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因此孫子兵法說,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可見領導者多麼需要把自己先要練得不可戰勝。
在現代商業世界中,有些傑出企業領導人如賈伯斯和貝索斯,都不太在意競爭者,真正在意的是整個組織能否圍繞客戶需要持續創新。在他們看來,勝利之師不關注打敗競爭者,勝利之師關注的如何持續創造客戶和贏得客戶!
組織很奇怪,像生命體一樣,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興旺、衰弱、消亡的階段。再有雄心的創始人,也不過希望追求「百年老店」之夢想,極少有追求「千年老店」的,可見組織的壽命比人長不了多少。
組織要想可持續,就一定要學會自我折騰,主動進化。當出現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可能已經為時已晚。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此,一把手或者一號位需要對組織出現的衰落信號非常敏感,這樣才有可能「治未病」。哪些可能是組織的衰落信號呢?
那就可能多了去了,試舉幾例:
增長放緩了一段時間了,顯著跑輸大市不說,千方百計抓增長效果不明顯;
相當時間來,很少產生新發現、新點子、新打法;
幾乎看不到、聽不到有價值、有意義的客戶反饋;
組織中流程越積越多,不少人對創造新流程非常感興趣,對流程冗長、影響效率節奏的抱怨越來越多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拍老闆馬屁,在公開場合幾乎聽不到講公司不好的話了;
正式信息渠道變得越來越模糊,小道消息、八卦傳言滿天飛;
顯而易見的庸才上臺、有戰功有個性的猛將下馬;
開會越來越低效和無效,很多人不直面問題,盡講些政治正確的廢話;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案例越來越多;
內部互相扯皮成為普遍現象,重要業務幹部發現花在對付內部人身上的時間大大超過服務外部客戶的時間;
企業內部等級森嚴,越級溝通不被鼓勵;部門牆嚴重,獨享而不是分享信息的行為比比皆是;
被吐槽的事情越來越多,核心「槽點」長期得不到解決、員工士氣低落、流失率居高不下;
……
如果上述症狀你的組織基本有份,那就需要馬上警覺,不得不進行企業的重啟、重塑和再造之旅了!
當然組織的自我折騰和持續進化,還必須方向對頭、時機恰當、力度合適,否則就會不折騰等死、瞎折騰找死。
組織進化和自我折騰首先需要解鎖、破冰,然後才能重啟、激活和重塑。
組織的解鎖從一把手自我覺察開始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組織被鎖住、卡死總有各種原因。但最大問題常常出在前三排,根子往往就在主席臺。而一切問題都是一把手、一號位的問題。
因此組織的解鎖,需要從一把手入手,特別是一把手的自我意識、自我覺察入手。
但有意思的是,一把手的對內覺察往往弱於對外覺察:知彼是高手、知己是弱智;對外-對市場、客戶、競爭者洞若觀火;對內-對組織、團隊、身邊人一葉障目。
很多內部眾所周知、顯而易見的問題,到了一把手那裡往往不以為然,甚至擁有完全相反的認知。
因此,組織解鎖,不從一把手的解鎖、不從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覺察開始,基本沒戲。
但提升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幾乎比登天還難。主觀、任性、自戀的一把手比比皆是。再說作為一把手,淫威、固執、一言堂、剛愎自用在所難免,沒有這種霸氣,可能也成不了氣候。
再者,任何組織都存在唯上之風,老闆聽到的都是好話,員工報喜不報憂基本是常態,你怎麼能讓一把手聽到真話、看到真相呢?!
一把手內心的自尊、自大和自戀,也促使他們選擇性吸收信息。自身的過濾系統越來越吸收使自己強大、牛逼的信號,過濾掉有可能使自己變得弱小的信息。
如何提升企業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
在領教工坊觀摩私董會的活動之後,發現私董會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近20位企業創始人加入一個私董會之後,通過對成員單位的集體調研和集體診斷,尖銳犀利、直截了當給被調研企業的創始人反饋。因為互相之間沒有利害關係、承諾互相支持各自的成長,因此可以做到坦誠相見、刀刀見血!
這種鮮血淋漓式反饋,是創始人在平時很難獲得的。讓手下的員工給老闆真誠的批評式反饋,基本上是美麗的幻想。外部顧問也只能看到創始人一部分的行為,況且又有多少外部顧問敢於直面客戶的問題,面對企業創始人的致命傷死追爛打呢?
但在領教工坊的私董會上,同學們(被稱為兄臺)基於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出發點,在低風險、充滿信任的環境中,給予和收穫反饋-常常是尖銳的反饋,使企業創始人和一把手有機會照鏡子,在沉浸式痛苦中遭遇當頭棒喝和醍醐灌頂式的反饋,有些創始人因此獲得頓悟,開啟自我和組織的解鎖、破冰之旅。
企業創始人和一把手的頓悟,常常發生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中。碰壁之後也只有部分創始人願意忍痛解剖自己,最後能夠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一把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由此看來,私董會這種形式,有可能是代價較低、效果較好的企業一把手提升自我覺察、開啟自我重塑之旅的方式。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瑋哥說書(ID:weigetalk)
作者:陳瑋,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兼CHO,合益集團Hay Group東北亞區總裁
本文來源瑋哥說書,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