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造車新勢力2020年的崛起與局限:2021年向何處去?

2021-01-0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王新喜

造車新勢力無疑已站在風口之巔,截至12月10日,蔚來今年漲幅高達1390%,理想汽車上漲超167%,小鵬汽車最高漲240%。在今年11月高端新能源汽車11月上險數排行榜中,蔚來力壓寶馬,僅次於特斯拉。

在目前,造車新勢力四大廠——蔚來、威馬、理想、小鵬四家頭部格局已成。新勢力已經經過了第一輪洗牌,接下來將進入中場戰事。站在2021年的初始看未來,造車新勢力四大廠雖然挺過了第一階段,但根基未穩,未來變局重重,它們的未來向何處去?

01 造車新勢力四大玩家為何能活下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過去熙熙攘攘的造車新勢力賽道,跑道最後只剩四家選手。眾多遲遲無法實現首款產品量產的車企,許多已悄然消失了。而四大造車新勢力玩家能活下來,背後有哪些原因?

首先我們要看到,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技術還是廠商品牌認知度都逐步成熟,用戶接受度提升,行業發展正在步入拐點,從政策、需求到技術層面,都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了多重疊加利好。

從政策來看,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在持續。從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技術的發展從誕生到成熟經過的五個階段:技術萌芽期、期望膨脹期、幻覺破滅期、復甦期,以及平穩生產期。對應到新造車市場,當前正在進入復甦期。

過去樂視PPT造車可以看做是造車新勢力的先頭部隊,而它的失敗也讓大眾對網際網路造車的信心也跌入低谷,但隨著特斯拉的崛起,新能源汽車正在從幻覺破滅期步入到復甦期。

當前市場技術進入拐點,包括電池技術已經滿足上路需求,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電動汽車找到了差異化競爭優勢,也讓很多零部件供應商不斷布局電動汽車,電動汽車OEM不斷發展。

從廠商自身的內因來看,蔚來、小鵬等電動汽車布局之前,有特斯拉的成功與樂視的失敗作為參照,可以更好的走入正確的軌道從而避開樂視曾走過的坑。

而相對過去PPT造車,四大新勢力都有量產的車型落地(蔚來的ES8,小鵬G3、威馬EX5、理想ONE)。

這一點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造車新勢力玩家在產品還並不完美的時候,基於某個細分市場,推出了代表性的產品,以時間換空間,快速面向市場驗證消費者需求,然後再思考迭代。

從交付車輛來看,四大廠表現均不俗,蔚來全年銷量達到43728輛,同比增長112.6%,在四大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理想ONE,總計交付32624輛,小鵬與威馬的全年銷量分別是27041輛與 22495 輛,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12%、 33.3%。

它們都做到了在中型SUV,或者中型轎車細分市場,擁有一款獲得市場認可的絕對主力產品。這確保了它可以快速吸收外界消費者需求與反饋,並做大品牌聲量。

而那些銷聲匿跡的品牌產品中,或死於產品本身平平無奇,或死於長期PPT造車,沒有推出首款量產車。

再次是造車新勢力背後的投資方關鍵時期的資金注入功不可沒。

特斯拉的強勢崛起,資本在沒有優質投資標的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湧入新造車賽道,新能源汽車投融資火熱。而網際網路造車模式推動資本估值體系變革,也帶動了一大批資本方進入新造車賽道。

從整個造車新勢力賽道玩家來看,不少新企業都倒下了,而它們倒下原因,在產品與技術不過關等因素之外,融資能力缺失、背後沒有金主可能也是重要一方面。

而我們看到四大新勢力背後都有金主。蔚來背後有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小鵬背後有阿里、小米集團、Aspex、Coatue、高瓴資本、紅杉中國和卡達主權基金(QIA)等。理想汽車背後有美團、字節跳動、經緯中國等,威馬背後投資方有騰訊、太行產業基金、紅杉資本等。

從首款量產車上市前融資額對比的角度看,蔚來以163.11億元排名第一,威馬以133.2億元排名第二,小鵬和理想首款車上市前分別融資了47.9億元、38.8億元。

蔚來在今年經歷了大起大落的一年。蔚來從2019Q3起出現資金鍊斷裂風險,但依賴合肥建投、國投招商、安徽高新70億戰略融資、六大銀行加持百億綜合授信以及ES6以及改款ES8銷量增長,蔚來帳面資金大幅回升至百億以上,憑藉融資能力,蔚來從瀕臨破產的邊緣搖身變成大牛股。

但展望未來,有金主並不能保證一定能成功,最終還是要看綜合實力。

02 造車新勢力的短板與局限依然明顯

從各玩家的實力與核心優勢對比來看。蔚來的發力點在於中國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它的核心優勢是服務——通過「海底撈式」的優質服務來滿足高端市場人群,在中國市場,這一套還是很吃香。相比其他車企,蔚來服務成為最具差異化與競爭力的點,也收穫了很好的口碑。

但問題是,蔚來是組裝代工模式,部件都不是自己生產的,缺乏核心技術。而服務體系是可以模仿與突破的,一家瞄準汽車科技未來的車企,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於技術研發與突破,而不能不談車,只談服務。

相對而言,理想汽車是在通過發展EREV技術來化解現階段BEV難以破除的充電設施和高昂的成本問題。某種程度上,商業化專有的EREV技術是理想的一大亮點,理想試圖通過技術突破去改變現實痛點,如果它解決了充電設施成本高昂的問題,也將建立一道差異化的護城河。

威馬在務實的路上更進一步,理想是專註解決某個痛點,威馬則在供應鏈環節入手,埋頭建廠,在新勢力多數選擇代工的時候,威馬已經有了溫州和黃岡兩個工廠,據說它的第三款量產車會在湖北黃岡工廠生產。

威馬砸錢建廠,砸在營銷上的錢就少了,在品牌聲量上稍處弱勢,但某種程度上夯實了製造實力,智慧財產權方面,威馬汽車也成為了首家應用V2G技術落地的造車新勢力,同時與百度Apollo合作,延伸智能化布局。

小鵬主打智能駕駛體驗,將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作為自己核心競爭力,P7對標特斯拉Model 3,早前更是立下了搭載雷射雷達實現XPILOT 3.0版NGP的flag,整體戰略也是在智能化的路子不斷延伸。中國需要有這樣戰略野心的車企,但最終是否能實現它的戰略野心,還得放到三、四年之後再看。

從新勢力玩家來看,蔚來之外,其餘三大廠都或多或少有專注於某個技術方向或供應鏈突破的思路,但當前它們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還遠遠談不上穩。

首先是行業技術瓶頸依然存在。首當其衝的就是電池技術。電池安全和損耗、充電時間,是電動車發展路上的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頸,據測算,2021 年,全球對應動力電池需求將達 226GWh,同比增長約 74%,且鋰電產業鏈融合加速,未來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電池需求上升,但電池瓶頸待破。如果新能源汽車進入到刺刀見紅的階段,擁有自主電池技術的廠商將獲得出貨與成本優勢。在這裡,擁有自主技術的比亞迪或許是一個潛在的重量級玩家。

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一輛新能源電動汽車,約一半的成本都來自於電池。比起其他新能源車企需要對外採購電池,擁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在電池技術上獲得了領先優勢,在電池採購穩定以及價格成本上,比亞迪可以做到更加無後顧之憂。

此外,隨著汽車智能化升級,晶片大概率也將代替發動機和變速箱,成為未來汽車產業可以「卡脖子」的關鍵零部件,而在當前的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具備自研晶片能力的也只有比亞迪。

電動車的未來是自動駕駛,而自動駕駛技術同樣是造車新勢力的短板。招商證券資管的研究報告指出,特斯拉擁有自研自動駕駛晶片,目前自動駕駛系統已經能夠實現L3級別駕駛輔助,在全球內處於領先水平,唯對於中國交通環境的適配程度較低;比亞迪支持L2級駕駛輔助,有自研駕駛輔助系統。

從今天來看,老牌造車勢力也陸續在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而老牌車企明顯還有殺手鐧沒有使出來。過去的傳統汽車,更多是將自身定位擺在了電動汽車的對立面,對電動車抱有牴觸心理。

但隨著造車新勢力的增長,它們在不斷吸收資本做大股價,在這種形勢下,傳統汽車廠商不會無動於衷。

有業內人士認為,具備研發實力的傳統汽車廠商未來可能將自身的純電動汽車、電池產業單獨剝離成獨立公司,更加自由的吸收外界資本投資,繼而獨立上市,這可能會成為傳統汽車廠商中一種求變的新趨勢。

這或多或少也將對造車新勢力造成壓力。

03 未來向何處去?

因此,國內造車新勢力亟待補上自身的短板。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過往經驗或許值得借鑑。當所有的廠商一開始都站在同一個充滿時代性紅利的風口之下時,部分廠商依賴網際網路輕模式,搭上市場紅利班車,快速獲取市場份額,但隨著行業步入中後期,潮水褪去,裸泳者一一浮出水面。而整個手機市場,也就是華為這家廠商能在前期就具備危機感,並發力技術突破,站穩了高端市場。

對應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特斯拉之外,未來誰能站穩中高端市場,還不是非常明朗,從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各大廠商暴漲的股價來看,還存在很大的泡沫。

知名對衝基金管理人Michael Burry曾指出特斯拉的估值與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十分荒謬」。他建議馬斯克可以利用當前極高的股價來籌集更多現金,「因為很有可能這是最後的機會了」。

任何新興產業在初期增長階段都會存在大量泡沫的。這是資本市場對其預期過度的一種反應,但泡沫遲早會被修正。

隨著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企業或將有一次新的洗牌,能夠留在牌桌上的很可能是具備綜合實力的玩家。新能源車市場的價格競爭與品牌之爭將愈加凸顯,是否在關鍵零部件、自主創新與自主定價層面掌控主導權將成重要護城河。

從當前的產品來看,市場上已經有500公裡續航的新能源汽車了,無論是自動駕駛技術、快充技術、電池技術、晶片技術、智能化技術等都將快速發展,跟不上技術迭代速度的廠商,後期可能會越來越吃力。

畢竟,新能源汽車領域中,雖然特斯拉依然處於領先位置,但當前汽車廠商的差距與鴻溝還不算非常大,在這種還具備趕超可能性的市場環境下,最初可以通過一定的走量站穩腳跟,但中場戰事,或許也應該具備在關鍵零部件上避免卡脖子的憂患意識。

從2021年看向未來,國內造車新勢力要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站穩腳跟,一方面是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另一方面是要有前沿專有技術、和智能化連接、自動駕駛技術、創新能力去重新定義電動汽車體驗。

此外,新能源車企走的有多遠,最終盈利能力頗為關鍵,但在特斯拉降價的壓力下,盈利空間不容樂觀。資本市場短期看賽道看市場前景,但長期看盈利,只有利潤才能支撐起股價。數據顯示,2020年Q3特斯拉的毛利率是23.5%。蔚來12.9%、理想19.8%。小鵬4.6%。

至於特斯拉為何毛利率更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其品牌本身的溢價、關鍵部件的自研化、結構與工藝改進以及高出貨提升了供應鏈的議價能力等。

正是因為更高的毛利率,特斯拉才有更大的空間在產品端降價,甚至隨著未來零部件成本與價格的降低,特斯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切入蔚來等廠商的價格區間,這樣一來,國產造車新勢力要麼跟著降價,要麼死扛對抗,這不可避免的將在盈利空間上被不斷擠壓。

從電池到電動車,反而是比亞迪這家傳統廠商倒是將關鍵技術握在自己手裡,可以更好的掌控成本與毛利率,但比亞迪的問題是品牌以燃油車為主,電動車也沒有走中高端化路線,雖然比亞迪雖然一直在努力搞研發,但是從營銷到產品定位上,它做的不夠好。

如何在電動車領域打造高端品牌,玩轉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比亞迪或許需要向造車新勢力看齊,而新勢力缺的恰恰是比亞迪的技術積累的厚度,如果兩者能夠融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或許才能帶動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相關焦點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資本熱捧/銷量暴漲 長期向好
    2020年,造車新勢力們迎來了「轉運年」。一方面,拜騰、博郡、賽麟、前途、長江等相繼爆雷。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四小龍」好事連連:蔚來獲得國資百億「救急」;理想、小鵬相繼赴美上市;威馬融資100億元即將登陸科創板。
  • 造車新勢力的2020年 6+1格局正式形成
    還活著的造車新勢力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一些企業不僅在2020年重回正軌,甚至還獲得了可觀的營收。像特斯拉中國就取得了傲人的表現,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這六個品牌也有著不錯的銷量,成為目前的主要玩家。前不久,各家新能源車企都陸續公布了2020年銷量,不妨先來看一看它們在2020年的銷量。銷量集中體現了一家車企的實力,也能很直接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 2020年,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由此可見,今年成為造車新勢力重要的分水嶺,頭部玩家扶搖直上,PPT造車玩家黯然出局。而接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最大看點,當屬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與特斯拉、傳統車企上演強強對決,這是決定未來市場格局走向的關鍵一役,誰都沒有輸的本錢。
  • 創維,寧波樓市江湖崛起新勢力
    創維,寧波樓市江湖崛起新勢力  從國內「彩電一哥」到全球家電巨子,歷經三十餘年時光砥礪,如今的創維,不僅成長為全球智能家電領軍企業,更在多年前,進軍地產行業。
  • 李國慶:巨頭壟斷下,品牌新勢力會不斷崛起和成長
    12月16日~17日,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在北京舉行,參會嘉賓們共同探討了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創業新風向。在活動現場,當當網、早晚讀書創始人李國慶做了《疫情後,企業如何避免被網際網路+淘汰?》
  • 新勢力全年銷量匯總!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勢均力敵
    雖然乘聯會已經放話說,今年的銷量年終總結會晚一點出來,但這絲毫不影響新勢力們在新年第一天發自己的年報。2020年是一個魔幻的年份,從李斌何小鵬和李想三人意氣風發的合照傳遍整個行業開始,就基本預示著蔚來、理想和小鵬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前三強。
  • 天津:向何處去?
    以產業轉型升級為前提的成長之痛終將被撫平,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濱海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等多個國家級戰略疊加,天津向何處去?去槓桿、減稅費、擠水分……天津這些年的舉動可謂輕裝上陣、以壯士斷腕般的勇氣調整規劃,奮起直追。但是,天津「經濟結構老化」,僅2019年,天津就有7家市屬企業實現集團層面混改,帶動所屬276戶企業混改,其他二級及以下企業53家完成混改。
  • 新舊勢力之爭:桓玄坐失良機,劉裕趁機韜晦,寒族勢力正式崛起
    也就是在此時,桓玄失去了門閥士族的鼎力支持,而對於桓玄的上位,士族們從開始的默許也到了逐漸反對,甚至轉身去支持劉裕。這就給了劉裕快速崛起的機會,桓玄缺乏政治領導才能,最終走向失敗也是必然的。公元363年,劉裕出生在一個貧窮人家裡,可就是這麼一個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孩子,居然在日後能夠成為影響封建歷史走向的君王,這恐怕誰也沒有想到。
  • 「後疫情時代」的汽車市場將向何處去
    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在北京汽車博物館召開,《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報告》隨之發布。該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將達到2630萬輛,增長4%。什麼才是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最佳註腳?或許每個人有不同的解答。
  • 造車新勢力2020年度回顧:蔚來斷層領先 它們創紀錄
    年交付數據,理想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處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位置。其中,小鵬P7自2020年6月底啟動規模交付以來,已累計交付超1.5萬臺,並於11月創下新勢力品牌單車型交付量破萬最快紀錄。 小鵬汽車12月多項數據刷新其年度及歷史交付量紀錄。小鵬汽車單月交付量達5700臺,同比增長326%,創2020年新高。
  • 2021年,十大預測
    所以2021年,仍舊要以做好嚴格防控為主。 02、「新計劃經濟」,蔚然成風 2020年末,社區團購火了,但爭議點都落在網際網路企業的壟斷問題上。
  • 方圓:造車新勢力生存、崛起、成功關鍵在於技術和體系
    本篇文章以專訪形式,與汽車行業資深專家、《車業雜談》汽車新媒體平臺獨家特約汽車行業評論員方圓就造車新勢力生存、崛起、成功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01 《車業雜談》:在上一期的專訪中(《方圓:車市進入純量競爭,SUV仍是熱點,造車新勢力堪憂,紅旗崛起》),您部分討論了造車新勢力生存、崛起、成功等問題,關於這個話題,網友和我們還想了解更多,您能進一步談談嗎?
  • 「全球化向何處去」的中國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正面臨著「往何處去」的問題。許多國家開始討論全球化倒退、世界經濟出現碎片化趨勢、多邊主義受到嚴峻挑戰等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化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包容的」解決方案,有力促進了各國互聯互通與貿易往來,得到了歐亞大陸眾多沿線國家的歡迎和支持。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向常態趨勢回歸,全年GDP增速有望在低基數效應基礎之上出現較大反彈。
  • Model Y來勢洶洶,國產新勢力要怎麼過好2021年?
    文|二哥頭 元旦剛到,特斯拉就向中國消費者展示了價格屠夫的屬性:國產Model Y長續航版以及高性能版開啟預售,價格分別較進口版降低了14萬元和16萬元,降價比例達到了30%左右。
  •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衝擊下,製造業向何處去?
    周牧之 雲河都市研究院院長、東京經濟大學教授編者按:為什麼中國最強大的製造業城市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衝擊下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都淪為了負增長?出口工業傳統發展模式的極限是什麼?製造業以及全球供應鏈未來會向何處去?
  • 博雅幹細胞獲評2020年中國健康新勢力企業
    12月13日,2020中國健康新勢力發展峰會在江蘇無錫盛大召開,本次峰會由人民網、無錫市人民政府指導,人民健康、無錫市科學技術局和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主辦,公布了2020中國健康新勢力企業獲獎名單。
  • 樂壇新勢力崛起!「草東」贏了五月天周杰倫
    日期:[2017年06月27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1] 樂壇新勢力崛起!   本屆金曲獎最搶眼的當屬新晉樂團草東沒有派對。他們憑藉首張專輯《醜奴兒》奪得最佳新人、年度歌曲、最佳樂團,戰勝了周杰倫、五月天等前輩,實現六提三中。當天,「草東」以全黑形象現身金曲獎頒獎禮。雖然拿下三項大獎,但草東仍然很酷,沒有觀眾想像中的喜極而泣或者歡呼雀躍。他們上臺後發表得獎感言:「謝謝聽見我們聲音的人,希望更多不同的聲音繼續被聽見。」
  • 大陸兩岸問題主導力在增強,2020年參選人必須回答「臺灣向何處去?」
    誰也沒想到,臺灣2020年地區領導人選舉竟如此眼花繚亂。隨著鴻海集團老闆郭臺銘加入賽局,以及之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宣布仍然要徵召韓國瑜,這場戰事顯得更加別開生面了。 靠10萬元新臺幣起家的郭臺銘,在中美之間穿梭,在兩岸之間遊刃,要說「拼經濟」,恐怕沒人比他更合適,既然商人川普可以當美國總統,身上流著晉商血液的郭臺銘,自然也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儘管他承認此前自己從沒對2020年起心動念。 藍綠皆為之一振:藍營多振奮,而綠營感受到的,恐怕更多的是腦震蕩一般的震撼和衝擊。
  • 2020 年新能源小轎車被稱新勢力!這麼說還是有原因的?
    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勢力 二零二零年一月份,混合動力汽車分別開始生產和銷售了十六萬和十五萬輛, 月度同比也呈上升趨勢,自從二零二一年起開始實施,此次「雙積分」新政進行了多項調整,除明確了二零二一年到二零二三年電動小轎車積分比例外, 同時提出了耗油量低汽車概念並明確了積分核算的優惠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