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號」是怎麼起的,又是做什麼用的?

2020-12-11 青燈黃卷伴更長

眾所周知,古代對一個人的稱呼有多種。比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那麼古人的「名、字、號」是怎麼得來的又是怎麼用的?

「名」是小孩出生時取的,是上級稱呼下級的,長輩稱呼晚輩時用的,也可以用來自稱。而實際用作於自稱會比較多,顯其謙遜。例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常以「亮」自稱。而有些時候在使用稱呼的同時,也可以看得出兩人之間彼此的關係。

空城計中諸葛亮只用一琴來守城,司馬懿聽其琴聲說道,「聽諸葛亮彈琴,如觀其肺腑也,我能為諸葛亮知音,不勝榮幸」可見司馬懿雖為敵軍,但是此刻他是發自內心的敬佩。礙於為異主而謀,只能直呼其名。

「字」是古人在成年時取的,用於朋友之間的稱呼,作為尊稱。

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是有關係的,「字」通常是用來解釋名的,也叫做「表字」(表示名的意思)這種稱呼的取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種:

1、同義反覆(意義相近,相同)。

-諸葛亮,字孔明,「孔」為大的意思,「明」指亮光,合意為極亮,很亮。

-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表示玉的意思。

-諸葛瑾,字子瑜,與其同理。

-劉備,字玄德,「玄德」在《道德經》第十章中提到,「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意思為生萬物,養萬物,生而不據為己有,養而不持功績,萬物生長而不去主宰,這就是高尚的「德」。從此來看,「玄德」實指一種蘊含的東西,與「備」具備,貯備,意義相近。

2、反義相對:

-朱熹,字元晦,「熹」是火光的意思,「晦」指昏暗不明。

-劉過,字改之,《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曾點,字子皙,「點」為黑點(墨點),「皙」為白。

3、聯想(擴展、延伸):

-「蘇軾」,字子瞻,「軾」為車前的橫梁供人扶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君馮(憑)軾而觀之」。倚靠時一般是做出向前瞻望的動作,所以「瞻」由此而來。

-康有為,字廣廈,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寫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有為」延伸出他的抱負,追求(廣廈)。

而「號」起源周朝,《周禮》:「號,唯尊齊名,更為美稱焉。」意思是說號是一個人的美稱和尊稱。在古代,「號」起得比較隨性,一般與姓名沒有關聯,但卻也是內含寓意,既有自己命名也有他人所取。

1、自號: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蘇軾的被貶至黃州東坡的境遇,讓他想起白居易被貶時也是居於一個叫做東坡的地方,故然因而自稱。

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他在《五柳先生傳中》開頭就提到:「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2、贈號:

-賀鑄,人稱賀梅子, 只因他詩中一佳句「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張先,人稱張三影,此稱呼得於他寫的「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牆送過鞦韆影」三句帶「影」字的詩。

相關焦點

  • 古人的名、字與號趣談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一)古人的名關于姓,大家都知道,代表著血緣關係,就不多說了。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一般而言,字和名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怎麼個聯繫法呢?《顏氏家訓》:「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所以,名,往往蘊含著長輩的殷殷期許。比如,司馬相如的原名是什麼呢?按照太史公的記載:「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按照《周禮》,那麼司馬相如的名應該為司馬犬子。
  • 古人的名、字、號,有什麼區別?
    在許多古裝劇中,我們經常能見到人物一出場便自報家門:在下姓啥名啥,還要補上一個字。其實,不僅是影視劇,在語文課本中我們也總會在作者介紹一欄裡看到,某某詩人名何字何。雖然今天我們依然注重姓名的寓意,但已沒有了古人的字、號等,只是在秉承先輩姓氏的前提下,取一個字或兩個字作為名。
  • 古人「名、字、號」的英文譯法
    古人多有「名」,「字」,「號」。比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在古代,名是人名;字,是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名字;號,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後來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按我國古代習慣,「字」是男子的正式稱呼,用於社會交往,而「名」多用於自稱,或用於特別親近的人之間。
  • 巧譯古人「名、字、號」:拉丁語來幫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巧譯古人「名、字、號」:拉丁語來幫忙 2011-02-25 20:46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實用]巧譯古人"名、字、號":求助拉丁語
    古人多有「名」,「字」,「號」。比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在古代,名是人名;字,是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名字;號,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別號,後來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按我國古代習慣,「字」是男子的正式稱呼,用於社會交往,而「名」多用於自稱,或用於特別親近的人之間。如,《紅樓夢》中寶玉送黛玉的「字」是「顰」,眉頭蹙起的意思,而稱呼好友秦鍾就是用他的字「鯨卿」~翻譯的時候該如何翻譯呢?舉例: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又號霞逸。
  • 長知識丨古人如何取「名、字、號」
    | 何謂名、字、號 |古時候,一個人出生三個月後,長輩會給他起第一個名字,這就是「幼名」。等到他長大成年之時,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禮記·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 關於古人的名字,他們為什麼有姓、氏、名、字、號這麼多講究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與我們如今簡單構成的姓名不同,古人的名字是有很多講究的,「姓」、「氏」、「名」、「字」、「號」一個都不能少,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氏」在早期和姓是兩個概念,姓說的是血緣親族,氏說的就是生活的族群部落了,此時的社會已經過渡到了父系,部落群居不再以之前的同一血緣同一部落的形式,而是隨著各部之間的遷徙通婚,一個聚集地會出現不同的姓,這時候人們會以居住的地名、官職名稱或者通過皇帝賞賜而得到氏,比如軒轅氏,就是以地名所起。但是在秦漢以後,姓氏就被合到一起,成為一個概念了。
  • 姓、氏、名、字、號,古人到底有多少稱謂,為什麼會這麼繁瑣?
    在中國,起名字是一種文化,名字從來不是一個代號那麼簡單,因為那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期盼與滿滿的祝福,現代人的名字很簡潔,就是「姓氏+名字」兩到四個字,而在古代卻複雜得多,因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與氏」 ,「名與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這裡縱橫就來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 上遊•文薈丨長知識了:古人的「名」「字」「號」原來有這麼多...
    在西方人看來,姓名只是一個符號而已,不怎麼看重,甚至孩子可以給父母起外號。中國不然,中國人的稱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有姓、名、字、號、室名堂號等,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期待,以及自己的志向、情趣等,是個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中國人特別看重自己的名字。認為不尊重自己的名字,就是對自己的侮辱。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因為稱呼不當,而引起不快的現象出現。
  • 古人的姓、氏、名、字、號都是什麼意思?訪寶寶起名老師紀中石
    其實,華人尤其是漢人,有姓氏,有名,有字,還有號,那麼這些姓名字號都有什麼區別呢?在古代,並非一開始就使用姓名,而是先有姓氏,後才有名、字很多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現在都是有名無姓的。「姓」字為左右結構,左從「女」右為「生」,從「女」而生,表明姓起於母系。在母系社會裡,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姓為後代惟一能確定的尊親,是一個家族的標識。姓是整個氏族的族號,每個成員都以該族號為自己的姓。
  • 古人為何有名有字,名和字有什麼不同?
    那便是古人不但有「姓」有「名」,還有"字"。在戲劇、小說,以及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人以字來稱呼另一個人的場景,最典型的例子,如《三國演義》,書中,劉備將自己的兩個結拜兄弟叫做"雲長"、"翼德",而比他身份更高的曹操則是稱他為"玄德"。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而劉備則是字玄德。
  • 姓,氏,名,字,號,說說名字文化
    然而現在與先古時期姓和氏的意義並不相同 ,那麼在古代姓,氏,名,字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聯繫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姓氏文化。姓氏起源我國的姓氏產生於原始社會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 。古人起名, 有用一 個字的 , 如屈原 ,名平;諸葛亮 , 名亮 ;曹雪芹 ,名程 。 也有用兩個字的 ,如柳永 ,名三變 ; 王實甫,名德信等。 另外在古代孩子未上學前 ,父親還有給孩子取小名( 又稱乳名)的習慣 。 取小名 , 主要是供父母平時呼喚之用 , 例如曹操的小名阿瞞 ,劉邦的小名劉季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
  • 魔道祖師:拎一下古人稱呼的「名」「字」「號」的正確用法
    說實話,作為閱腐無數的人來說,原小說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地方(加上之前就聽過這本小說的粉絲,名聲挺不好的)。看完以後有一個問題造成了我的困擾——因為現在已經很少有古代題材(含架空)的小說會給每個主要角色取「字」了,這本小說居然這麼做了。而按照俄國小說巨匠契科夫的名言:「如果在第一幕裡牆上掛著一支槍,那麼在第三幕裡這支槍就一定要打響!」
  • 古人的稱謂真複雜,除了名、字、號,還可用這些方式
    品詩詞,讀古文,對很多初學者來說,有個很大的攔路虎,那就是古人的稱謂。名、字、號,再加上還用籍貫、官職來表示,弄得我們傻傻分不清。因此,掌握這一點,對閱讀古籍有著很大的幫助。◎古人除了名,還有字和號。我們現代人,名字是個單獨整體,而古人則是分開的,名是名,字是字。而且,有名也有字。名一般是指大名,父母稱呼子女,或者自稱較為合適。同輩間直呼其名是大不敬。為表示尊敬,一般稱字。所以你看《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自稱「亮」,劉備稱他孔明,表示對軍師的尊敬。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國學知識:名、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郡望和姓氏有什麼關係  郡望,是古人用來表明自己出身名門望族的一種文化習俗。  秦漢以後,有的家族由於世居某地而人才輩出,有的家族由於戰功顯赫而世代高官,這些都可能在當地形成巨大的影響。  名、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古人的"名",是社會上一個人的特稱。古代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素,後來,隨著語言文字和文化觀點的發展,人名才變得越來越複雜。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
  • 古人不但有名有姓,還會取字和號,為什麼呢?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有一個名字,但是在古代人們不光有名有姓,還有字,甚至還有號,比如諸葛亮,他有個字叫孔明,然後又號稱臥龍,還有我們很熟悉的唐朝詩人白居易,他的名字叫做白居易,他的字是樂天,他還有個號是香山居士。古人的名字確切的說可以分為名,字,號這三種。
  • 古人用字習俗一瞥
    一、名、字、號名,古人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輩取名。自稱、謙稱或尊長者對卑幼者要稱名。
  • 古人有名、字、號等多種稱謂,見面時應如何稱呼?
    古人往往有名、字、號,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身份之人時稱謂都是不同的。那麼,見面之時,到底是該叫名還是叫字又或是稱號呢?這一章節就來說一說古人稱謂之禮。古人多名及稱謂禮俗人名是一個標誌符號,其基本用途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區別。
  • 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裡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