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車企上探高端 未來十年誰能構築品牌護城河

2020-12-13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跌宕前行。

  從2010年-2014年自主品牌的「冰河期」到2015年SUV市場紅利爆發再到2016年以領克、WEY品牌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高端化的嘗試,曾經野蠻生長的自主品牌在時代的大潮中也在經歷洗牌。

  不可否認,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擁有核心技術並推出高端化車型來滿足消費升級後市場需求的頭部車企,已經提前拿到了面向下一個十年競爭的「入場券」。

  同時,伴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車聯網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以及新能源進程的加快,汽車行業已經邁入了智能化和新能源時代。

  因此,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漸激烈、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深化以及自主品牌市佔率屢屢跌破紅線,中國車企開始借力全新賽道——未來具有廣闊增長空間的高端新能源細分市場,加快向品牌高端化發起衝擊。

  一方面,得益於政策利好,國家持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蔚來、理想、小鵬等頭部造車新勢力玩家在中高端市場嶄露頭角,為行業借道新能源走向高端化注入了信心。

  從早期的領克到今年北汽的ARCFOX、東風的嵐圖品牌推出、廣汽埃安獨立,上汽、浦東新區與阿里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以及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今年各大汽車企業都將目光放在了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

  12月1日,全新領克01正式上市,新車提供燃油、PHEV插電混合動力選擇共五款車型,新車售價17.98萬-22.27萬元。

  12月4日,紅旗全新純電動汽車E-HS9在海南博鰲正式上市。新車定位為高端大型純電SUV,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209/2010/1731mm,軸距達到3110mm,售價為50.98-72.98萬元。

  12月18日,東風嵐圖旗下首款中大型智能電動SUV嵐圖FREE也將在深圳全球首秀,據了解,新車將提供純電動和增程電動兩種動力選擇。

  高端化構築品牌護城河

  在車市下行壓力下,向上突圍高端市場已經成為自主品牌無法迴避的選擇。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僅約575.2萬輛,同比下降14.1%,市佔率較上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僅剩37.1%,創近年來新低。而與之對應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國內豪華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約為178.79萬輛,同比增長10.9%,是三大細分市場中唯一保持正向增長的市場。

  「今年乘用車市場高低端分化特徵尤其明顯,其中豪華車在疫情之後呈現了比之前更強的高增長特徵,10月份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超過30%。」此前,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

  崔東樹認為,汽車消費市場分化原因的核心不是因為廠家自身出現了分化,而是廠家受需求影響而劇烈變化,8萬元以下的傳統車市場劇烈萎縮,25萬元以上呈現高增長。增速好於行業的均價8萬元以下廠家近三年僅佔10%左右,而豪華車佔比80%以上。

  「車企和產品定位如何,決定了企業生存的機會如何,如果不賣高價車,再努力也要被摔死。」崔東樹表示。

  面對汽車市場的新一輪結構性調整,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也從未像此時一樣清醒——當下面臨的不僅僅是如何夯實業務基石、建構應變能力、在短期內活下來的問題,更是如何在業務出現拐點之前發現拐點、構建長期競爭力的問題。

  在這場面向下一個十年的競賽中,自主品牌車企紛紛以高端化為目標構建品牌護城河。

  但品牌向上註定是一條艱難而狹窄的賽道,自主品牌除了要突破價格的天花板外,還要直面中高端細分市場的激烈競爭:特斯拉表現強勁、造車新勢力強勢崛起、豪華品牌加速電動化、合資品牌加速布局,中高端新能源市場將迎來鏖戰。

  「打造一個高端品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領克要堅持價值之道,也是用戶的價值之道。就是要認準方向,保持自己的戰略定位,把產品做好,把用戶服務好,走出一條領克自己要走的路。」12月1日,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據林傑介紹,在車型方面,領克將在完善在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布局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僅在燃油車上發力,還會關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據了解,目前浩瀚架構下的領克首款純電動車已經首發,將於明年量產上市。在渠道上,純電車型的銷售將採用直營的模式,在服務上也會和現有的渠道整合。

  值得關注的是,與其它品牌不同,作為擁有全球基因的領克品牌,其也以領克01為開端,正式進軍歐洲市場。

  「今年,領克在阿姆斯特丹開設了歐洲的第一家實體店,第二家店也即將開業。在歐洲的銷售模式是訂閱模式,這是一種與汽車產業現有模式有很大差別的商業模式,目的就是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車輛。這樣的營銷方法是很創新的。」

  林傑表示:「這次領克的出海不是一次簡單的貿易性輸出,更是經營理念的輸出。必須要以產品為核心,用創新的商業模式讓歐洲的年輕態用戶認識到領克產品,認識到這樣一款中國製造的全球車。」

  高端化比拼:品牌溢價力是關鍵

  「在高端純電車型中,造車新勢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傳統車企在高端化的路線選擇上差異比較大。以領克、WEY為代表的高端化品牌是從燃油車切入,逐漸過渡到PHEV,隨後再向高端純電車型切入,而後來的ARCFOX、嵐圖等品牌則直接進入高端純電動領域。」12月7日,崔東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自主品牌在高端化路線中的主要問題還是各個品牌成立的時間比較短,還在發展的過程中,在線路以及營銷等各方面來說都還走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是十分清晰。」

  「目前來看,領克和WEY從插電混動車型進軍高端新能源領域比較難一些,市場認可度還並不是特別高。但是未來進入高端電動車市場,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崔東樹指出,進行技術的突破並將價格降到主流市場去,會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現在平臺、技術都比較開放了,把車造好,然後加入自己的一些設計元素,就是這些品牌的很好的機會。」崔東樹認為,在品牌高端化的過程中不一定非得追求差異化,只要都在市場認可和接受的線路上就完全可以,追求標新立異是很難的一個事情。現階段來說,藉助前人成果,加速追趕上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此外,面對當下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合資品牌下探、中國品牌紛紛推出高端尋求向上突破等趨勢,業內認為,未來的比拼不是一味強調銷量規模,比拼的將是品牌溢價能力。

  因此,在充分發揮技術實力後,如何讓汽車產品在終端更受用戶認可,也是自主車企實現品牌向上的重要課題。

  但品牌價值的體現也並非簡單的性價比,還應該擁有智能、豪華、科技等更加鮮明的屬性,傳遞給用戶生活方式與精神主張,或者產品功能的延展性功能。

  在業內看來,隨著數位化程度的逐步深入,當今的年輕消費者更具主動性、參與性和創造性,消費也從功能型向情感型、價值型訴求轉變,他們不再滿足於圍觀,而是渴望更多參與。

  如何真正與年輕消費者建立起良性的關係,把消費者的需求轉化為價值增長點,是所有汽車生產廠商要解決的問題。更加關注用戶需求、更加關注用戶運營也是當下車企的必修課。

  「在同質化的時代,僅靠單一產品力,就可以打動用戶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一定是思考如何與用戶交朋友,如何讓消費者認同品質,未來在用戶群體的感性價值層面,突出品牌新主張,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此前,WEY品牌CMO李瑞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整個吉利汽車集團都是強調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林傑最後強調,未來領克不會靠數量取勝,關鍵是要看經營的質量,用質量帶動銷量提升。



  轉自:21世紀經濟報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自主高端品牌,只有領克取得階段性成功?
    A級轎車市場,諸如朗逸、軒逸、卡羅拉這一個水平線的車型,還沒有國產車能撼動,B級車市場更是不談,雅閣、凱美瑞、邁騰等幾款車型霸佔整個中級車市場,至於再往上那就更不談了。在小型SUV中,XR-V、繽智、C-HR、逍客獨大至今,同級別同預算沒有國產車能行,至於緊湊型SUV市場,探歌、CR-V、榮放RAV4,也沒有國產車可以撼動,再往上更沒有。
  • 車展洞察 | 廣州車展:狙擊自主車企的高端化
    在不景氣的2020年,車企們都在用儘自己的看家本領,以期換取來年的「暖陽」。   近年來,隨著車市遇冷,豪車品牌和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探,蠶食著自主品牌發展空間,向上成為了每家車企的必選題。   一汽紅旗也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種子選手」。 這個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直接運營的高端汽車品牌,今年銷量突破15萬輛,成功打入豪華品牌陣營,其高端價格能與外資豪華車比肩,比如定位於新時代C+級豪華旗艦轎車的紅旗H9,官方指導價為30.98~ 53.98萬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自主品牌高端化是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 高端電動能成為自主品牌向上的突圍...
    上汽榮威、東風汽車分別於今年4月份、7月份發布了全新R標、嵐圖品牌。僅在11月份,就有寶能、長安汽車接連宣布旗下高端品牌的新進展。截至目前,包括長城、吉利、長安、奇瑞、北汽、上汽、寶能等多家車企均在高端品牌上有了布局。不過,在自主品牌向上衝擊的發展歷程中,傳統燃油車沒能突破的天花板,換成新能源品牌後,是否就會有更多機會?
  • 自主品牌三強瞄準高端化
    車展前後,長城、吉利與長安汽車旗下高端化品牌均有新車型上市/亮相。 在新車上市/亮相的形式上,車企也有了新突破。 廣汽新能源埃安V推出的微電影《味道》,通過講述父子間廚藝傳承和創新的故事,既向父親節獻禮,也體現出廣汽新能源一直以來對用戶的關愛初心。
  • 東風孕育嵐圖,成熟車企賦能如何實現「重新造車」
    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引領東風品牌向上從市場大環境來看,當自主汽車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品牌向上」就成為了車企的必然訴求。最近幾年時間,長城、吉利、奇瑞等車企紛紛完成了向上突破,有些推出高端車型,有些則是通過子品牌的形式拓展市場。
  • 自主品牌新一輪高端化風口,會是電動車嗎?
    現在三星和華為手機的高端用戶,誰還記得當年華而不實的三星Anycall,誰還記得充話費就能送的華為運營商手機?▎渠道銷售或將破局新能源、新品牌,無論怎麼新,仍然得思考「銷售渠道」這個舊問題,也就是怎麼把車賣給消費者,日漸被重視的全流程服務該如何進行下去。
  • 自主品牌車企的南北「孤星」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自主品牌車企的南北「孤星」中國汽車是從自主品牌開始的。上世紀50年代的「紅旗」,雖基本承襲了蘇聯技術,但仍然是為國內外所廣泛認可的中國第一代自主品牌。而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和第一大產量國,我們又不得不連續多年重複著一個現實:本不多的自主品牌的領地越加萎縮,純自主品牌車企竟只剩下了南江淮、北長城。
  • 從CHN平臺到SL項目,當傳統車企進攻智能高端新能源
    魏建軍沒有固步自封認為特斯拉是一個泡沫,而是真正去學習如何去打造屬於中國未來的高端智能新能源自主品牌。從目前來看這個名為「SL」項目的就是魏建軍給出的答案。據媒體爆料與近日上汽集團發布的智己汽車一樣,SL項目也將採取多元化融資結構,其中長城領投,而仙豆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鵬或將擔任SL項目的法人和董事長。
  • 從華為海思看自主研發的重要性,聊聊同樣自強奮發的自主車企
    特別是其自主研發的3.0T雙增壓發動機,實力強悍不輸全球一流車企同類發動機,可稱當上是自主乘用發動機實力之顛峰,雖然目前由於政策時機等原因,沒有實際應用,但就像華為儲備海思晶片十多年一樣,長城汽車的這款發動機也處於不斷優化備用狀態中,如果形勢需要,立即就能批量應用,可謂召之能來,來之能戰。
  • 不缺技術的奇瑞,為什麼賣不好高端車?
    作為老牌自主品牌車企,奇瑞造車經驗很豐富,它一心想造高端車,但每次均以失敗告終。但是為何一落地到銷量,會如此難堪呢,難道是奇瑞真的造不好高端車?非也。內心話,產品角度,奇瑞的造車實力我們無需懷疑。作為最早研發核心技術的車企之一,奇瑞的底氣不弱。當年最早推出的中高端車型瑞麟G5,不論設計還是機械性能,都足夠優秀,還上過德國紐博格林賽道,跑贏過福克斯RS等車。
  • 寬度和深度的全新突破 自主品牌向高端化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當前個性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場需求,衝擊中高端市場成為自主品牌「品牌向上」的必由之路。寬度和深度的全新突破11月26日晚,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擬與張江高科、恆旭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總額為人民幣72億元。
  • 自主品牌高端化屢戰屢敗 借力新能源是否良丹妙藥?
    其中不少車企試圖通過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彎道超車」,但這條路註定不太好走。進入2020年以來,自主高端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上汽榮威、東風汽車分別於今年4月份、7月份發布了全新R標、嵐圖品牌。僅在11月份,就有寶能、長安汽車接連宣布旗下高端品牌的新進展。截至目前,包括長城、吉利、長安、奇瑞、北汽、上汽、寶能等多家車企均在高端品牌上有了布局。
  • 自主品牌真的超越韓系車了?
    不要只看表面 在國內市場單論銷量,自主品牌無疑碾壓韓系,單單是吉利或者長城一家即可完勝現代+起亞兩家車企,但放之於全球市場又另當別論了。 反觀中國品牌,發展時間並不短於韓系多少,卻沒有一款久經四代以上的產品系列,來支撐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品牌的影響力,很多都是打一槍換一炮,抱著賺快錢的思想,缺乏戰略定力,而性能車和高端車更是剛剛起步。唯一有看點的是吉利,帝豪家族、領克品牌和領克03 Cyan,家用、高端和性能三大領域齊頭並進,可畢竟發力晚,在全球範圍內,自主與韓系品牌影響力和歷史底蘊的差距依然存在。
  • 十年後自主汽車再戰東南亞,性價比模式能否搶食日系車蛋糕?
    不到一個月,兩家中國主流自主品牌車企接連在東南亞進行大手筆投資,如果再聯繫到從2015年開始的北汽、上汽以及福田等車企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併購、建廠等投資。一個全新的趨勢已經明顯呈現:中國自主品牌正在以重資產形式試圖重新敲開東南亞市場的大門。之所以說是「重新」,是因為中國自主品牌十幾年前啟動的第一次出海東南亞的徵程已經中途折戟。
  • 解放的護城河到底有多寬?
    2020年顯然是數字營銷激流勇進的一年,疫情之下傳統的面對面終端活動暫停,倒逼所有車企加速線上數字營銷,解放也不例外!「解放緊盯趨勢,積極構築數位化營銷新渠道,引導經銷商快速邁入線上推廣時代,創新了經銷商線上營銷的新模式。對比行業內,解放線上營銷的數位化構架搭建,深度、廣度包括建設速度都得到很大提升,經銷商理念和意識轉變也是比較快的。」張松對記者談到。
  • 打破日系車壟斷?頭部自主品牌組建動力聯盟 華系車終於發力了
    各大自主品牌組建聯盟早已先例,在2018年時長安、吉利、長城等八家自主品牌組建了「中國汽車行業自律聯盟」,用以對抗有組織、有利益分工的黑色鏈條——黑公關黑媒體。如果當時的聯盟只是在營銷層面上打個水花,那這次動力聯盟的組建就是實打實其實組建動力聯盟的事情在去年年底就有消息傳出,只是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而一直沒上線。
  • 出局者:十大汽車自主品牌誰會成為最早掉隊的那個?
    2017年已經過去近3/4,對車企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Q3、Q4售車季業已到來,能否完成年初立下的銷量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Q3、Q4兩個季度的銷量表現。上圖是圖說汽車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以及各大車企產銷快報整理的2016年自主品牌銷量前十車企匯總表格。目前自主品牌可以分為多個梯隊,就銷量前十的車企而言,長安、長城以及吉利是第一梯隊;奇瑞、比亞迪、廣汽是第二梯隊;北汽、江淮、上汽是第三梯隊;眾泰屬下一級梯隊。
  • 快遞巨頭要構築哪三道護城河?
    我一直在研究快遞公司的護城河。最近京東和申通的續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表面上,這是電商平臺與物流公司的合作問題,但實質上是物流平臺之間的競爭問題,標誌著快遞行業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而進入新的博弈階段。本文記錄我的思考,收錄在《東東行業筆記》。
  • 威爾森研究:自主車企如何抉擇三類新能源汽車?
    而我們的自主企業就是雷軍口中的那頭「豬」。那在這個颱風口,自主車企是如何抉擇的呢?新能源車發展趨勢遠超節能車現今,節能車包括非插電式混動和雙燃料汽車,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顯而易見,自主品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佔比雖高,但產品定位較為低端,單車利潤空間有限;而在插電式混動汽車領域雖然只佔據三分之一的份額,但產品定位在中高端水平,單車利潤較前者要高得多。而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板塊的燃料電池汽車,為何沒有呈現在圖中?原因在於其2015年產量僅10輛,來自於上汽集團生產的榮威950FuelCell插電式燃料電池車。
  • 車企年末銷量迎來兩位數增長
    另一方面,車企在12月份頻推新車,這也刺激了終端銷量的增長。根據威爾森預測,12月投放的新車約35款,其中全新車型26款,其餘是改款、換代車型。「豪華車、合資品牌年末增長較猛。合資企業在北京、上海等地區表現較強,拉動了汽車整體銷量的增長,12月零售表現較強主要還是大城市消費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