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今年的主題是「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旨在提高公眾對預防接種的認識和理解,加強疫苗阻斷傳染病的傳播宣傳,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屏障作用,提高公眾對預防接種的信心。
目前,各地的疫苗接種工作已經在有序恢復當中,但仍有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在接種疫苗過程中感染病毒。那麼,疫苗接種能否推遲?對免疫效果有影響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以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的要求,疫苗應按照免疫程序進行接種,在兒童健康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不建議提前或是推後接種。提前或推後接種疫苗一般不會對身體有害,但有可能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接種免疫疫苗可預防18種疾病
王以新表示,預防接種是指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在使人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獲得特異性免疫的方法。接種疫苗是保護兒童避免感染疾病的最安全和最有效措施,所有兒童均應按照國家免疫程序接種疫苗。
我國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免疫以來,通過普及兒童免疫,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和死亡。
▲北京市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為嬰幼兒接種疫苗。
據大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組長張永輝介紹,目前,北京市常規計劃免疫接種疫苗有19種,可預防18種傳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包括B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滅活疫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白破疫苗、白破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等。
為了消除家長的種種疑慮,此前,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兒童預防接種防控指引(1.0版)》對卡介苗、B肝疫苗、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等疫苗接種的時間、周期都進行了詳細解釋。
其中,卡介苗在4周歲之前的任何時間完成接種均有效;B肝疫苗建議12月齡之前完成三劑次接種,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超過12月齡接種同樣有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三劑次基礎免疫,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三劑次均有效,每劑次間隔至少28天;A群流腦多糖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兩劑次接種均有效,每劑次間隔3個月;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12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乙腦疫苗、A肝疫苗建議最好按照免疫規劃程序完成,但24月齡之前任何時間完成一劑次接種均有效。
多數疫苗保護率>80%
「兒童接種疫苗後,應在預防接種單位留觀至少30分鐘。」張永輝表示,部分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反應,如低熱、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上述症狀一般持續1~2天即可消失。兒童接種疫苗後如出現上述反應,應該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如果發生嚴重反應者,應及時就醫。
「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並非是100%,多數疫苗的保護率>80%。」王以新強調,由於受種者個體的特殊原因,如免疫應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導致接種後免疫失敗。大量醫學研究證明,即使接種疫苗後發病,相對於不接種疫苗者,其患病後的臨床表現要輕很多。
她進一步介紹,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這是根據臨床試驗和多年科學實踐為依據而制定的。例如,B肝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劑接種才能使兒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隨著兒童的長大,體內原有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有些疫苗還要進行加強免疫。
網絡預約疫苗接種做好個人防護
雖然各地的疫苗接種工作已經在有序恢復當中,但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鬆懈,家長和孩子要做好個人防護。
「目前,北京市免疫規劃門診開診441家,可在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疾控中心網站上查詢。」張永新表示,家長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等形式聯繫預防接種門診預約接種,各預防接種門診將優先安排因疫情防控未及時接種疫苗的補種,及其他疫苗的後續劑次接種。
同時,應合理安排接種時間、時段,聽從接種門診醫務人員安排,合理調整時間,避開人流高峰,減少人員聚集。
前往接種門診接種時,家長和兒童應自覺做好個人防護,全程按要求佩戴口罩,注意手衛生,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孫燕明
編輯/孫燕穎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