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2020-12-17 西安交大黎荔

作者:黎荔

關於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現代詩,我讀過最令人神往的一首,是大詩人昌耀的《內陸高迥》(完成於1988年11月),這首長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如下:

內陸。一則垂立的身影。在河源。

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

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

使一切可能的轟動自肇始就將潮解而失去彈性。

而永遠渺小。

孤獨的內陸。

無聲的火曜。

無聲的崩毀。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接下來,朝聖者出現了。昌耀秉持「大詩歌觀」,不重視詩的分行甚至「詩文不分」,這首詩的第三節的第一個詩行,多達163個字,由11個單句組成,在視覺形式上完全是一段「散文」,但其後的第二、三個詩行,依然是分行排列的,這一節是不折不扣的散文詩:

一個蓬頭垢面的旅行者西行在曠遠的公路,一隻燎黑了的鋁製飯鍋倒扣在他的背囊,一根充作手杖的棍棒橫抱在腰際。他的鬢角紮起。兔毛似的灰白有如黴變。他的頸彎前翹如牛負軛。他睜大的瞳仁也似因窒息而在喘息。我直覺他的饑渴也是我的饑渴。我直覺組成他的肉體的一部分也曾是組成我的肉體的一部分。使他苦悶的原因也是使我同樣苦悶的原因,而我感受到的歡樂卻未必是他的歡樂。

而愈益沉重的卻只是靈魂的寂寞。

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

朝聖者穿行在高迥內陸,如步行在上帝的沙盤。想起多年之前,我也曾經遊蕩在這片壯闊高原,四處漫遊,看那些在懸崖和林間的逆光下飛揚的經幡,聽那些悠長的念經,喝濃重的酥油茶,心生莫名的歡喜。在高原之上,潔白的哈達、高揚的經幡、林立的瑪尼堆,佛塔下的經輪、神秘的天葬,還有那些永遠磕不完的長頭,用胸膛丈量信仰的信徒……這一切一切,對行進在廣袤高原的旅行者,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驚奇與震撼!這是一片有著信仰的神秘之地,廣袤而蒼涼。在大路上,我看到朝靚的信徒們從遙遠的故鄉開始,手戴護具,膝著護膝,塵灰滿面,長發及肩,手搖轉經筒,口誦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三步一磕,五步一叩,他們要以一路赤誠的修行與歷練,直達寺院、神山、神湖等宗教聖地。當你的目光掠過這些朝聖者,望向古寺、遠山、河流的上空,那一望無際的透明的藍天,在連綿的雪山之上,無垠、坦蕩、蒼茫,好像有一縷歌聲狼嚎一樣從喜馬拉雅高山之巔上傳來。

一個蓬頭的旅行者背負行囊穿行在高迥內陸。

不見村莊。不見田壟。不見井垣。

遠山粗陋如同防水布繃緊在巨型動物骨架。

沼澤散布如同鮮綠的蛙皮。

一個挑戰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盤。

河源

一群旅行者手執酒瓶佇立望天豪飲,隨後

將空瓶猛力拋擲在腳底高迥的路。

一次準宗教祭儀。

一地碎片如同鱗甲而令男兒動容。

內陸漂起。

不同於曠遠公路上苦行僧式的朝聖者,昌耀還刻畫了另一種內陸旅行者,他們是手執酒瓶豪飲的享樂者,具有藝術家的曠放氣質。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旅行者,他們都受到了高迥的內陸這一神性自然的感染,如同參加了「一次準宗教儀式」,靈魂受到洗禮,已經不完全是世俗的人了。兩種旅行者都無法阻擋「內陸漂起」。「內陸漂起」是最後一句詩,只有四個字,與第一個詩行的第一個句子「內陸」兩個字形成照應,更與共163個字的第一長句形成鮮明對抗關係,在視覺上的差異產生了觸目驚心的效果,充滿張力、雷霆萬鈞地收住全詩。

為什麼會「內陸漂起」?因為,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聖古老源頭。在距今17億年以前,整個亞洲還是汪洋一片。此後,亞洲地殼發生了「中嶽運動」:今中國華北和東北、天山一帶零星出現古陸。距今6億年時發生了「震旦運動」;繼而「加裡東運動」(距今約4.1億年)和「華力西運動」(距今約2.3億年),整個華北秦嶺、祁連、柴達木、塔裡木及整個亞洲北部(含西伯利亞)都成為陸地(勞亞古陸);約在2億年前,印支陸塊(也有人稱「揚子陸塊」)與中朝陸塊縫合。是時,除青藏地區及南亞次大陸還處在海洋狀態外,亞洲大陸已呈今之地貌。然後,距今8000萬年歐亞大陸發生的「燕山運動」和距今1000萬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對中華先民的生存環境產生深巨影響綿延至今。是時,由於印度板塊從赤道以南俯衝過來與歐亞大陸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脈迅速隆起。原來的海水從南亞東西兩側逐漸退去。印度陸塊抬擠亞洲大陸,形成了今天中國西高東低、三級落差的地理形勢。在青藏高原,當你看到那些歷經海陸變遷、天翻地覆的雪山,銀鑲玉砌,冰川廣布,想到一千萬年前這裡還是海底的海底,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世界最年輕的高原成了世界之巔,你會覺得「人定勝天」四個字那麼單薄可笑。

青藏高原的存在,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也留給中華先民以巨大的地理想像空間。古人不知有青藏高原,只知有崑崙山;或將青藏高原混稱為「崑崙山」。崑崙山不僅是「眾山太祖」,同時也是眾河之源,不僅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在這首《內陸高迥》中,昌耀以「內陸」二字強調了青藏高原亙古以來的與世隔絕——然而,如同子宮的封閉一般,這裡又是一切強健的河流的發源地。在這首詩中,最長的一個句子多達163個字,而最短的一個句子僅兩字「河源」。雖只有兩個字,卻重若千鈞。「河源」作為一個獨立的詩行,不僅突出了「河源」的重要性,也象徵著生命的「源頭」的重要性。

在這荒寒的高原之上,一座座萬古晶瑩的雪山,俯視著一條條河流向遠方蜿蜒而去,還有天空下處於廣闊的地平線上的所有一切。高原之上,這裡的太陽和星星比任何地方的都要明亮……「誰與我同享暮色的金黃然後一起退入月亮寶石?」——只有色彩感與圖像感如此鮮明強烈的詩句,才能被賦予青藏高原的天空。金黃的暮色,在緩緩地消逝,然而這消逝又被悄然接入月亮寶石,獲得一種凝固的永恆,一種永不褪色的光澤。似乎因與無言的宇宙的某種相通,內陸的空曠恆大在空間上給人以一種無限的感覺,而它的沉寂與孤獨在時間上,亦指向一種無限。詩句的「誰」的一問,顯然有著「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愴然,詩人感慨著無人同賞這神奇壯闊的時刻,一切又將歸於內陸亙古的沉寂。

面對遼闊高原時間和空間的無限,人類的一切欲望和努力都被壓迫、被嘲弄。橫亙於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脈,使中國西南邊界與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板塊形成極為巨大的海拔落差,形成一道無法越過遑論大規模北上的巨大屏障。公元前4世紀從希臘半島東來的亞歷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的遠徵軍止步了,公元7世紀崛起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大軍遠徵也無法越過大唐西境,這一切,都因為青藏高原猶如一道拱形垂天石盾堅不可摧。可以斷定,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青藏高原對中國安全的終極保護作用都是不會改變的。記得當年,遊蕩在這片雄峻偉岸的高原,我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風颳得肌膚綻開,臉皮皸裂,被嚴重的缺氧折磨得頭暈、氣急、心慌和嘔吐。火車經過青海無人區的時候,我見過那些終年寸草不生的土地和石頭,荒涼世界一如昌耀的詩中所寫:「不見村莊。不見田壟。不見井垣。/遠山粗陋如同防水布繃緊在巨型動物骨架。/沼澤散布如同鮮綠的蛙皮。」在這裡,美不過是剛剛能夠承受的恐怖的開始;人之一生的最後落幕,不過是天葬臺禿鷲的肉餡糌粑點心。縱觀兩千多年來的中國版圖,伸縮變化最小的就是西南中印邊境,究其因,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對著這一重重連綿無盡的皚皚雪山,多少人望而興嘆,一切都因這拔地通天的內陸高迥吧?

以史為鑑,可知今日中印龍象之爭,必沿故轍,既不能北上,亦不能南下,地理環境只能造就和平交往。人從來跳不出大自然的掌心。內陸高迥,青藏高原是一道無法逾越的自然「長城」。甚至,在詩人深遠的幻覺中,這座神秘高原還在沒有限度的浮升,凸起,不僅在堅定地逼近著天空的月亮寶石,更在向著一個無限的時間與空間,沉靜而莊嚴地敞開。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湖區: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內陸湖區
    我國湖泊的分布範圍廣而不均勻,全國可以劃分為東北湖區、內蒙古和新疆湖區、東部湖區、華南湖區、雲貴高原湖區和青藏高原湖區等六大湖區。其中東部湖區和青藏高原湖區是兩個最重要的湖區。青藏高原湖區位於我國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些地區海拔甚至在5000米以上,所以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分布區。
  • 青藏高原湖區: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內陸湖區
    青藏高原湖區位於我國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區,被稱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些地區海拔甚至在5000米以上,所以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分布區。青海湖青藏高原湖區湖泊數量眾多,大小湖泊有數千個,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數量有1091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9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青藏高原湖區是世界上湖泊數量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內陸湖區。
  • 青藏高原湖泊眾多,是不是意味著水資源很豐富?
    青藏高原屬於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青藏高寒區」(另外兩個自然區是西部乾旱半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數量眾多,青藏高原湖區擁有的湖泊數量有數千個之多,其中面積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數量有1091個,湖泊總面積約為3.69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45%。
  • 厄爾尼諾成為影響青藏高原質量平衡第二大因素
    我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厄爾尼諾現象已成為影響青藏高原地區質量平衡的第二大因素。這是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利用復主成分分析及小波振周譜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區質量平衡變化。分析結果顯示,近年來,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加強,其對青藏高原地區質量平衡變化的影響已躍居第二位,可解釋該地區16%的質量變化,遠超過西風帶和拉尼娜的影響。
  • 青藏高原,集萬物之靈,鍾天地之秀
    而其中的名句「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更是洗腦金句,以至於剛看到青藏高原立馬就想到了呀啦索,音譯過來竟沒有點違和感,果然是存在即合理呀!那青藏高原的正確表示是什麼呢?青藏高原那就需要了解下青藏這個寶藏地方了。青藏一般就是指青藏高原,是中國五大地區之一,位於中國南部。如果只聽名字是否有人會認為有一座高原名叫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態環境歷史被改寫—新聞—科學網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視草為寶」的青藏高原守護者
    這位「視草為寶」的科學家,多年來紮根青藏高原,默默從事草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的研究與實踐,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不懈努力。「只要能讓大家都重視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多一些環保意識,一切辛苦都不算什麼。」他說。  1991年,18歲的董世魁考入甘肅農業大學。因為覺得「在草原上騎馬很有趣」,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草原科學」這個冷門專業。
  • 青藏高原「大湖期」之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張帥和張繼峰博士等在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6期發表了題為:Spatiotemporal complexity of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in the Tibetan Plateau的「News & Views」欄目文章。
  • 【文匯報】土壤學家,俯首傾聽青藏高原的喃喃低語
    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上下的地區,空氣含氧量不足內陸平原地區的一半。而他們這群特殊的漢子,似乎自帶氧氣、能量和光芒,無懼高海拔、缺氧和艱難險阻,激情滿懷地奔走其間。  他們不是熱衷探險的「驢友」,而是一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科學家為主組成的「土壤類型調查與製圖」科考隊。
  • 亞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文明史上聞名遐邇的伏羲、炎帝、夏禹、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等都是高原古羌人。其間,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叢林茂盛,但青藏高原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其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 一年蒸發掉3570個西湖 青藏高原湖泊蒸發量是這樣算出來的
    蒸發量與周邊生態及氣候密切相關據了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近4000米,不僅擁有除南北極地區之外最大的冰川儲量外,也擁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大的內陸湖泊群。青藏高原地區的湖泊面積近5萬平方公裡,佔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 在青藏高原的神秘王國到底在哪裡。
    說起青藏高原就會想起許多美麗或詭異的傳說,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青藏高原的西藏更是神秘而又瑰麗,有著足跡罕見的野人,千年不化而又流血的紅雪,顏色各異而又美麗的虹化等等,一個個傳說和故事為青藏高原和西藏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在青藏高原有這麼一個傳說,在青藏高原深處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隱藏著一個神奇的王國-香格裡拉王國。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季風區」和三大自然區(包括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劃分中的「東部季風區」是基本吻合的。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位於青藏高原的「若爾蓋沼澤」,是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分布區
    溼地廣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國的分布也十分廣泛,類型多樣,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都有大量溼地的分布。首先,沼澤分布廣泛的地區,由於地表經常有水覆蓋,地下水水位很高,因此往往需要地形平坦的地區,可以是平原地形,也可以是高原地形,地勢平坦,地表水流水很慢,容易形成大面積溼地沼澤分布,如果地形有一定的起伏,那麼水就會往低處流走,難以形成沼澤。
  • 青藏高原上,出了個世界級的奢侈品牌
    ,甚至慚愧到現在才認識這個已經在青藏高原上生長了13年的中國品牌。這篇關於諾樂的文章,很長,需要你花費十多分鐘的時間來讀完它冰山一角的故事,但我們也期待大家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來認識諾樂,它在青藏高原上埋下的種子,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 兩隻大熊貓在青藏高原慶生
    30日一早,西寧熊貓館2隻亞成年熊貓園滿和奇果,與同一天生日的10組親子家庭在喜慶歡樂的熊貓主題氛圍中,度過在青藏高原的首個生日。「目前,4隻熊貓已完全適應高原生活,吃得歡,睡得香,不亦樂乎。西寧熊貓館開館不到1個月時間,已經接待了約5萬名省內外遊客。吸引了來自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鄰近省份的『貓粉』,甚至外籍『貓粉』一睹熊貓寶寶風採。」西寧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西寧熊貓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白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