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友邦妮的父母課堂|安全依附,建立孩子情感根基

2021-01-19 蜜友國際託嬰中心


嬰幼兒出生後,腦部神經元快速地發展,但是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還沒有很清楚的建立起來,嬰幼兒在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過程中,會慢慢形成親子間的依附模式,這些依附互動的經驗會在孩子的腦袋裡形成情感的基本運作模式,這個模式將會影響孩子如何面對環境與他人,因此情緒發展對於嬰幼兒發展來說相當重要。



從出生到3歲左右是大腦神經迴路開始建立運作模式很重要的黃金時期。0-3歲這個階段,隨著跟人互動的經驗,互動迴路會建立起來,影響孩子將來如何對外在環境有所反應。生命早年若是遇到情緒上嚴重的創傷,這個創傷會影響腦部的發展,將來要修復就比較困難。


從一些腦部造影的研究中推論出,情緒發展在生命早期似乎有很重要的黃金時期,這個情緒窗口很早就關閉了。一旦在情緒窗口關閉之前,孩子遭遇很不好的情感創傷,這個創傷就會影響他未來的生命;長大以後當他遇到情感關係的時候,創傷經驗會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很難被修正。


在童年階段,孩子還不是很了解這個世界上的感情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但那時學到的互動經驗,在長大後一旦面臨人生重大情感事件的時候,很可能會「再現」。也就是說,似乎在幼兒早期某些很重要的情感互動經驗,不管是我們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可能成為我們成年以後情感互動內建的模式。

  


對孩子來說,情感和情緒的發展,關乎一生的幸福,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追求的是幸福的人生而非只是成功,那我們就應該重視孩子小時候情感關係的建立,是不是一個健康、合理的模式。


如果孩子小時候得不到情感的滿足,比如說母親得了產後抑鬱症,孩子受虐,或者是遇到不敏感的照顧者,恐怕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在伴侶關係、親子關係中不斷地被傷害和傷害別人,而且恢復不易。有些研究特別去做情緒創傷或者精神受虐的孩子的腦部造影,結果發現這些孩子腦部的活化狀態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證實了早期情感的剝奪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嚴重的損傷。但是,如果小時候受創的時間不那麼長,不那麼嚴重,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還是有可能恢復。


有些孩子如果受虐被安置到寄養家庭去,寄養家庭的父母若能不斷地讓孩子體會,「不管怎麼樣,你還是被愛」,這樣孩子有機會復原。但是情感的復原真的很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情緒在兒童發展的早期被特別強調。


情緒發展的早期,如果父母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的情感模式,溫暖的對待他、體貼的響應他,讓孩子的愛得以滿足,這個孩子將來很可能很樂觀、很有挫折容忍力和復原力。就像是以生理來說,發育期父母如果注重營養和調理,小孩將來身體發育好的機會自然就比較高。

    


在我們的文化中教養小孩,常常耳提面命「小孩子不要太寵他」「小孩子不要太黏媽媽」,整天黏著媽媽長大的男孩被譏笑為「娘娘腔」「長不大」......我們不喜歡孩子過度黏著父母,認為父母要儘早讓孩子學習不要黏著媽媽、要學會獨立。但是實際的研究發現,早年跟父母有緊密情感聯結的孩子,反而能夠及早獨立。而那些情感需求始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在將來的人生,反而得不斷地在各種關係中,去尋求那個心中始終沒有被填滿的空缺,所以他的外表和行為雖然獨立了,心理上卻一直沒有獨立。


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安全依附的孩子其獨立和探索的行為,出現的時間早、量也多,反而那些在依附上不安全、愛沒有被滿足的孩子,就整天黏在爸爸媽媽身邊,因為他生怕一放手這個人就不見了、不要我了,因為他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愛得不到滿足,因此探索行為出現得晚,探索行為也少。


所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早一點在身心方面都能夠真正的成熟獨立,其實要給孩子愛的滿足,而不是及早剝奪他愛的需要。我猜很多父母恐怕對自己的情緒也不太清楚,比如說常常看到父母看到小孩跌倒了,心裡明明很擔心,但是父母當場反應是生氣:「你為什麼不好好走?」甚至揍他。這種狀況是不適當的父母情感表達。其實父母當下應該說:「有沒有受傷?」先表達關心,再表達:「走路不好好走,媽媽很擔心你會受傷。」而不是當場以憤怒的情緒去取代焦慮。

     


現在很多父母有個做的很棒的地方,就是非常重視親子關係。要叫父母、成人來為自己進修學東西很難,可是今天如果是為了孩子、很多父母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換個角度說,有機會生養孩子對父母本身來說,是值得感恩的意見事情,因為孩子的緣故,父母重新被教育,重新去修復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失落。父母想要幫助孩子、教養孩子的同時,其實也重新教養自己,這是一個很棒的互動關係。父母常常為了孩子而學習,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父母本身。


情緒是上天給人最美的禮物,不論是喜怒哀樂,都讓我們有機會深刻體驗人生的滋味,情緒的學習是一生的歷程。但願每個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可以依照他真實的情感被接納,得到適時適當的幫助,從愛中得到真正的自由。



蜜 友 邦 妮 的 託 嬰 中 心

MEYOUBABYEDUCARE


我負責助力育娃    你負責綻放芳華






北京市通州區月亮河金寶國際幼兒園c棟(蜜友邦妮的託嬰中心)


諮詢電話:18910365530





相關焦點

  • 高品質託育服務帶回家——蜜友邦妮派師入戶
    >蜜友邦妮的派師入戶活動的開展在入戶指導的3個半小時裡,老師教孩子一起進行高質量的活動,一起探索、一起交流、一起在玩中學。讓孩子們通過藝術創作、科學實驗、繪本閱讀、手工製作、體能活動等方面,解決家長育兒問題,讓孩子們在快樂的遊戲中習得良好的習慣、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蜜友邦妮的入戶教學流程一、入戶前,嚴格的健康管理,完善的教學準備。
  • 9月15日節目預告:嬰兒期安全情感依附關係的建立是成熟人格建立的...
    主要影響因素為父母激烈衝突、父母教育責任歸屬觀、粗暴的教育方式、父母心理健康知識等。小學生同學關係問題6.58%,神經症傾向3.7096,親子關係問題3.50%,違紀傾向2.47%,學習問題2.26%,綜合評定2.68%。小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感覺父母對自己不信任、過度關注同學對自己的看法、上課發言膽怯等。主要影響因素為學習壓力、睡眠時間等。實際上是在嬰兒期就埋下隱患。
  • 為什麼孩子在父母面前會哭鬧?睿智燈塔專家說:因為安全依附關係
    難道真的是因為鄰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受到了委屈?這裡,需要提出的一個概念——依附感。孩子自出生起,受到父母的照顧,天生對父母存在依賴的感覺,這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礎。有數據顯示,依附感得到滿足的孩子反而能夠更快的培養獨立精神。依附感遭到壓制的孩子會轉向同伴尋求慰藉,同時沉溺於小遊戲,如網路遊戲,把自己的依附需求藏匿起來。而這,一定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
  • 《情感依附》6步教新手爸媽如何科學養娃 學會受益一生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要依靠母親的餵養,來免受飢餓、疼痛和寒冷等,才能形成愉悅、舒適和安全的感覺,所以人們最早與母親建立起親密的情感聯結,就是「情感依附」。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會在與別人的互動中,逐漸向外發展這種依附關係。比如,與他的兄弟姐妹、朋友或成年後的伴侶,都會建立起情感上的依附。其實說白了就是孩子跟親近的人產生的感情牽連。
  • 餵你讀書 | 讓孩子擁有安全型依附人格
    您可以收穫到以下內容:1.什麼叫安全型依附人格2.安全型依附人格的孩子具備哪些特點3.父母的哪些品質與之相關4.具有安全型依附人格的孩子在成年後的婚戀關係安全型依附:體驗到父母的愛、與父母建立安全關係的嬰兒,在成年後,會形成一個有助於安全、信任關係的無意識的心理作用模型。安全型嬰兒會很快樂,很自信。他們從媽媽身上感受到了愛,溫暖和包容,即使不在身邊也會這樣想。
  • 12本好書精選之《情感依附》:家庭關係深刻塑造了我們的人格
    父母透過個人慾望或自我感受的稜鏡來看待他們的孩子,試圖按照他們的願望來塑造孩子,最後往往混淆他們自己和孩子的現實。4. 父母能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被愛的感覺以及自己在家裡很安全的感覺,無論世道怎樣變幻莫測,家裡的事情都不會任意變化、反覆無常。5.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必須有一個可以與他形成依附關係的引導者,孩子需要一個可以依附的對象,才會感覺踏實。這個引導者可以是父母、老師甚至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好朋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願意接受對方的影響和引導。如果父母為了讓孩子早一點具備獨立的能力,以強推的方式,讓孩子在情感上保持獨立,比如讓孩子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或強迫孩子單獨睡覺,結果會導致孩子的需求更加強烈。有時,他們會過度參與同伴的活動,將其他孩子視為依附對象。
  • 0-3歲孩子的「安全基地」在哪裡?
    他想找個能穩定建立依附關係的人,最好的人選是母親。3歲前孩子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包括自己身體都不會使用。他先要綁定一個人作鏡子,在鏡子裡看到世界看到自己。這個過程是必須的也是短暫的,這個關鍵期媽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家長切勿忽視幼兒的情感依附心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兒童心理>幼兒心理>正文家長切勿忽視幼兒的情感依附心理 2012-11-26 15:14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從依附關係看寶寶的安全感,4種依附類型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無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什麼是依附關係?為什麼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又分成哪幾種類型?什麼是「依附關係」?
  • 情感依附:愛在細微中塑造生命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情感依附》記載了一項跨越了30年的兒童成長心理研究,展現了76個美國家庭「父母-子女」的關係案例, 對76位受訪者從出生到成年的生活歷程進行了觀察、評估和探索,生動揭示了童年期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心理髮育以及成年後的社會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建立「安全型依戀」有多重要?父母這樣做,孩子贏在起跑線
    ,當父母與孩子建立好互相信任的關係這種情況便會好轉。那麼該怎樣與孩子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和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呢?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尤為重要,甚至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一、孩子可能會出現的依戀關係?二、為什麼父母需要培養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1、 安全型依戀關係可以提供最好的心理狀態孩子對學習保持渴望,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良好的關係,能更好地融入集體。
  • 依附關係影響寶寶的一生!
    如何使一個孩子願意分享,甚至有好的情緒人格,關鍵在於「依附關係」。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與幼兒成長息息相關,且影響非常深遠!專家學者研究顯示孩子的成長、學習、人際關係、就業,甚至是婚姻都跟依附關係有著密切關聯。
  • 婚姻家庭 了解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上)
    比如,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情感依附型態,這種型態其實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有能力給對方空間,而不是一味抱怨對方不給自己安全感。這些才是實實在在會讓自己終身受益的東西。那麼人在情感方面的依附型態有幾種呢?所謂的安全依附,就是知道在危急之時,所愛的人會跟你站在一起,共同面對人生風暴。我估計很多人都會經常思索這個問題:如果我病了,或者失去勞動能力了,我身邊的這個人能否好好照顧我?到了那一天,他/她是否會待我如最親的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其實這個人心裡是會很焦慮,常常會覺得難過的。
  • 為什麼記憶會如此強烈地依附於情感?
    提到火鍋,你可能會回想到與朋友大快朵頤、把酒言歡的歡暢;看到玫瑰,你會想到每一次收到戀人表白心跡時的悸動;看到試卷,是否又會夢回高中課堂,再次體驗「地獄式」青春的高壓呢?記憶總是使人回想到過去或美好、或心酸的時光,那麼,為什麼記憶會如此強烈地依附於情感呢?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多個神經元必須同步活動,才能創造與強烈情緒相關的持久記憶。與強烈情感相關的記憶往往會在大腦中「灼燒」。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安全感建立的時期分為4個階段:1、0到2歲是安全依附時期安全依附期建立孩子安全感,我認為最重要兩件事是建立規律和預先告知。2、2到4歲是安全感的基礎期前面是在進行依附關係,後面要開始探索了,變成安全感的基礎期,是打基礎的一個時期。這個年齡層沒有安全感或者是很焦慮,多半跟父母的教育反應有關,從這個時候開始往後,父母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影響就越來越大了。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一,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就是安全感,而且安全感的建立是越早越好。那麼安全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嬰兒從出生開始,被母親或其他養育者照料、互動,就會和他們形成一種最基本的依戀關係。如果嬰兒在有需求的時候,養育者能及時而積極的做出回應,而且他們之間的互動良好,嬰兒就會和養育者形成良好的親密聯結,他就會感到安全。
  • 《情感依附》| 中文版導言
    在獨生子女政策的背景下,中國的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希冀和願望,這些願望減輕了他們的焦慮和恐懼。2012年4月我在武漢教學的時候,我很好奇為什麼中國的臨床工作者會對兒童發展尤其是依附關係感興趣。有人很誠懇地告訴我,因為他們想要了解如何能更好地養育孩子。某些人報告的案例中有著深遠的家庭悲劇,家中唯一的孩子經歷了痛苦內心出現嚴重的困惑。
  • 兒時的依附關係一路影響人際發展,8招讓親子關係永遠是保鮮期
    依附關係的好壞,攸關孩子是否可從中找到足夠的安全感,而這對於未來的人際發展將有著『跨越時空』的深遠影響,例如:成年後的愛情關係。因此,讓孩子擁有良好的依附關係,是父母照顧孩子時所不能忽視的關鍵點!簡單而言,依附關係(Attachment)是指嬰兒對於照顧者(一般為媽媽)所產生的依戀情感,同時,媽媽的母愛本能也會油然而生。
  • 依附關係影響寶寶一生?
    如何使一個孩子願意分享,甚至有好的情緒人格,關鍵在於「依附關係」。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與幼兒成長息息相關,且影響非常深遠!專家學者研究顯示孩子的成長、學習、人際關係、就業,甚至是婚姻都跟依附關係有著密切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