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老媽蹄花
來源:X博士(ID:doctorx666)
快過年了,好不容易聚一起的小羅,連酒都喝得心不在焉,我實在看不下去,問咋回事。
臉頰緋紅的他,給我看了他和他媽的聊天記錄,問我他媽到底什麼意思。
生活的經驗告訴你,長輩們微笑.jpg的本意,都懷揣著一顆善意的心。
但同齡人之間發送的微笑,無疑一把社交利刃,用善意傾軋善意,直搗對方的內心。
△ 微笑.jpg
如今微笑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揚的欠抽樣,可以和陰陽怪氣的嘲諷畫上等號。
我告訴小羅別放心上,因為早期QQ的原教旨主義微笑,早已和如今相差甚遠。
1
時刻記得微笑啊!
把指針回撥到20年前,當年人們是這麼說的:
微笑是一個人最好的名片,你可得時刻記得微笑啊!
又回到最初的2000年起點,大屁股電腦開始在中國普及。
但普及歸普及,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只能去學校機房和網吧一睹為快。
△ 大屁股臺式顯示器
小年輕也開始學著大人模樣,呆呆地坐在屏幕前撥號上網,以Kb網速佛系衝浪。
等一個完整的網頁加載完,作業也寫完了。
△ 上網撥號一分鐘,網頁加載一小時
連上網以後,小朋友發現大人都不玩遊戲,他們在用倆叫做ICQ和OICQ的聊天軟體。
後者後來更名為QQ2000,為許多渴望長大的少男少女,打開了成人世界的大門。
長大,不是靠找幾個對象,抽幾口香菸,一口悶一瓶大綠棒就能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個過程,需要歲月的磨礪和自省,最終戴上面具,學以微笑待人。
或者你可以使用OICQ,直接走進成年人的世界,成為最酷的新新人類。
△ 此話出自韓寒和麻花辮的光明頂之戰
在這個古早的聊天框裡,微笑表情就是QQ2003人與人溝通的橄欖枝,善意的彌賽亞。
不難發現,最初與它連結髮送的文字,都是噓寒問暖的關心。
△ 「深圳冷嗎?微笑.jpg」
當微笑表情還沒任何引申含義,依舊擁有誠摯的屬性時,網民的注意力已經被一旁的QQ秀吸引過去。
人們發現QQ秀是一張對外展示的最好名片,對待電子版的芭比娃娃,不認真你就輸了。
△ 你自己的QQ秀為什麼會有三人行?
而網際網路是人性的實驗皿,永遠都不要考驗它。
每一個初來乍到的網民,都曾群發過馬雲的生日祝福,妄圖憑几條群發,就能輕輕鬆鬆獲得Q幣和等級。
「今天是馬化騰生日,轉發這篇文章到5個群會得到10Q幣親測有效。」
直到你搜了馬化騰的QQ號,你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活在一個巨大的謊言之中。
有人嘗試去加馬總,除了得到Pony的拒絕外,你知道了他的真實生日不是今天,是10月29日。
第二天你開始找同學求證,自己是不是被騙了,你上小學的同學嚴肅地告訴你:
不,是你轉的不夠多。
△ 樸實無華的Pony,被永遠定格在了50級
還未老去的年輕人,在互聯玩興風作浪之時,搭訕時的常用話術無外乎「在嗎?」「你是GG還是MM啊?」
你嘗試用空洞無物的辭藻打動對方,你媽看了都覺得你有病。
不懂事的人,只會一個勁地發窗口抖動,愣是要把你家墳都給抖出來。
△ 腦袋都被丫抖暈了,還一個勁地抖
但也有人會回以微笑,表示我們可以繼續往下聊。
後來有情人終成眷屬,你和隔壁班女孩開始了一段刻骨銘心的網戀。
因為上心,所以分組都會是最精心的編排。
你們相約在晚上十二點的QQ農場偷菜,每天提醒對方別忘了殺蟲收菜。
小兩口的牧場生活,充實而甜蜜,但如果作業沒做完就不行了。
我們可以看到,微笑就像一個符號,象徵著人與人之間友好的開端,破冰了本毫無聯繫的雙方。
我媽告訴我,要時刻記得微笑,它就和握手、打招呼,say hello一樣,本無太多深層含義,但你得記住。
可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有時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
因為不懂微笑背後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23歲的小夥屢屢遭客戶投訴,被時代遺棄。
△ 他很可憐
這時無知的年輕人會在網上發問,誰能好好給他解釋下微笑到底什麼意思。
但失去理智的網友只會給你一個同樣失去理智的血性答案,讓你明白:
不要隨隨便便再給陌生人發微笑了。
△ 但如果你真心誠意地發問了,那自然也有人給你解答
年輕人看到這,應該感到驚訝了:
原來古代人聊天也會發微笑啊!
的確,曾經最早一代的網民,並沒有覺得微笑這個表情有什麼不對勁。
但現在,微笑已經失去了最初的含義。
2
微笑.jpg=草
人類無法考究位於系統表情首位的微笑,是怎麼在歷史演化中,被不斷曲解的。
它就像「呵呵」和「interesting」一樣,成為中英文世界如何終結對話的符號。
曾經,網友與網友之間的關係很純粹,網際網路很新奇,大家一心只想好好搞朋友。
時代開始賦予微笑更多的含義,它開始變得複雜、微妙,就像經濟衝擊之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一樣,變得不單純了。
他們只能順勢而為,讓一個微笑表情,推倒了網絡社交的巴別塔。
△ 我總覺得他們在罵我,但我不敢講
而沒有人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微笑開始和草畫上等號。
所有人紛紛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都是因笑發難,因笑難堪。
我不害怕會發10000種微笑表情的人,但我害怕那種把同一個微笑發10000遍的人。
世界變壞,是從微笑.jpg不再代表微笑開始的。
微笑表情,在如今等同於罵人點綴的感嘆號。
發展至彼時,東方的黃種臉龐表情體系,遭到了來自矽谷的emoji衝擊。
人們發現破涕為笑實在太好用了,這東西就像個萬金油,既可應付老闆,也可與朋友打諢,化解不知道說什麼的尷尬時刻。
但也要切記在合適的場合使用,否則一不小心就成了朋友圈的帶孝子。
相比emoji的哭笑,東方的一個白眼微笑,讓你所有的不滿都化解不了。
但也有人不服,覺得來自微信的「捂臉」,同樣應該得到尊重。
因為它精準抒發了一種卑微的無奈,適合各種語境,就像你某天覺得身體不對勁,百度一查得了絕症,最後發現是感冒。
但不管哪個表情最受歡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微笑已經成了成年人之間禁忌的底線。
你給世界一個微笑,世界就會給你一大嘴巴。
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用。
否則很有可能讓一個經典微笑,結束彼此友誼。
但網絡社交是一場錯綜複雜的迷局,佯裝微笑,有時也是一種脫身的技巧。
微笑就像是反光的甲冑,所有的艱辛和苦難不但奈何不了你,反而更反射出你從容不迫的態度,能直挨生活的猛艹。
△ 微笑表情對群眾是噁心的,群眾對微笑表情是渴望的
快過年了,「相愛相親一家人」的家族群,又開始不同以往的活躍起來。
微笑表情在家族群和父輩之間不斷重演,你對微笑也有更多維度的理解,也只有在家族群裡,微笑才能對味。
△ 直到點進家族群,才有內味的感動
最後,你還是明白了長輩們發微笑的初衷,就是微笑的字面本身:開心、和氣,他們只想著你麻溜回家,吃上一頓熱乎的年夜飯。
他們感受不到微笑雙關的負面,就像年輕人感受不到微笑本意的友善。
可如今微信無論怎麼更新,表情還是原來的經典表情,只是變得不再單純。
但終有一刻,你會突然覺得,特別對味。
設計/視覺:文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