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巨頭壟斷下,品牌新勢力會不斷崛起和成長

2020-12-20 創業邦傳媒

12月16日~17日,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暨2020創業邦年會在北京舉行,參會嘉賓們共同探討了在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創業新風向。

在活動現場,當當網、早晚讀書創始人李國慶做了《疫情後,企業如何避免被網際網路+淘汰?》的主題演講,犀利觀點如下:

最近拼多多也要扶持一線品牌和腰部品牌,不是商家,是品牌,這可能會對沒有品牌溢價,僅僅具備性價比的工廠貨進行一次驅趕。但是這些工廠一定會再尋找新的渠道。巨頭越橫向,越是給了企業進行細分定位的機會,給新型企業提供了優勢。林毅夫說,為什麼對中國經濟那麼看好,因為人口眾多,基數大的大市場就能產生一切。巨頭壟斷下,品牌新勢力會不斷崛起和成長。在各行各業都有巨頭的情況下,不在細分領域為王,根本沒有機會。消費升級剛剛開始,我們認識的還很不清楚。

李國慶在2020 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現場演講

以下為演講內容,由創業邦整理:

李國慶:各位上午好,謝謝南立新的邀請,創業邦是我非常尊重為創業者服務的媒體和機構,我也特別願意給創業者提供自己的觀察。

說20分鐘的乾貨不容易,在抖音上,45秒不但能說一個觀點,還能說一個故事、案例。不僅是抖音,過去廣告也是15秒就能說清楚一個事,很少超過15秒。

今天這個題目是因變而生。七年前在黑龍江亞布力企業家論壇峰會上,我和高瓴張磊、丁健、小黃車CEO等人都在現場。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很迷茫,當時討論的命題是,各行各業都存在壟斷,尤其是網際網路巨頭使得大樹底下不長草,創業者無路可走,普通投資者投資遇到阻礙。

當時的網際網路巨頭以騰訊、阿里為代表,還有後來的京東,都在向縱向一體化擴張,同時也在橫向擴張,這讓大家覺得找不到出路了。我說,雖然討論的題目是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但如果把大家的思路框在這個題目下就錯了。

網際網路沒有上半場下半場之分,《從優秀到卓越》、《基業常青》這兩本書暢銷書大家都讀過,一度全球暢銷幾百萬冊,書中羅列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列舉了百餘家企業。結果十年過去了,書中曾經熱捧的企業,目前已經有40%都已經消失、垮掉或是賣掉了,還有20%的企業正在艱難的活著,另有30%的企業活的還不錯。所以沒有「下半場」這種概念。

有一次我早起給兒子買漢堡包,買完後,他說爸爸你真好,你怎麼知道我喜歡這家漢堡包。我說很簡單,附近開了幾家連鎖店,漢堡包的售價從每個3.9元到4.9元,而賣19.9的這一家肯定有其貴的道理。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漢堡包的肉非常有講究的。

我提醒大家注意,哪有下半場的概念?曾經的小米大家當做笑話來看,大家再看看今天,小米、華為手機、拼多多、頭條、抖音、快手、蔚來、理想汽車、名創優品、喜茶以及瑞幸,新品牌、新勢力不斷的崛起,這裡的奧秘是什麼?我講六條看法:

一、這些企業崛起的背後,都是企業定位的差異化。我說的是企業戰略定位,競爭戰略等五個戰略選擇,成本差異化。巨頭越橫向,越是給了企業進行細分定位的機會,給新型企業提供了優勢。在天貓不可一世的時候,突然搞了一個戰略——6年前,他們選擇吸引一線品牌,並且要把那些沒品牌的工廠清理掉,不給他們流量。當時我就跟天貓系的人說,你們這樣做,只能成為二流百貨公司,現在大家反而更喜歡逛淘寶。

天貓清理了小廠商,他們就都去了唯品會,後來唯品會也不喜歡他們,這些大量的工廠貨,去了拼多多。中國30年的製造業,使得這些工廠已經過了質量關,他們一定要找地方進行入駐。拼多多有一個投資人孫彤宇,他曾經是天貓、淘寶的CEO。最近拼多多也要扶持一線品牌和腰部品牌,不是商家,是品牌,這可能會對沒有品牌溢價,僅僅具備性價比的工廠貨進行一次驅趕。但是這些工廠一定會再尋找新的渠道。前些天,美國又有一家「拼多多」上市了,靠的全是中國的工廠貨,沒有品牌溢價的工廠貨。

當當網發展至今,20年沒被打死,還越活越好,就是堅守在一個細分領域做第一。當當網在圖書領域遙遙領先,當別人去擴張的時候,卻發現圖書領域的機會反而越來越多,這就是企業背後差異化定位。

二、今年非常難過,好像大家對未來幾年的經濟預期都不好,於是喪文化盛行。可是新消費升級剛剛開始,我們還沒把新消費升級研究透,就開始一片悲觀。

可大家別忘了,未來三五年,哪怕短期經濟不樂觀,但過去30年培養出的富人階層超過2個億,他們的消費升級在哪兒?我們沒研究透,可以去看一看發達國家尋找借鑑。現在冒出來的新興品牌就是抓住了消費升級,對於95後來說,他們寧願花280、380去玩密室逃脫、電競遊戲。很多人面對泡泡瑪特推出的盲盒都感到迷茫,可那就是消費升級。

這個消費升級不僅僅是95後,退休後也在消費升級。現在的退休人員跟過去迥然不同,他們有錢有房子,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過去10年日本人的經濟確實不錯,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就是割退休有錢人的羊毛,支撐日本經濟發展,這是宏觀經濟學。那麼微觀應該做什麼?我只是拋出這個問題,我如果已經發現了,就去著手幹了。

三,新品牌、新勢力崛起,其實跟代際更替又是高相關的。基業常青為什麼那麼難?現在的90後已經成為小爸爸、小媽媽們了,日本專門有一個百貨公司,但這個用來給大人購物的百貨公司卻布置的非常可愛。我問這家百貨公司,你們的定位給誰的?他說我們就是給剛當爸爸媽媽的人群準備的,他們還沒脫離自己的青春期,他們還在體驗和重溫他們成長過程中看到的卡通造型。95後和00後這一代人,天然就在網際網路中成長,我們怎麼抓住這代人?新勢力、新品牌出來了,大家覺得奶茶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社交。我跟孟京輝導演說,寥一梅的話劇就是句句扎心,充滿金句。《戀愛的犀牛》已經演了三千場左右了,同樣的《戀愛的犀牛》也在與時俱進,也在借鑑開心麻花的內容。

王朝歌說,覺得自己是不是跟不上時代了。我問你玩密室逃脫嗎?00後已經抓住情景式、沉浸式的體驗需求,抓住00後的需求特徵,才能打造新的品牌。

四、10年前我跟陝西省領導座談的時候,提出了文化自信,這個內容後來寫進了他們的文件中。經濟發展了,文化自信心就上來了。我記得當年我們去美國的時候,那還是90年代,可以帶點醬豆腐、榨菜等土特產出國,外國人卻都說我們髒。到我兒子這一代,從高中開始,方便麵、榨菜到普洱茶等成箱的土特產帶到國外去,帶去了得開個party,當伴手禮送人都捨不得,這就是文化自信心。我們品牌的黃金10年就到來了,這對我們充滿了巨大的機會。

五、大市場就是大品牌的機會。十五年前我跟林毅夫聊天,我們曾經是同事。他說,為什麼對中國經濟那麼看好,因為大國,人口眾多、基數大的大市場就能產生一切,這對我們打造新品牌提供了廣闊空間。為什麼到了中國,都是巨虧式的擴張?美團、滴滴、蔚來汽車等等,京東當年也是如此,一年虧80億人民幣,虧了好幾年。因為中國市場大。

前年跟柳傳志總去以色列考察,以色列的創業家很有意思,做到一定規模後就賣給西方大集團。為什麼?我們討論認為,以色列還是幅員狹小,人口可能才800多萬,不斷出售企業的連續創業者,賣上三家公司也可以發財了,也能夠實現夢想了。持續創業可能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六,新品牌崛起跟網際網路+。

新品牌崛起有幾個特點。

1,新品牌都充滿了創始人的人格化。創始人IP,做到極致可能就是雷軍,雷軍當年剛創業兩三年的時候,我們幾個人去他那兒,聽他講,不花品牌費用。至今他也不迷信品牌,用產品說話,創造最好的性價比。不僅是小米,董明珠已經後來居上了,雖然有爭議,但創始人企業家品牌人格化,就是品牌的塑造。

2,新型品牌IP化,充滿著企業故事,但不一定融入企業家色彩。

3,新品牌渠道網際網路化。昨天剛上市的藍月亮不搞廣告費,靠渠道增加動能,用速度吸引受眾消費群,藍月亮不打種類繁多的廣告,但是在各大超市花錢買堆頭,佔據最好的堆頭,其在清潔用品裡銷量不敢說第一,但肯定排在前三。

而新興品牌原來講全渠道,後來乾脆脫離了線下渠道,就在線上也能出現一批又一批的新興品牌。大家正發愁天貓這些網絡渠道怎麼操作,可是這些渠道越來越封閉,好不容易做到了千人千面,剛剛會投直通車,可是一場又一場的促銷活動,將流量分發機制全弄混亂了。直通車效果越來越差,不知道京東的規則是什麼,自營的規則也不知道是什麼,有流量一天200萬銷售,沒流量就黃了。大家為網絡流量越來越昂貴發愁的時候,這時平臺之間的競爭就出現了。

所以壟斷不可怕,壟斷最後是必將走向提價的,結果抖音、今日頭條出現了,流量分發機制全變了,於是就又有一個新的品牌打造渠道出現了。我完全相信抖音可以實現今年5000億GMV的計劃,僅僅影響3-5億用戶無法跟老牌阿里系競爭,只有改規則才可以做到。

4,新品牌打造。現在的傳播方式全變了,在抖音和頭條系,已經不是傳統的四大門戶模式,而是真正變成了信息流。新浪CEO曾經跟我說,不想售賣包時廣告了,希望售賣個性化廣告,結果廣告主們還是不接受。

時代變了,頭條系創造出的這種信息流、個性化的分發模式,使得品牌積極的在抖音投放廣告。一個廣告投放訴求,一個月會有幾千條短視頻,保證了訴求的同時,還保證了個性化,不同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內容。這就是品牌崛起與網際網路+的模式,這完全是新媒體觸達用戶的方式,而網上新興渠道是開放的,而且有著更高性價比的模式,這對傳統電商是極大的挑戰,這也為新興品牌帶來了機會。

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觀察,巨頭壟斷下的品牌新勢力會不斷崛起和成長,我講的六個點:

第一點,新品牌崛起背後的企業定位差異化競爭。特別是在各行各業都有巨頭的情況下,不在細分領域為王,根本沒有機會。

第二點,消費升級剛剛開始,我們認識的還很不清楚。

第三點,品牌周期和代際更替這也是必然的。

第四點,文化自信心,本土品牌的黃金十年。

第五點,大市場就是大品牌的機會。

第六點,品牌崛起和網際網路+。

希望大家在這六個方面能夠有更多的探索,我們會後可以做更多的交流,我也會用其他方式對這些觀點進行詳細展開,今天給我的時間到了,謝謝南總,謝謝。

相關焦點

  • 馬雲終於遇到「強敵」,又一支付巨頭崛起,背後勢力不容小覷
    中國的兩個主要支付巨頭,其中兩個姓馬,每個人佔全國一半,一個是馬化騰,另一個是馬雲,這兩個也是胡潤百富榜上的永久客戶。兩者都牢固地壟斷了市場。如果有人想進入支付行業,那就更加困難了。馬雲終於遇到「強敵」,又一支付巨頭崛起,背後勢力不容小覷!
  • 馬銘澤眼中的李國慶:高壓下成長 耳濡目染模仿做事
    從大學就跟著李國慶俞渝開撕李國慶:曾收其同性戀人威脅信新浪科技訊 10月24日凌晨消息,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摔杯」事件有了新進展。該事件的另一位核心人物的李國慶妻子——當當網董事長兼CEO俞渝發朋友圈回應此事,稱李國慶並非淨身出戶,並指出李國慶經常在家摔東西,不顧家,聯合公關操縱媒體,每件事都在撒謊,甚至曝出有同性戀跡象等。俞渝在朋友圈中提到「同性戀傍家馬銘澤」,稱其為「小騙子」,並大罵其「大慶油田的混混」,並質疑其「三裡屯的公寓怎麼買的?他媽媽一個普通油田職員,海南的房產怎麼來的」。
  • 又一本土品牌崛起,打敗了美國兩大巨頭,5個中國人就有1個用它
    不過最近幾年市場一直在變化,隨著中國本土工業的發展,許多本土品牌的發展非常快,比如說現在的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就佔據了半壁江山,華為、小米等一眾國產品牌崛起,成功擊敗了曾經的王者摩託羅拉跟諾基亞。另外在電視、空調、洗衣機、冰箱上面,現在國產品牌在全球都佔據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不僅僅是中國市場。
  • 又一國產彩電巨頭成功崛起!衝擊全球第一:書寫中國電視品牌新時代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和崛起,越來越多的手機、PC、電視等廠商都紛紛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我們所能夠看到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海信、TCL、海爾等眾多中國企業,都不斷地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最近幾年,最受國內網友們所關注的便是華為,由於受到了一些
  • 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壟斷的路上鎩羽而歸?網友說:阿里騰訊該收手了
    之前,我們很多人聽到壟斷時,大家可能深惡痛絕的都是石油行業,因為像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行業基本可以說,壟斷了中國的石油行業,石油漲價降價都由他說了算,我們老百姓只能交錢就行了。為什麼說:壟斷企業在每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勢力?
  • 反壟斷大棒下,網際網路巨頭怕不怕?
    今天,君臨就繼續順著零售這個行業,和大家聊聊反壟斷對零售業的影響。線上線下結合的所謂「新零售」是大勢所趨。剛結束的政治局會議也提到,未來的工作重點包括培育新型消費,如無接觸交易、線上線下消費的融合。說得再直接點,一家公司通過市場競爭,合法的獲得了壟斷地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監管要做的是預防和懲罰公司濫用壟斷地位牟利。所以,我們需要分析網際網路巨頭是如何取得壟斷地位、又利用壟斷地位做了哪些不合規矩的事情,以及未來整改後零售業會有什麼變化。
  • 「中國天然燕麥第一人」打破進口燕麥品牌壟斷助力中國民族品牌崛起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人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燕麥這一健康的食物獲得了消費者的深刻認知,燕麥行業快速發展,但目前中國燕麥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和進口燕麥所壟斷,缺少中國人自己的燕麥民族品牌。據了解,李剛嶺帶領他的團隊經過七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打造出從天然燕麥的種植、天然燕麥的加工、品牌運營為一體的全產業鏈中國天然燕麥民族品牌,用國產燕麥打破了進口燕麥和國外燕麥品牌壟斷的市場局面。蒙北燕麥始終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切實做好燕麥產地環境保護,打造生態農業種植方式。
  • 鍾薛高、元氣森林、漢口二廠等新國貨崛起,冷飲新品牌上天貓解鎖...
    鍾薛高、元氣森林、漢口二廠等一批新國貨也趁勢崛起。據悉,隨著冷鏈物流配送大範圍鋪開,線上冰激凌市場被打開了,近3年天貓冰激凌行業都保持著3位數的高速增長。2018年成立的新品牌鍾薛高看準趨勢,快速布局踩著「風口」成長起來。1年內其天貓旗艦店粉絲就破百萬,此後銷量節節攀升。
  • 醫療器械新格局:全球巨頭停滯與中國龍頭崛起
    但當我們復盤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的增長格局維度,我們會看到依然會是「中國風景這邊獨好」。在醫療器械這個超級賽道中,自2016年以來,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走向平穩,增長率在5%上下,各大巨頭增長乏力。反觀國內意氣風發,同比增長在15%以上,未來5至10年仍有不錯的增長預期。可以說,全球醫療器械的發展看中國。
  • 低調的中國科技巨頭,連續10年世界第一,卻被誤以為是外國品牌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高速發展,國內許多科技品牌相繼走向世界,像華為、OPPO、VIVO這些品牌都被認為是國貨的驕傲。其實OPPO和VIVO剛進入市場時,也曾因為英文名一度被認為是國外品牌。但近些年來通過鋪天蓋地的營銷,它們早已為自己「正名」。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作者:長江商學院劉勁教授網際網路巨頭是天然壟斷網際網路企業從初創公司,到高速成長,在沒有政府的幹預下,最終一定會進入壟斷狀態。這個跟企業的初心沒有多大關係,和企業家個人的理念也沒有多大關係。而網際網路巨頭卻非常善於跨界。由於它們控制的是終端消費者的眼球和眼球後面的大腦,如果沒有監管上的調整,可以想見所有要觸達消費者的行業,就都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完全控制住。當然,網際網路巨頭之間不是沒有競爭。臉譜的興起自然會打擊谷歌的廣告生意,微信的擴張使微博顯得黯然失色,抖音和TIKTOK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是個奇蹟,讓全球的聯網老兵們也都目瞪口呆。
  • 國產品牌的強勢崛起:力壓寶潔和聯合利華,僅用2年做到20億
    這兩家公司也確實一直幾乎壟斷著我國的日化產品領域,耳熟能詳的有舒膚佳、海飛絲、多芬等品牌。在形勢如此嚴峻之下,國產洗護品牌不要說打敗國際巨頭,就連生存都是岌岌可危。直到威露士的崛起,威脅著這兩大國際巨頭的霸主地位,並且不斷蠶食它們的市場份額。
  • 科技巨頭「折戟」中國,曾「壟斷」國內30年,佔據中國100%市場
    文:聞道 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發展得很快,但有一點需要承認,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實力還不是很強,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超級大國美國,我國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在不斷地縮小。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最近因為抖音國際版,美國一家科技巨頭再次映入老百姓的眼帘,這家公司就是甲骨文。
  • 復盤造車新勢力2020年的崛起與局限:2021年向何處去?
    過去樂視PPT造車可以看做是造車新勢力的先頭部隊,而它的失敗也讓大眾對網際網路造車的信心也跌入低谷,但隨著特斯拉的崛起,新能源汽車正在從幻覺破滅期步入到復甦期。當前市場技術進入拐點,包括電池技術已經滿足上路需求,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電動汽車找到了差異化競爭優勢,也讓很多零部件供應商不斷布局電動汽車,電動汽車OEM不斷發展。
  • 新舊勢力之爭:桓玄坐失良機,劉裕趁機韜晦,寒族勢力正式崛起
    比如有的士族雖然久居中央,但是,他們卻每天都處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務,而也恰恰因為久居中央,使得他們逐漸失去了對於地方郡縣的控制,這就使得寒族勢力率先開始在地方崛起,成為皇權不斷伸張的工具。在東晉建立之初,之所以被稱為"王與馬共天下",主要是因為王導中央行政決策二號人物(當然僅次於晉元帝司馬睿),與此同時王敦掌握了東晉的軍權,相繼擔任了大將軍,並且長期在地方郡縣任職。
  • 氣泡水市場潛力待挖掘 新品牌崛起巨頭入局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新品牌崛起巨頭入局,氣泡水市場潛力待挖掘 隨著消費需求的提升,包括氣泡水在內的蘇打水飲品在國內逐漸走俏。在「無糖」「健康」概念的推動下,不僅新興品牌如元氣森林迅速壯大,估值達到40億元,連可口可樂等老牌飲料巨頭也開始布局市場,爭奪份額。業內人士指出,氣泡水的消費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飲料細分市場中特定場景和特定人群的邊界,產品本身的生命力很強。相比其他飲料品類,氣泡水還未達到存量競爭階段。
  • 茅臺不老酒&臺源䣽酒2019品牌盛典,中國醬香白酒新勢力之崛起
    3月23日,「臺源䣽酒&茅臺不老酒2019品牌盛典」在中國酒都——貴州仁懷盛大舉辦。作為茅臺集團保健酒業旗下兩大核心品牌,本屆盛典由臺源䣽酒和茅臺不老酒聯袂呈獻。茅臺集團保健酒業領導一行、知酒堂股份公司領導和團隊、兩大品牌的全國經銷商以及新聞媒體界一眾朋友齊聚一堂,共襄榮耀時刻。見證中國醬香白酒界勢力新星之崛起,共同探索品牌的未來發展。
  • 中國電商往事:李國慶和他的「文化電商夢」
    2004年,亞馬遜收購卓越網,開始進軍國內市場,彼時,亞馬遜在海外已有資本上的底氣和品牌知名度,想要在中國「再造一個亞馬遜」。有數據顯示,亞馬遜當年在國內曾一度取得圖書市場15.8%的佔有率。 隨後京東靠物流翻身也再次證明,當年李國慶對於電商發展的研判目光十分長遠。 事實上,曾經的「電商王者」當當網,一直都很有戰略定力,這樣的戰略遠見和定力下,2010年當當網的年銷圖書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市場佔比50%,是國內最大的網上書店。 同年,當當網成為國內電商赴美上市「第一股」。不過,當時任誰也想不到是,2010年赴美上市,會成為「電商王者」的命運轉折點。
  • 莞產機器人「逆襲」 聯手國際巨頭崛起
    原標題:莞產機器人「逆襲」 聯手國際巨頭崛起   在這輪人工智慧的國際競爭下,智能製造深刻地影響著全球智造產業版圖的劃分。在與國外巨頭的激烈競爭與合作中,東莞的智能裝備產業正在探索著前行方向。   A 工業機器人國產化正在加速   走進正業科技位於松山湖的廠房,只見機器人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前端接單和後續的物流也是全程自動化。這是正業科技自我研發的智能工廠3.0版本。
  • 大佬風向標|李國慶回應夫妻創業紛爭:我面對的不是分歧和矛盾,而是...
    李國慶表示,為了裝窮,夫妻倆曾特意租房生活,每天司機送孩子上學,由保姆陪孩子坐公交放學,向他表示自己家就是個中產家庭。為了激勵兒子,還曾帶他去總裁們的海邊別墅,刺激他努力學習。 李國慶分享,兒子小時候和司機說奧迪車缺一個放水杯的位置。司機建議他可以給奧迪總裁寫封意見信。李國慶兒子表示,「要是給我50萬美金就好了,我要給我爸媽買套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