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HN平臺到SL項目,當傳統車企進攻智能高端新能源

2020-12-25 汽車公社

東風、上汽、長安之後,長城汽車也要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獨立品牌。

12月1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命名為「SL項目」。這一項目將對標蔚來、特斯拉、理想等新造車勢力,而長城汽車也是繼嵐圖、智己之後又一個傳統造車企業成立對標新造車勢力的品牌。

當這一新聞還是「謠言」時,長城汽車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並不知道這一事情,但是未來長城一定會進入這一市場。」而當記者向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提問時,其回應:「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事件的準確性。

無獨有偶,2020年7月東風集團成立的高端電動品牌嵐圖、2020年11月26日上汽、浦東政府以及阿里巴巴合資的智己汽車、昨日,長安被爆出和華為、寧德時代共同研發CHN純電平臺,再加上長城汽車正在「潛伏」的SL項目,在短短不到5個月的時間,中國智能汽車領域已經颳起了一股巨大的暴風,而在最中心的就是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

「秘密」的SL項目

始終難以忘記去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汽車藍皮書會議上說的話。「我認為這是一個技術時尚型消費。你不開個特斯拉,不體驗體驗它那個智能化,就顯得有些low。」不可否認,正如魏建軍所說,品牌價值、技術前瞻、智能體驗,已然成為特斯拉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最大標籤,並且不要忘記其仍在不斷布局中的超充網絡,也是銷量攀升的誘因之一。」

魏建軍和其他車企的管理者很不一樣,十分欣賞特斯拉的崛起。也一直想帶領長城汽車走得更遠更好,而目前來看市值第一的特斯拉確實是一個值得學習的目標。魏建軍沒有固步自封認為特斯拉是一個泡沫,而是真正去學習如何去打造屬於中國未來的高端智能新能源自主品牌。

從目前來看這個名為「SL」項目的就是魏建軍給出的答案。據媒體爆料與近日上汽集團發布的智己汽車一樣,SL項目也將採取多元化融資結構,其中長城領投,而仙豆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鵬或將擔任SL項目的法人和董事長。所以在12月9月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其向新勢力喊話:「智能汽車資格賽剛結束,決賽帷幕已經拉開,我輩當躬身入局。」

在他看來過去幾年是新造車勢力們證明自己能夠造車的時代,並且,當下的競爭已經從單一汽車製造轉變為智能產品的打造,新造車勢力的存活者將與具有實力的車企一起拓展這個市場。」

與其說是「讓子彈飛一會兒」,不如說是長城汽車正在一直準備進入這個還未成熟的市場。無論是獨立出蜂巢能源還是成立歐拉品牌,都是長城汽車步入高端化智能汽車市場的重要前奏。

對於長城汽車來說,蜂巢能源創新的高速疊片電池包封裝技術可以說是新能源車型達成高技術指標的重要渠道,不僅是疊片技術,還有能量密度達到250wh/KG的電芯產品,都是長城汽車能夠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的關鍵。

而歐拉作為長城汽車運營新能源品牌一個勇敢的嘗試也在今年收穫到了巨大的成果。今年11月歐拉品牌銷量突破1萬輛,新車銷量達到11,592輛,同比暴增415%,環比增長45%,不僅實現9連漲,更是創下了單一車型以及品牌的銷售紀錄。其中,歐拉黑貓11月銷售9,463輛,同比漲幅高達373%,環比大漲51%。

「當下所謂的智能汽車沒有改變製造的底層邏輯——將汽車變得更加智能,未來應該是在智能上長出一個智能空間,這才是智能汽車」李鵬的話很短,但是卻也證明了未來長城汽車高端化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新能源,而是將智能放在了最重要的地方。「智能汽車,一定是整個生態。」當記者提問長城汽車內部人士時,其也堅定表示未來智能汽車的方向。據了解,SL項目的總部將設在上海,未來將使用長城工廠代工,首款車型是SUV,或將對標蔚來ES8。

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這是長城汽車對於未來的期許,也是作為一個傳統造車勢力向新能源以及智能變革浪潮下的戰書,對於長城汽車來說,過去是痛苦的,現在是美好的,但如果不去繼續改變,未來是否美好將成為一個未知數。

魏建軍們的野心和挑戰

嵐圖、智己、CHN、SL項目,每一個代號的背後都是傳統車企對於智能化汽車、新能源變革下的一次反思。

2015年當蔚來還在B輪融資,沒有人會想到這個曾經差一點就要被收購的企業將在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就成為全世界市值第4的汽車製造商,而更不用說曾經靠販賣碳積分才能夠季度性盈利的特斯拉能夠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這個時代正在飛速變化,挑戰著每一個人對於事物的認知。

在如此多的紅利面前,對於很多傳統車企的管理層來說,萌發進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這一思想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但是如何去做,怎麼樣才能真正做好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能都無法成功。

所有想要進入這一時代浪潮,想要成為主角的車企,必須要跨越兩道坎:首先是高端化思路不足,其次是新的電動品牌得用新的打法,檔次的差異和思路的差異。

對於長城汽車來說,高端化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語。長城汽車不是第一次做高端化,從最早哈弗H8到近來的WEY品牌,長城汽車的高端化並不是那麼順利。從單車月銷過萬到現在整個品牌銷量不能達到萬輛,WEY品牌一直在高端化的路線上不斷探索,不過好在坦克300的到來讓WEY品牌似乎找到了正確的道路,這也引出了第二個問題。

新的電動品牌必須要使用新的打法,魏建軍們能否有檔次上的差異和思路的差異?對於所有傳統車企,特別是國有企業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你很難讓一個人在「牢籠」之中畫出最美麗的圖案,而成功的傳統造車經驗,也會限制住全新的思維。

就像前文所言,智能汽車並不是更加智能的汽車,而是智能化生態環境中多了一個移動空間。從最基礎造車理念上的不同就是對於那些曾經成功,現在也很成功的企業一次沒有準備的摸底考。

所以會有華為、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智能化企業入場,在思維和制度碰撞的時代,誰能夠在這樣的聯合模式中率先找到真正的舒適區,誰就能夠率先獲得領先。對於這些老牌企業來說,資金最不是問題,造車經驗也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對於原有觀念的破除,在於對於未來人才以及趨勢的把握。這一點是魏建軍的挑戰,也是所有想要高端想要破局的人最大的困難之處。

從北汽Arcfox、嵐圖,到智己,再到CHN、SL項目,自主品牌推出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陣營正在不斷成型。奇瑞新能源、廣汽埃安和吉利幾何獨立但目前看來並不夠前瞻,他們有沒有後續高端電動車品牌的計劃?一汽除了盛騰,是否有親兒子高端電動車品牌?比亞迪除了漢以外要不要推高端品牌?進入了大眾溫柔鄉的江淮,後續大眾會不會投放高端品牌電動車給大眾安徽?這些都是未知。

當除了大眾以外的德意志們,還躺在曾經內燃機輝煌的功勞簿上,糾結是否要真正大力發展新能源;當日系、韓系正在以氫能源為終極目標堅定不移,於當下不情願地調轉一下船頭時;在中華大地上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造車企業已經邁在了堅定的道路上。

中國賭上了整個國家的汽車製造業以及新能源的發展方向。時代的捲軸已經鋪開,無論是長城汽車們還是上汽集團們,無論是已經階段性成功的,還是仍在布局謀篇,他們都決心把自己牢牢地釘在時代捲軸的畫布上。

文/林嘉浩

相關焦點

  • 一線丨長城汽車SL項目落地 註冊沙龍智行新公司劍指高端智能車
    騰訊新聞《一線》 王潘 12月11日,根據工商資料顯示,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沙龍智行」)成立,此前盛傳的長城汽車SL項目被證實
  • 長城汽車SL項目落地 沙龍智行發力高端智能電動車
    原標題:長城汽車SL項目落地 沙龍智行發力高端智能電動車     上海沙龍智行實業有限
  • 高端電動車市場迎新玩家 長城汽車內部代號「SL」項目「浮出水面」
    不過,有報導稱,該項目很有可能於2021年正式發布。如果消息最終被確認,長城汽車將誕生旗下的第五大品牌,目前長城汽車已擁有哈弗、WEY、長城炮、歐拉四大品牌。  不只長城,2020年以來,東風、上汽、長安等車企相繼宣布成立高端電動車品牌。這既有頭部造車新勢力成功闖入高端市場誘發的原因,又是消費升級對廠商的要求。
  • 車展洞察 | 廣州車展:狙擊自主車企的高端化
    面對難以「立足」的高端市場,不少選手選擇了「另闢蹊徑」。 受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裹挾,汽車價值正面臨重構,在燃油車時代頻頻衝高卻幾乎未有成功案例的車企們,正密集發力三度衝高。 本屆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廣汽新能源更名廣汽埃安,定位高端,並首發亮相A級SUV埃安Y; 車展前夕,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將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旗下高科技的高端智能產品也即將推出; 而在廣汽和長安衝高之前,東風旗下已推出高端電動品牌嵐圖,北汽推出ARCFOX,上汽推出R標,另外10月份上汽被曝正推進電動智能汽車
  • 「SL」項目來襲,長城汽車成立智能電動獨立品牌對標蔚來|一句話點評
    12月10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長城汽車計劃推出全新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命名為「SL項目」。這一項目將對標蔚來、特斯拉、理想等新造車勢力,而長城汽車也是繼嵐圖、智己之後又一個傳統造車企業成立對標新造車勢力的品牌。
  • 長城高端「SL項目」實體公司成立?股權騰挪背後有何玄機
    沙龍智行相關的工商信息與此前流傳的「SL項目」信息多處吻合。日前,經濟觀察網記者了解到,「SL項目」是長城汽車全新智能電動汽車品牌的代號,品牌暫時命名為「沙龍汽車」。這也是自主車企打造高端智能電動品牌在模式上的一種新趨勢,其中智能科技、網際網路類企業是比較熱門的合作夥伴。目前,長城汽車在智能化領域和仙豆智能、騰訊汽車有著深度的合作。
  • 歐拉好貓印證傳統車企的「顛覆之力」
    為什麼出身於傳統車企的寶馬iX3和比亞迪漢EV會如此受關注?首先寶馬和比亞迪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幾十上百年,擁有豐富的造車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儲備。其次,站在消費者角度而言,寶馬和比亞迪均為知名品牌,況且寶馬iX3和比亞迪漢EV兩款車的產品力確實了得,展現出高端新能源汽車應有的水準,自然吸引力不小。
  • 雙積分大限將至 都哪家車企在瘋狂買分?
    通知要求:2019年12月20日前,各乘用車企業應通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平臺」向工信部遞交2020年度積分預報告,預報告的內容包括:本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預期達標值、預期實際值和新能源汽車積分預期值等。如今大限已過,不知道各路車企的報告都是怎麼寫的呢?
  • 被市場看好的新能源車企,正掀起怎樣的高端化革命?
    如果廣汽埃安最終獨立登陸新能源汽車板塊,難以想像這一從背景、品牌口碑到市場交付量都表現不俗的品牌,會掀起怎樣的資本狂歡?而廣汽埃安之所以能成為被資本與消費市場同步看好的車企,除了市場已經認可了智能電動車發展的遠期潛力,另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其始終堅持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定位,正在掀起一場智能汽車高端化的革命。
  • 新能源造車綠色革命 解讀奇瑞新能源全新@LIFE平臺
    車展上關注誰家推了什麼新車,但是汽車內行人們更願意去看這個新車背後的平臺技術是什麼樣的,那麼縱觀現在新能源造車行業,相比於新勢力造車,傳統車企有更穩定的現金流,以合資品牌為代表,相當一部分傳統車企還是以較為成熟的燃油車為原型進行開發新能源車型,另一個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諸如蔚來,小鵬等目前還是自主設計,但生產方面還是選擇與傳統車企進行合作代工生產。
  • 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下)
    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上)、(中)】如果按照常規車輛來配置,純電動汽車在動力表現方面與傳統燃油車並無明顯差異,如果著重於加速性能,0-100km加速時間甚至超越了目前部分運動豪華燃油車型,專注於純電動性能在加速性和動力感受上,能夠對高端車的動力總成形成駕駛感受上的接近和超越。
  • 汽車大觀|再推新能源高端品牌,長城汽車勝算幾何?
    作者 | 凌雲 來源 | 汽車大觀 傳統車企在智能高端新能源領域新一輪攻勢的開啟,已成事實。 繼東風、上汽、長安之後,長城汽車也將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獨立品牌。 日前,有業內媒體報導稱,長城汽車正在籌備推出全新、主打智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項目內部代號為「SL」,新品牌或將推出純電動和增程式電動車型,售價將高於長城汽車現有產品。
  • 從新勢力到新實力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開打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已經開場,兩大陣營對壘的關鍵,也從「能不能造出車」轉變為「能造出怎樣的車」。2014年,網際網路汽車公司定義了造車新勢力,開啟了延續至今的「新造車」浪潮;2020年,攜手產業鏈巨頭密集亮相的國有車企則定義了造車新實力,拉開了傳統車企「造新車」的大幕。
  • 自主車企上探高端 未來十年誰能構築品牌護城河
    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跌宕前行。  從2010年-2014年自主品牌的「冰河期」到2015年SUV市場紅利爆發再到2016年以領克、WEY品牌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高端化的嘗試,曾經野蠻生長的自主品牌在時代的大潮中也在經歷洗牌。
  • 華為「上車」記:車企緣何追捧?
    HI品牌也將提供全新的算力和作業系統,包括三大計算平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和智能車控計算平臺,以及三大作業系統AOS(智能駕駛作業系統)、HOS(智能座艙作業系統)和VOS(智能車控作業系統)。王軍稱在算力和作業系統的支持下,汽車就可實現軟體定義,持續開發新的功能。
  • 2020熱詞解析|豪橫:股價飆升、「鈔能力」驚人,車企日子滋潤
    而這些新興車企的市值能超越傳統車企,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技術發達,無論是國外的特斯拉,還是國內的蔚來、小鵬、理想,打造的車型很注重智能科技,通過先進的智能配置給用戶提供更方便的用車生活,這是傳統車企無法提供的用車體驗。 不過需要說的是,市值更高和產品更先進並不意味著新勢力車企具備超越傳統車企的實力,畢竟後者有更深厚的造車技術功底,車型的品質更有保證。
  • 多家車企表達登陸科創板意向 新能源汽車存活不易
    造車新勢力備戰科創板的熱情也在不斷升溫。《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由於新造車企業所處的行業正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範疇,自身主打的科技屬性又符合科創板定位,同時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目前包括奇點汽車、博郡汽車、合眾汽車、天際汽車、前途汽車等多家車企均表達了登陸科創板的意向。
  • 車企大動作(一):長城擼貓遛狗玩越野,大眾認真玩起新能源
    伴隨金九銀十的黃金月份,和車市盛宴北京車展,在疫情中沉默已久的車企,似乎徹底釋放憋了半年的大招。那麼各車企都使出了什麼樣的大招?這些大招的殺傷力又如何?第一期就先看看大眾和長城吧。
  • 郭臺銘「挑動」傳統車企神經 富士康吉利聯手整車代工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通過大型投資項目自行研發、製造外,富士康及旗下公司與大陸包括整車廠在內的企業合作也在陸續展開。  盯上「造車新勢力」代工蛋糕  在金融行業還在熱議傳統車企的「諾基亞時刻」是否到來的時候,作為諾基亞背後的全球消費電子代工巨頭已悄然闖入了汽車代工領域。
  • 法蘭克福車展德系車企瘋狂秀新能源肌肉,中國新能源拿什麼來抗?
    在這場被譽為汽車工業的「奧運會」上,德系車企在自己的家門口將法蘭克福車展活脫脫的變成了一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秀肌肉大賽」。真是赤裸裸的秀肌肉底蘊雄厚的大眾在車展中,德國本土最大的車企大眾集團推出了ID.3的量產版,新車定位於5門緊湊型的純電動轎車,它和大眾的MQB平臺的燃油車一樣,也有一個模塊化架構的平臺——MEB,這也就意味著它未來也是要像大眾的燃油車那樣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