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盤ing:自主車企和中國車市正在經歷著什麼?(下)

2020-12-25 林燃Myautotime

上次我們講到了中國車市的變盤前夜和變盤強邏輯支撐,那麼在變盤節點上,表現和企業特徵如何呢?

3.變盤的表現

以上是政策宏觀面的基本邏輯支撐,有了這樣的方向指導,微觀市場上的變化就更加明顯。首先是供給端的變化,所謂馬太效應,其實就是一次資源再分配的過程,劣質企業的淘汰出讓更多的市場份額和資源給優質企業,權重上的劃分更加明晰,國家對於汽車業的調控能夠通過更少的企業進行完成,這本就是我們這個一貫執行宏觀調控手段的市場一直以來的「習慣」。

只不過,這一次國家並沒有著急出臺特別強力的指導政策,雖然在應對2020上半年疫情的危機國家出臺政策320個,地方政策187個,但對於汽車行業的調控採用的是相對溫和的手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汽車業的周期性自有其運轉機制,短期政策刺激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是國家級的預算支出和減稅降費都指向了更加緊迫的民生和就業領域,突出的是「六穩」和「六保」。

所以即便2020上半年的大放水,也沒有說是給汽車業帶來怎樣的資金流支持,國家有意讓汽車業產生分化效應。

比如有很多企業掉隊了,但有些企業活得很好。豪華品牌體系中,ABB不動如山,小眾品牌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DS等幾乎銷聲匿跡;合資品牌體系中,法系全面潰敗,雷諾退出中國,標緻和雪鐵龍自保亦有困難;自主品牌體系中,長城吉利越做越大,眾泰、漢騰、川汽野馬、斯威行將就木。

於是乎,能夠在困境下留存的企業,自然就能夠成為國家後期扶持的企業標的。根據相關統計,從2019年12月到2020年7月,非金融企業存款同比增長從不到4%上升至11%,而非金融企業貸款則從2020年5月的12%多逐步收窄了一個百分點。

而近日,吉利國內科創板上市在即,亦說明國家有意開啟了股市的蓄水池功能,資金流在面對洗牌結束後的汽車業,也找到了好的企業標的,避免了投資上的浪費行為。

其次是需求端的變化。這裡主要是人群的變化,90後恰踩在人群消費能力的拐點上。隨著2020年即將結束,最大年齡的「00後」將迎來21歲,而以18歲入大學,學制四年算起,他們在2022年的6月就會進入到擁有人生第一臺車的年紀。而此時的消費權重是,85後和90後佔到了購車人群中的7成。

於是乎,00後成為最優良的汽車受眾標的,有著可開發預期。那麼00後的消費「可開發性」有多強呢?主要還是在可支配收入上。首先,00後人少,根據相關機構的出生人口統計,00後大約有1.63億人,比90後少了4800萬,獨生子女現象相當普遍。

而同時期,我國住戶存款同比增長率從2015年的6%提升到了2020年3月份的接近14%,且這5年來住戶存款增長絕大多數時候都在4%以上。至於住戶貸款(絕大部分都是房貸)同比增長率,在2017年炒房熱潮結束前夕至今,呈現連年下降趨勢,大概從24%降低到了14%。

也就是說,全社會居民可支配收入多了,但後輩子女的數量少了,因此00後的可支配收入相比90後有了明顯增加。有機構預測,00後存款數量為90後同年齡期的3倍,對90後來說比較扎心的體現是,他們要貸款買的大件兒,00後可能有能力付全款;他們要付全款的東西,00後可能有能力多買3次。

另外00後比90後更早年齡段接觸網絡。如果說90後還有過從諾基亞換到iphone的過渡時代,那麼00後早已經拿著華為5g手機在社交網絡上吐槽了。觸媒年齡層更早、獲取信息更豐富,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年輕人表現為更加自我,有著獨立思考和決策的意志,《00後來襲:騰訊00後研究報告》中提到,「66%的00後表示自己做出決定」,這就有效破襲了消費上的傳統,他們不再拘泥於logo本身,而善於通過體驗發掘更好的產品存在,於汽車消費上間接給到自主品牌以莫大的機遇。

最後是產品和服務端的變化。在產品方面,由於市場從增量時代轉變到了存量時代,近來廠商對於新品類的開拓熱情並不高,基本停留在傳統車型的上新或者更迭上,整個北京車展上比較亮眼的新品類只有3/4刻度座駕哈弗大狗人氣高漲,同時皮卡車型也頗亮眼。畢竟對於廠商來說,花費成本開發預期不大的新品類,倒不如停留在現有產品的更迭上。

不過,在服務層面,自主品牌倒是樂意花費力氣,主要表現在終端服務的直接作用表現和社群打造上。為了能夠在存量博弈時代同外國品牌競爭,自主品牌將終端服務做得相當到位,甚至不惜將原本豪華品牌才有的尊享服務作用在量產車上。比如廣汽傳祺的金三角戰略中,對顧客的服務環節就包含了送車試駕、預約取車等等服務。而另外一方面,當下車型也樂於利用社群營銷聚合年輕消費者,鞏固新生用戶,為新品聚合人氣,一款APP、一堆精緻的周邊等等都是當下自主車企樂於提供的事務。

4.變盤的主力特徵

當下自主車企的龍頭,我說是吉利和長城應該沒有人反對。

在產品同質化現象如此嚴重的時候,按道理應該不會形成如此強烈的梯隊分化,那麼吉利和長城又是怎麼做到活下來並活得好的?

我覺得在於兩方面,一個是成本越來越低,一個是規模越來越大。

先說成本。很多人把產品的好壞放大到企業競爭的層面,同級同類別產品非要挑出個123區別來,其實企業並不這樣做。企業的聚焦點在於成本、利潤、收入這些上,不會在一款產品上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有的產品賠錢做,有的產品躺著賺錢,只要最後總體是賺錢的,那就夠了。

根據2020年中報,長城汽車的歸屬淨利潤達到了11.46億,佔據營業總收入的3.19%;吉利汽車的淨利潤達到了23.2億,佔據營業總收入的6.3%。

而合資背景較為深厚的上汽集團2020中報歸屬淨利潤為109.9億,佔據營業總收入的3.87%;而以利潤率高著稱的廣汽集團2020中報歸屬淨利潤為23.43億,佔據營業總收入的9.14%。

對比來看,海馬汽車的中報歸屬淨利潤為-1.547億,北汽藍谷的中報歸屬淨利潤為-18.66億,眾泰汽車的中報歸屬淨利潤為-10.35億。

可見我們常識性的認知中,汽車企業的「純賺」僅僅佔據收入的幾個百分點,造車有著相當高的門檻,而在當下收入上漲呈現邊際遞減的情形中,拼的就是誰家的成本較低,成本越低活得越長久。

為了成本降低,自主車企也開始謀求模塊化生產,構建生產架構或者平臺,走大眾MQB路子。前者如吉利CMA架構,後者如長城檸檬平臺,都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而這些平臺的出現,也徹底豎起了造車準入門檻。由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試圖以價換量謀求生存的企業再難存活,畢竟龍頭企業的成本更低,有著更大的降價空間。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效應長此以往,龍頭企業的規模化會走上一個新的層次。一方面是產品的規模化,有了模塊化的平臺,生產效率將會提升,產品級別和類別的開發也能夠快速實現,並且更有利於平均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則是體系的規模化,供應端的高效生產,讓分銷端有了施展空間,而市場上產品保有量越多越能吸引年輕消費者購買,馬太效應繼續深化。

寫在最後

在過去幾個月的經濟數據統計中,我們國內市場的採購經理人指數都保持在榮枯線以上,同時人民幣的堅挺相比國外0利率和負利率的表現也是優秀,宏觀經濟復甦悄然進行中。

而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業必然也要經歷這樣的拐點階段,疫情疊加周期下行形成的一次大幅下跌著實讓汽車業遭到重創,但也無形中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過程,以長城吉利為首的龍頭自主車企表現得越來越好,而邊緣車企的逐漸淘汰,相信這樣的過程還會繼續相當一段時間,待到結束時,自主車企必然會走上國際市場,實現真正的汽車強國夢。

相關焦點

  •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美國車企在中國車市的機遇與挑戰 2010-8-6 10:44:00    蓋世汽車網     關鍵詞:車企,車市而如今,有32個二線城市也加入了『奔跑』的行列,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雖然這些二線城市的汽車市場需求不如一線城市龐大,但是也比美國的紐約和洛杉磯強。」Tim Dunne認為:「中國二線城市消費者更注重價格,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高於一線城市消費者。車企可以在二線城市銷售一些比較『老款「的、配有較低成本技術的車型。
  • 股市車市雙測壓 車企頂萬難定軍心
    疫情對車企的整體影響2019-nCoV疫情下,車企對比疫情模式下的數據分析模型,唯有17年前的SARS(非典)。車企行會定軍心「一季度車市會受到一定衝擊,但我們應該相信汽車行業不斷練就的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給汽車行業經營帶來的影響」。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放眼到長期和宏觀層面,困難是暫時的,過度恐慌和盲目樂觀都不可取。
  • 從華為海思看自主研發的重要性,聊聊同樣自強奮發的自主車企
    大家好,最近華為海思事件,引發全網上下熱烈關注和強烈探討。從華為海思事件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了自主研發,掌握核心製造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在行業領域內,即使是實力雄厚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腕巨鱷式的頭部企業,沒有自己核心自主的研發製造,正常情況下受制於人,極端形勢下,將面臨釜底抽薪的滅頂之災,足以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
  • 車展洞察 | 廣州車展:狙擊自主車企的高端化
    在不景氣的2020年,車企們都在用儘自己的看家本領,以期換取來年的「暖陽」。   近年來,隨著車市遇冷,豪車品牌和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探,蠶食著自主品牌發展空間,向上成為了每家車企的必選題。  即使在車市環境疲軟、汽車產業進入調整期、合資品牌價格持續下探、國五國六切換等多重外在負面因素影響下,這兩位先行者還是穩住了陣腳。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2019年,長城WEY銷量10萬輛,同比下跌28.28%,但加上前兩年的突出表現,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仍成為第一個累計產銷超30萬輛的自主高端品牌。
  • 復盤上半年中國汽車圈:六大問號折射車市未來
    雖然車市銷售慘澹,但車企無不在奮力自救。復盤中國車市這半年,仍有六大問號留給下半年破解。一、車市銷售能否寒帶轉溫帶止跌回升?已連續20年銷售數據正增長的中國汽車市場,已在2019年被終結,隨之而來的是車市銷量11連降。2020年春節後疫情襲來,車企停工、車市停滯,銷售數據更是連跌不止。
  • 夏日裡的車市「寒冬」
    十年後的2018年,樓市、股市、債市同時遭遇挑戰,居民消費能力被壓抑,車市也沒能獨善其身。如果說2008年中國車市還站在增長的浪頭上,但是十年後的今天,中國車市可能會迎來有史以來的首次「負增長」?!8月剛過,北京的天氣終於有了一絲清涼。但對於這個夏天的車市,「炎熱」卻未曾來過。這個夏天,車市「眾生」經歷了哪些不同的故事?
  • 寒流之下車市逆勢上揚靠什麼?
    這些逆市上揚的品牌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面對車市「寒流」,他們的成功之路是否可以複製?車市寒冬多個品牌銷量逆勢上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前公布的數據,2019年10月,我國汽車銷量228.4萬輛,同比下降4.0%,環比增長0.6%。
  • 從疫情「風暴眼」到經濟「風向標」 2020年中國車市經歷最強壓力測試
    本就處於下行市場的汽車行業更是成了疫情影響下的重災區,產銷兩端近乎停擺的態勢一度令「汽車人」憂心忡忡,也由此滋生出頗多對於汽車產業的消極預測。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中國車市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潛力。
  • 2019這些銷量腰斬的車企,2020還會再見嗎?
    在去年銷量跌幅在50%以上的車企排行榜中,合資品牌並不多,但是長安福特、東風雷諾、長安鈴木的上榜還是讓人側目,值得一提的是,旗下擁有兩個合資公司——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的神龍汽車,也在列。
  • 新冠狀病毒衝擊波,7成車企推遲復工,車市降幅或超19年?
    7成車企停工又捐贈,影響巨大在車市的各鏈條中,主機廠處於最上遊,控制著生產和銷售環節,它們的一舉一動對車市有巨大的影響。今年2月份,因為新冠狀病毒的影響,很多主機廠的開工日期至少比以往遲了10天左右。相關統計顯示,大約70%車企選擇延遲到2月10號復工,4S店開工、開張也都排到了2月9日以後。幾乎全汽車行業集體停運,這在歷年來也是首次出現。業內專家預測,在整個產業鏈因疫情而延長假期並停工後,中國全年汽車產量將下滑3%,第一季度的產量將減少15%。相當於全年車市的3%左右,這還是在疫情在2月份得到緩解,消費者敢去買車的情況實現的。
  • 一句話點評:2019年車企年終銷量總結!
    近日,車叔獲悉,乘聯會正式公布了前十五位車企排行榜。南北大眾依然佔據前二的位置,只不過一汽大眾以微弱的優勢成功上位。日系車企普遍持續增長,多家自主車企出現下滑。具體榜單如下:下面來看看車叔是如何點評的吧!
  • 多個細分市場失守 自主品牌車企走到「十字路口」
    來源:中國經營報多個細分市場失守 自主品牌車企走到「十字路口」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在車市持續低迷、合資品牌加速進攻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遭到「蠶食」。對此,奇瑞控股集團方面向記者透露,集團正在加快產品升級和新車上市,接連推出新瑞虎7、新瑞虎8、捷途X70M、捷途X70 Coupe、凱翼炫界等一批新產品,滿足消費者新需求,帶動了銷量的新一輪增長。
  • 車企砸數十億「紅包」救市,多地政府出臺政策穩消費
    上述車企的內部人士談道。按照《輕型汽車汙染物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我國的國六排放標準分為國六a和國六b兩個階段。按照計劃,輕型車排放的國六a和國六b兩個階段將於2020年和2023年7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早在去年,已經有部分城市提前實施國六a排放標準。
  • 車企砸數十億「紅包」救市 多地政府出臺政策穩消費
    上述車企的內部人士談道。按照《輕型汽車汙染物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我國的國六排放標準分為國六a和國六b兩個階段。按照計劃,輕型車排放的國六a和國六b兩個階段將於2020年和2023年7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早在去年,已經有部分城市提前實施國六a排放標準。
  • 車企紛紛退市,車主的售後該怎麼辦?
    這消息一出,不禁讓很多人頓時慌了,車市的寒冬還真不是鬧著玩的,東風雷諾轟然倒下,車企的處境將更加艱難,車企們的日子是越來越不好過了,曾經推出過雨燕、奧拓的鈴木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曾經偏安一隅的海馬、力帆、華泰等車企,也已經滑落到了破產邊緣,現在雷諾又宣布退出,讓人十分感嘆和唏噓。
  • 1月車市唱起「春天的故事」?小心「倒春寒」|汽車產經
    而不少車企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趕著過年發布了1月份的銷量數據,各家紅火的海報或是搶眼的數字讓人不再去想過去一年車市的蕭條,很多車企兩位數以上的「同比」或「環比」增長,也讓人快忘記剛剛過去的2018年遭遇了28年以來首次銷量負增長。但車市真的好了嗎?畢竟那麼多行業專家和車企負責人都說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難道這麼快就苦盡甘來了?
  • 自主車企上探高端 未來十年誰能構築品牌護城河
    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跌宕前行。  從2010年-2014年自主品牌的「冰河期」到2015年SUV市場紅利爆發再到2016年以領克、WEY品牌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高端化的嘗試,曾經野蠻生長的自主品牌在時代的大潮中也在經歷洗牌。
  • 華為的鴻蒙OS已經發布了,自主車企的「鴻蒙」多久上市呢?
    然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汽車製造領域,自主汽車品牌目前仍有許多技術瓶頸受到國際一流車企的制約,亟待突破。但好在,隨著近幾年中國車市的興起,我國車企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和發展的時機,同時也在相關領域獲得了一些突破。01 「技術宅」奇瑞玩發動機玩出超120萬臺的出口量有人說,自主品牌中,奇瑞的發動機技術是最牛的。對於這個結論的真假,尚且不予置評。
  • 三成車企壟斷95%市場|一句話點評
    市場的高漲,車企的表現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放眼前20多強,除了上汽大眾、北京現代等,幾乎都清一色迎來雙位數的增幅,比如一汽紅旗、長安福特、奇瑞汽車、上汽通用等,在去年同期低基數和回暖的市場熱度下,領漲整個市場。
  • 車市按下暫停鍵 車企銷量觸底 為何長城汽車卻可以「乘風破浪」?
    如果說2018年開始的中國汽車市場負增長按下了車市淘汰賽的「啟動鍵」,那麼2020年洶湧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則按下了車市淘汰賽的「加速鍵」。蔓延全球的疫情,打亂了整個汽車市場的節奏,讓全球汽車企業共同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而這場考驗還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