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頻道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似乎一轉眼2008年就即將告別我們而去。回首過去的一年,真的是讓人難忘的一年,南方的冰災,四川的地震,北京奧運會等大事件在國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大家關注的車市也不平靜。首先是油價歷史性的突破了6元每升,讓人對車市前景感到擔心。接下來金融危機降臨,車市開始走入困頓。國外汽車巨頭紛紛淪為破產的邊緣。即便如此,發展的腳步還是無法阻擋的。特別是新車,更吸引了渴望有車的國內消費者的重點關注。
一、賽拉圖歐風
上市時間:2008年1月16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9.18萬-11.68萬
在國內與賽拉圖同平臺的伊蘭特已經推出了兩廂車型,賽拉圖也不甘心落後,隨機推出兩廂車型--賽拉圖歐風。從外形上來看,兩廂賽拉圖歐風與三廂車型在前臉上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從B柱之後,賽拉圖歐風略微上翹的屁股使整車看起來有種先前衝的感覺。而從車身尺寸來看,兩廂賽拉圖歐風除了車長比三廂版短了140mm外,其它包括軸距、最小離地間隙等尺寸參數均完全一樣,因此兩款賽拉圖的車內乘坐空間也是基本相同的。
賽拉圖歐風的內飾設計採用米黃色搭配黑色的內飾顏色,全新設計的中控臺,邊框增加了金屬飾條,在提升整體質感的同時兼顧時尚的設計風格和使用的便利性;設計精巧的按鈕布局合理,保證了每個控鍵都觸手可及。筒狀的儀錶盤設計,簡潔時尚且富有運動感。前後艙的空間都相當充足;後排座椅放倒後,後備箱裡能放更多的貨物。另外,CD、MP3、四門電動車窗、電調後視鏡、集成側轉向燈、AUX等這些配置也都可以在賽拉圖歐風車上找到。
嚴格意義上來說,賽拉圖歐風並不是全新的車型,除了外觀內飾比三廂略為改進外,包括發動機以及車內空間,歐風都和三廂賽拉圖沒有任何區別。但在廠家的市場產品線上,歐風推出無疑完善了兩廂車型不足的缺陷,也給了更多喜歡高性價比合資韓系車型消費者更全面的選擇。藉助已有的4S網點所帶來的銷售配件以及維修便利。賽拉圖歐風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賽拉圖資源加以擴展,這對於廠商和消費者來說無疑都是一種皆大歡喜的選擇。隨著國力消費者的選擇面擴大,隨著更多的兩廂新車型上市,我們相信賽拉圖歐風也只是順應潮流走出了早就應該邁出的一步。
東風悅達起亞給歐風定下了全年銷售2.5萬輛的數字。從08年底來看,這個數字是沒有完全實現的。能完成2萬輛任務已經很不錯了,大部分風頭仍然被三廂賽拉圖佔據。不過藉此機會,讓兩廂車型和本來就暢銷的三廂車型並肩作戰。增大廠商的競爭砝碼。從這點而言,歐風的上市目標已經圓滿完成。
二、克萊斯勒鉑銳
上市時間:2008年3月3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18.20萬-22.70萬
鉑銳是一款地地道道的美國車,這從它的外觀和內飾就可見一斑。其周身上下都散發出濃鬱的美國味道。寬大的車身,肌肉感十足的線條,敦實厚重的車尾設計無不體現出他純正的美國血統。內飾也延續著克萊斯勒的臉譜化造型,粗獷的方向盤,硬朗線條勾勒出的中控臺造型。其2.4L發動機還配備了雙VVT可變氣門正時系統,一改老美發動機給人留下的不佳印象。動力和油耗都有了不小的改進,127千瓦的最大功率和217牛•米的最大扭矩,即使和這一級別的標杆車型新雅閣,凱美瑞的發動機相比,都毫不遜色。
鉑銳前排空間較為寬敞且座椅和靠背都比較寬大,車座的舒適度超過很多同級日系車,非常不錯值得表揚。雖然車長並不算特別的突出,但是在後排空間上鉑銳的表現也並沒有比那些加長的車型遜色,並且座椅的材質也很厚實。前排副駕駛的座位可以放倒,形成一個類似小桌子的平臺,可以在旅途中用來放倒臨時放一些食物當餐桌使用,也可以用來放筆記本電腦臨時辦公一下。
鉑銳配置最低的2.0L舒適型配置也比較豐富,電動座椅、自動空調都拿得出手是全系的標註配置,而且還帶腰部支撐,在舒適性方面一點也不馬虎。安全性方面也也同樣到位,ESP、側氣囊、自動防眩目後視鏡、大燈高度調節也都是如數出現在鉑銳的最低配置車型上,非常厚道。
鉑銳全系標配了自動頭燈以及大燈高度可調和大燈清洗裝置。自動燈頭可以在過隧道或光線不好的情況下自動感應並開啟大燈照明。大燈近光燈高度可調功能在不同路面可以發揮很好的照明效果。大燈清洗裝置就是在在前大燈的下方有一出水口,隨時可以清洗前燈的灰塵及汙垢。在雨天是一個相當實用的裝置。鉑銳可加熱/冷卻的前排杯架(能夠加熱到60度,或者冷卻到零下2度),不僅很實用也很具有北美特色。
憑心而論,與同級車相比,鉑銳配置豐富,售價也不高相當具有家用性價比。但外觀內飾過於另類化的鉑銳並不讓國內消費者能夠做到青睞的地步。好在其性價比還是不錯的。能在一些熱門B級車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定位和生存空間。最大的隱憂是,鉑銳目前售後服務網點比較少,這給成熟的B級車消費群體帶來了一些用車擔憂。
作為新的面孔,鉑銳全年銷售數字還是值得肯定的,基本達到了1萬7千臺左右的銷量。不過橫向對比的話,同樣要完成這個量,同級別新雅閣或者凱美瑞大概只需要一個多月兩個月不到時間,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差距!
三、東風日產逍客
上市時間:2008年3月12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15.38萬-21.98
逍客在外觀設計上一改傳統轎車設計的風格。簡單而又圓潤的線條勾勒出了逍客中庸但不乏現代感的前臉,整車線條在車尾部利落收攏,並與高挑的腰線融合得十分完美。同時,和諧的車身比例卻又透著一股沉穩內斂的氣質。除了本田CR-V之外,很少有城市SUV車型表現出如此高水平的外觀設計水準。
逍客的內飾以及中控設計簡單明了,沒有太複雜的線條和立體層次感受,保持了簡單實用的理念,同時也降低了一定的製造成本。逍客的座椅包裹性不錯。特別是座椅突出的腰部支撐仿佛讓我們置身於一臺賽車內部。 不足的是,逍客的後排空間表現不太令人滿意,雖然中央扶手的杯架比較實用,但由於寬大的後備廂設計使得後排座椅損失了一部分腿部空間,乘坐舒適感受不及一般同類車型。
此外,大多數逍客搭載了2.0升排量的MR20DE發動機,與其相匹配的有日產的新一代XTRONIC CVT變速箱,沒有常規自動變速箱的換擋衝擊,在舒適性方面表現更好。部分車型還配備了全模式四輪驅動系統,保證了在各種路面條件下都能具有良好的抓地能力。逍客使用前後獨立懸掛系統。前為帶穩定杆麥弗遜式獨立前懸掛;後為帶穩定杆多連杆式獨立後懸掛設計。這種設計的最大優勢是構造簡單,布置緊湊,道路適應能力強,具有良好的行駛穩定性。
逍客是一款真正的CROSSOVER(跨界)車型,它的最大特點是融合了轎車的舒適性與SUV的通過性,使其不但在城市中擁有轎車的乘坐舒適感和較為經濟的油耗,而且在路況較差的路面仍就保持不錯的通過性,可以滿足多種行駛需求。對於那些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國內中青年消費者群體來說。逍客是除了緊湊車以及中型轎車之外的一個新選擇。東風日產不錯的口碑以及齊全的銷售以及售後服務也解除了不少用戶的後顧之憂。
逍客上市才9個月,銷量已經穩定在每月2000多臺甚至突破3000臺數字,全年銷量達到了2萬多輛。對於另類化的SUV車型來說。這個數字雖然不如東風本田CR-V,但也足夠圓滿的完成2008年的銷售任務了。面對科帕齊的不景氣,逍客的表現還是值得相當肯定的。
四、奔馳C級
上市時間:2008年3月16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34.80萬-47.80萬
奔馳的設計師為新C級車設計兩種不同的前臉造型風格:經典型和優雅型採用奔馳車傳統的多條式鍍鉻水箱隔柵和車頭立標;而更強調車身運動感的時尚型,前臉則採用了以往在奔馳跑車上才有的三叉星嵌入式水箱隔柵,相信這個新的設計將博得許多年輕消費者的好感。如果你還嫌不夠,新C級還為你準備了動感十足的AMG運動套件,包括更具攻擊性的前保險槓、車身側面的流線型車裙和車尾兩邊獨立的排氣管保證會給你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奔馳C級車身的設計思路延續了自新S級上開始使用的全新設計元素,流線型的車頂與動感十足的腰線為新C級注入了相當的年輕活力。
奔馳C級的軸距和寶馬3系完全相同,不過車長提高了6釐米,同時C級並不是像3系那樣過於的追求運動性,所以在外觀設計上也顯得更加穩重,即使是時尚型的外觀同樣可以滿足商務的需要。
奔馳C200K 搭載的是1.8升4缸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35千瓦/5500rpm,最大扭矩250牛•米/2800-5000rpmrpm,裝備了5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提速成績比09款寶馬320i要好一些。 奔馳C230和C280都是採用的V6發動機,配合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功率分別為150千瓦和170千瓦,最大扭矩245牛.米和300牛.米。
儘管奔馳在人們的心中一直是標準的商務座駕,但是新C級的推出似乎對這種觀念有所改觀,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兩種不同風格外觀的設計。讓奔馳C級更加偏重於運動的時尚型精英人士車型。作為寶馬3系的老對手。奔馳國內合資生產的步伐過於緩慢,以至於在這個級別上被奧迪A4和寶馬3系搶去了太多的風頭。這次合資生產後,不僅減低了奔馳C級的維護難度以及配件供應問題。更讓奔馳從價格和使用上完全可以和寶馬3系以及奧迪A4L一較高低。
在2008年,奔馳給C級提出了年銷量1萬輛的目標,這就要求C級最少每月要實現近1000輛的銷量,但顯然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個任務目標是無法實現的。能夠突破8000輛已經很不錯了。怪就怪寶馬3系和奧迪A4已經在中國大陸站穩腳跟。和奔馳的C級在中國姍姍來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歐洲,奔馳C級的銷量一直壓著寶馬3系和奧迪A4。
五、長安馬自達2勁翔(三廂)
上市時間:2008年4月2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8.68萬-11.58萬
馬自達2勁翔的內飾風格與外形融合的不錯,動感、創新、精緻均有所體現,中控的設計尤其可愛突出,活脫脫就是一個米奇老鼠造型。非常迎合年輕人的欣賞水準以及時尚女性的青睞。馬自達2空間設計合理,坐進去卻沒有給人明顯的侷促感。這完全得益於該車的四輪四角設計,使空間的利用率很高。特別前排頭部空間,甚至超過了很多更高級別的緊湊車型。
馬自達2勁翔底盤充分體現了對運動性的追求,對路感傳遞非常不錯,懸掛的反饋也偏硬;在高速過彎中,馬自達2的懸掛表現很有韌性,外角的側向支撐也比較有力,因此,它在彎道中的尋跡性得以保證並且姿態始終保持的很穩健,這也給了駕駛者足夠的信心。穩健的底盤也讓馬自達2的連續彎道或變道油耗會比平常小車更節省。
馬自達2勁翔分別搭載的是一臺1.3L 和1.5 L16氣門雙頂置凸輪軸(鋁合金材質反置式)發動機。性能上其具有單缸獨立順序點火系統;S-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以及TSCV渦流控制閥系統等技術;動力方面,該發動機在3500轉時可爆發123牛米的峰值扭矩;6000轉時能達到63千瓦的最大功率。從參數上看,馬自達2的發動機在國內1.3排量級別中也算是脫穎而出。1.5L動力更具有遠動小車特徵。93號汽油也足夠馬自達2使用。
隨著馬自達2三廂轎車和馬自達2五門掀背式車型導入中國市場,馬自達成功完成了在三大細分市場上的主力產品布局,進一步擴充了馬自達品牌的產品線。對於國內用戶來說。馬自達2當初上市過高的價格是消費者選擇該車型最大的障礙,通過上市後的有力降價促銷。馬自達2勁翔終於艱難的在競爭激烈的三廂小車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這對於小車國內影響力不大的馬自達品牌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一個比較車型當然不是什麼壞事。
馬自達2勁翔按照目標要實現長安馬自達百分之六十的去年銷售任務,也就是33000臺。而實際上受小型車周邊環境以及馬自達2定價過高的影響。馬自達2勁翔任務最多也只能完成1/3,也就一萬多臺。即便是這個數字,也是最為樂觀的估計。就目前來說,馬自達2勁翔仍然屬於2008年銷售不如意的小車代表。
六、名爵MG TF
上市時間:2008年5月26日
上市方式:引進技術自主生產
指導價格:24.96萬-26.58萬
MG TF很好的保持了它英倫的魅力,從外形到內飾再到發動機都很純粹地留存了原車的個性特徵,小巧玲瓏,卻並不算出挑,樸實而又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動力充沛,操控精準靈活,處處體現著嚴謹的英倫風情。
國內喜歡運動型車的人不多,人們追求的都是具有運動外形的普通車,這其實是和國內的汽車發展進程相適應的。特別是國內市場有了一些稱為「跑車」的入門車型,像現代酷派、307CC之後,跑車概念向更加業餘的方向延展並得到了認同。
南京MG名爵TF跑車是中置後驅的真正跑車,以其經典的中置發動機/後輪驅動設計、銳利迷人的外型,相信會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眼光。駕駛樂趣是其推崇的主要方面!
雖然全世界跑車分為多種劃分標準,但中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卻一直被認為是真正跑車與仿跑車的分界線,這是因為中置發動機使得其車身前後軸荷比接近完美的50:50,確保其行駛穩定性,而後輪驅動則盡顯跑車在彎道駕駛中的橫向握持力,也使其在起步、加速、爬坡過程中的牽引力和抓地力明顯加強,這也是世界頂級跑車不約而同採取後驅模式的原因。源自於F1賽車的懸架技術——TF前懸採用的雙叉臂式獨立懸掛系統,使轉向更精確;後懸採用的多連杆式獨立懸架則會幹脆利落地配合駕駛者。
和大多數自主品牌跑車講究外形而不重視精髓的做法不同。TF擁有跑車的外觀同時包含了真正的跑車驅動系統。這樣的做法雖然不會贏得大眾的認可。但提供給了國內不少追求跑車但無法接受進口跑車價格的消費群體全新的選擇。從這一點意義上而言,名爵MG TF的做法贏得了我們對他的尊重。
名爵總體銷量不力,又碰上TF這樣的小眾車型。所以能夠全年達到1000輛就很不錯了。並且這中間還包括出口車型數量。在國內的銷量。TF可謂慘澹。樂觀估計,能夠全年有300輛的數字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而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個數字仍然是高估了。
七、上海大眾朗逸
市時間:2008年6月25日
上市方式:合資生產
指導價格:11.28萬-16.48萬
朗逸的動力沿用了明銳車型的配備。分別是1.6L和2.0L發動機。從明銳的情況來看,這兩款動力中1.6L發動機的關注度最高。因為其採用了主流的16氣門雙頂置凸輪軸,最大功率達到77千瓦,最大扭矩實現了155牛米。難得的是其最大扭矩轉速僅僅為3800轉。非常適合在市內駕駛。
朗逸仍然採用了大眾廣泛運用的MQ200型5速手動變速箱及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愛信的6AT變速箱,廣泛使用於更高檔次的速騰、邁騰等車型)。朗逸手動擋的換擋感受已經在POLO和明銳上得到了體現,細密、緊湊、柔和,換擋手感相當好。6速自動變速箱更細化的齒比讓傳統變速箱變得更為省油和換檔順暢乘坐舒適。這點對於喜歡急加速的消費者而言尤為重要。
德系轎車在安全方面歷來就是值得稱道的,雷射焊接和高強度鋼板在朗逸上都有應用,不過目前還不能確定朗逸是否達到或超過了PQ35平臺車型的雷射焊接長度。主被動安全性方面,其中驅動防滑技術、前排雙側安全氣囊、陶瓷剎車片和碰撞後自動斷油解鎖功能,都是在同級別車型中佔有絕對優勢的項目。
應該說目前國內與朗逸同級別的車型並不少見,在大眾家族裡就有基於先進的PQ35平臺的速騰、寶來和斯柯達明銳等多款車型。當然朗逸自身也擁有一些優勢,例如在軸距上達到了2610mm,全面超出了一般A級轎車的標準。
朗逸的亮相為上海大眾帶來了全新的面貌,改變了一直以來沒有一款A級轎車的尷尬局面將因此而改變。對於消費者而言更加時尚的外觀、和諧的內飾氛圍以及後排出色的空間,都是百姓選車時必須考慮的項目。而這個方面。朗逸做得相當不錯。
上市不到半年。朗逸的銷量保守估計都已經突破3萬臺大關。這不得不令許多人羨慕不已。關鍵一點就是,朗逸車型本身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加上上海大眾成功的市場策略以及價格攻勢。相信這個數字會在來年被進一步刷新。
結語:新車上市歷來為市場所重視,但熱鬧過後如何真正搶佔消費者的需求領域,這才是新車轉變成熱門車的關鍵。做好這個關鍵,僅僅憑新車的優勢是不夠的。還需要品牌,銷售網點售後服務,價格和市場推廣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在經濟遭遇寒流的情況下,新車上市後的搏殺將更激烈,優勝劣汰的同時也讓普通購車民眾享受到了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