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2020-12-13 地理沙龍號

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顯著的國家,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的國家。冬夏季節季風風向做大範圍的改變,冬季時,亞歐大陸上受亞洲高壓控制,我國盛行偏北風,降水較少,氣候通常表現為寒冷乾燥。

我國的「高原季風區」

而到了夏季時,由於陸地氣溫高,氣壓較低,在亞歐大陸上形成了亞洲低壓,我國盛行偏南風,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帶來了溼潤的空氣,給我國各地帶來了豐富的降水,氣候通常表現為高溫多雨。在我國,習慣上通常把夏季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能夠影響到的地區稱為「季風區」,而夏季風影響不到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

大致來說,季風區和非季風區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克拉山和岡底斯山」一線為界,此界線東南地區為季風區,而次界線西北地區為非季風區。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季風區」和三大自然區(包括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劃分中的「東部季風區」是基本吻合的。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

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

雅魯藏布江河谷

那麼,夏季風是怎麼進入青藏高原的呢?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顯然是無法進入青藏高原的,因為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阻擋,使得水汽根本無法進入青藏高原,再說青藏高原距離東部的太平洋距離十分遙遠。進入青藏高原的夏季風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但是西南季風想要進入青藏高原更為困難,因為擋在前面的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雅魯藏布江

確實,西南季風是無法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在山脈的南側地區,西南季風受到了強烈的抬升,產生了大量的地形雨,使得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區成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區域。不過,神奇的大自然還是給西南季風留了一個通道,這個通道就是「雅魯藏布江谷地」。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部,平行於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向東流動,在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稱為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在此處雅魯藏布江來了一個超過90°的大拐彎,折向南流進入南亞地區,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最終和恆河交匯注入孟加拉灣。

水汽通道

雅魯藏布江硬生生的把喜馬拉雅山脈劈開了一個口子,在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兩側是高達7000米以上的山峰,而峽谷的平均落差達到了5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這個海拔較低的大峽谷顯然成為了西南季風的水汽通常。沿著雅魯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風源源不斷的把來自印度洋的水汽輸送到青藏高原內部,進入到雅魯藏布江水系分布的各個地區,使得西藏地區的降水量有東南往西北遞減,也成就了這一片神奇的「高原季風區」。

西藏年降水量分布圖

相關焦點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河谷那麼,夏季風是怎麼進入青藏高原的呢?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顯然是無法進入青藏高原的,因為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阻擋,使得水汽根本無法進入青藏高原,再說青藏高原距離東部的太平洋距離十分遙遠。
  • 問答 |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你有多少了解?
    雅魯藏布江對於我國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條十分陌生的河流,因為雅魯藏布江是我國最長的高原河流,發源於青藏高原西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北麓,然後自西向東流動,流向和喜馬拉雅山脈基本平行,然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最東部向南大拐彎,往南奔流,進入南亞地區,成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最終和恆河交匯,注入孟加拉灣。
  • 青藏高原湖泊眾多,是不是意味著水資源很豐富?
    青藏高原屬於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青藏高寒區」(另外兩個自然區是西部乾旱半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數量眾多,青藏高原湖區擁有的湖泊數量有數千個之多,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數量有1091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9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
  • 為什麼青藏高原地區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魯藏布江和湟水谷地?
    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們知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就會下降大約6℃,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形成了終年低溫的高山氣候。在農業生產方面,熱量不足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所以青藏高原地區在海拔較高的地區主要是以高原畜牧業為主。如果要發展種植業,那麼只能尋找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來開展,那麼河流的谷地,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就是較好的選擇了。
  • 地理知識:青藏高原八大山脈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高山眾多,到處都是冰與雪的世界。那麼,主要有哪些山脈呢?本篇文章,小編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青藏高原的主要八大山脈。由於,很多山脈的劃分標準千差萬別,本文僅以現代地理角度的山脈展開分享。
  • 為什麼塔裡木盆地中聚落多分布在山麓,而青藏地區多分布在河谷?
    天山及山麓衝積扇我國青藏高原上的聚落分布又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知道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們知道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就會下降大約6℃,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形成了終年低溫的高山氣候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青藏高原溫度帶是如何劃分的?溫度水分地形一個都不少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製作: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青藏高原有自己獨特的地生態空間格局,即水汽通道、乾旱河谷、高寒草甸地帶和寒旱核心區域。對於高原自然地帶性,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有人主張高原上存在著水平地帶性,但被垂直帶性所掩蓋;有人認為高原上的地帶僅能由垂直帶來辨認;有人指出,高原面起伏不大,南北伸展很寬,客觀上存在水平地帶的差異;有的強調,青藏高原非地帶性較顯著,不應劃分為自然地帶等。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從季風區到乾旱區,再到青藏高寒區
    從地形上來看我國從西到東又可以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主要為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三級階梯為平原和丘陵。由於我國國土面積達,跨越經緯度廣,國土內地形複雜,所以我國各地區之間的自然地理特徵存在很大的差異。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中部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綜合考察
  •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和長江,河水都東流入海而不會再復回了嗎?
    黃河和長江都是我國的母親河,也都是世界級的大河流,黃河和長江都發源於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同時青藏高原又有「亞洲水塔」的稱號,亞洲的許多大河都發源於青藏高原,除黃河和長江之外,還有湄公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怒江、伊洛瓦底江、塔裡木河等河流。
  • 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 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是這樣算出來的
    「它是亞洲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印度河、錫爾河等,都是青藏高原孕育而生的河流。這些河流的水資源養育著亞洲數十億人口,因此青藏高原就被稱為『亞洲水塔』。」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馬耀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人員承擔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任務圓滿完成
    為綜合評估區域土壤質量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為青藏高原地區土壤-植被系統穩定發展及區域生態安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和諮詢建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生態系統與生態安全」任務「土壤質量變化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專題科考分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考察分隊於7月29日至8月14日,對藏西和藏南地區土壤理化性質進行了全面考察和樣品採集。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2019初中中國地理:青藏地區自然特徵與農業
    -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東西走向的山脈,西北部是較完整的高原,東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峽谷,夏半年有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進入。 垂直分異 隨海拔升高自然景觀發生明顯變化;從高原邊緣至內部,垂直變化由繁及簡 高原邊緣相對高度大,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大; 高原內部相對高度小,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小 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狀況:
  • 考點整合:世界十大高原、中國四大高原
    按照高度劃分,世界十大高原分別是: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玻利維亞高原、巴西高原、南極冰雪高原、衣索比亞高原、墨西哥高原、雲貴高原、亞美尼亞高原及格陵蘭冰雪高原。青藏高原青藏髙原舊稱青康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崑崙山脈。
  • 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海拔高度是否還在增加?
    比如板塊運動對於宏觀地形的塑造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由於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會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高原等一系列地表形態。青藏高原的形成就是由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擠壓,南亞次大陸一頭撞向巨大的亞歐板塊,從而形成了世界上評價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和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 ...書寫大氣夢想——記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邊界層與對流...
    青藏高原,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第三極」。相比於南北極,青藏高原是一片人類活動豐富的天地,是中國多個民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低處的平原峽谷,在近8千米的海拔高低變化中,這裡呈現出了不同的生命景象和地質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