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企業創始人如何提升自我覺察、開啟重塑之旅?

2020-12-20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瑋 來源|瑋哥說書(ID:weigetalk)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因此孫子兵法說,先為不可勝,待敵之可勝,可見領導者多麼需要把自己先要練得不可戰勝。

在現代商業世界中,有些傑出企業領導人如賈伯斯和貝索斯,都不太在意競爭者,真正在意的是整個組織能否圍繞客戶需要持續創新。在他們看來,勝利之師不關注打敗競爭者,勝利之師關注的如何持續創造客戶和贏得客戶!

組織很奇怪,像生命體一樣,一定會經歷出生、成長、興旺、衰弱、消亡的階段。再有雄心的創始人,也不過希望追求「百年老店」之夢想,極少有追求「千年老店」的,可見組織的壽命比人長不了多少。

組織要想可持續,就一定要學會自我折騰,主動進化。當出現衰退的情況,很多事情可能已經為時已晚。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因此,一把手或者一號位需要對組織出現的衰落信號非常敏感,這樣才有可能「治未病」。哪些可能是組織的衰落信號呢?

那就可能多了去了,試舉幾例:

增長放緩了一段時間了,顯著跑輸大市不說,千方百計抓增長效果不明顯;

相當時間來,很少產生新發現、新點子、新打法;

幾乎看不到、聽不到有價值、有意義的客戶反饋;

組織中流程越積越多,不少人對創造新流程非常感興趣,對流程冗長、影響效率節奏的抱怨越來越多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拍老闆馬屁,在公開場合幾乎聽不到講公司不好的話了;

正式信息渠道變得越來越模糊,小道消息、八卦傳言滿天飛;

顯而易見的庸才上臺、有戰功有個性的猛將下馬;

開會越來越低效和無效,很多人不直面問題,盡講些政治正確的廢話;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案例越來越多;

內部互相扯皮成為普遍現象,重要業務幹部發現花在對付內部人身上的時間大大超過服務外部客戶的時間;

企業內部等級森嚴,越級溝通不被鼓勵;部門牆嚴重,獨享而不是分享信息的行為比比皆是;

被吐槽的事情越來越多,核心「槽點」長期得不到解決、員工士氣低落、流失率居高不下;

……

如果上述症狀你的組織基本有份,那就需要馬上警覺,不得不進行企業的重啟、重塑和再造之旅了!

當然組織的自我折騰和持續進化,還必須方向對頭、時機恰當、力度合適,否則就會不折騰等死、瞎折騰找死。

組織進化和自我折騰首先需要解鎖、破冰,然後才能重啟、激活和重塑。

組織的解鎖從一把手自我覺察開始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組織被鎖住、卡死總有各種原因。但最大問題常常出在前三排,根子往往就在主席臺。而一切問題都是一把手、一號位的問題。

因此組織的解鎖,需要從一把手入手,特別是一把手的自我意識、自我覺察入手。

但有意思的是,一把手的對內覺察往往弱於對外覺察:知彼是高手、知己是弱智;對外-對市場、客戶、競爭者洞若觀火;對內-對組織、團隊、身邊人一葉障目。

很多內部眾所周知、顯而易見的問題,到了一把手那裡往往不以為然,甚至擁有完全相反的認知。

因此,組織解鎖,不從一把手的解鎖、不從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覺察開始,基本沒戲。

但提升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幾乎比登天還難。主觀、任性、自戀的一把手比比皆是。再說作為一把手,淫威、固執、一言堂、剛愎自用在所難免,沒有這種霸氣,可能也成不了氣候。

再者,任何組織都存在唯上之風,老闆聽到的都是好話,員工報喜不報憂基本是常態,你怎麼能讓一把手聽到真話、看到真相呢?!

一把手內心的自尊、自大和自戀,也促使他們選擇性吸收信息。自身的過濾系統越來越吸收使自己強大、牛逼的信號,過濾掉有可能使自己變得弱小的信息。

如何提升企業一把手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

在領教工坊觀摩私董會的活動之後,發現私董會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方法。

近20位企業創始人加入一個私董會之後,通過對成員單位的集體調研和集體診斷,尖銳犀利、直截了當給被調研企業的創始人反饋。因為互相之間沒有利害關係、承諾互相支持各自的成長,因此可以做到坦誠相見、刀刀見血!

這種鮮血淋漓式反饋,是創始人在平時很難獲得的。讓手下的員工給老闆真誠的批評式反饋,基本上是美麗的幻想。外部顧問也只能看到創始人一部分的行為,況且又有多少外部顧問敢於直面客戶的問題,面對企業創始人的致命傷死追爛打呢?

但在領教工坊的私董會上,同學們(被稱為兄臺)基於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出發點,在低風險、充滿信任的環境中,給予和收穫反饋-常常是尖銳的反饋,使企業創始人和一把手有機會照鏡子,在沉浸式痛苦中遭遇當頭棒喝和醍醐灌頂式的反饋,有些創始人因此獲得頓悟,開啟自我和組織的解鎖、破冰之旅。

企業創始人和一把手的頓悟,常常發生在痛定思痛的反思中。碰壁之後也只有部分創始人願意忍痛解剖自己,最後能夠脫胎換骨、鳳凰涅槃的一把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由此看來,私董會這種形式,有可能是代價較低、效果較好的企業一把手提升自我覺察、開啟自我重塑之旅的方式。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瑋哥說書(ID:weigetalk)

作者:陳瑋,北大滙豐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北大滙豐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原滴滴出行高級副總裁、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兼CHO,合益集團Hay Group東北亞區總裁

本文來源瑋哥說書,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自我覺察,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成為自己的觀察者
    如果它是毒藥,它是如何給我下毒的,在哪個部位下毒的,它是如何影響我的。 很重要的練習就是學習覺察。當我們不能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如何思考,我們就沒有辦法找到解決方案。所以,當我充滿掙扎的時候,需要思考一下:我用了怎樣的語言,我是如何思考的?
  • 自我覺察:覺察什麼?怎麼覺察?
    最近幾年,常求見或偶遇高人,談到自我修煉,總有人會告訴我要學會自我覺察,但是很少有人告訴我覺察什麼?如何覺察?今日鬥膽在此分享我近幾年的思考和實踐。一、自我覺察到底是什麼?覺察: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察覺,發覺,看出來。
  • 譽存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瑋:重慶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 說英語的人越來...
    譽存科技聯合創始人陳瑋:重慶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 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 2019年11月10日 19:25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11月10日,2019重慶英才大會兩江新區海外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創造座談會在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自我療愈與覺察!
    你每天所吃的,究竟是健康的食物還是垃圾食品,是能夠滿足你的細胞的需求,還是一味做口腹之慾的填充。先檢視自己,否則你所有對於疾病的投入,有可能都是南轅北轍。無論你今天有多忙,找一點時間靜下來,靜靜地坐著和自己在一起,可以輕輕閉上眼睛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我這一生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名利、地位、權勢被認同被欣賞得到榮耀是這些嗎?還是內在的成長精神與肉體的和諧統一。
  • 身心腦重塑課程(泰山站)
    重塑身心腦 重塑未來  在《身心腦重塑課程》中,學員通過體驗點觸身體開關和運動調和技術感受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比如:疼痛減輕了、高低肩變平了、外八字沒有了、睡眠踏實了、書寫輕鬆了、壓力釋放了等等。  第5-6天  (1)提升認知力和理解力;  (2)破解語言障礙;  (3)解決閱讀障礙和書寫障礙等,提高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  (4)開啟全腦運作模式。
  • 為什麼說人需要自我覺察?
    如何提高自我覺察?自我覺察需要自省。但要注意的是,誠實、非評判的自我分析並不容易。我們常將失敗完全歸咎於自己,又或者幻想自己有多優秀,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都會具有獨特的「好」和「壞」的特質,但我們很大程度上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情商中的「自我覺察」與「自我控制」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情商由「自我覺察」、「自我控制」、「自我激勵」、「共情」和「人際關係」五個方面內容組成。今天我深入為大家講解「自我覺察」和「自我控制」兩個部分內容。這一點,跟心理學提升覺察力有類似的地方。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只做一名當局者,就會迷失方向;但是,如果只做一名旁觀者的話,就缺乏了參與感,生命就會隨之失色不少,試想一下,誰願意做一名生命的旁觀者呢?所以,自我覺察就是既做一名當局者,同時,又是一名旁觀者。
  • 自我覺察:通往自由之路
    即使明知道自己的反應不是最好的,卻仿佛開啟了自動駕駛模式,無法控制自己不做出過激的反應——就如同被劫持了一般,讓自己深陷痛苦。最多的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被心魔劫持,還真的全然相信是情境和他人令自己痛苦;那略微開悟的人,能夠發現自己在某些特定的刺激下、有一種重複出現的衝動,能夠意識到心魔的存在,只是並不知道如何與之對抗、或者從中解脫。
  • 《自我發現與重塑》本身需要被重塑
    HBR《On Managing Yourself 自我發現與重塑》的譯名很好,可以作為一個論文或項目的開題一樣,如果學校裡和職場裡都沒有教很多人如何學習、如何成長,不妨借這本書的名字來探索一個可以廣為傳播的很多職場人(管理者、非管理者)共同關注的自我成長課,不管是直接成為一個可以在很多企業裡做的工作坊,還是可以直接寫成一本新書——《自我發現與重塑》。
  • 小麥助教陳瑋:從教育實踐者到產業服務商|解碼數字新浙商
    如何讓企業有持續性的創新能力?需要企業內部人員不斷發展,一專多能,增強個人和團隊能力,用個人的轉型帶動企業的成長。章豐:我們在小麥的產品裡看到一些機制和玩法設計,也是早期就切入微信生態營銷。這是過去在拼多多做產品對你的影響?陳瑋:我是2015年加入了拼多多早期的團隊(拼好貨),我和團隊開玩笑說"那時候我在賣水果(生鮮電商)"。
  • 親密關係之覺察自我
    覺察自我是件非常難做的事情,原因是有些決定是轉瞬即逝的,你很難抓住它。同時,有些決定你也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做。昨天就發生一件事情,但是我今天才覺察到。當時的情形是遊戲時間,而不是學習時間,侄女自我安排意識很強,她不希望被安排,乘法口訣的遊戲她從內心是不喜歡的,我媳婦是想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她更熟悉乘法口訣,開心最重要,所以她才會搶答的。就事件本身來說,我因為不了解整個過程及背景,中間進入,所以在過程中用錯了力,導致了潛在的意見之爭,讓她感覺不舒服。
  • 什麼是自我覺察,怎樣自我覺察?自我覺察會帶來什麼?
    我們在很多書裡,或者文章中都會看到說,要做自我覺察,要覺察自己。有時候,也會聽到心理諮詢師這樣說,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什麼是覺察?我要覺察什麼?自我覺察有什麼好處?」什麼是自我覺察?自我覺察就是一個人了解、識別、思考、反省自己的感受、行為、想法等等以及它的狀態變化,然後辨別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信念、價值觀和目標。通過自我覺察,一個人把自我當做被觀察的對象,從而超越自己的心智,向內探索自己,關注自己,關愛自己,影響自己的自我調控。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需要自我覺察呢?
  • 探究自我覺察之路
    我們今天談自我覺察,就是讓心靈中無意識的內容得以意識化的過程。這也是一個修行的過程,讓覺悟的光照破無明的黑暗。自我覺察就像探險尋寶一樣,了解「我」這個寶藏,才能開啟生命的資源。家裡有礦而從來不知道,終究是個窮人。必須自己打著燈一路深入,走到哪照到哪。有的人說,要是發現路上都是坑不是寶怎麼辦?那也要恭喜他,因為當看到路上有坑的時候,他就開始有辦法了。
  • 自我發現與重塑,
    或者簡單點,如何「學習」這件事,是需要學習的;如何「成長」這件事,比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更底層。好像「學習『學習』」這件事,和「自我發現與重塑」,幾乎是一個命題。這個學校不教,職場培訓裡沒有(因為沒有直接產出),雖更加重要,但自學是更痛苦的事,我們怎麼辦?所以很多知識付費項目開始擴大和販賣焦慮,然而解決不了問題,鍋我們只能自己背?(當然是)。
  • 看見自己|自我覺察的11個妙招
    通過自我覺察,更了解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和自由。主要內容:1. 自我覺察為什麼重要;2. 十一條增加自我覺察的建議。高度的自我覺察可以有效地預測一個人是否會成功,也許是因為一個有自我覺察的人知道什麼樣的機會是適合自己的,也知道如何讓一個合適的企業運作得好。
  • 自我覺察幫助自我成長
    成長需要勇氣,若我們總是逃避去覺察某些部份,那麼我們將無法改變與成長。不論是不是心理諮詢師,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自我覺察來幫助自我成長。在團體輔導的過程中,我會讓學生來給自己畫一張自畫像,不要求畫得有多好,只需要隨自己的心來畫,可以用任何形式來畫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寫實的、動物的、植物的什麼都可以,總之,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東西畫出來。
  • 自我覺察能力測評:你善於認識自我嗎?
    如何擺脫這種迷茫的不安感?如何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道家的老子認為能讀懂別人的人有智慧,能清楚自己的人通透。古希臘聖城德爾斐神殿的石柱上還保留著當年的神諭——「認識你自己」。 人生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我們既需要清楚自己是誰、想要什麼,還要清楚自己的表現如何,如何與他人相互接納、相互滿足。
  • 陳瑋:你在爬人生的哪座金字塔?
    也有的人,攀登的不是世俗成功的金字塔,而是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金字塔。在他們看來,財富和權力,都是自我修煉的副產品。他們求的是自身潛力的充分釋放、自身價值的充分實現、自我生命的充分綻放;他們中還有一些人,關注的不只是獨善其身,更關注兼濟天下。在他們看來,他們這一輩子「為著一件大事而來」,他們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他們追求的是,世界因我而不同。
  • 覺察與感恩 | 改變與療愈的開始
    身為培訓業和職場沙灘上一粒已被風浪衝刷得光滑卻仍有稜角的砂礫,我在畢業入職後至今十餘年裡,見過很多企業決策層、總裁班、商學院裡的大伽,接觸過很多來求職的新人,與在這麼多不一樣的生命個體打交道的過程裡,我發現:沒有能力實現人生理想目標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成功的實現了人生目標,或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那些人,身上往往有相同的特質與能力:自律果斷、邏輯清晰、堅持目標,同時---洞察人性
  • 雲計算:改變遊戲規則 重塑企業應用
    雲化上規模、要效益的重要時刻,在新冠疫情帶來巨大震撼和深遠影響的特殊時期,re:Invent,像一記重錘,讓每個企業、每個人開始重新思考——重塑過去、重塑產業和企業,更要重塑自己。但是,不可否認,IT行業變化速度之快可能也令很多人始料未及。20年前的《財富》500強企業中,如今只有50%仍停留在榜單上。一個IT公司若想成為百年老店談何容易,除了要不斷進取,取代競爭者,還要敢於重塑自我,防止被別人取代。每年的AWS re:Invent就像是一個演武場,數十項最新的功能和技術成果輪番登場。AWS希望通過這些創新的服務和功能可以賦能更多客戶,加速其上雲和轉型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