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挑動」傳統車企神經 富士康吉利聯手整車代工

2021-01-15 網易

  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或因科技公司的瘋狂湧入再次被改寫。

  1月13日,身著銀灰色西裝,打著粉紫色的領帶,作為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的郭臺銘出席了一場重要籤約儀式。在這一天,富士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富士康」)對外宣布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於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

  這是繼華為、蘋果、百度之後,又一家科技公司涉足「造車」領域。不同的是,作為全球電子消費品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變傳統汽車的製造流程以及更多汽車新勢力玩家的入局「門檻」。

  富士康內部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富士康首次介入整車代工領域,在「造車」之前更多是在做供應鏈和模組件。「郭先生(郭臺銘)目前不參與集團的經營,這次是居中做了一個牽線的角色。」該人士對記者說。

  從十年前開始,郭臺銘對汽車賽道的野心就逐漸顯露。他曾表示,未來汽車必須走向「輕量化」,富士康具備精密模具、鋁材衝壓和玻璃加工等技術,都是很大的優勢,富士康也將逐步跨入中控系統和電池模組系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通過大型投資項目自行研發、製造外,富士康及旗下公司與大陸包括整車廠在內的企業合作也在陸續展開。

  盯上「造車新勢力」代工蛋糕

  在金融行業還在熱議傳統車企的「諾基亞時刻」是否到來的時候,作為諾基亞背後的全球消費電子代工巨頭已悄然闖入了汽車代工領域。

  富士康官方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富士康與吉利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導入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分工模式,幫助客戶企業超越現有汽車產業模式,向創新高效的製造供應鏈體系和商業模式加速轉型。根據協議,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董事會由五名董事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兩名董事,董事長由富士康委派。

  

  在這份新聞稿中,富士康所用的「超越」字眼無疑是對傳統車企製造流程發起的一次挑戰。而為了表示對這場合作的重視,雙方出席籤約儀式的人員除了一眾高管外還包括了兩家公司的核心人物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及富士康創辦人郭臺銘。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吉利與富士康結盟是汽車界牽手ICT行業的一次重量級合作。藉助富士康全球領先的前端科技研發、智能製造及硬軟體生態垂直整合能力,雙方可實現優勢互補,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體現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該合作將對汽車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改變。」

  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則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吉利必須主動擁抱變革,尋求廣泛聯合,資源協同。吉利控股將發揮在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包括設計、工程研發、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的體系化優勢,與富士康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探索全新路徑。」

  

  雖然近年來富士康在汽車領域投資不斷,但此前對深度涉足汽車代工卻顯得極為謹慎。一方面是深不見底的資金投入壓力,另一方面是傳統玩家豎起的遊戲規則難以打破,直到造車新勢力的不斷湧入。

  行業龍頭特斯拉突破產量瓶頸後,目前股價已經突破8000億美元,市值超過全球9大車廠加起來的總和。蔚來、理想、小鵬等新造車勢力也紛紛加入戰局。而從2020年的各方消息來看,蘋果造車計劃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有消息稱蘋果最快將在 2021 年 9 月發布 AppleCar,比之前預計的2023年提早兩年。

  在今年1月份,百度也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在業內人士看來,富士康與吉利的聯手看中是汽車新勢力再次發起下一輪衝擊時的機會,而這一波主導者將是科技企業。

  1月13日,富士康概念股持續走高,工業富聯上漲4.19%,富智康集團漲幅達到18.45%,鴻騰精密漲10.77%。港股中的吉利汽車在午間跌幅超過2%,隨後反彈,收盤價為32.7,漲幅1.08%。

  能否複製電子代工黃金時代?

  新一波的造車浪潮的再起,讓富士康更加堅定了轉型的方向。

  作為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此前的一份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鴻海要讓原本以「勞動力密集」為本的體質,脫胎換骨為以「腦力密集」為主的結構,他表示未來將著重投資「電動汽車、數字健康、機器人」三大產業,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下一代通信技術」這三項新技術領域,以「三加三」作為公司重要的發展策略。

  在他看來,以電動汽車為例,鴻海擁有全球市場供應鏈系統、關鍵零部件製造、機械機構設計研發、系統整合服務等優勢,可以發展為「垂直整合服務商」以及「智能平臺服務商」,未來也將致力開發新技術與新共享模式,推動鴻海造車平臺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但從現實來看,儘管布局較早,富士康在汽車整車領域卻是沒有激起太大的浪花。

  2010年11月,郭臺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透露,他已和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洽談雙方在新能源以及汽車電子方面的合作,但後續卻鮮有公開信息披露,直到2015年,隨著牽手和諧汽車,富士康才算真正邁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當年,和諧汽車、富士康集團、騰訊控股三家公司按照4:3:3出資比例,共同註冊成立河南和諧富騰網際網路加智能電動汽車合夥企業(下稱「和諧富騰")。合作上,騰訊負責提供網際網路開放平臺,富士康則在移動終端與智能電動車整合的設計與生產製造技術上打造「網際網路+智能電動車」,和諧汽車負責營銷渠道環節。但不到一年時間,因發展方向發生分歧,富士康集團與騰訊控股就退出了和諧富騰,而後富士康又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標的,2018年小鵬汽車獲得22億元B輪融資,其中之一的投資者也包含富士康。

  此前富士康涉足汽車領域多以供應鏈介入,但隨著5G等技術的發展,汽車智能化時代出現了兩個明顯變化,一是造車門檻(電動車)顯著降低,二是晶片和軟體重要性大為提升。可以看到,2020年,富士康明顯加大了對整車代工方向的投入,包括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公司籌組合資公司,一起開發和製造電動汽車,同時經營車聯網業務以及與臺灣裕隆集團合資建立鴻華先進公司,生產純電動車產品。

  而在今年1月5日,富士康在官微宣布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推進拜騰汽車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並擬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拜騰首款新能源汽車整車M-Byte量產。

  「對於富士康來說,這既是一個抄底的機會,也是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個間接方式。」平安智慧企業副總經理兼營運長張君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合作內容和傳聞的注資金額來看,富士康也是借著與拜騰汽車合作來探路(汽車代工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增加商業合作夥伴外,富士康也在推出自己的造車平臺「MIH」,據記者了解,該平臺分為軟體以及底盤的硬體兩大體系。

  據富士康官方平臺介紹,MIH為鋁質輕量化平臺,車身部件多處採用高強度壓鑄材料,底盤硬體平臺在數據上可滿足4個主流級別的轎車、SUV、MPV以及衍生車型,並預計在2024年推出首款商用的固態電池。而在軟體層面,MIH將提供底層數據開源,可供開發者進行相關軟體開發,支持自動駕駛、智能座艙、整車OTA升級等多種智能科技的搭載與應用。

  不過,對富士康而言,一個緊迫的問題在於,資本的助推讓新能源汽車賽道的入場券越來越難拿,而做背後的代工生意顯然門檻更高。

  究其原因,科技公司最大的目的是讓更多的汽車安裝自己的汽車作業系統,自己的硬體設備成為行業的標準,而實現途徑上也只有兩條,自己造車或者與車廠合作。但對於富士康而言,在這一跑道上的競爭者不僅有老對手比亞迪,還有宣稱「自己不造車,為車企造好車的」鄰居華為,與誰結盟以及如何進行生態打造都是無法避開的話題。

  還有一點是,富士康在消費領域的最大客戶蘋果已經著手打造自己的汽車生態,有消息稱包括和大、和勤、富田等特斯拉臺灣供應商都已進入了蘋果汽車的供應商名單,並接到了備貨要求。

  顯然,留給富士康複製電子代工產業黃金時代的時間並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富士康聯手吉利成立汽車代工廠
    00:40 來源: 電動邦 舉報   近日,邦老師從相關渠道獲悉,繼與拜騰汽車籤訂協議後,富士康科技集團
  • 代工之王,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傳奇之路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祖籍是山西。 1973年,郭臺銘在航運公司工作後,出資10萬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1982年,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3年後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富士康。
  • 百度造車,吉利搭把手,目標豈止法拉利
    在百度造車之前,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率先布局了。 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車,成為網際網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目前聯手長安汽車。 阿里與上汽集團推出高端汽車品牌「智己汽車」,此前雙方還共同投資成立了車聯網斑馬網絡。
  • 郭臺銘兄弟倆馳騁商界,弟弟郭臺強主攻富士康的手機代工
    郭臺銘率領的富士康不僅在電腦代工領域獨佔鰲頭,慢慢的手機代工領域也迅猛發展。布局手機業務,表面上看發展很快,實際上富士康跟電腦業務一樣,也是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成功。而早期手機業務的領軍人物,就是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富士康的「造車」想像和它鋪墊的15年
    龐大的市場吸引著包括百度、蘋果、富士康等在內的多方入局者。造車還是代工?進入2021年,隨著富士康的頻繁「落子」,儘管劉揚偉公開表示「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但外界對富士康「造車」也產生頗多想像。但從富士康與拜騰、吉利的合作內容來看,富士康似乎志在「代工」。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誰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著名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那麼,富士康會代工蘋果汽車嗎?1月4日,富士康(鴻海集團)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並且提供其先進位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爭取在2022年Q1前實現M-Byte的量產。富士康造車?是的,前兩個月鴻海的MIH純電平臺都做了展示。
  • 又一代工企業崛起!曾給大陸「賞飯吃」的富士康,現在後悔也晚了
    籤下蘋果的訂單,對於富士康來說也算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讓富士康的規模再次擴大了不少,然而,隨著企業的逐步壯大,富士康老總郭臺銘也變得有點「飄」了。此外,富士康擔心失去美國的市場,拒絕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華為,也許是郭臺銘的那番話,這些對華企業決策,刺激到了國內網友,也有網友表示,希望大陸也能有與富士康比肩的代工企業。
  • 中國又一代工企業崛起!年收入高達2300億超越富士康,郭臺銘急了
    不單單是海外的代工企業願意來到我國,就連我國的代工企業也在不斷的興起,說到我國的代工企業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吧,富士康在生產電子產品領域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生產蘋果手機方面,如今的富士康完全和蘋果手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富士康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富士康工廠非常的多,而且勞動力也是非常的充足,並且與許多的知名電子產品品牌合作著。
  • 從富士康「廠妹」到立訊掌門人,王來春憑什麼讓郭臺銘忌憚?
    圖源立訊精密官網 二十多年,外界一直將立訊當作「小富士康」:創始人王來春從前是富士康員工;立訊早期依賴富士康的代工訂單,上市時股東名單中也有富士康的身影;同時,立訊在後期的商業模式、發展路徑,也與富士康十分相似。 如今,立訊已經成功攻克蘋果這一重要客戶,並向富士康發起挑戰,競逐蘋果全球供應鏈市場。
  • 「代工之王」郭臺銘的創富往事
    郭臺銘身上有著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做派,加上他的從軍經歷,使之成為軍隊式管理的推崇者和踐行者。同時,郭臺銘通過精明的商業判斷,打造了他的製造業王國鴻海集團及旗下的富士康,他本人也被稱為「代工之王」。文/十二不惑01郭臺銘祖籍山西晉城,1950年出生於臺灣,是家中長子。
  • 郭臺銘確定參選2020!誰會是富士康接班人?
    事實上,富士康在中國民眾的眼中幾乎已經從一個普通的大型企業升格為一個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的印象複雜而模糊。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伴隨著iphone稱霸全球而成長,能符合賈伯斯極端苛刻的品質要求,富士康的生產技術能力應當毋庸置疑。  但輿論關於富士康的兩個問題卻始終縈繞,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富士康是血汗工廠的負面評論,對企業形象打擊不小。
  • 模仿富士康起家,今成全球第二大代工巨頭,郭臺銘都對它無計可施
    文:木一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全球大多數手機和數碼產品廠商都與富士康有著密切的合作。就連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大多數產品也都是由富士康代工完成的。但如今,富士康的日子並不好過。近年來,隨著蘋果手機銷量的下滑,富士康接到來自蘋果的訂單也是越來越少,甚至一度被迫裁員減少生產線。與此同時,隨著製造成本持續上升,富士康曾考慮將工廠遷往成本更低的印度,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除此之外,由於美國沒有兌現此前承諾的巨額補貼,赴美計劃也被迫擱淺。如今,富士康正考慮重返大陸,然而,就在富士康飄忽不定的這段時期,另一家國內代工巨頭悄然崛起,它就是比亞迪。
  • 後富士康時代,「跪舔」蘋果還是支持華為,郭臺銘接班人霸氣回應
    後富士康時代,「跪舔」蘋果還是支持華為,郭臺銘接班人霸氣回應 先生們女士們,熱烈歡迎觀看當期科技資訊! 毫無疑問,就在前不久鬧得人心惶惶的「富士康撤出論」被富士康集團發表聲明否定以後,高新科技圈就隨後產生了這件大事兒,富士康搬離我國的方案被擺脫了,這一下郭臺銘還要退位讓賢了。
  • 富士康2億美元接手「山芋「拜騰
    在孕育拜騰之初,富士康便是砸下了真金白銀,現在到了拜騰百病纏身將死之際,富士康再度出手,想要力挽狂瀾。曾經認為「造車成功率很低」,勸「行業守住本分」的郭臺銘,終於在2021年的開端忘掉了本分,70歲的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像一個追風的少年,開始著新的嘗試。
  • 69歲郭臺銘:商而優則仕,逾400億身價的代工之王
    提及郭臺銘,給蘋果公司等代工的富士康是與其伴隨的標籤之一,而其在港澳臺等地區布局的公司遠不止富士康,中國臺灣的鴻海集團是郭臺銘最主要的資產,除此之外,郭臺銘還在香港和國內擁有多家上市公司。日後回憶時,郭臺銘記得當時一天只吃一頓飯,兩個漢堡連吃三天也會是常有的事。在這之後,鴻海精密又被稱為富士康科技集團,開始承接臺灣地區以外的代工訂單。1988年,郭臺銘考察深圳投資環境,並在寶安區建立了其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生產基地。決定進入IT終端代工後一年,也就是1991年,鴻海精密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五年後,公司營業額破百億元新臺幣。
  • 郭臺銘沒想到,富士康已經離不開國內市場了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中國臺灣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1974年成立於臺北市,總裁是郭臺銘,截至到目前為止,富士康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00多萬的員工和用戶群。富士康的主要業務是為手機商家進行代工,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
  • 富士康在中國三十年 不僅僅只是幹代工
    富士康在中國三十年 不僅僅只是幹代工 胡薇 發表於 2018-06-25 15:23:55
  • 「代工之王」背後,盤點郭臺銘的「商業帝國」
    作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常客」,69歲的郭臺銘最近的身價已經攀升至77億美元,位列世界213位,從一名生產塑料產品的小老闆,成長為世界知名的代工巨頭富士康的掌舵人,他用了將近50年的時間,但並不止步於此。4月17日,據人民日報最新消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接受黨主席吳敦義頒發的榮譽狀後,宣布參加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黨內初選。
  • 接班郭臺銘 富士康成立經營委員會 夏普戴正吳不在列
    隨後,富士康財務部門主管黃德才與四位董事候選人接受媒體採訪。劉揚偉表示,富士康未來會朝著透明方向努力,未來每半年將舉辦一次定期法人說明會,將由董事長直接作報告。此外,會強化投資者管理,有專人負責解答問題,對於突發狀況,則接受郵件提問,以最快的速度回應。不過,他也表示,郭臺銘並沒有對法人說明會提出建議和指示。
  • 富士康「最牛打工妹」:王來春跟隨郭臺銘的日子
    做實業,搞項目,弄代工是現代製造業中的必然鏈條。作為製造業大國,我國的產品製作行業,一直有著許許多多的神話。 王來春便是有自己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