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2020年7月29日,美國信息產業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的CEO出現在美國國會,參加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顧名思義,這個聽證會的核心,顯然是聚焦四大科技巨頭是否存在濫用壟斷地位的問題展開的。
被美國媒體稱為「新鍍金時代」的掌門人物——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蘋果的蒂姆庫克(Tim Cook)、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的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線上視頻形式,首次一起參與了國會聽證。
整體看,相比之前差點開成粉絲見面會的幾次聽證會,這次美國國會的議員們事先還是做了相當的功課的,在四家巨頭是否涉嫌不當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打壓競爭對手、不當收集客戶數據、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等問題上,事先搜集的材料對四巨頭均產生了顯著的壓力。
美國信息產業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 CEO參加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
其實,客觀的說,通信信息技術進入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階段之後,通常會表現出某種天然的壟斷屬性,各方對此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在中美宏觀戰略博弈的總體背景下,此次聽證會還是出現了令人瞠目的一幕:
被問及「是否認為中國政府竊取美國技術」時,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回答是,「從我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看,蘋果公司沒有發生過此類事件」;谷歌公司總裁的回答是「據我所知,谷歌也沒有發生過」;亞馬遜公司總裁的回答則討巧一些,稱「只是從報導上聽說過『竊取技術』,亞馬遜沒發生過」;臉譜公司總裁扎克伯格的回答,則讓外界大跌眼鏡「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是證據確鑿的」。
消息傳到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出現了中國網民對四人問答的神總結:從中國賺大錢的(蘋果),賺了小錢的(亞馬遜),悄悄賺了小錢的(谷歌)都說「沒有」,「沒聽說」,「不知道」,唯獨在中國市場理論上完全沒賺錢的(臉譜)說「有」。
回想起來,扎克伯格的變化,確實是令人唏噓的:
2010年至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柯林頓滿世界搞「網際網路自由」時,扎克伯格表現出了極為謹慎的態度,當有人將中東地區出現的政治變局稱為「臉譜革命」時,2011年5月25日,媒體報導當時正在巴黎出席8國集團電子首腦峰會(e-G8 summit)的小扎明確表示了拒絕,稱「示威是網際網路的產物,不是臉譜的產物」(Protests were 'an internet thing, not a Facebook thing')。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接見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19位美國網際網路領軍企業巨頭,常年以套頭衫示人的扎克伯格,破天荒地額西裝領帶正裝出席,沒記錯的話,他還握著習主席的手講了1分半鐘的中文,這是他四個月突擊練習的結果,據說開頭第一句話的大意是「我認同你的治國理念」,接見結束後,他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了洋洋灑灑的心得體會,在習主席後續對華盛頓的國事訪問時,扎克伯格在國宴上繼續和習主席交談,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在與習主席會面前後,扎克伯格努力塑造和展示自己「中國女婿」的形象,以及在天安門前晨跑的畫面。
扎克伯格在臉譜網上曬出自己天安門晨跑照片
一般而言,與差不多同期登臺的推特公司相比,擁有猶太人背景的扎克伯格,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了自己在商言商的形象,傾向於以務實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在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問題上表現出的務實態度。熟悉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人都會知道,自2014年開始,臉譜公司的高管,基本上沒有缺席過歷次的會議,以低調而誠懇的方式,努力與中方尋求實現有效的解決方式。
但從2016年開始,事情很快發生了變化:
在美國國內,2016年總統選舉,可以看做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川普「意外」勝出,敗選的一方,始終拒絕接受傳統的解釋,嘗試在「通俄」的問題上做文章,當然後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挖了出來,發現他違反了與臉譜公司的協議,對正規獲取的數據進行了不當的處置,而臉譜公司被認為在此過程中「失察」。
從那個時候開始,扎克伯格及其所創建的臉譜公司,多少有點陷入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會非美委員會組織進行的「安全-忠誠」審查的背景,必須要證明自己對美國的忠誠,要洗脫對數據管理不善,導致外部力量幹預美國總統選舉的罪名。
需要指出的是,在劍橋分析的醜聞曝光之前,伴隨著臉譜公司取得的巨大商業成功,美西方各界對扎克伯格的觀感就已經激怒了某種下降通道了,對其掌握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海量個人信息的擔憂,甚至是恐懼,早就已經在持續積累;在有了劍橋分析這個「實錘」以及2016年總統選舉涉嫌被外部力量幹預這個「由頭」之後,這種負面情緒非常強烈的爆發了出來。
而由於相關指控,尤其是有關隱私問題的指控,又指向了臉譜公司的核心資產,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無法簡單的通過切割的方式加以解決,臉譜公司迅速面臨嚴峻的公共關係挑戰。
相關民意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嬰兒潮一代,28%對扎克伯格有好感;X一代,25%對扎克伯格有好感,千禧年一代,39%對扎克伯格有好感。(數據來源:https://today.yougov.com/topics/politics/explore/public_figure/Mark_Zuckerberg),當然,從國會的態度看,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議員對扎克伯格都沒有什麼好感,頗有點兩面不討好的意思。
更加重要的是,扎克伯格創建的臉譜公司,在創造了社交媒體平臺的輝煌之後,很快在發展模式上遇到了實質性的困境:
一方面,在音視頻這波的創新中,臉譜很顯然沒有把握住機會,以來自中國的抖音海外版Tiktok為代表的應用,佔據了潮頭;當然扎克伯格的反應也很美國,2019年10月,在喬治城大學小扎發表了35分鐘的演講,大談「自由表達」,在結尾部分點名批評Tiktok,說它沒有像WhatsApp那樣向抗議人士或活動人士提供同樣的隱私或自由服務。另一方面,在區塊鏈發幣的浪潮中,一度信心滿滿準備用天秤幣全球收割紅利,或者說,割韭菜的小扎,更直接撞到主權國家法定貨幣主權的南牆。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臉譜的用戶數首次出現了下降的態勢,從2017年的67%跌到了2018年的62%;由假新聞等問題帶來的「不信任」;內容等問題帶來的「不和諧」,以及「無趣」,成為了制約facebook發展的主要障礙。
面臨自身發展困境的扎克伯格,似乎很快找到了別的方法:2019年11月20日,美國NBC新聞報導了一則消息,稱2019年10月22日,在川普女婿庫什納的撮合下,扎克伯格、川普,以及臉譜公司董事局成員Peter Thiel,在白宮共進晚餐,當然相關消息並沒有納入公開發表的類別,直到後來新聞媒體挖出來之後,扎克伯格與川普具體談了什麼,還主要停留在沒有更多內容可以發表的階段。
而面對這類消息,Facebook早期投資者羅傑·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相信,Facebook與川普達成了交易,這種交易可能是心照不宣的。他認為,雙方各取所需:Facebook可以通過川普不受監管部門的約束,得到保護,川普則需要藉助Facebook的影響力贏得連任。
當然,目前為止,人們無從得知扎克伯格和川普吃飯時到底說了啥,也很難直接將這頓飯時探討的話題,與日前扎克伯格令人驚訝的抹黑Tiktok的言論之間,建立可經得起檢驗的關聯。
對中國人來說,扎克伯格與川普究竟談成了啥,其實並不真的那麼重要,但是往中國企業以及相關標誌性產品潑髒水的證詞,是無法忍受的。扎克伯格應該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與之前非法攔截並轉運華為公司郵件的fedex,以及主動充當汙點證人,協助美國政府實施事實上的政治綁架的英國滙豐HSBC,最終都會被自己掀起的惡浪反噬。
扎克伯格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如果不希望真正成為中方眼中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成員,從而徹底失去在未來發展中本來有的可能性,臉譜公司應該做的是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行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正常企業應該投入的地方去。
2020年7月30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美國Politico網站上發表題為「站到歷史正確一邊,推動中美關係重返正軌」的署名文章,顯然扎克伯格有必要認真學習,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