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百貨業態銷售慘澹、電商瓜分零售品牌實體店銷售的背景下,「多品牌集成大店模式」正成為鞋服品牌商進行渠道變革、鞏固自身競爭優勢、尋求業績新增長點的「新寵」。
試水多品牌集合店
日前,廣州男裝企業卡奴迪路推出首家多品牌高端精品買手店「01MEN」,並將企業經營範圍由此前的以服裝服飾生產銷售為主變更為零售業。奧康國際也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4.017億元,未來3年新建奧康國際館150家。更早試水這一模式的還有報喜鳥,報喜鳥集團這兩年由品牌商向零售商轉型,自2012年開始報喜鳥集團新推出旗下全新零售業態、多品牌集成大店「鳳凰尚品」。
七匹狼、361°等也在多品牌集合店方面有所嘗試。從2007年起,七匹狼就開始在全國開設多家大型旗艦店和生活館,在多種不同風格的店鋪中,七匹狼把傳統男裝、男性服飾、家庭服裝、家居用品等合為一體,生活館中除了企業自己的子品牌外,還嘗試將一些國際品牌納入其中。
361°在2013年的鞋博會上首次推出集合店的概念,整合旗下的361°運動、361°童裝以及361°尚品牌產品,基於「時尚一家人(Family Fashion)」 的理念,推出了361°集合店。361°總裁丁伍號表示,在行業內首先推出「集合店」,是希望通過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效益好於單品牌專賣店
多品牌集成大店最突出的特點,便是要求店內匯集一大批品牌。「鳳凰尚品」店內匯集了來自義大利、法國、美國、韓國等國家約20個男女鞋服、皮具類品牌;「01MEN」店內更是匯集了全球多個國家的約100個國際品牌;七匹狼生活館,除了旗下自品牌,也嘗試引進了一些國際品牌;361°的集合店則是由旗下的3個定位不同的品牌組成。
業內人士表示,多品牌集合店主要由三類品牌組成。第一類是企業自有品牌;第二類是來自義大利、法國等國的國際品牌,企業通過代理模式進行合作;第三類是通過相互合作模式獲得經營權的品牌,如相互參股之類。
曾有一家多品牌公司計算過,客人在單品牌店鋪逗留的時間不長,但在集合店裡,客人停留的時間明顯高出單品牌店3倍。他們還算過另一筆帳,採用集合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估計比單品牌店下降15%,但是銷售額卻能增加很多。
「對於購物中心來說,通過引進集合店,同樣意味著在相同的面積內,單品牌的總數將會大大增加,租金和經營效益也會相應增加。」MOSO品牌運營中心總經理黃繩榕表示。據介紹,國美、蘇寧就是從大商超百貨中劃分出來的典型家電品牌集合店。
多品牌合作存在風險
據了解,除了361°、七匹狼等泉州品牌企業在嘗試多品牌集合店外,一些泉州消費者常常接觸的品牌店,比如三號倉庫、東+紅、三福等也是採用多品牌集合店的模式在運作。比如,東+紅店裡的服裝,除了東+紅自家的品牌外,也有其他品牌。
三福更像一個多品類的集合店,一樓全部為男裝、女裝,二樓即為女生用品集合地。「品牌集合店所提供的綜合體驗可以完美地展示商家的產品,吸引大量體驗者,給目標客戶更強的購買慾望使之促成交易。」泉州市有度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孝寬表示。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品牌集合店由於是多品牌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如果有某一方突然退出,就可能面臨重新組合的風險,更嚴重地甚至直接導致集合店解散,這些問題使品牌集合店相對於單品牌店,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不過,能夠提供更多品牌的集合店未來是發展方向,消費者會更願意到一個能夠提供更多選擇、服務的地方購物。」中國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鈦格表示。
據了解,不久前在石獅舉辦的買手匯上,時尚集團以一個多品牌買手店的形式展示了公司代理的30多個歐洲服裝品牌,吸引了很多買手和本土服裝企業的關注。由於看好多品牌買手集合店在泉州的市場,李鈦格近期正在石獅選址,準備在石獅開一家面積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買手集合店。
(來源:泉州晚報 作者:劉文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