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中國三十年 不僅僅只是幹代工

2020-12-23 電子發燒友

富士康在中國三十年 不僅僅只是幹代工

胡薇 發表於 2018-06-25 15:23:55

《南華早報》刊文稱,富士康首家在華工廠本月初迎來成立30周年紀念日,該公司擁有100萬名員工,旗下6家工廠佔中國年度出口總額的近4%,它這些年的擴張象徵著中國的科技製造大國地位。如今的富士康則著眼於發展人工智慧技術。

億萬富翁郭臺銘前陣子為100多名員工舉辦了一場派對,為他們唱生日歌。他們都出生於1988年6月6日——同一天,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在中國大陸開設了第一家工廠,成為首批在中國大陸設立工廠的境外投資者之一。

那些員工是郭臺銘在中國的100萬員工的一部分——他的公司是中國員工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在過去30年裡,這家中國臺灣電子製造巨頭在中國開設了6家工廠,為蘋果和惠普等知名品牌生產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產品。

過去30年,富士康在中國內地的淨外匯儲備總計達2374億美元,佔該國總外匯儲備的7.6%,佔中國年度出口總額的近4%。

「富士康在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功。」郭臺銘之前在深圳表示。

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與1988年6月6日出生的員工一起慶祝生日。

8年前的巨大危機

開懷地給員工們唱生日歌的情景,可以說與郭臺銘8年前所面臨的巨大危機有著天淵之別。當年,在富士康深圳工廠的大樓裡,11名員工相繼跳樓自殺。富士康當時受到勞工維權人士的嚴厲批評,他們指責該公司工資薪酬太低,而且讓員工非法加班。

「(自殺事件)當時確實讓我們感到沮喪,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發生這樣的悲劇。這就像與快速的經濟增長相悖。」工廠主管楊飛飛(Yang Feifei音譯)說道,「公司學到了教訓,並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和工會,以防止此類悲劇發生。」他於2003年加入富士康,經過一番努力晉升到現在的職位。

總部位於紐約的勞工權益保護組織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ur Watch)6月初發布了一份報告,指責富士康在湖南省衡陽的一家工廠工資過低,且讓員工過度工作。這家工廠為亞馬遜生產Echo智能音箱和Kindle電子閱讀器。

富士康回應稱它「努力遵守所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並補充道,公司會定期進行薪酬審查,以確保員工薪酬在業內具有競爭力。

楊飛飛在從江蘇省南通市的一所技校畢業以後便被富士康錄用,他覺得自己很幸運。當時他只有18歲,有多達50人應聘在深圳的工作崗位,最終他跟另外4人被錄取。

「競爭非常激烈,」他回憶道。「我不想離開我的家鄉,但是我的家人和村民都為我加入深圳的富士康而感到驕傲。」

楊飛飛說,富士康宿舍的生活條件一開始並不好。「有近60名員工共住一間宿舍,我們每個月的工資也只有800元,低於深圳當時150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他說,「但在過去15年裡,我的薪水漲了近20倍,我現在也處在管理崗位。」

工廠工人工資的增長對中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提高了中國人的購買力,進而拉動了由消費者主導的經濟增長,但另一方面,它降低了中國在人工成本方面的競爭力,迫使富士康等公司引入更多的自動化技術。

富士康生產的產品包括亞馬遜的Echo智能音箱和蘋果的iPad。

欲成為人工智慧平臺

今年早些時候,郭臺銘表示,富士康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人工智慧平臺,而不僅僅是一家製造企業。該公司計劃在5年內投資至少3.42億美元,以招聘人才,並在旗下的所有製造工厂部署人工智慧應用。

2017年,富士康與中國人臉識別系統初創企業曠視科技(Megvii,另稱Face++)合作為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開發新應用。

這家中國臺灣公司還將研發資金投入到自動駕駛和癌症治療等前沿領域。

然而,富士康從純製造轉向品牌產品的業務多元化努力成敗參半,部分原因是它無法與蘋果等大客戶競爭。去年,富士康收購了美國電腦配件製造商貝爾金國際(Belkin International),此舉被認為是穩健的,因為後者的產品與蘋果的產品形成補充,而不是與它們競爭。

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劉國紅(Liu Guohong音譯)表示,「由於代工製造的商業模式,重新改造自己對於富士康來說並不是易事。因此,富士康正在探索的一些創新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生產,可以整合到富士康的工業供應鏈。」

富士康執行長特別助理胡國輝表示,公司的人工智慧戰略包括使用智慧機器人來替代「危險、枯燥、乏味」的人類工作。

他還說,「看看今天的年輕一代,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希望從事服務業,而不是製造業。所以我們很難招募年輕人來做這樣的工作。我們需要儘快將這些工作流程自動化。」

發展史

富士康最初是在1974年在中國臺灣成立的,當時是一家生產電視機塑料部件的低端製造商。上世紀80年代,它進入了個人電腦連接器領域,與康柏(後來與惠普合併)和戴爾等早期的美國電腦製造商如建立了重要的合作關係。

上世紀80年代末,郭臺銘和富士康高管開始前往中國大陸,探究在中國大陸建廠的可能性。

當時,摩託羅拉(Motorola)等美國電子巨頭也在與中國政府就潛在的製造業投資進行磋商,西門子(Siemens)和飛利浦(Philips)等歐洲巨頭也是如此。

富士康最終成為了首批在華投資設廠的境外企業之一。1988年6月,它在深圳寶安區設立工廠,將其命名為「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

該公司後來也堅持實行在大陸拓展業務的戰略,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裡,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製造商。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四家美國公司——蘋果、惠普、惠普企業和思科——貢獻了富士康2017年營收的60%。該公司還嚴重依賴美國的晶片和零部件來生產產品。這種依賴讓郭臺銘不得不考慮一場地緣政治危機:中美之間可能爆發貿易戰。

解決這一問題的部分策略是,減少對中國工廠的依賴。去年,富士康宣布了兩項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它將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建立工廠和研發中心。

「美國和中國的市場都不應被忽視,」郭臺銘在月初的周年紀念派對上表示,「在這兩個國家的投資必須要平衡好。」

郭臺銘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也會拒絕回答有關貿易戰爭等敏感話題。對於他來說,與自己的員工相處顯然要更加自在。剛滿30歲的富士康員工許曉明( Xu Xiaoming音譯)表示,他很高興能和郭臺銘合影並分享一塊生日蛋糕。此外,許曉明和其他1988年6月6日出生的員工每人收到了價值6666元的現金券。他們可以通過該現金券在富士康旗下的電子商務平臺Flnet.com購物,該平臺銷售消費電子產品,其中很多是富士康工廠內部生產出來的。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超越富士康全球第一,年入帳2000億,這家中國代工巨頭很低調
    而在手機代工領域,也有一個中國企業是蘋果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並且該企業同樣享有盛名堪稱全球第一,這家企業當屬富士康。富士康在2013年時就躍居《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第30位,年營業額一度高達600多億美元。
  • 代工之王,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傳奇之路
    郭臺銘,出生於1950年,祖籍是山西。 1973年,郭臺銘在航運公司工作後,出資10萬新臺幣,與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正式開始了創業之路。1982年,公司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3年後在美國成立分公司富士康。
  • 富士康這次真的輸了!這個代工企業,年賺上萬億,拿下全球第一
    一直以來,中國都被外界稱為是「世界工廠」,因為中國的製造業十分發達,所以很多的外資企業前來中國發展。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國內也出現了很多的代工企業。在代工行業中,最值得一提的,應該就是富士康了。一直以來,富士康都是國內代工行業當之無愧的具有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也十分高。
  • 又一代工巨頭悄然崛起,生產能力不輸富士康,或將成為代工首選!
    與2005年富士康在中國開設工廠時受到的熱烈歡迎不同,目前還沒有人聽說過這家印度工廠。對於富士康這樣的大公司來說,長時間的拖延意味著公司的巨大損失。據悉,富士康正計劃重返內地市場,但並非易事。因此,郭臺銘很難回家。因為在中國還有另一個OEM巨頭,而且它已經逐漸轉移到富士康的位置,與蘋果、華為等大牌合作。
  • 中國又一代工企業崛起!年收入高達2300億超越富士康,郭臺銘急了
    不單單是海外的代工企業願意來到我國,就連我國的代工企業也在不斷的興起,說到我國的代工企業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吧,富士康在生產電子產品領域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生產蘋果手機方面,如今的富士康完全和蘋果手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富士康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富士康工廠非常的多,而且勞動力也是非常的充足,並且與許多的知名電子產品品牌合作著。
  • 低調國產代工巨頭拿下iPhone生產線,富士康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
    對於我們中國而言,我們在製造業這方面的表現算是非常優秀的,然而雖然我們在基建這方面算是非常厲害的,但是我們的核心技術不夠發達,現如今仍然還是處於有很多核心技術方面被西方制約著的局面。美國川普政府的無情打壓和制裁華為的直接原因就因為美國覺得中國華為的5G技術反超了美國,因此為了不讓我們的核心技術繼續快速發展,才對我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制裁。
  • 國內真正的代工巨頭其實是它!這家企業年營收上萬億,遠超富士康
    中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主要就是源於國內存在著很多的代工廠,我們日常所熟知的那些著名品牌,可能都是由國內的代工廠進行加工製造的。那麼說起國內的知名代工廠,我想可能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富士康。不得不說,富士康的確是手機行業的代工巨頭,在國內沒有幾個手機代工企業能夠和富士康相提並論的。
  • 郭臺銘兄弟倆馳騁商界,弟弟郭臺強主攻富士康的手機代工
    郭臺銘率領的富士康不僅在電腦代工領域獨佔鰲頭,慢慢的手機代工領域也迅猛發展。布局手機業務,表面上看發展很快,實際上富士康跟電腦業務一樣,也是經過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成功。而早期手機業務的領軍人物,就是郭臺銘的弟弟郭臺強,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立訊精密狂拿蘋果訂單,富士康「代工一哥」地位不保,成立工作組...
    在富士康工作十年後,王來春晉升為課長,這是當時大陸員工能做到的最高級別。轉折發生在1999年,隨著內地電子製造的發展,王來春選擇了在當年離職並自己創業,從富士康出來後的王來春幹起了在富士康的老本行,從事著電子連接線、連接器的研發與生產。同年,王來春與哥哥王來勝共同購買了香港立訊股權,並間接持有接近50%的上市公司「立訊精密」股權。
  • 模仿富士康起家,今成全球第二大代工巨頭,郭臺銘都對它無計可施
    文:木一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全球大多數手機和數碼產品廠商都與富士康有著密切的合作。就連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大多數產品也都是由富士康代工完成的。但如今,富士康的日子並不好過。近年來,隨著蘋果手機銷量的下滑,富士康接到來自蘋果的訂單也是越來越少,甚至一度被迫裁員減少生產線。與此同時,隨著製造成本持續上升,富士康曾考慮將工廠遷往成本更低的印度,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除此之外,由於美國沒有兌現此前承諾的巨額補貼,赴美計劃也被迫擱淺。如今,富士康正考慮重返大陸,然而,就在富士康飄忽不定的這段時期,另一家國內代工巨頭悄然崛起,它就是比亞迪。
  • 新代工巨頭誕生,一年營收2000億,低調超越富士康成世界第一!
    不過廠商和供應鏈固然重要,但是代工廠商的重要性同樣也不言而喻,倘若沒有在工廠上的組裝,那麼散落的零件也無法形成統一。既然在說到代工廠商,相信絕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在1998年,時任蘋果運營主管的庫克,為了減少手機的製造成本,決定採用代工的方式生產手機的想法出現後,本就為數不多的代工廠商中,富士康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了蘋果手機的代工廠商。
  • 郭臺銘「挑動」傳統車企神經 富士康吉利聯手整車代工
    不同的是,作為全球電子消費品代工巨頭,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變傳統汽車的製造流程以及更多汽車新勢力玩家的入局「門檻」。  富士康內部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是富士康首次介入整車代工領域,在「造車」之前更多是在做供應鏈和模組件。「郭先生(郭臺銘)目前不參與集團的經營,這次是居中做了一個牽線的角色。」該人士對記者說。  從十年前開始,郭臺銘對汽車賽道的野心就逐漸顯露。
  • 又一代工企業崛起!曾給大陸「賞飯吃」的富士康,現在後悔也晚了
    此外,富士康擔心失去美國的市場,拒絕了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華為,也許是郭臺銘的那番話,這些對華企業決策,刺激到了國內網友,也有網友表示,希望大陸也能有與富士康比肩的代工企業。國產代工企業崛起然而,作為民族品牌的華為,失去與富士康這個代工合作夥伴後,反手就與比亞迪籤訂了合作協議,一方面華為剔除了對自己不穩定的代工業務,另一方面讓比亞迪代工業務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有機會達成更進一步的合作。
  • 立訊精密;憑什麼與富士康競爭蘋果代工老大的位置 ?
    北京時間07月20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立訊精密將成內地首家iPhone代工廠,和老大富士康正面競爭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20/57794.html富士康蘋果代工廠老大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
  • 我國「最低調」的代工巨頭,營收額遠超富士康,位居全球第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對於手機類電子產品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正是因為如此也帶動了很多產業的發展,除了電子產品的研發和設計,代工廠也是非常重要的,說到代工廠,大家應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郭臺銘的富士康吧,畢竟富士康進入中國的時間很早,經過多年的發展,相信不少人應該都聽過
  • 中國代工巨頭媲美富士康,造出全球30%的電腦
    在手機代工領域,富士康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在電腦代工領域,則另有佼佼者,它便是廣達電腦。 據了解,全球將近30%的電腦都出自廣達電腦之手,聯想、蘋果、戴爾等業界巨頭,均為廣達的客戶,這足以看出其在業界的地位。
  • iPhone5中國造 細數華人那些代工企業(全文)_華碩 P8Z77-V PRO...
    在金融危機來臨的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強勁發展、逆勢成長,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佔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3.9%,連續7年雄居大陸出口200強榜首。富士康為蘋果承擔代工業務  富士康家喻戶曉的原因並不是富士康36年的傳奇成長、不是富士康驚人的銷售業績、不是其廣泛涉足的代工產品,卻是2010年來12起跳樓事件。
  • 富士康跌落神壇,曾想與蘋果手牽手,沒想到蘋果扶持了競爭對手!
    眾所周知,富士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為國內提供了幾十萬個就業崗位,但是早期的富士康並不是依靠中國企業的訂單生存的,富士康是一家吃蘋果長大的企業。給一個企業帶來效益的並不僅僅是營收和利潤,還有商譽。如果公司的口碑變差,那麼商譽自然會受到影響,公司的市值也會降低。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誰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著名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那麼,富士康會代工蘋果汽車嗎?1月4日,富士康(鴻海集團)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並且提供其先進位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爭取在2022年Q1前實現M-Byte的量產。富士康造車?是的,前兩個月鴻海的MIH純電平臺都做了展示。
  • 蘋果公司讓富士康代工,自己卻不建廠生產手機,背後原因是什麼?
    而且和華為、OPPO、vivo相比,全部是代工的小米利潤也是很低的。但是讓人疑惑的是,手機行業的巨頭蘋果公司也沒有自己的工廠,還找富士康代工,這背後是什麼原因呢?有自己的工廠,生產裝配手機就會更加的方便,在成本方面也能夠更好地控制。所以一些手機公司都會專門到人力物力比較便宜的地方去建立手機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