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紀錄片《大地私宴》 官方圖
溫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造就了太湖邊一望無際的竹海。微風拂過,翠綠映入眼帘,竹林簌簌作響,一副電影《臥虎藏龍》裡的中國氣派。
幾千年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似乎都流淌著碧綠的血液——竹子,是生產與生活的最佳原料,也與土地、山川、溪流一起,孕育了各種神奇的珍寶:竹蓀、竹蓀蛋、竹鞭筍……炊煙升起,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日復一日。突如其來的造訪者打破了寧靜,紀錄片《大地私宴》的故事也就此展開。《大地私宴》讓鏡頭對準了造訪者——頂級大廚,讓觀眾跟隨他們的腳步,去丈量中國的萬裡山河,去體味豐饒多樣的物產,去講述食物背後的成長故事。
圖說:紀錄片《大地私宴》 官方圖
碰撞,中西美食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深度挖掘美食背後的人生百態,是美食紀錄片漸成大勢的殺手鐧。生動鮮活的影像鏡頭、樸實溫潤的解說旁白、細緻入微的視聽語言,讓日常性的食材擁有了儀式化的表達,給予觀眾極致誘惑、卻又直擊心靈的別樣感受。
《大地私宴》嘗試了另外一種敘事策略——紀錄片的第一敘事者,是擁有一身廚藝絕技的頂級廚師。作為這個星球上「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他們帶有鮮明的現代痕跡與國際視野,其挖掘平民美食的過程,既有與民間高手過招的「華山論劍」,也有重新審視民族風味的第三視角,因此饒有趣味。
圖說:紀錄片《大地私宴》 官方圖
第一期節目《竹林》,就呈現了中西美食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故事的主角是兩位加拿大華裔,兩人在上海開著米其林一星的餐廳,擅長把中國八大菜系與法餐結合在一起。在分子料理餐廳裡,兩位廚師把中國地域文化運用到每一道菜譜中,名為「安徽」「廣東」「福建」的菜品滿含中國韻味。為了更加深度融入中華飲食文化,他們來到浙江湖州的三洲山村。漫山遍野的毛竹映入眼帘,讓他們發現了驚奇的「新大陸」……擅長中西融合的兩位米其林大廚,逐漸找到在中國鄉野挖掘並重新改造民間美食的快感。正是在不斷試錯的美妙過程中,民間心傳與現代烹飪發生碰撞,鄉村野味和頂級私宴展開對話,江湖高手與米其林大師也有了隔空對決的意味。
圖說:紀錄片《大地私宴》 官方圖
引領,詩意生活
有趣的是,《大地私宴》並不局限於展現美食饕餮盛宴。在第一集中,讓人記憶最深刻的視聽語言,不僅僅有特寫鏡頭下的竹蓀蛋,更有無窮無盡的碧綠竹海。《大地私宴》不厭其煩地展示了極具中國韻味的竹子,讓觀眾想起它所包含的詩情與畫意——有全景航拍,大地綿延起伏,山巒被竹林全部掩蓋,中有小路蜿蜒而過,猶如中國山水畫裡的場景;有中景掃描,廚師慢步林中,逃離都市的喧囂與煩擾,仿佛來到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有近景特寫,日月星辰鬥轉星移,毛竹在不經意間,悄悄發生著變化。
圖說:紀錄片《大地私宴》 官方圖
詩意性的影像特徵,為《大地私宴》構築了故事發生的背景框架,大廚們的鄉野尋味之旅就此展開。據介紹,《大地私宴》的6大篇章,將前往6個地理、生態和氣質都截然不同的空間單元,除了第一期的《竹林》,冰川、沙漠、大海、丘陵等地形地貌都將出現。可以預見,《大地私宴》的每一集都將具有獨特的美學色彩。如果說《竹林》是綠,那麼冰川的白、沙漠的金、大海的藍、丘陵的紅等等,都將為米其林大廚的美食之旅鋪上充滿想像力的底色。
此外,多位頂級大廚都將在紀錄片中,首次講述自己的職業之路,並決定在鏡頭的見證下賭上榮耀和聲譽,去往陌生地域尋找最好的食材。與謳歌傳統人際關係、逝去的鄉愁與味道不同,《大地私宴》聚焦的是成長。於是,手起刀落之間,頂級大廚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廚神」,他們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打開自己的內心,分享著那些藏匿於食物中的美學與哲學。
(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