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報 | 熊出沒注意!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下)

2020-12-23 第一電動網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節奏之猛,出乎大部分吃瓜群眾意料,隨著補貼這個胡蘿蔔就要被拿走,雙積分策略接棒,我們不經意環顧四周,德系、美系、日系、韓系和法系等外資品牌虎視眈眈,他們將會以什麼樣的策略來應對轉變,對自主品牌會產生何種影響?對國內市場會造成何種衝擊?關稅貿易戰大背景下,他們會不會引發價格戰?我們該如何應對?

帶著諸多問題,我們進行了系列研究,共分為三篇,以饗讀者。本文為第三篇。【研究周報 | 熊出沒注意!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上)、(中)】

如果按照常規車輛來配置,純電動汽車在動力表現方面與傳統燃油車並無明顯差異,如果著重於加速性能,0-100km加速時間甚至超越了目前部分運動豪華燃油車型,專注於純電動性能在加速性和動力感受上,能夠對高端車的動力總成形成駕駛感受上的接近和超越。

從美國Model S與大型豪華車的銷量趨同,到Model 3上量之後對於豪華車銷量的大幅度超越,豪華電動汽車企業需要在各個主打環保的市場進行投入。

純電動汽車在去掉了傳統動力總成的牽絆後,也成為了發展智能、網聯化技術的適當載體,從綜合角度來看,新興廠家和致力於產品高端化的車企,都開始重視純電動汽車和階段性網聯化信息服務技術及基礎的智能駕駛輔助技術。

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入華過程中,有了2018年取消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的政策福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豪華純電動汽車這個細分市場,以跑車、SUV為代表的車輛扎堆,可以窺探外資品牌下一輪重點是面對中國一線、二線限購限行城市為細分市場的純電動車型推廣。

這些進入中國或在國內國產化的平臺,將直接對準蔚來ES8、拜騰、前途、上汽Marvel X等,試圖帶動中國的豪華電動汽車市場。在蔚來的招股書裡寫的比較清晰,這些車在定價和特性上構建了中國發展電動汽車高端化的天花板。

圖1 近期(2019-2021)會陸續在國內亮相的豪華純電動汽車

純電動豪華車動力總成的要求

電動汽車豪華品牌要建立起來,總的來說是車不能小、裡程不能短,加速性不能差,整體需要有動力性、有科技感,座椅和操作要有舒適性。

圖2 豪華電動汽車的消費者調研考量因素

首先是消除裡程焦慮,要給消費者足夠的續航裡程和與之匹配的充電速度,續航裡程的基本基礎是電池要足夠大。

圖3 純電動汽車平臺的過渡和開發

如上圖所示,基本是以70kWh為起點。從這裡細分,400V的電壓平臺和800V的電壓平臺分別需要200Ah和100Ah的電池容量。核心就是在開發基於現有的VDA電芯規格條件下,大容量電芯並聯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的問題。主要的路徑分為:

1)圓柱形電芯:特斯拉從18650升級成21700電芯,從14-16個模組轉化為4個模組,按照UBS的估計,單位電池系統成本降到了178美金/kwh,75kWh的電池成本為13331美金。

圖4 特斯拉模組的變化

2)軟包電芯:這是幾款豪華車Audi Etron、捷豹I-pace和奔馳eQ的電芯選擇,依託於60Ah的軟包電芯,實現4P並聯達到220Ah的容量。

圖5 基於軟包小模組的90kWh以上的電池系統

3)方殼電芯:按照基礎的VDA PHEV2的規格進行60Ah的對標性設計,隨著容量提升,方殼電芯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少。按照寶馬發布的純電動版本雛形,是考慮20個模組分別對著布置,每個模組3.75kWh。

圖6 寶馬電動汽車系統外輪廓

在充電方面,每個豪華車企都是從100kW的快速充電功率起步,不僅考慮絕對的充電功率,而是在固定的時間,如30分鐘的充電電量對應的裡程,使得電動汽車的使用端配置足夠快的補電速率。在電池的散熱方面,需要充分考慮由於快充的要求帶來的溫度控制需求,優化急冷降溫模式。

在動力系統方面,各個企業都充分挖掘前驅和後驅系統的潛力,以捷豹I-PACE為例,分別位於前後軸的兩臺同軸永磁電機根據整車的特性要求,充分去發揮從靜止加速至100公裡/小時的加速時間。

科技感和外觀的要求

有關車輛的美與醜,外形設計和相關成本投入還是能帶來足夠的顏值,大家仁者見仁。而在科技感上面,電動汽車高端的配置,則充分發揮了各個車企在網聯和高端自動駕駛的一些特性部署,所以比較典型的是Waymo拿著捷豹I-pace兩萬臺要去做自動駕駛運營。而特斯拉通過Autopilot系統不斷提升自動駕駛的特性,也使我們對高端自動駕駛車輛能夠達到的潛力充滿了期待。

這幾臺電動汽車,都會從基本的感知和處理系統的配置上提供一個相當高端的搭配,以特斯拉Autopilot系統為例,主要包括:前視攝像頭(擋風玻璃後),前視攝像頭三個本身功能上進行了分工,與長距毫米波雷達(77Ghz)融合來做處理。廣視角前視攝像頭(低速城市路況):120度魚眼鏡頭,用於特定功能的處理,獲取交通燈,障礙物切入行前方行駛路徑和近距離物體。主攝像頭:多用途;窄視角前向攝像頭(高速路況):檢測前方車道情況。側方檢測和側後方檢測攝像頭:這兩邊兩組(4個)主要的功能是檢測側後方盲點區域內的車輛,主要防治在高速行駛過程中,車輛插入變道的信息,還有一些交叉路口 。後方攝像頭:主要考慮在複雜操作和城市道路環境中的情況。

圖7 Autopilot硬體的演變

小結:

除特斯拉以外,豪華電動汽車是各個車企都需要在未來嘗試的,而電池系統成本仍舊高昂的現實,可以通過較高的定價來抵充,在不虧錢的基礎上,嘗試做一些綜合性的儲備和品牌嘗試,是這些豪華電動汽車的主要戰術目標。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7598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研究周報 | 汽車智能網聯五類功能趨勢和中國車企的應有策略
    編者按:為凝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究力量,發揮協作效應,建立特約研究員機制,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大牛作者作為特約研究員,集中多方智慧,深入探索新能源汽車政策、資本、技術、市場等領域,並定期推出【研究周報】,解析行業熱點問題。
  •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延緩,特斯拉入局影響幾何
    「在頂層設計方面,今年將貫徹落實好2017年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要儘快編制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2035年)》。同時,原定2020年底之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完全退出,去年退坡的時間節點是6月底。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退坡的政策可能要平緩一些。同時還要研究促進二手車流通,鼓勵支持農村汽車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政策。」苗圩表示。
  • 威爾森研究:自主車企如何抉擇三類新能源汽車?
    現在這個時刻,對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或許就是百年難遇的颱風口吧。而我們的自主企業就是雷軍口中的那頭「豬」。那在這個颱風口,自主車企是如何抉擇的呢?新能源車發展趨勢遠超節能車現今,節能車包括非插電式混動和雙燃料汽車,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
  • 研究周報 | 新能源汽車「老兵」通用的新挑戰
    面對競爭對手德國車企紛紛借克強總理訪德的機會,在新能源領域大手筆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老兵」通用汽車的新能源戰略,自然很受業界關注。一、「老兵」在美國(1908年-2006年) 通用可以稱得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裡真正的老兵。在1908年通用汽車誕生後不久,便迎來了美國電動汽車發展史上的首個高潮。
  • 幾何汽車是新兵蛋子?看完這些操作,比傳統車企還老練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縱觀幾何品牌的成長史,以及其帶給整個新能源行業的驚豔來看,鄭狀和他的團隊的確非同尋常。就像他的微信籤名「Thinking globally and acting locally」一樣,翻譯成中文就是「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動」。在時下越來越同質化和功利化的新能源領域,如清風一般喚醒了沉寂的市場。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蓋」或是「待發現」的問題,卻在一次監督檢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降低準入門檻後的首次暴雷。 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工信部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此次被查出存在問題的,共計25家車企。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企9家,新能源客車企業10家,專用車企業6家。相對於客車和專用車,此次涉事的新能源乘用車企無疑更受關注。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降低準入門檻後的首次暴雷。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工信部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此次被查出存在問題的,共計25家車企。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企9家,新能源客車企業10家,專用車企業6家。
  • 一季報看中國經濟|車企一季度同比減利百億,3月回暖,汽車銷量降幅...
    長安汽車江鈴汽車實現逆勢增長2019年,在「國六」排放標準升級、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不論是自主車企還是跨國車企都壓力陡增。此次實現業績扭虧為盈,主要是公司產品結構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時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放棄增資優先認購權,預計增加當期非經常性損益22億元左右。也就是說,長安新能源引進的22億元投資或許是長安汽車實現盈利的重要因素。另一家在非常時期淨利潤大漲的上市車企是江鈴汽車。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蓋」或是「待發現」的問題,卻在一次監督檢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降低準入門檻後的首次暴雷。 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工信部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此次被查出存在問題的,共計25家車企。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企9家,新能源客車企業10家,專用車企業6家。相對於客車和專用車,此次涉事的新能源乘用車企無疑更受關注。
  • 回顧2020年影響汽車市場發展的四項新政|新能源汽車|特斯拉|換電站...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指出,早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已經有呼籲,認為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應該真正補給普通民眾,而不是有能力購買豪車的經濟水平較高的消費者。這一定程度上也反過來刺激車企,使車企未來的戰略更加明確,如果要做高端車的話,不應該依賴補貼,而是專注做產品競爭。另外,蔚來獨享高端純電動補貼,也讓其他新能源車企看到了入局「換電」模式的必要性。
  • 法蘭克福車展德系車企瘋狂秀新能源肌肉,中國新能源拿什麼來抗?
    在這場被譽為汽車工業的「奧運會」上,德系車企在自己的家門口將法蘭克福車展活脫脫的變成了一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秀肌肉大賽」。如果將來這些產品進入到國內市場,說不定還能引領一波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新格局,而說了那麼多年彎道超車的中國新能源品牌恐怕又要甘於人後了,但我覺得現在下結論恐怕還為時尚早。所以,中國新能源品牌要拿什麼來抗?
  • 多家車企表達登陸科創板意向 新能源汽車存活不易
    造車新勢力備戰科創板的熱情也在不斷升溫。《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由於新造車企業所處的行業正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範疇,自身主打的科技屬性又符合科創板定位,同時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目前包括奇點汽車、博郡汽車、合眾汽車、天際汽車、前途汽車等多家車企均表達了登陸科創板的意向。
  • 國家出新政策前,新能源汽車如何發展,聽聽車企怎麼說
    最近幾年,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認可的發展大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以驚人的速度擴大著規模,在中國誕生了一批國產新能源品牌,眾多一流的車企在豐厚的政府補貼支持下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產品。在政策收緊和疫情影響的雙重打擊之下,從2019年7月至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連跌超過12個月。
  • 汽車大觀|再推新能源高端品牌,長城汽車勝算幾何?
    總體來看,專注小型電動車的歐拉品牌雖然銷量表現不錯,但不能完全滿足長城汽車對品牌高端化的需求。而光束汽車項目受疫情影響推進緩慢,且品牌也不完全屬於長城。因此,SL項目的推出既是順其自然,也是長城汽車為進一步提升品牌力、搶佔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而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 幾何汽車瞄準用戶需求:攜手小鵬開啟純電造車共創共融新路徑
    作 者 | ALEX 編 輯 | 風車 國內純電市場上的大熱品牌,都有哪些?5G盛行的時代下,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會有怎樣的順勢而為?
  • 「禁售燃油車」成汽車圈熱詞 部分車企先行明確時間表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曾表示,「禁售燃油車是天大的事,我國在禁售燃油車問題上要慎之又慎,要按照科學規律,要按照市場規律(考慮),不要盲目跟進。」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則明確支持禁售燃油車,他認為:「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即使各方見解不一,但對禁售燃油車,部分車企已先行明確了時間表。
  • 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戰略投資完成後,大眾中國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26.47%,成為第一大股東。我們認為此次合作,將加強雙方在電池領域的業務合作,國軒高科將成為大眾中國的重要供應商之一,帶動未來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長。同時,伴隨著體量的擴張有望進入更多車企供應鏈體系,擴大市場份額。
  • 銷量狂飆的歐洲新能源市場,能給中國什麼啟示?|汽車產經
    諮詢機構測算,歐洲今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有望突破117萬輛。超越中國成為新能源車第一大市場,將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也曾表示憂慮: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應該「起了個大早,但是趕了個晚集」。 當然,盲目地爭奪世界第一可能並無太大意義。但是,像德國滲透率從7%到20%僅用半年這樣的發展速度,對於將新能源視為汽車行業「彎道超車」機遇的中國來說,想必不缺少一定的參考意義。
  • 「嬌生慣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真的在茁壯成長嗎?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自2013年放量以來,至今已經年銷過百萬輛。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分別增長59.9%和61.7%,從規模和增速上看,均排在世界前列。
  • 2020,新能源市場的冰與火之歌_易車網
    撰文|張傳宇 編輯|路由社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充滿了失意者和得意者。年初,受到新冠疫情和年度補貼下滑預期的影響,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新能源車企,陷入了發展的低潮。而後,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產能、消費的率先復甦,中國新能源市場終於在「跌跌不休」的走勢中,走出了一條「逆勢增長」的曲線。2020年,中國新能源市場也呈現出一個低開高走的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10月,該細分市場批發銷量突破14.4萬輛,同比增長119.8%,環比增長15.9%,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