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車企的南北「孤星」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2020-12-18 中國企業報

自主品牌車企的南北「孤星」

中國汽車是從自主品牌開始的。上世紀50年代的「紅旗」,雖基本承襲了蘇聯技術,但仍然是為國內外所廣泛認可的中國第一代自主品牌。而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和第一大產量國,我們又不得不連續多年重複著一個現實:本不多的自主品牌的領地越加萎縮,純自主品牌車企竟只剩下了南江淮、北長城。

長城汽車「腳下在用力」

要說自主品牌不能不說長城汽車,這個前身僅為集體所有制性質的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為一個在香港H股上市的第一家民營車企。在最近美國福布斯雜誌發表的《2015年福布斯全球實力最強的汽車公司排名》中,長城汽車排名第21位,在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中排名第三,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北京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分列第10、17、23、24、25位。對於沒有一點合資背景的自主品牌而言,獲得如此業績確實需要堅強的意志和踏踏實實的精神。按軍人出身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的話說,一定要沉得住氣,並「每天進步一點點」。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一線銷售負責人坦言,2014年是自主品牌最慘烈的一年,乘用車中的轎車市場幾乎都成了合資品牌的天下,雖然自去年9月自主品牌開始連續6個月全線飄紅,但實質上是靠低價爭量和SUV、MPV等細分市場來維持,這種好的景象實際上很脆弱,如果合資品牌也參與到這一市場競爭中來,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就目前來看這一趨勢將很快變為現實。

對於下一步布局,長城汽車早有考慮。魏建軍前不久說過,長城沒有成立合資公司的「熱鬧」,也沒有收購外資品牌的「風光」,但長城卻總是「鴨子浮水,腳下在用力」。他認為,「自主品牌汽車要想有所突破,需要下大力氣進行核心技術創新研發,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人」。

面對合資品牌的追剿,以長城、比亞迪、江淮、奇瑞等為主的自主品牌已開始向小型SUV更加細分的市場延伸,同時,通過技術和工藝來提升SUV、MPV的品質,向真正的越野性和舒適性靠近。

在今年4月份上海車展期間,以皮卡、SUV、MPV起家的長城汽車,展館的命名也直接選用了「HAVAL」,然後攜旗下的H2、H6、H7、H8、H9和H6Coupe登臺展示,表明哈弗未來走的是藍標和紅標雙產品線的戰略。這也體現了長城汽車果斷暫時放棄轎車業務,從而專注SUV的研發的大的戰略取向。

藍標紅標首先是產品定位上有區別,以分別面對不同市場人群。藍標產品風格側重炫酷、新穎,造型運動範十足,充滿科技感,定位新年輕態人群;紅標產品風格大氣、張揚,側重豪華、便捷、多用,定位主流家用人群。兩個產品線將在功能、配置等方面採用不同的策略,依據定位形成各自不同的特點。

6月是汽車銷售最淡的一個月,各大汽車廠商都已展開了瘋狂的促銷手段,衝擊上半年銷量。6月13日,長城汽車將在合肥舉辦的2015國際品牌汽車博覽會上,進行大幅度的降價促銷活動。一場SUV、MPV降價肉搏在所難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自主品牌有足夠的耐力,將會在這一節點上死死地守住陣角。因為合資品牌增長已開始顯現頹勢,這也是近三年來自主品牌臥薪嘗膽,潛心革新的結果。

江淮汽車並不拒絕合資

要說合作,江淮汽車起步並不晚,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江淮汽車就與韓國現代合作,引進先進的製造技術、生產設備和管理經驗,但他們的合作並沒有以品牌和市場為代價,而是以一種純技術性合作的模式將人家先進的製造技術和管理經驗吸收,並進行了自我創新,成就了江淮輕卡一統天下的格局,也造就了獨特的JAC企業文化體系。

與江淮汽車有過接觸的記者都知道,江淮是一個與世界融合度很高的企業,不僅是他們的產品聯繫著千家萬戶,而且資本和技術也和很多國家、地區合作交融。據初步了解,江淮在國內各種生產基地就不下10家,加上國外的合作企業總數也在15家以上。但是真正與國外知名品牌成立一個合資企業,以一個合資品牌生產和銷售汽車卻從未有過。

2010年之前,自主品牌的日子還算可以,雖然江淮在進入轎車領域後發展有所放緩,但整體發展較為順暢,2011年以後,由於受合資和進口品牌的夾擊,江淮轎車陷入沒有合資品牌支撐的血拼之中。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說,江淮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合資的自主品牌,沒人養我們,不創新就活不下去。江淮發揮已有優勢,先期以政府採購為突破口發展SUV等乘用車車型,在已經爭得頭破血流的乘用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自2012年以來,一直佔據我國SUV市場前沿。

從今年上海車展的動向看,SUV已成為國內外車企爭奪的對象,每個車企都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SUV,特別是合資車型價格開始直逼自主品牌,而像江淮這個沒有一點合資背景的車企只能在品質、服務體系和細分市場上尋求自己的支撐點。

對江淮而言,合資與否也有一個痛苦和糾結的過程。剛開始,奇瑞、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共同站臺,精神上還多少有點底氣,隨著以上三家車企陸續收購、合資注入國外頂級汽車品牌的血液,江淮真的有點坐不住了。剛開始還在堅持說自己是全國唯一沒有合資背景的自主品牌車企,感到有點英雄氣概,但當看到僅一江之隔的奇瑞也與捷豹路虎聯姻,比亞迪更是攀上戴姆勒奔馳時,江淮明顯有點孤軍奮戰的悲壯。

安進認為,我國前一段時間的合資品牌大多是品牌的代工企業,只不過從資本屬性來說有50%的股份,可以通過資本屬性來獲取利益,而為了這點利益我們付出了中國市場準入的代價。前一段時間有篇文章說,今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已有15年,今後成立合資汽車企業的股比將不受限制。如果這一說法變為現實,這可能將是中國汽車產業的最大變化,而對於沒有合資背景的江淮來說可能是場噩夢。

安進說,並非合資就有出路,但江淮並不排斥合資,江淮之所以一直沒有合資,並不是說江淮很清高,而是沒有在合適的時機找到合適的對象。無論什麼時候江淮都不會放過任何適合自己的機會。但是無論怎麼發展,中國車企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如果有一天中國工人都有自己的絕活,都像德國、日本的工人那樣,肯鑽研、甘寂寞,到那時中國品牌就會用品質說話,讓世界傾聽。誰還在乎你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

相關焦點

  • 優秀品牌企業呈現四大新亮點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2018(第五屆)中國品牌影響力評價報告在京發布 來源:中國企業報   5月24日至25日,2018(第五屆)中國品牌影響力評價成果發布活動在京舉行。本屆活動由《中國企業報》集團、中國改革報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文博會中國國際企業品牌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發現品牌》欄目組等單位共同發起主辦。
  • 自主車企上探高端 未來十年誰能構築品牌護城河
    在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將劃上句號的時候,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還在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中跌宕前行。  從2010年-2014年自主品牌的「冰河期」到2015年SUV市場紅利爆發再到2016年以領克、WEY品牌為代表的自主車企高端化的嘗試,曾經野蠻生長的自主品牌在時代的大潮中也在經歷洗牌。
  • 從華為海思看自主研發的重要性,聊聊同樣自強奮發的自主車企
    也由此聯想到我們自主車企中,同樣值得我們敬佩的,掌握核心實力自強不息的民族企業。說到汽車,眾所周知最為核心的就是三大件。而三大件最關鍵的就是發動機變速器。因為我國汽車行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說到自強自立具備核心實力的自主車企,不得不提長城汽車,曾經因為沒有核心實力,長城汽車備受挫折頗感無奈,也由此反倒激發了長城人在薄弱環節,進行自立自強的奮進之路破冰之旅。2000年,長城汽車成立保定長城內燃機有限公司,當年6月份投產,年產能力8萬臺多點電噴發動機,成為當時國內最早擁有核心動力的自主車企之一。
  • 華為的鴻蒙OS已經發布了,自主車企的「鴻蒙」多久上市呢?
    然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汽車製造領域,自主汽車品牌目前仍有許多技術瓶頸受到國際一流車企的制約,亟待突破。比如,相較國際上那些動輒「百年老字號」的一流汽車品牌,我們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領域還有差距。但好在,隨著近幾年中國車市的興起,我國車企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和發展的時機,同時也在相關領域獲得了一些突破。
  • 多個細分市場失守 自主品牌車企走到「十字路口」
    來源:中國經營報多個細分市場失守 自主品牌車企走到「十字路口」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在車市持續低迷、合資品牌加速進攻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遭到「蠶食」。這意味著,「品牌向上」將繼續成為自主品牌的必然訴求。不過,CIC灼識諮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在整體車市下滑的當下,合資品牌紛紛通過打價格戰來維持市場地位,擠壓了自主高端品牌的生存空間。另從自主品牌自身高端化的發展歷程來看,都有「操之過急」的問題存在,要在逆境中實現突圍任重而道遠。
  • 變盤ing:自主車企和中國車市正在經歷著什麼?(下)
    比如有很多企業掉隊了,但有些企業活得很好。豪華品牌體系中,ABB不動如山,小眾品牌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DS等幾乎銷聲匿跡;合資品牌體系中,法系全面潰敗,雷諾退出中國,標緻和雪鐵龍自保亦有困難;自主品牌體系中,長城吉利越做越大,眾泰、漢騰、川汽野馬、斯威行將就木。
  • 3M報事貼品牌與印象筆記聯手推出電子報事貼
    上海2013年9月29日電 /美通社/ -- 近日,印象筆記(Evernote)與3M報事貼(Post-it)共同宣布將藉助印象筆記技術,合作推出一款電子報事貼產品。即日起,用戶可以使用iOS7版本印象筆記獨有的便利貼攝像機功能拍攝照片,並立即將之轉換為報事貼,隨時隨地進行存儲、共享和查看。
  • 重磅|企業報廣東公司攜手蘇州廣和電子商務集團,煮酒點江山
    這或許可以解釋,企業報廣東公司與茅臺貢酒全國運營中心總代理廣和電子商務集團,第三次碰面即正式籤約的果斷與堅定。2020年8月4日,《中國企業報》集團廣東灣區公司與廣和電子商務集團正式籤約,雙方就後疫情時代「新消費發展趨勢」、「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升級」、「新零售模式重構」、「電子商務平臺垂直化、品牌化發展」等命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 美適臣:大健康行業冉冉升起的新星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在盛夏來臨之際的黃金五月,由《中國企業報》集團、中國改革報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品牌戰略研究中心、文博會中國國際企業品牌文化博覽會組委會、《發現品牌》欄目組聯合舉辦的2018(第五屆)中國品牌影響力評價成果發布活動順利在京召開。
  • 威爾森研究:自主車企如何抉擇三類新能源汽車?
    現在這個時刻,對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或許就是百年難遇的颱風口吧。而我們的自主企業就是雷軍口中的那頭「豬」。那在這個颱風口,自主車企是如何抉擇的呢?新能源車發展趨勢遠超節能車現今,節能車包括非插電式混動和雙燃料汽車,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
  • 自主品牌密集發布新平臺 架構化造車成市場競爭「殺手鐧」?
    「大眾最早提出『造車平臺』,在平臺之上,誕生了模塊化的生產與管理理念,後來是豐田推出TNGA火了,自主品牌領克推出CMA。」SoCar產品戰略諮詢創始人&CEO張曉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悉,架構化、平臺化、模塊化造車並不是新概念,只不過近年來車企更願意通過宣傳平臺來為產品「背書」。
  • 自主品牌高端化屢戰屢敗 借力新能源是否良丹妙藥?
    其中不少車企試圖通過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彎道超車」,但這條路註定不太好走。進入2020年以來,自主高端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上汽榮威、東風汽車分別於今年4月份、7月份發布了全新R標、嵐圖品牌。僅在11月份,就有寶能、長安汽車接連宣布旗下高端品牌的新進展。截至目前,包括長城、吉利、長安、奇瑞、北汽、上汽、寶能等多家車企均在高端品牌上有了布局。
  • 中國企業報-電子報
    新竹公司是中國消防協會(CFPA)成員單位;是中國消防產業30強企業之一;是美國消防協會(NFPA)成員單位;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在同行業中是唯一一家通過國軍標認證,並取得武器裝備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是我國軍方指定的唯一一家消防設備生產廠家。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個地區,並隨同我國對外總包工程進入德國、印尼、韓國。
  • 「優等生」領跌三季度業績 車企受累新能源補貼退坡或成常態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劉俊晶 隨著上市車企今年前三季度財報密集發布,一眾「優等生」主流自主品牌車企集體遭遇「滑鐵盧」。2017年以來,中國乘用車市場開始進入微增長階段,甚至有部分月份出現汽車市場罕見的同比負增長。在市場銷量增速調轉直下的情況下,自主品牌車企雖然採取多種手段應對市場變化,但是銷量和利潤雙重下滑的境況卻並沒有得到改變。尤其是對於銷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而言,對於完成年度銷量目標和銷量排名的渴求使其選擇「以量換價」,這不僅對於車企年終利潤的提升無益,也證明自主品牌車企並沒有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確道路。
  • 雙積分大限將至 都哪家車企在瘋狂買分?
    根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要求,2019年,車企的新能源積分所佔比例要達到10%,2020年的積分所佔比例為12%,如果積分不達標又未抵償負積分,車企將面臨被暫停申報汽車目錄、停止部分傳統汽車車型生產或進口等處罰。
  • 自主排量漸大、合資排量漸小,自主、合資產品排量為何相向而行?
    「事實上,近年來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地位確實有所提升,得益於中國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和年輕消費群體成為主力,汽車產品不再像過去一樣只通過發動機、變速器和底盤來衡量。」唐志軍表示,自主品牌在電子配置方面的全面提升,迎合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也與外資品牌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
  • 車展洞察 | 廣州車展:狙擊自主車企的高端化
    在不景氣的2020年,車企們都在用儘自己的看家本領,以期換取來年的「暖陽」。   近年來,隨著車市遇冷,豪車品牌和合資品牌價格不斷下探,蠶食著自主品牌發展空間,向上成為了每家車企的必選題。   一汽紅旗也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種子選手」。 這個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直接運營的高端汽車品牌,今年銷量突破15萬輛,成功打入豪華品牌陣營,其高端價格能與外資豪華車比肩,比如定位於新時代C+級豪華旗艦轎車的紅旗H9,官方指導價為30.98~ 53.98萬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自主品牌高端化是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 電子科技圈的「春晚」,車企來湊什麼熱鬧?
    回到最開始的標題,那麼車企來湊什麼熱鬧呢?實際上,汽車企業並不是第一次參加CES,作為現代工業結晶的產物加上近年來汽車科技不斷的智能化,已經逐漸成為CES的重頭戲了。從去年傳統電子科技巨頭都紛紛插手汽車行業就能看出端倪,索尼推出概念車Vision-S,超市場預期,挺進汽車業。亞馬遜、谷歌、騰訊等科技巨頭,加強與傳統車企合作,以Tier1供應商身份進軍汽車業……瞬間搶了傳統車企的光環。
  • 自主品牌真的超越韓系車了?
    一來他們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故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步,看似一甲子的歷史卻幾經沉浮,初期無一例外走上了抄襲模仿的道路,且核心技術大多借鑑一衣帶水的日系品牌;二來和中國品牌一樣,韓國人也喜歡「師夷長技以制夷」,從奧迪、寶馬等一流車企挖人才,不斷發展壯大自己來反制外資車,最突出的例子自然是用設計拯救起亞的彼得希瑞爾。
  • 車企和電池廠家紛紛組CP 電池企業成香餑餑,車企除自建工廠外還...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曾祥萍) 隨著大眾入股江淮並布局電池廠、奔馳全球布局9家電池工廠計劃的陸續曝光,國際上主流車企布局電池業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電池行業一下子成了車企爭搶的香餑餑,車企以入股組CP(配對,Coupling的簡稱)、自建工廠等方式,為實現新能源電池的自給自足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