"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
    25個國家的國際專家和政治家參加會議,主要討論中東局勢、烏克蘭危機等。俄總統普京將在24日會議閉幕時出席會議,闡述俄全球戰略。俄新網23日稱,在會議的第一天,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副主任沃洛金說:「當前俄羅斯的社會狀況是——有普京,就有俄羅斯,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沃洛金對外國專家表示,西方認為制裁會分裂俄羅斯,這是個嚴重的錯誤,西方並不了解俄羅斯社會的實際。
  • 俄英領導人強調 應嚴格履行新明斯克協議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俄羅斯總統普京和英國首相卡梅倫25日強調,今年2月12日達成的有關化解烏克蘭危機的新明斯克協議應得到嚴格履行。據俄總統網站發布的消息,普京和卡梅倫當天在通電話時討論了烏克蘭局勢,強調應嚴格履行化解烏克蘭危機的新明斯克協議。普京說,烏當局與該國東部地區代表開展直接對話至關重要,因為這將有助於緩和烏東部地區緊張局勢。
  • 各方輿論爭議「天然氣之戰」俄、歐、烏誰最受傷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烏最新一輪馬拉松式的天然氣談判歷時50天未果,俄方在最後期限日選擇給基輔斷氣,而類似的「天然氣大戰」苦果烏克蘭過去8年嘗了3次。基輔當局指責莫斯科故意拿天然氣「擊毀整個烏克蘭」,莫斯科則不滿基輔對「超級優惠條件」不領情,稱其「人為製造天然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