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角度來說,沉迷手機遊戲是一種必然,不然孩子就有精神問題

2020-12-23 肯定式教養

現在玩遊戲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

其實不僅是孩子,就是那些青年玩遊戲的也越來越多了。現在人手一塊手機,動不動就聯網來一局,簡單快捷,方便的很。可不像我們以前那個年代,上網必須得用電腦,不用電腦當然也就無法打遊戲。

可以這麼說,移動時代最大程度的方便了人們玩遊戲。

玩遊戲本身也沒什麼,也有很多好處,比如說放鬆一下,鍛鍊下手指協調。但是任何行為一旦過度沉迷,就肯定會產生危害了,尤其是遊戲這種具有極強的成癮性的事物。

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他們不反對孩子玩遊戲,但是反對孩子過度的沉迷遊戲。但事實是,孩子一旦接觸手機遊戲,就很容易沉迷其中,這就不得不讓父母頭疼了。

為此,手機成了家庭矛盾的最大來源,搞的家裡是雞犬不寧,甚至妻離子散。每年都會發生幾起因為手機而跳樓的事件,實在是讓人痛心不已。

而面對手機遊戲問題,父母們可謂是殫精竭慮,用盡了所有的方法,但是往往效果卻並不明顯。

那為什麼孩子這麼容易沉迷手機遊戲,又為什麼手機遊戲又這麼難以糾正呢?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沉迷手機遊戲是一種必然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手機遊戲?

有的人可能會說了,手機遊戲豐富多彩,裡面設置的任務成就什麼的迎合了人們的反饋,讓人們玩了還想玩,因此具有極高的成癮性。

這可以算是手機遊戲讓人上癮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

你看看平常容易讓孩子沉迷上癮的都是什麼遊戲?基本都是聯網的遊戲,比如說吃雞、王者榮耀、魔獸世界……你聽沒聽說,或者看沒看到過孩子沉迷某個單機遊戲的?

沒有吧!

難道說單機遊戲內容不夠豐富多彩,裡面設計的任務成就啥的不能刺激人們形成正向反饋?肯定不是的。比如說《鬼泣》、《戰神》這些遊戲,無論是打鬥場面,還是場景設計,很多時候都遠勝聯網遊戲,每一個剛開始玩的人也都是欲罷不能。

又有人說了,因為這類單機遊戲玩一遍就基本熟悉了,再玩就沒有什麼新奇感了。

這樣說好像有道理,但是好像也不完全對。因為很多聯網遊戲,其實玩久了也沒有什麼新奇感了。比如說《王者榮耀》,玩久了,裡面哪個英雄角色你不熟?什麼戰鬥方法、技能你不清楚?玩久了不會清清楚楚的,那為什麼你還有新奇感,還玩的不亦樂乎呢?

所以,這個原因也不夠準確。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對比一下你就會明白二者之間的最大區別,那就是「人」。

玩單機遊戲是人跟機器在玩,而玩聯網遊戲是人在跟其他的人玩,這才是兩者的最主要區別。不是「遊戲」,而是與「人」互動帶來的遊戲體驗最終讓人沉迷。

那為什麼是「人」這個因素決定了孩子會不會沉迷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你明白人是「社會人」,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歸屬感就懂了。

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這裡的「不孤立」不是說不能脫離其他人的物質支持,而是指精神上的「不孤立」。每個人都必須從社會群體中汲取精神營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精神健康。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認可,排斥被別人貶低瞧不起。常被別人表揚的人,會變得更加積極自信,相反,總是被人貶低的人就會變得自卑內向,甚至會導致抑鬱症、自殺。

任何人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個人是例外的。哪怕是再卑鄙齷齪、再沒有理想的人,他們也都會有這種精神追求,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甚至更加強烈。

那這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關係呢?

有,因為孩子通過手機遊戲與人的互動中,獲得了這樣的精神滿足。

我們可以觀察下,大部分沉迷遊戲的,普遍都是成績不好的孩子。這類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被父母、老師批評,被同學們瞧不起,但是他們同樣有獲得別人尊重認可的精神需求。這種需求越是不被滿足,他們的需求就越是強烈。而手機遊戲就提供了這樣一種滿足精神需求的渠道。

當手機遊戲成了滿足孩子被尊重認可的精神需求的主要渠道時,孩子就會對手機遊戲產生依賴性。因為離了這個渠道,他們的精神需求就不能被滿足,就會自我貶低,甚至會自我毀滅。出於生存的本能,孩子必然會抓住這根救命稻草不放。而且孩子對手機依賴性越大,就會越沉迷,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角色力量,才能保證自己可以源源不斷的從中獲得精神糧食。

而對於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他們儘管可能也喜歡遊戲,但不會過度沉迷,因為他們主要通過成績來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因此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這就是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遊戲的根本原因。

其實不僅僅是手機遊戲,只要是某個行為成為了滿足孩子這種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都會讓孩子沉迷,比如說打球、美術等等。只不過相對來說,手機遊戲的便利性、性價比最高,因此成了大多數孩子選擇的方式。

明白了孩子沉迷的根本原因,那麼解決孩子沉迷的方法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我們上面分析了,手機遊戲中帶來的尊重認可,才是孩子沉迷其中的根本。

哪怕沒有手機遊戲,孩子也會培養其他的一個突出行為,從中來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獲得相應的精神糧食。

也就說,任何孩子都會有一個相對突出的特長,通過此特長,孩子從中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而那些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就是把特長選在了手機遊戲上。我們父母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特長建立在手機遊戲之外的特長上。

現在父母也應該明白,為什麼通過批評打罵等方式禁止孩子玩手機遊戲是不管用的,因為你禁止孩子玩手機遊戲,就等於切斷了孩子的精神糧食來源,是在讓孩子自殺,這可能嗎?生命的本能也會讓孩子反抗。

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父母培養孩子一個新的特長,這個特長可以讓孩子感到驕傲自豪,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認可。這時,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不再沉迷遊戲,因為他自身也知道過度沉迷遊戲是不好的。

所以,父母解決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關鍵不是如何禁止孩子遊戲,而是幫助孩子建立新的精神滿足渠道。

相關焦點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但是,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家長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能把孩子愛玩手機,當成不能容忍的大錯。 上次我和一位班主任交流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位班主任直言不諱地說,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天性使然,如果孩子接觸過手機遊戲,但是毫不動心,才有問題呢?
  • 班主任直言:青春期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就對了,不然才有問題
    家長擔心孩子玩手機,看太多無聊的視頻,玩太多沒有營養的遊戲,對眼睛不好,耽擱學業,影響成長發展。但是,關於青春期的孩子愛玩手機,家長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件事情,不能把孩子愛玩手機,當成不能容忍的大錯。上次我和一位班主任交流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位班主任直言不諱地說,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是天性使然,如果孩子接觸過手機遊戲,但是毫不動心,才有問題呢?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背後原因
    作者:一葦 (原創)當今,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成了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問題。由於孩子沉迷手機引發的親子關係問題、學生學習問題及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由於家長粗暴管制,造成的家庭悲劇也在不斷重複上演。在一葦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每每聽著家長對孩子的指責、抱怨,我都會反問:孩子「沉迷手機」,難道僅僅是因為「手機遊戲的誘惑之錯」或者是「孩子不自律」嗎?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教育學家:每一把遊戲都是孩子在成長!
    一逢寒假暑假或節日的小長假,家長紛紛頭疼孩子痴迷於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一度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爭吵的重要源頭之一。面對放假期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遊戲的全方位概念,不能將遊戲簡單歸類於壞的,更不能教遊戲歸類於網路遊戲。
  • 手機遊戲為何會讓孩子沉迷?找準根源,才能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現在手機已經成為很多家長最大的「敵人」,父母感嘆:如果孩子學習起來有玩兒遊戲的精神頭,就好了。可是這真的只是個美好的願望,對遊戲的痴迷必然帶來學習的懈怠。這一點不玩遊戲的人恐怕永遠也理解不了,今天我們就從底層邏輯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何會在遊戲中沉淪,難以自拔。產品設計者的「小心機」其實遊戲成癮不僅是青少年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很多成年人也深受其害,只是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 暑假孩子沉迷遊戲,正在發愁的家長,首先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點
    孩子沉迷手機,其實是孩子心理營養極度匱乏,心理垃圾不能正常排洩引起的偏差行為。那為什麼手機可以為孩子補充心理營養、排洩心理垃圾呢?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傾訴,就是向熟悉安全的人訴說,這應該是最主要的釋放負面情緒的方式,而父母是最好的傾訴對象,當然,孩子也會通過向朋友、同學等訴說;二是通過運動宣洩;三是通過音樂、繪畫、看劇等藝術的方式;四是通過打遊戲的方式來宣洩。我們再來看看手機上有什麼呢?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解決孩子沉迷遊戲、手機的問題
    今天我們來談一個幾乎所有家長都會碰到,但是絕大部分家長都做的不那麼好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電腦遊戲?憑什麼你們可以玩手機,我不能玩遊戲?沒有一個家長完整的,正面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有轉移話題的,有講大道理的,也有粗暴不回應的,但都是一個套路,因為遊戲不好,所以你不能玩,為什麼不好?別人都說遊戲會讓人沉迷,那當然是不好了。我能看出來孩子們臉上寫滿了失望和不服氣。
  • 生活與遊戲: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家長如何良性處理與深刻自我反思
    生活離不開手機。手機遊戲盛極一時,鋪天蓋地的手機遊戲,總有一款遊戲被你的孩子碰到。孩子自控能力差,出於好奇心的驅使,被遊戲吸引無法自控,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當前比較火的手機遊戲如王者榮耀、吃雞等,據說僅中小學生就有3000多萬在玩。當然絕大多數的家長也都在玩。
  • 疫苗接種法,提前預防,才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最有效方法
    只要我們留意下網絡,基本每個月都有幾起與手機遊戲相關的新聞。要不就是誰家的孩子私下給遊戲充值,父母起訴遊戲公司要錢,要不就是父母跟孩子因為手機的問題爆發激烈衝突,嚴重的甚至跳樓自殺……這樣的新聞是屢見不鮮。這還是鬧的比較大的,那些小的不被報導出來的手機問題,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 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遊戲?關於行為上癮的三個原因,家長知道嗎
    手機的益處對人們的生活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可是對孩子來說,把控不好便會危害孩子的身心發展。身邊有不少做老師的朋友,他們講了不少關於孩子沉迷玩手機的事情,特別是一個年紀只有7歲的孩子變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因為疫情很多孩子並沒有開學,只能呆在家,而無暇照看孩子的父母只能託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小洲就是這樣。
  • 初三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看心理醫生沒用怎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
    初三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看心理醫生沒用怎麼辦【30天戒除手機遊戲】慶陽市西峰區邵先生反映,孩子不愛學習,好像根本沒有上進心。現在上初三了,學業這麼緊張他卻迷上了網路遊戲,一進家門,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根本也不好好吃飯,玩到很晚才睡覺。跟他說話都嫌我們煩。
  • 孩子沉迷手機電腦遊戲怎麼辦
    看到有很多家長都為孩子沉迷手機和電腦遊戲頭疼不已,孩子對手機沉迷不但影響學習,而且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到孩子的志向,一些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生因為玩遊戲都忘了自己在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什麼,甚至不少這些網癮學生半道輟學的。這其實跟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再加上手機的快速發展與普及,手遊上的遊戲,也排在了孩子玩樂的首位。不少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感,整個人都陷入了遊戲當中對現實世界不理不睬,讓很多父母頭疼。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把孩子從遊戲的漩渦中解救出來,但是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採取了錯誤的方式,讓自己和孩子的矛盾越積越深。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只會讓孩子一直沉迷其中。
  • 孩子沉迷遊戲有5大危害,父母要重視,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如果父母不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問題,只會讓孩子一直沉迷其中。01孩子沉迷遊戲,有什麼危害呢?影響孩子的視力因為有的孩子沉迷遊戲,一天時間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盯著電腦屏幕或是手機屏幕。長時間的不健康用眼方式導致孩子眼睛出現了很多問題,其中近視、散光等問題最為嚴重。
  • 什麼樣的家庭,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和遊戲?| 家長慧
    | 家長慧民小編說一回到家,孩子就開始玩手機,不和家裡人說話;孩子說起遊戲頭頭是道,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孩子沉迷手機和電子遊戲,是許多家庭繞不開的大問題,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看到孩子的不良表現難免憂心,但深究問題的根源,可能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一起來看這篇文章。「孩子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遊戲充了錢。」
  • 孩子暑假沉迷於手機怎麼辦?這些建議轉給家長
    孩子沉迷網遊會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比如因沉迷遊戲導致飲食、作息嚴重不規律,影響身心健康;孩子不服家長對玩手機的管控,影響親子關係;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會受到影響等。如何對孩子玩手機進行管理,對家長來說是一個難題。孩子如何合理使用手機、避免自己沉迷遊戲?家長如何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第15期「尋找中國好校長」參選人風採展請校長們對此提出一些建議。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沒收手機也不奏效,到底該怎麼辦?
    最近,親戚家的一個表姐跟我訴苦:「現在這孩子都被手機給害了,整天不好好學習,就想著多玩會兒遊戲,我把他的手機沒收了,結果人家問同學借了一個手機晚上在自己臥室偷偷玩。因為這個事跟他發了不知道多少次火了,唉,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確實,現在這是讓大多數家長頭疼的一個共性問題。
  • 孩子沉迷手機,及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在這漫長的時光當中,所有的人整天在家無所事事,每天除了在家看電視就是玩手機,也不能走親戚串朋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手機當中,當然孩子也不例外,整天在家打遊戲,甚至一些家長還主動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打遊戲,導致孩子完全沉浸在手機當中。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不去關注後果會很嚴重的
    哪些孩子易沉迷 孩子沉迷手機的類型大概分為五種,第一類是生活單一枯燥,自制力差的;第二類是內心孤獨,需要陪伴;第三類是逃避現實,擺脫壓力;第四類是經常被老師或者家長批評的孩子;第五類是父母的關係差,親子關係也差。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沉迷於手機背後的心理需要是什麼?
  • 孩子沉迷「玩手機和網路遊戲」,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
    隨著在家中學習的自由度較大,時間一長,學生在家學習就會因為各種網絡誘惑,漸漸失去學習耐心與興趣,開始借學習之名,利用手機或電腦上網、打遊戲等。這時,家長充當監督者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放任孩子無節制地使用手機、電腦可能導致他們因此沉迷在手機世界,遊戲成癮而不能自拔。面對孩子愛玩手機、沉迷遊戲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通常採取嘮叨,責備、打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