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森研究:自主車企如何抉擇三類新能源汽車?

2020-12-25 蓋世汽車資訊

小米手機創始人雷軍說過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一頭豬在風口,颱風大,它就能飛起來。現在這個時刻,對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或許就是百年難遇的颱風口吧。而我們的自主企業就是雷軍口中的那頭「豬」。那在這個颱風口,自主車企是如何抉擇的呢?

新能源車發展趨勢遠超節能車

現今,節能車包括非插電式混動和雙燃料汽車,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根據威爾森監測到的數據,2013年以前節能車與新能源車仍是勢均力敵的局面,但自2013年以後新能源車開始呈反超趨勢,2014年後在政策紅利的驅動下,新能源車實現大幅激增,超越已呈下降趨勢的節能車。節能車2015年銷量僅相當於新能源車銷量的5%,在沒有政策扶持的情況下,幾乎已經被國內各大廠商所拋棄。

新能源汽車國內狀況:純電動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佔比高達88%

威爾森監測數據結果顯示,2016年以來,在純電動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佔比高達88%,合資和進口品牌只佔到12%,主要銷售價格區間為14-21萬之間;而插電式混動汽車領域,自主品牌佔有36%,合資和進口品牌佔據64%,主要銷售價格區間落在20-60萬元。顯而易見,自主品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佔比雖高,但產品定位較為低端,單車利潤空間有限;而在插電式混動汽車領域雖然只佔據三分之一的份額,但產品定位在中高端水平,單車利潤較前者要高得多。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板塊的燃料電池汽車,為何沒有呈現在圖中?原因在於其2015年產量僅10輛,來自於上汽集團生產的榮威950FuelCell插電式燃料電池車。如此稀少的產量自然是無法納入統計中,而從三類新能源汽車的原理優劣便可窺探導致燃料電池汽車與其他新能源汽車有著如此懸殊差距的原因。

三類新能源汽車的原理優劣總結:最符合市場的應為插電式混動車

通過對比可發現,燃料電池汽車優勢非常明顯。其加注燃料的時間之短和續航裡程之高都極具競爭力。但其易爆易燃的特性、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投入成本大,都是難以接受的硬傷,並限制了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使其至今仍不能在新能源汽車板塊擴張。

而作為份額最大的純電動汽車亦並非最優之選。源於三大缺陷: 第一,續航裡程有限。即使是特斯拉 Model S最高續航裡程也只有557km,相比燃料電池700km的續航裡程,明顯處於劣勢,難以滿足日常出行需求。第二,充電時間冗長。Model S快充也需時4.5h,其他自主品牌起碼需6h以上的充電時間。如此長的充電時間,讓純電動車幾乎成了「一次性」產品,當耗盡續航裡程,基本上就可好好「睡上一大覺」,對接下來的出行計劃也會有所影響。第三,充電樁不足。相比於覆蓋全面的加油站,分布不均的充電樁造成人們出行的短板,原本續航裡程就不高的純電動車,萬一電量耗盡時周圍無法充電,就只能依賴救援拖車。這也使得純電動車活動範圍非常有限,基本以城市內或城市周邊短途出行為主。

可見純電動車的局限性非常明顯,而燃料電池車雖然優勢突出但各方面尚且不成熟,整體難度非常大,技術先進如豐田尚且舉步維艱,自主廠商若想進軍燃料電池汽車市場,付出的成本和時間都將是三者中最大的。綜合來看,現在最符合市場的應該是插電式混動車,在城市內以純電驅動,實現零油耗行駛,長途出行時則以發動機驅動,無需顧慮續航問題。雖然價格較高但也在接受範圍之內,可算是一種成熟落地的選擇。

將純電動汽車作為戰略導向產品 有很大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為什麼國家依舊選擇現階段局限性較大的純電動汽車作為戰略導向產品呢?原因就在於「彎道超車」上。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了超越歐美及日韓的可能性,自主企業另闢蹊徑,在對手薄弱的地方突圍將會是最佳選擇。插電式混動車帶著發動機,只要這臺發動機存在,幾乎就相當於發動機的比拼,而要在發動機技術上超越汽車行業的諸多龍頭,這並非易事。外資企業技術底蘊較深,且國際市場上插電式混動汽車仍是主體消費產品,合資和外資廠商亦將持續深耕PHEV市場。這塊硬骨頭,短時間內自主廠商依舊較難啃得動。而純電動汽車領域是合資&進口品牌尚未全面進軍的領域,政府清楚意識到此領域才最有可能短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但亦不否定其他兩大板塊異軍突起的可能。所以政府整體鼓勵支持新能源汽車三大板塊蓬勃發展,但將資源的天平更傾向於純電動汽車領域,並嘗試讓市場自主調節。

按需抉擇,把握風口機會,實現「上天」

在各方面因素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這個颱風口便出現在世人面前,自主廠商也需各自做出抉擇。選擇純電動汽車的,雖然囿於中低端定位,利潤空間有限,但優勢明顯,不僅準入門檻更低,體量增長更快,且有政府支持更易面對發展中的困難;而選擇插電式混動汽車,雖也可獲政府支持,但力度和廣度較純電動汽車還是略有不足,且要與眾多合資進口車企走馬回槍實屬不易。不過產品成熟落地,更適應當下的交通狀況,更能被國際市場所接受,且單車利潤空間巨大,定位中高端車型,更易實現品牌溢價。

每一種成功都離不開抉擇者始終如一的堅守和努力。純電動汽車需要突破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插電式混動汽車需突破內燃機技術以及考慮內燃機電動機的兼容匹配;燃料電池汽車需突破燃料電池技術和完備基礎設施。而這每一種抉擇都需研發出真正符合消費者需要的,能滿足現實生活使用標準的民用產品,而非「一次性」產品。這離不開每一位抉擇者拋卻投機心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匯聚資源,排除萬難,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偉業。只有這樣,每一家做出抉擇的自主車企才不會浪費了這次颱風口,「豬」才能成功上天。

本文作者:謝兆韓 威爾森諮詢有限公司市場分析師

原標題:《威爾森研究:風口上的豬能上天嗎?自主企業的抉擇》

註:本文是「蓋世汽車·新能源」獨家特約稿件,轉載必須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威爾森研究:市場環境平穩發展 車企穩中求勝
    威爾森公司近日發布9月宏觀經濟分析報告,報告從宏觀經濟、政府政策、市場供需、企業運營等方面透視汽車市場環境。研究發現,9月汽車市場處於平穩發展狀態,車企需要更貼近市場,加快產銷調整,爭取穩中求勝。
  • 威爾森研究:如何應對新能源市場「攪局者」特斯拉Model 3?
    3市場背景分析Model 3上市外部環境分析2016年Model 3在美國發布,此時海外EV市場尚不成熟,出於盈利考慮大多車企尚未入場2019年國產Model 3開啟預售時,市場競爭激烈,在補貼作用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產銷規模已近百萬,但大多高端車型市場表現仍待全面激發。
  • 威爾森:2030年 新能源車銷量與燃油車相當
    7月20日,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NBD汽車承辦的「2018產業創新和新能源汽車峰會暨』美好出行』獎頒獎典禮」上,廣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高級諮詢顧問田偉東在最新發布的《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給出這一預測。
  • 研究周報 | 熊出沒注意!跨國車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幾何(下)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節奏之猛,出乎大部分吃瓜群眾意料,隨著補貼這個胡蘿蔔就要被拿走,雙積分策略接棒,我們不經意環顧四周,德系、美系、日系、韓系和法系等外資品牌虎視眈眈,他們將會以什麼樣的策略來應對轉變,對自主品牌會產生何種影響?對國內市場會造成何種衝擊?
  • 威爾森首席產品創新營銷官:車企應該怎樣做數位化轉型?
    近年來,面對新造車企業的壓力、消費者的需求,傳統車企不得不做「數位化轉型」。但不少車企看不到數位化的商業價值、找不到轉型的方案,一邊心急如焚,一邊在疑惑中觀望。 近日,廣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爾森」)首席產品創新營銷官CMIO賴敏茹在36氪專訪中表示,汽車行業數位化轉型的本質在於車企應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挖掘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價值,在用戶買車、用車和增換購等環節不斷觸及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增加用戶粘性。
  • 車企年末銷量迎來兩位數增長
    而今年很多經銷商沒有銷量壓力,同時北京等地消費者購車是剛需,汽車產品零售價格平穩回升的同時,銷量也有較好的表現。此外,目前出口市場表現良好,消費者購車的熱情相對較高。另一方面,車企在12月份頻推新車,這也刺激了終端銷量的增長。根據威爾森預測,12月投放的新車約35款,其中全新車型26款,其餘是改款、換代車型。
  • 汽車新創峰會共識:造車新勢力加速融入傳統產業
    5月19日,2017中國汽車新創峰會在北京舉辦。本次活動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任指導單位,威爾森諮詢有限公司擔任智慧支持機構,博世、北汽新能源特別支持,車雲網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對本次峰會進行了報導。本次峰會圍繞幾個大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三個方向展開。
  • 國家出新政策前,新能源汽車如何發展,聽聽車企怎麼說
    最近幾年,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認可的發展大趨勢,在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以驚人的速度擴大著規模,在中國誕生了一批國產新能源品牌,眾多一流的車企在豐厚的政府補貼支持下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產品。在政策收緊和疫情影響的雙重打擊之下,從2019年7月至今,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連跌超過12個月。
  • 合眾新能源汽車「掌門人」方運舟的造車思考
    在自主品牌車企辛勤耕耘十六年,篤信只有思考、鑽研與創新,才能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向全球先進水平靠近;而後,進入清華大學深造,成為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新能源汽車專家組長、清華大學教授兼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的博士後;並於不久後的2014年,在浙江嘉興創立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便是方運舟的職業發展軌跡。
  • 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冰火兩重天?
    來源:成都商報圖集 力帆股份、眾泰忙重整,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相繼IPO傳統自主車企VS造車「新勢力」 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多家傳統自主車企遇困,另一邊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合眾汽車、理想汽車……大批以製造新能源汽車為主的「造車新勢力」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北京時間8月8日凌晨,小鵬汽車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文件,擬於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XPEV」。發行價區間和發行股份數未定,融資額暫不確定。
  • 威爾森:2017年新能源車增長動力分析
    威爾森曾在一篇新能源中長期預測文章中對2018-2030年的銷量作出了預測,協助廠商進行中長期規劃。但對於新能源車市場,大部分廠商也是兩眼一抹黑。當下新能源車市場的機會到底在哪裡?2017年增長的動力來自哪裡?相信這些是廠商更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從免徵購置稅延長兩年,到「新基建」形成客觀助力,再到相關生產企業準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2020年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而言,可謂是利好不斷。同時,為了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相關部門還用數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方式為其拓展消費渠道,提振信心。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從免徵購置稅延長兩年,到「新基建」形成客觀助力,再到相關生產企業準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2020年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而言,可謂是利好不斷。同時,為了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相關部門還用數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方式為其拓展消費渠道,提振信心。
  • 「優等生」領跌三季度業績 車企受累新能源補貼退坡或成常態
    「車市不振的確是車企利潤下滑的導火索,除此之外新能源補貼的退坡也直接導致了很多車企利潤的直線下滑。這反映出,目前我國主流自主品牌車企的抗市場打擊能力仍然十分弱,產品布局也非常不平衡。車企並不應該簡單地通過促銷來維持市場份額,而應該在經營理念和產品布局等方面主動反思並作出調整。」海通證券分析師周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
  • 自主車企上探高端 未來十年誰能構築品牌護城河
    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跌宕前行。  從2010年-2014年自主品牌的「冰河期」到2015年SUV市場紅利爆發再到2016年以領克、WEY品牌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高端化的嘗試,曾經野蠻生長的自主品牌在時代的大潮中也在經歷洗牌。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從免徵購置稅延長兩年,到「新基建」形成客觀助力,再到相關生產企業準入門檻的進一步降低,2020年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而言,可謂是利好不斷。同時,為了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相關部門還用數次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方式為其拓展消費渠道,提振信心。
  • 研究周報 | 汽車智能網聯五類功能趨勢和中國車企的應有策略
    編者按:為凝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究力量,發揮協作效應,建立特約研究員機制,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大牛作者作為特約研究員,集中多方智慧,深入探索新能源汽車政策、資本、技術、市場等領域,並定期推出【研究周報】,解析行業熱點問題。
  • 車展洞察 | 廣州車展:狙擊自主車企的高端化
    在不景氣的2020年,車企們都在用儘自己的看家本領,以期換取來年的「暖陽」。   近年來,隨著車市遇冷,豪車品牌和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探,蠶食著自主品牌發展空間,向上成為了每家車企的必選題。   受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裹挾,汽車價值正面臨重構,在燃油車時代頻頻衝高卻幾乎未有成功案例的車企們,正密集發力三度衝高。
  • 國六排放標準延期執行影響解析|報告研究
    》,從排放標準、新能源、老舊車報廢、二手車、汽車金融五大方面落實相關措施支持汽車消費,其中提出調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車企給予尚未做好國六切換準備的自主車企更長的準備期,利於現有國五及國六過渡期排放標準的庫存車輛消耗由於疫情影響車企庫存切換的節奏
  • 從華為海思看自主研發的重要性,聊聊同樣自強奮發的自主車企
    說到自強自立具備核心實力的自主車企,不得不提長城汽車,曾經因為沒有核心實力,長城汽車備受挫折頗感無奈,也由此反倒激發了長城人在薄弱環節,進行自立自強的奮進之路破冰之旅。2000年,長城汽車成立保定長城內燃機有限公司,當年6月份投產,年產能力8萬臺多點電噴發動機,成為當時國內最早擁有核心動力的自主車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