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葦 (原創)
當今,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成了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問題。由於孩子沉迷手機引發的親子關係問題、學生學習問題及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由於家長粗暴管制,造成的家庭悲劇也在不斷重複上演。
在一葦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每每聽著家長對孩子的指責、抱怨,我都會反問:孩子「沉迷手機」,難道僅僅是因為「手機遊戲的誘惑之錯」或者是「孩子不自律」嗎?
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成了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問題
通過與「手機癮孩子」的接觸和深入了解,我從他們身上發現了一些共同特徵:
第一,「手機癮孩子」都存在無力感。
我曾經不知多少次問過孩子們:你覺得沉迷手機對嗎?
孩子們大都回答:不對。
我再問:那為什麼還去做不對的事情呢?
孩子們共同的答案是:管不住自己。
我進一步追問:除了手機,你還有其它感興趣的事情嗎?
孩子們的回答驚人地一致:沒有感興趣的事情,我什麼也做不好。
第二,「手機癮的孩子」普遍自我價值感很低。
沉迷手機的孩子通常感覺自己不重要、被忽略,不被父母欣賞、認可和尊重。這些孩子自卑、自我否定、自我希望感低。
無力感和低價值感是手機癮孩子的一個心理特徵
第三,「手機癮的孩子」心裡都藏著一種情緒叫「對抗」。
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成績好了就表揚,成績差了就批評,甚至懲罰,一般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傳遞給孩子的溫情和關心不夠,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重要」;有些家長對孩子管理過於簡單粗暴,對抗情緒在孩子內心不斷蔓延,以致造成嚴重的心理逆反。
溯本求源,針對這些「手機癮孩子」的家庭,我通過「成長投射」去尋找孩子沉迷手機背後的原因,很多家長知道真相後都後悔不已。
「手機癮的孩子」心裡都藏著一種情緒叫「對抗」
導致孩子沉迷手機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一、家庭關係緊張
樂樂(化名)是一名初二學生,因為「沉迷遊戲」三天兩頭逃學、曠課。他告訴我: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媽媽和奶奶關係也不好,每次放學回家都覺得壓抑、憋悶,想逃避。最令他難以接受的是,每次爸爸媽媽吵架,他都會被硬拉進「戰爭」,被迫站隊,心理真是難受至極,又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他發現「遊戲」讓他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他不再關注家庭的爭吵,反正爸爸媽媽也不在乎他……
孩子的天性就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家庭關係不和諧,孩子過多承受緊張、壓抑和苦悶。面對矛盾衝突,「無力和無助感」會讓孩子選擇逃避、尋求寄託,這個時候手機就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
家庭關係緊張,孩子容易沉迷手機
二、親子關係斷裂(破裂)
親子關係斷裂(破裂),常體現在:第一,父母和子女極度缺乏溝通,沒有語言交流或無效溝通;第二,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是充滿爭吵,甚至動手,父母與子女相互習慣性失望甚至仇視;第三,子女和父母缺乏必要的信任,形成精神上的陌生人或者敵對關係。手機遊戲自然就成了孩子釋放壓力和負面情緒的渠道。
琪琪(化名)是高一學生,爸爸因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她主要由媽媽帶大,從小就羨慕別人家的爸爸經常陪著孩子玩。爸爸有時候也和琪琪通電話,但更多是囑咐她聽媽媽話,好好學習。琪琪告訴我:她很孤獨,雖然身邊有媽媽,但學習壓力和媽媽的嘮叨如同頭上壓著兩座大山,讓她喘不過氣來。因此,琪琪喜歡了手機,雖然知道沉迷手機不好,但只有手機能帶來輕鬆感,讓她暫時忘記孤獨和無助。
親子關係破裂讓孩子容易沉迷手機
三、家長對孩子控制太多
家長的語言暴力足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成長動力。很多家長朋友面對孩子玩手機過度敏感,強行控制、否定、批評,導致孩子產生自卑、憤怒乃至屈辱感,甚至自我否定和放棄。「禁止就是誘惑」,家長越是禁止,手機遊戲對孩子的誘惑就越大,孩子往往用「對抗」的行為來表達對父母的憤怒,有的甚至採取極端的方式來對抗父母,讓很多家庭戰爭頻發,親子關係破裂!
家長對孩子控制太多容易讓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四、沒有希望和快樂感的家庭(負能量太多的家庭)
父母消極悲觀,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對未來沒有希望,孩子自然也缺乏對未來的憧憬。這樣的家庭,父母一方面對自己不滿意,一方面把希望強加到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缺乏成長的良好環境和動力,自我期望值和價值感低,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遊戲而不能自拔。
五、父母本身就是手機迷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和習慣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很多父母,特別是年輕的父母,他們平時就「機」不離手,聊微信、看抖音、打遊戲、手機購物,玩的「不亦樂乎」。很多父母即使在家面對孩子都放不下手機,甚至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也只顧低頭玩遊戲。有的父母則邊玩手機邊教育孩子,其效果可想而知。身教重於言傳,父母迷戀手機,自然就會忽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跟著手機成癮。
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手機,要先從根源上尋找原因。孩子的一切問題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根源。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避免被手機所綁架,就一定要給孩子打造一個陽光溫暖的成長環境,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父母的負賣你影響,讓孩子沉迷手機
改變「手機癮孩子」,從父母自身改變開始……
看見、認同、欣賞、尊重,才是助力孩子成長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