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車市雙測壓 車企頂萬難定軍心

2020-12-15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孫斌 於建平 北京報導

明知開市難,亦要把市開,汽車整車製造業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蟄伏後,率先在滬深股市開張。

這個時候評價恐慌性跌幅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首個交易日汽車製造板塊收跌9.35%,95%以上的汽車股跌幅超過9%。一汽轎車、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北汽藍谷、江淮汽車、福田汽車、金杯汽車等眾多主流汽車股全線跌停,上汽集團、廣汽集團等跌幅也超過9%。

相比之下,港股的幾隻汽車個股「躲過一劫」,北京汽車(HK01114)、華晨中國(HK01114)以及比亞迪股份(HK01211)跌幅均未超過1%,而吉利汽車(HK00175)、長城汽車(HK02333)、廣汽集團(HK02238)更是出現了小幅度的上漲。

疫情對車企的整體影響

2019-nCoV疫情下,車企對比疫情模式下的數據分析模型,唯有17年前的SARS(非典)。

乘聯會數據顯示,2003年汽車全年銷量為219.54萬輛,相較於2002年增長70%;SARS疫情發生在2003年的二季度,而二季度的汽車銷量為52.61萬輛,佔到了全年的24%,基本處於平均水平。這表明,17年前的車市並未因SARS的出現而出現銷量上的下滑,反而增速較快。

今時不同往日,截至2019年底,中國的汽車保有量2.6億輛;年銷售規模已經超過了2500萬輛,是2003年的十倍之多。進入存量時代的汽車行業已經持續兩年出現負增長。

中國市場學會(汽車)營銷專家委員會委員、敏實集團行政總裁、資深汽車營銷人陳斌波認為,這次與SARS時期最大的不同是,目前的汽車消費群大部分不是新購車主,二次、三次購車用戶量比要比SARS時候大得多,而受宏觀經濟影響,這批客戶得再購周期還將會往後推遲。

中德諾浩汽車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汽車報副總編輯孫勇更是認為,2020年中國車市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走勢,全年汽車銷量將比2019年下滑10%,至2320萬輛左右,提前一年直接探底。

車企行會定軍心

「一季度車市會受到一定衝擊,但我們應該相信汽車行業不斷練就的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給汽車行業經營帶來的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放眼到長期和宏觀層面,困難是暫時的,過度恐慌和盲目樂觀都不可取。「

關於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及汽車行業的影響,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虹,一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寶林,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北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徐和誼,廣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曾慶洪均通過媒體第一時間向外界發聲鼓氣。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銷售公司總經理李瑞峰在接受書面採訪時表示:「現在不是談論經濟損失、汽車行業損失的時候,目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風雨同舟,共克時艱。」

關於疫情對中國車市的影響,李瑞峰分別從短期和長期影響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疫情的爆發對於中國經濟和車市,肯定會造成一定衝擊。短期來看,從汽車生產到產品營銷、銷售環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對長期和全局的趨勢影響不大,我們國家已經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而對消費者購車意願和消費能力的影響,他認為是「正負交織」的。一方面,疫情將會使一部分消費者的收入、購買力受到較大影響,同時產品銷售、交易時間減少,客觀上降低了汽車銷量。而另一方面,市場依舊存在剛性需求,在疫情得到管控之後,汽車市場可能有一次「釋放壓力」的過程,使銷量得到增長。

企業何時復工

儘管車企高層都相繼作出表態,但隨著疫情的持續,多家車企延後開工的時間基本定在了正月十七以後。

據日本豐田汽車公司1月29日透露,關於在華四個整車廠春節後重新開工的時期,將從當初計劃的2月上旬延後至10日以後。公司將密切關注新型肺炎的影響,具體的開工日期未定。豐田汽車發言人Maki Niimi表示:」直到2月9日。我們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從2月10日起就行動做出進一步決定。」特斯拉表示,上海工廠的Model 3生產工作預計將推遲一到一周半。

此外,福特汽車表示,其在華合資企業長安福特的工廠預計延遲至2月10日恢復生產。

長城汽車表示,目前初步定於2月10日工廠復工,但這一時間還需根據疫情發展進行進一步考量。即使復工,長城汽車也會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而主要疫區在湖北,設有多家跨國車企的合資工廠,包括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雷諾、通用汽車,東風日產、東風英菲尼迪等,以及自主汽車工廠東風商用車、東風越野車、眾泰汽車等。

本田汽車上月底宣布,暫停中國所有工廠的運營,直至2月9日。本田在華擁有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兩家汽車合資公司,均在疫情期間暫停生產。東風本田的三個生產工廠均在武漢,總產能為63.2萬輛/年,約有1.25萬名員工,生產思域、CR-V、INSPIRE、艾力紳等車型。東風本田2019年銷量為79萬輛,超過工廠既定產能,因此停工時間將對生產、銷售產生較大影響。

除本田外,PSA集團、雷諾與東風汽車集團均在武漢建立了合資工廠。東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會深入研判疫情形勢,妥善做好恢復生產經營的預案,在沒有保證員工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全公司復工日期待定,具體復工時間根據各地方疫情防控形勢具體確定。」

面對疫情衝擊,車企生產計劃受到影響,但同時各家車企也在積極行動,紛紛為抗擊疫情獻出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中外車企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捐資已超10億元人民幣,包括現金、醫療物資、醫療車輛等。

編輯:於建平 主編:趙雲

相關焦點

  •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2010-8-6 10:44:00    蓋世汽車網     關鍵詞:車企,車市車企可以在二線城市銷售一些比較『老款「的、配有較低成本技術的車型。因此,這些城市必將成為中國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主要陣地,因為自主品牌車型的價格相對低廉。」美國車企在華挑戰Tim Dunne還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對美國汽車製造商而言也意味著一種挑戰。首先,中國屬於一個比較分散的市場,在這個市場裡,有100多家車企,500多款車型。
  • 夏日裡的車市「寒冬」
    十年後的2018年,樓市、股市、債市同時遭遇挑戰,居民消費能力被壓抑,車市也沒能獨善其身。如果說2008年中國車市還站在增長的浪頭上,但是十年後的今天,中國車市可能會迎來有史以來的首次「負增長」?!8月剛過,北京的天氣終於有了一絲清涼。但對於這個夏天的車市,「炎熱」卻未曾來過。這個夏天,車市「眾生」經歷了哪些不同的故事?
  • 破局中國車市寒冬: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英國《金融時報...
    合資車企兩極分化自主品牌承受重壓受豪華品牌價格下探影響,合資車企和中國自主品牌壓力更大。今年年初,2018年銷量最大的上汽大眾,也被江蘇省汽車流通協會遞送經銷商生存現狀調查函,直指「虛報銷量」、「壓庫」等行業痛點。
  • 新冠狀病毒衝擊波,7成車企推遲復工,車市降幅或超19年?
    7成車企停工又捐贈,影響巨大在車市的各鏈條中,主機廠處於最上遊,控制著生產和銷售環節,它們的一舉一動對車市有巨大的影響。今年2月份,因為新冠狀病毒的影響,很多主機廠的開工日期至少比以往遲了10天左右。相關統計顯示,大約70%車企選擇延遲到2月10號復工,4S店開工、開張也都排到了2月9日以後。幾乎全汽車行業集體停運,這在歷年來也是首次出現。業內專家預測,在整個產業鏈因疫情而延長假期並停工後,中國全年汽車產量將下滑3%,第一季度的產量將減少15%。相當於全年車市的3%左右,這還是在疫情在2月份得到緩解,消費者敢去買車的情況實現的。
  • 再傳汽車刺激政策將出 車企聞風自墊購置稅衝量
    經濟觀察報記者還注意到,2017年8月,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兩部委曾聯合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徵求意見稿)》,將稅率定為10%。這意味著購置稅徵收或將從現行的條例級別上升為法律級別。彼時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如果將購置稅稅率以法律形式定下來,那麼要更改購置稅將會變得相當困難。
  • 三成車企壟斷95%市場|一句話點評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將接近尾聲,這也意味著全年車企的排名基本上已經出爐,冠亞季軍的人員基本上已經鎖定,甚至前十強的排序,整體大盤的完成情況也基本上格局已定。
  • 2018年車企人事變動:各個車企誰更歡喜誰更愁?
    市場的下滑對於車企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次巨大的考驗,面對著2018年的全年目標完成率,可謂一家歡喜一家愁。但不論如何,這次的考驗對於車企其實也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應對市場的不振,車企應對手法的有多種,但最常用的就是人事調動。畢竟車企的高管很大程度的影響著車企的戰略發布、完成程度以及車型的研發。
  • 一句話點評:2019年車企年終銷量總結!
    近日,車叔獲悉,乘聯會正式公布了前十五位車企排行榜。南北大眾依然佔據前二的位置,只不過一汽大眾以微弱的優勢成功上位。日系車企普遍持續增長,多家自主車企出現下滑。具體榜單如下:下面來看看車叔是如何點評的吧!
  • 車市肖夜:「以產定銷」和「以銷定產」的區別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編輯小瞳君,《車市肖夜》又雙叒叕的來了。這次的視頻來源於肖老師提出的一個觀點——破局中國車市寒冬:從「以產定銷」到「以銷定產」。 肖老師:一二三四五,車瞳正關注,我是《車市肖夜》主持人肖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中國車市為什麼要從「以產定銷「向 「以銷定產」轉型。永遠的群演之京老師:肖波,從以銷定產到以產定銷?哎呦,我記得有點混了,感覺唄亂這個.....
  • 如何角逐存量車市,存量車市洞察報告(2020版)
    用戶的購買能力進一步提升,消費理念更加成熟,對車企、經銷商的傳統理念與服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 本報告將存量之爭定義為重點爭取增換購用戶與有效兼顧首購用戶,分成首購、換購、再購三大戰場,提煉了單身、大叔、阿姨等核心用戶。 建議車企培育精品車、重塑價值鏈、角逐細分車市,建議經銷商落實用戶中心理念、打造自身品牌、構建服務矩陣。
  • 吉利領跑,民營車企從「三國志」走向「南北朝」
    (文/彭科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車市迎來過去三十年來的第二次銷量下滑。從大趨勢看,日系品牌走強, 法系、美系走低,中國的自主品牌也出現了分化。以吉利、長城為代表的一些民營車企依靠自身的強大實力,不斷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銷量表現頗佳;力帆、眾泰這樣的民營車企卻經營慘澹,難以為繼。
  • 變盤ing:自主車企和中國車市正在經歷著什麼?(下)
    上次我們講到了中國車市的變盤前夜和變盤強邏輯支撐,那麼在變盤節點上,表現和企業特徵如何呢?3.變盤的表現以上是政策宏觀面的基本邏輯支撐,有了這樣的方向指導,微觀市場上的變化就更加明顯。而近日,吉利國內科創板上市在即,亦說明國家有意開啟了股市的蓄水池功能,資金流在面對洗牌結束後的汽車業,也找到了好的企業標的,避免了投資上的浪費行為。其次是需求端的變化。這裡主要是人群的變化,90後恰踩在人群消費能力的拐點上。
  • 9.9元訂金與對摺合約車 車企集客放大招
    華夏時報記者孫斌於建平北京報導疫情衝擊下,車企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現金流,除了靠政府減稅,補貼,減少企業支出合理降本,最大的參考系依然是賣車,只有將廠區裡的成品車,通過當下逐步放開的物流送達剛需手中,身兼製造商/銷售商雙重身份的車企才能完成與經銷商、消費者的零距離對接,也只有想盡一切可想的辦法,才能在疫情下的消費寒冬裡眾人拾薪
  • 1月車市唱起「春天的故事」?小心「倒春寒」|汽車產經
    而不少車企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趕著過年發布了1月份的銷量數據,各家紅火的海報或是搶眼的數字讓人不再去想過去一年車市的蕭條,很多車企兩位數以上的「同比」或「環比」增長,也讓人快忘記剛剛過去的2018年遭遇了28年以來首次銷量負增長。但車市真的好了嗎?畢竟那麼多行業專家和車企負責人都說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難道這麼快就苦盡甘來了?
  • 禁售燃油車,車企扎堆倒閉…今年車圈最重的瓜都在這了
    車企抗疫眾志成城,有患難與共的真情,有柳暗花明的希望,也有擁抱市場的決絕。最艱難的車市反轉車企眾志成城抗疫的同時,全球汽車市場也在承受最痛的打擊。車企和零配件企業集團停產,經銷商關門,外籍員工撤離……我想如果當時問大家今年中國汽車銷量,答案多是慘不忍睹。他們可能沒想到,全國上下團結一致讓車市成功走出了疫情的陰霾。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車市累計銷量為2247萬輛,同比下滑2.9%,距離正增長只差329.9萬輛!
  • 新能源汽車仍是車市「火車頭」
    他向記者坦言:「這樣的政策的補貼時間段安排是重大的利好拉動,對車市的新能源車增長帶來很好的增量效果。」在市場信心充足和補貼政策落地到位的雙重利好下,2019年國內新能源車發展好於預期。崔東樹表示:「按照2018年新能源車120萬臺基礎,原預測2019年新能源車160萬臺,目前應調整10萬臺增量,預計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70萬臺。」
  • 全球車市,「疫」敗塗地?
    近日,隨著疫情形勢緩解,停擺已久的車企正迎來復工。仍有少量車企受到當地政策限制,難回正軌。3月24日起停工的特斯拉加州工廠,原定在4月29日復工,因加州舊金山灣區各縣「就地避難」禁令延長至5月末,特斯拉不得不延遲復工。 負面影響隨之顯現。截至4月初,全球各國車市都處於重創之中。
  • 2019車圈熱詞盤點:車企接連「組CP」 本田卻帶著競爭對手上熱搜
    關鍵詞:車市寒冬如果要問2019年汽車圈談論最多的一個詞是哪個,我想一定是「車市寒冬」這個詞無疑。整個2019年,汽車圈面臨著凜冽的冬天,車企、零部件廠、經銷商都在局中,資本降溫、裁員、工廠關閉頻頻發生。
  • 2020車企銷量冰火兩重天,有的直接倒閉
    這一年,疫情突襲、行業洗牌,有的車企越挫越勇,有的則淚別舞臺。盤點越挫越勇,穩中有進的車企銷量正增長品牌統計表(部分)作為2020年的「銷冠」,新年伊始,一汽-大眾便宣布了2020年的年銷量數據。值得一提的是,一汽豐田雙擎動力車型在2020年增速明顯。數據顯示,一汽豐田"擎家族"全年累計銷售129895臺,在整體銷量中佔比16.2%。東風本田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東風本田銷售超85萬輛,同比增幅6%。
  • 美系車在華市佔率持續下滑 德日車企瓜分蛋糕
    面對車市寒流的強烈衝擊,車企普遍向後退一步,而美系陣營是跌得較慘的陣營,上汽通用、長安福特以及廣汽菲克等美系陣營主要成員皆陷入負增長,除了外部因素,更多是來自車企內部的因素。美系車企因為乏力,在中國車市的佔有率一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