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業績持續低迷 海螺型材如何扭轉困局?
摘要
【業績持續低迷 海螺型材如何扭轉困局?】同為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蕪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海螺水泥在經營業績和企業發展上「同門不同命」。2016年,海螺水泥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料增長,發展勢頭良好,而海螺型材營收和淨利潤卻再次雙雙下滑。(中國經營報)
同為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蕪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螺型材」,000619.SZ)和海螺水泥在經營業績和企業發展上「同門不同命」。2016年,海螺水泥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料增長,發展勢頭良好,而海螺型材營收和淨利潤卻再次雙雙下滑。
4月13日,海螺型材披露2017年一季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3億元,同比下降1.01%;淨利潤為-695.05萬元,同比下降166.14%;每股收益為-0.02元。海螺型材此次是上市20年以來一季度的首次報虧。
海螺型材業績不景氣在歷年年報上表現得更為直觀,《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梳理公司財務報表發現,海螺型材業績已連續4年下滑。
海螺型材方面表示,近年來,受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調控、市場競爭及原料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塑料型材行業整體開工率不高,行業盈利壓力大,部分中小企業轉產或停產,公司經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行業波動的影響。「但公司在品牌、質量、技術、規模、資金和管理等方面,仍具有行業內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
依賴政府補貼
年報數據顯示,2013~2016年度,海螺型材營收分別下滑3.43%、3.67%、12.16%以及7.13%,同期歸屬淨利潤分別下滑30.81%、22.18%、12.92%以及19.65%。
有分析指出,海螺型材曾在2012年受益於成本端原油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帶來業績高增長,而在此之後,儘管原油價格下跌、PVC價格下行時有助於公司產品毛利率提升,但由於產能過剩、需求不足以及競爭加劇等原因,油價下跌、PVC價格下行對業績的彈性已不明顯。考慮到塑料型材中原材料的成本佔比高達85%左右,當原材料價格不管上升還是下行企業業績均不景氣時,公司發展形勢難言樂觀。
資料顯示,海螺型材是中國安徽海螺集團投資控股的新型化學建材企業,是中國首家以塑料型材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從事中高檔塑料型材、板材、門窗、模具、塑料改性劑的生產、銷售以及科研開發。
目前,塑料型材行業總體產能供大於求,市場競爭激烈,受此影響,海螺型材近年來日子並不好過。
海螺型材2017年一季報顯示,海螺型材合計收到營業外收入2846.18萬元,相比2016年一季度的127.42萬元,同比增長了2133.62%。對於營業外收入的大幅度增長,公司解釋稱,主要系公司一季度取得政府補助增加所致。
記者統計發現,海螺型材2013~2015年一季度營業外收入分別為53.24萬元、910.03萬元、308.04萬元,通過比較公司最近5年來一季度營業外收入不難發現,海螺型材今年一季度營業外收入不僅遠高於2016年,而且遠高於2013年以來的任何一個年度。
依靠大量政府補貼進補的海螺型材最終沒能阻止其一季度業績報虧,不過,在2016年年報中,政府補貼在海螺型材業績不至於虧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螺型材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85億元,同比下降7.13%;營業利潤為8264萬元,同比下降33.31%;淨利潤為7597萬元,同比下降19.65%。在公司非主營業務分析中,營業外收入為3904.18萬元,佔報告期內利潤總額比例高達32.41%,而營業外收入也主要系政府補助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對海螺型材2016年年報起到幫襯作用的,除了營業外收入,還有報告期內的期間費用。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海螺型材銷售費用1.56億元,同比下降6.50%;管理費用1.48億元,同比下降19.15%;財務費用3937.04萬元,同比下降8.33%,三項費用合計同比下降5138.47萬元,降幅達12.58%,考慮到公司去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淨利潤僅3530.03萬元,三項費用的大幅減少對公司業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市場競爭影響,公司產品售價同比降低」,在去年年報中,就公司業績下滑原因,公司如此解釋道,不過,就畸高的政府補助和大幅下降的期間費用原因,公司並未給出相應說明。
業績持續低迷之下,海螺型材4月13日公告稱,董事會於2017年4月11日收到公司董事長齊生立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不過,公告表示齊生立辭職是「因工作原因」。
主營業務行業景氣度低
「PVC型材的上遊主要是PVC原料,2016年大宗原材料成本都是不斷攀升的一個過程,原材料下遊企業的生產成本也一直在升高,海螺型材去年業績不好可能跟PVC原料的生產成本有一定關係。」就海螺型材2016年業績低迷原因,生意社分析師趙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分析道。
卓創型材行業分析師寧曉琴進一步分析指出,型材本身與房地產行業有很大的相關性,現在國家也是在調控房地產行業,終端可能並不是太景氣,「也就是說,並不是海螺型材一家訂單不景氣,可能整個行業的訂單也不是特別樂觀」。
記者並未找到塑料型材行業主要生產企業的銷售數據,不過,根據一份主要塑料型材企業統計顯示,2016年,國內塑料型材產能在30萬噸以上的企業包括:海螺型材、天津金鵬、大連實德、浙江中財。其中,海螺型材產能為74萬噸(該數據未將海螺型材在新疆建設年產2萬噸塑料型材項目統計在內),排在行業內首位,不過產量只有42萬噸;其餘三家公司產能分別為50萬噸、60萬噸、30萬噸,產量分別為27萬噸、24萬噸、20萬噸。產能利用率最高的浙江中財也僅僅6成左右。
在行業需求不足的同時,塑料型材還要面臨鋁合金型材強有力的競爭。海螺型材去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華東地區受鋁合金替代衝擊明顯,收入同比下降15.62%。
記者注意到,2015年6月,海螺型材證券事務代表郭亞良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曾表示,鋁型材和塑料型材是市場上主要的門窗加工材料,目前,總體上鋁型材在門窗材料的市場佔有率高於塑料型材的市場佔有率。
在趙雪看來,塑料型材的使用前景難言樂觀。據其介紹,目前國內PVC型材除了幾個大品牌之外,就是一些中小企業或者是產能比較落後的企業,PVC型材進入我們國家市場的時間比較短,老百姓還不是大範圍的接受,加之前幾年該類產品的標準特別不規範,廠家的規模、產能包括質量生產都比較混亂,進而也影響到下遊客戶對PVC產品的接受度。
「鋁合金型材在市場上使用時間比較長,範圍也比較廣,所以鋁合金型材相對於PVC型材就具有一定的優勢」,趙雪表示,海螺型材的尷尬在於,一線城市中使用塑料型材,海螺型材雖說也是一個大品牌,但也面臨著國內外品牌的競爭,而二三線城市目前更偏向於使用鋁合金型材,這對海螺型材的市場開拓也是衝擊。
「低調」的資本運作
興業證券行業研究員李華豐曾指出,海螺型材是塑料型材行業細分龍頭,短期受需求和成本雙重衝擊業績出現下滑,但「生態家居、新業務」雙輪驅動的中長期發展路徑正日益清晰。李華豐所稱的生態家居指的是海螺型材於去年推出的「綠色建材生活體驗館」項目。
去年8月5日,海螺型材旗下「綠色建材生活體驗館」在蕪湖市正式開業,據報導,公司計劃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加快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推廣和產業化示範,規劃建設50~100家中心城市綠色建材生活體驗館,讓「生態家居」走進千家萬戶。
海螺型材董秘周小川當時表示,「以前的線下門店主要是塑料門窗為主,現在推出的生活體驗館不僅限於門窗,目之所及,無論是地板、衣櫃,還是廚房衛生間使用的櫥櫃,頭上頂的,牆上貼的,地上踩的,都可以進行家居定製」。
與此同時,海螺型材還在塑料型材上做文章,加大產品研製投入,先後推出了彩色覆膜異型材、雙色MC/PMMA共擠及全色、仿木紋型材等高中檔產品及柵欄、板材、管材等異型材。同時加大對高端門窗製成品的研製,除提升原先的內外平開、推拉門窗的技術水平外,還推出了圓弧、百頁和捲簾等異型門窗及各式隔斷。
「公司未來發展將以新型材料為主導,做大做強節能門窗材料產業,延伸關聯製品產業鏈,搶抓新材料發展機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實現主體產業多元化」,海螺型材在去年年報中也再次強調了技術升級的規劃。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表示將積極尋求市場產業併購整合機會,優化產能布局,進一步提升市場控制力和品牌影響力。
不過,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在併購整合方面顯然偏低調,公司去年曾一度擬收購奇瑞新能源,給市場留下想像空間,不過很快便宣布棄購,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再次歸於平靜。
或許正是因為公司方面的低調,投資者坐不住了。今年3月29日,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上給海螺型材留言稱,公司上市以來未能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平臺,對公司的發展沒有任何舉措,「希望海螺型材儘快行動起來」。對此公司方面僅回應稱「感謝您對公司的關注和建議。」
就資本市場發展,海螺型材在回復記者的採訪郵件中表示,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企業經營發展,努力做大做強,「但目前暫無明確的發展項目或投資標的」。
(責任編輯:DF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