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勢力到新實力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開打

2020-12-20 新華網客戶端

□2020年,東風汽車、北汽集團、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拉開了「造新車」大幕,嵐圖、ARCFOX、智己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先後亮相。

□經歷過融資、量產、交付等多重考驗後,理想、蔚來、小鵬等倖存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成長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重要一極。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已經開場,兩大陣營對壘的關鍵,也從「能不能造出車」轉變為「能造出怎樣的車」。

2014年,網際網路汽車公司定義了造車新勢力,開啟了延續至今的「新造車」浪潮;2020年,攜手產業鏈巨頭密集亮相的國有車企則定義了造車新實力,拉開了傳統車企「造新車」的大幕。

曾一度被外界低估和輕視的傳統車企,如今開始加速變革。行業的競爭隨之加劇。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已經開場,兩大陣營對壘的關鍵,也從「能不能造出車」轉變為「能造出怎樣的車」。

不容小覷的「倖存者」

經歷過融資、量產、交付甚至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考驗後,倖存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成長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重要一極。下半年以來,不論是交付數據,還是公司股價,都很「吸睛」。

為何新能源汽車銷售如此亮麗?購車觀念的改變很值得關注。

近日走訪上海車市發現,95後的消費者正在對新能源汽車形成「去商場買汽車」「年終獎付首付」的觀念。

在太古匯的特斯拉體驗店中,一位女士在銷售人員的幫助下正在現場下訂單,「做了金融方案,首付加上保險不到5萬元,年終獎正好差不多有5萬元。」一旁的銷售人員表示,近期拿年終獎付首付的客戶並不少見。

在世紀匯廣場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直營店,前來諮詢和體驗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工作人員忙個不停。「工作日一般中午和晚上會忙一些,到了周末就基本忙得沒空了,都是預約試駕的。」理想汽車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說。

「網上說這車賣得不錯,我就在這附近上班,中午有時間正好來看看。」一位看車人說。類似的情況並不少,現場不少體驗者都懸掛著工作證等。「一直有關注理想,現在想換個大一點的車就預約了試駕。」一位特地乘地鐵趕來的預約試駕者說,「4S店也會去,就是有點遠只能周末開車去了。」

而在工作日的中午,前往浦東的永達國際汽車廣場諮詢和體驗的市民並不多,各大品牌4S店的客流以維修保養居多。「現在來店裡的基本已經定下買什麼車了,只有到周末看車的人才會多一點。」一位汽車銷售人員說。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11月實際交付4646輛,創下單月交付量紀錄,今年累計交付26498輛。蔚來汽車這數字已經達到36721輛,小鵬汽車稍遜,為21341輛。

跑步進場的「新實力」

「沒聽說過,是不是跟特斯拉、蔚來差不多?」走訪期間,面對「是否聽說過嵐圖、ARCFOX(極狐)、智己」的提問,不少受訪者如此回答。

如果不做特別說明,在普通消費者看來,嵐圖、ARCFOX、智己這些新能源汽車品牌,與特斯拉、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並無二致。誠然,品牌定位都是「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理念都以「以用戶為核心」,確實沒有太大的差異。

但相比造車零基礎的新勢力,上述看似獨立的品牌,背後分別是東風汽車、北汽集團、上汽集團等國內傳統車企,且甫一問世就帶著衝擊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使命而整合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面的產業鏈資源,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名副其實的新實力。

上周,上汽集團宣布與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合資並聯合發布了全新高端電動車品牌智己汽車。在此之前,長安汽車董事長在央視節目上表示,正在與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首款產品將進入量產階段。長安汽車近日發布公告稱,未來將根據項目進展情況適時發布相關信息。ARCFOX出自北汽藍谷與麥格納的合資公司,後者是全球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而位於鎮江的藍谷麥格納高端智造基地,是麥格納首次在奧地利之外設立整車製造工廠。

背靠主業正常的傳統車企,新實力在資金壓力遠低於新勢力。

北汽藍谷在今年8月募資55億元用於ARCFOX的車型開發及網絡建設、5G智能網聯繫統提升等項目;而智己汽車的創始輪融資便是創紀錄的100億元。

事實上,新實力並不是完全的「新生」。

嵐圖汽車脫胎於東風汽車內部的「h」事業部;智己汽車孵化自上汽集團內部籌備2年多的「L」項目——一個在集團內部堪稱「1號工程」的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北汽藍谷在2018年便與麥格納成立合資公司,並在2019年籤約落地鎮江;廣汽埃安在成立3年後,方從廣汽乘用車板塊中獨立運營。

既然不是「新生」,又該如何理解新實力們的密集亮相?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給出的解釋是:「3年前,新能源汽車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當時仍難以估計未來發展的速度和空間。現在決定獨立,是因為這3年來廣汽埃安的發展非常好,甚至超越了預期,現在獨立正是一個良好時機。」

從「難以估計」到「良好時機」,新能源汽車整體環境和和行業格局的變化,成為決定性因素。

後發能否先至?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公布,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明確了市場空間。據此測算,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約為700萬輛,相比今年預計的110萬至120萬輛,市場增量仍超過550萬輛。

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合資車企與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增量並不明顯,市場真正的主力對手還沒進場,「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今年下半年以及未來幾年內,依然會面對一個持續動蕩的時期,造車新勢力還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事實上,僅特斯拉國產Model 3一款車型就已攪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國產Model 3已經累計銷售超過9萬臺,如果按照下半年月均過萬的銷量,當前的銷量應破10萬輛,成為國內純電動車的銷量冠軍。

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近日表示,國產Model Y將在明年上半年投產並銷售。工信部近期公布了該車型的申報圖和動力信息。與此同時,大眾汽車推出兩款基於MEB模塊化平臺的純電動ID.4車型,也計劃明年一季度開始交付。這意味著,2021年將成為大眾MEB和特斯拉Model Y的國產化元年,屆時,新勢力和新實力將共同直面特斯拉、大眾汽車的競爭,市場進入大規模放量期。

對此,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表示:「新勢力有網際網路基因,有新的商業模式,是個人IP;傳統車企有匠心造車的基因,有體系保障的能力,是團隊IP。用戶需要的是『品學兼優』的『雙優生』。」

國泰君安汽車首席分析師吳曉飛認為,自主品牌戰略調整的及時性以及中國新能源產業鏈的配套優勢,使其在新能源車領域同樣具備成長的確定性。

相關焦點

  • 從新勢力到新實力,威馬汽車為什麼「行」!
    賽麟老闆跑路,博郡停擺,拜騰"拜拜",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幅下滑,造車新勢力遭遇嚴峻挑戰。作為智能汽車頭號實力派,威馬汽車卻逆勢走強。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威馬汽車實現銷量2028輛,創年內單月銷量新高,環比上漲8.3%,已連續三個月保持環比增長。截至目前,威馬EX5已累計銷售超過3萬輛,穩居造車新勢力單一車型銷量第一。
  • ARCFOX對話理想:一場新實力和新勢力的智慧碰撞
    在企業家圓桌論壇環節,作為新能源造車新實力的重要力量,北汽新能源ARCFOX事業部營銷中心總經理俞晨,更在36氪CEO馮大剛的主持下,與新勢力代表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就新能源汽車的當下和未來展開了一場思想碰撞,共同探討在汽車產業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破局突圍的智慧。顛覆正在發生,數位化驅動汽車?
  • 新能源汽車競爭進入下半場 跨界造車還有機會嗎
    一方面,以特斯拉、理想、蔚來、小鵬為代表的具有網際網路背景和思維的造車新勢力,不斷刷新著市值新高;另一方面,以戴森、多氟多為代表的傳統企業跨界造車項目卻在面臨中止、停滯不前甚至「流產」,傳統企業跨界造車為何鮮見成功者,這是一個值得各方思考的問題。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已經步入下半場,跨界造車是否還有機會,怎樣才能更好分享汽車工業成果,將是跨界造車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 威馬汽車出口海外,造車新勢力前景大好
    在綠色交通的領域,新能源汽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斯拉在前兩年有了將近10倍的增長,新能源汽車車企的股價也隨之走高,很多造車新勢力也都在這樣的浪潮下實現了增長。威馬汽車伴隨上市的推進,估值被預測為千億市值,新能源汽車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齊齊綻放,已經充分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 2020造車新勢力迎分水嶺 下半場技術之爭大幕開啟_易車網
    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洗牌,而業內認為,新勢力上半場的量產之爭已近尾聲,下半場的技術之爭正拉開大幕。 頭部「四小龍」上演逆勢翻盤去年年底從蔚來離職後,王亮(化名)坦言後悔。和他一樣,去年離開這家新勢力的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今年的蔚來能夠如此逆勢翻盤。
  • 對話張勇:造車新勢力是偽命題,合眾新能源要「守正出奇」
    但汽車四化的巨大變革時代下,似乎讓這些40歲左右的金領們看到了新的契機,而催生出的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也讓越來越多的他們有了更大的勇氣,投身到這場機遇和風險並存的巨大「牌局」之中。張勇就是其中的一員。在為北汽新能源徵戰四年之後,卻在北汽新能源即將上市前夜,義無反顧地選擇再度出發,履新合眾新能源總裁一職。
  • 新能源黑馬選手 恆馳1詮釋什麼是真·造車新勢力
    「恆大」二字在國內各行各業裡都是相當有熱度的,如今,這股影響力已經逐漸滲透到了汽車圈。作為「後起之秀」的造車新勢力,恆馳汽車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就在最近網路上一則恆馳1的路跑視頻廣為流傳,收到了大量關注,一度成為了圈內熱搜,甚至現在就有人問起了價格。
  • 新能源汽車後補貼時代,詳解吉利的應對策略和技術路線
    隨著2020年雙積分「大考」和政府補貼終止,屆時造車新勢力大舉進入,外資車企和合資企業齊齊發力,消費者買車時會排除政府補貼因素的影響,純電動、增程式、混合動力和燃油車同臺較量,市場競爭將異常激烈。面對後補貼時代的激烈競爭,具備先發優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否經住考驗?
  • 中國成全球最大汽車保有國,新能源汽車佔全球四成以上
    在付炳鋒看來,接下來汽車千人保有量上升到300甚至350輛,總銷量達到3000萬到3500萬輛完全可能。在如此龐大的體量和產業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下稱《規劃》)將成為發展的新動力。付炳鋒表示,新能源汽車在「2035規劃」的推動下必將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 華晨破產與天美入局,自主品牌汽車有退有進,淘汰賽遠未結束_易車網
    不久前,華晨破產的消息成為汽車行業焦點。眾所周知,華晨曾是自主品牌的主力,中華品牌推出高端轎車的時候,如今的吉利、長城、比亞迪這幾大頭牌才剛剛起步。現在如此巨大的反差,讓人覺得恍如隔世。聯想到某網際網路圈兒大佬提出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3+3+3+3」格局,仿佛自主品牌淘汰賽已經結束。
  • 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
    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1/ 8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猜你喜歡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 隨著新能源汽車利好的大環境下,在去年,各大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夜之間好像全都冒了出來,尤其是去年的北京車展上,一大波造車新勢力的亮相讓人記憶猶新。
  • KPL冬冠杯淘汰賽開打,大錘哥川味解說登場,QG首戰韓國強隊GOG!
    隨著時間的推移備受關注的王者榮耀冬冠杯淘汰賽終於是要正式開打了,這次的淘汰賽KPL的隊伍共有五支,他們分別是ag超玩會、qghappy、DYGJC、ts和estar,今天QG對陣GOG以及AG超玩會對陣ROX的比賽將正式上演。
  • 對標新勢力,長城汽車將再推電動汽車新品牌
    電車匯消息:長城汽車正計劃推出全新的智能電動汽車獨立品牌,內部代號為「SL項目」,目前該品牌暫命名為「沙龍汽車」,將致力於銷售更多包括SUV和轎車在內的高端新能源汽車,直接對標蔚來、理想等品牌。根據長城汽車以往新車落地時間,新車從項目開始到正式投產SOP大約12~16個月即可完成,預計沙龍汽車首款新車將在2022年上市。
  • 復盤造車新勢力2020年的崛起與局限:2021年向何處去?
    首先我們要看到,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技術還是廠商品牌認知度都逐步成熟,用戶接受度提升,行業發展正在步入拐點,從政策、需求到技術層面,都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了多重疊加利好。從政策來看,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在持續。從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技術的發展從誕生到成熟經過的五個階段: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幻覺破滅期、復甦期,以及平穩生產期。對應到新造車市場,當前正在進入復甦期。
  •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還剩幾家,都在哪裡生產_易車網
    從201年開始,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最多的時候曾經多達200多個,但是能叫出來名字的應該沒有幾個。咱們都知道汽車作為一個供應鏈較長,需要的製造水平更高,但是這些新能源汽車品牌依然能夠有底氣做,而且能夠拉到眾多投資,甚至在16年的時候很多投資人直接去給造車新勢力送錢,無外乎有以下三個原因:1.中國的政策支持。
  • 威馬汽車進擊科創板,新勢力第一梯隊齊聚資本市場
    同時,11月末,威馬新零售渠道網絡累計近200家,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用戶觸點布局最多、最廣的車企。10月中旬,威馬汽車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有評價認為這不僅高度契合了科創板「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市場定位,更有望填補國內資本市場尚無「造車新勢力」企業的空白。對於威馬汽車而言,湖北是其親密合作夥伴。
  • 融通基金王迪:把握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產業趨勢
    更重要的是產業趨勢歷數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歷程,王迪熟稔於心。他回顧指出,2015年到2019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基本屬於「補貼驅動」的市場,每一次補貼狀況的改變,都會帶來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劇烈變化。回顧2016年前後的調研經歷,王迪指出,當時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就是「電池+鐵殼」的簡單配置,車生產出來之後主要靠補貼生存。
  • 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誌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 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短缺,怎麼破?
    其實,張先生的憂慮是所有電動汽車車主的一個縮影。新能源汽車維修貴、維修難是行業裡的「一塊硬骨頭」。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還要靠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保障體系。記者了解到,從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來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的短缺。
  • 新能源汽車高補貼成過去式
    【市場調查】多家新能源車企限時促銷6月25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減少。全媒體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新能源汽車店時發現到,由於廠商害怕銷量受到影響,已經在密集地開展大力促銷,也有些車企推出了「保價政策」:在6月25日前完成購買都可以享受2018年的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