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怒了惠氏主動降 稱一年內向消費者讓利4.5億元

2020-12-19 東方網

  上海市一家大型超市內一罐雀巢奶粉的標價達到355元

  □國內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可供選擇的奶粉基本都是洋品牌/新華社
  
  

    據《新聞晨報》報導,

    編者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讓國人對國產奶粉信心降至谷底,洋奶粉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選擇。大牌進口奶粉價格瘋漲,赴港和海外代購如火如荼,中國奶粉供銷呈現極不正常的狀態。繼今年年中國務院與國家多部委宣布要整頓國內奶粉市場後,7月2日,發改委正進行奶粉業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傳出,涉及數十家國內外知名奶粉企業。3日,惠氏承認價格體系違規並宣布將開展降價活動,最高降幅達20%,受到發改委肯定。專家預計國產奶粉企業也很可能會跟隨降價,形成一輪降價潮。
  
  香港地區及多國實行奶粉「限購」,使中國家長「代購」之路越走越窄。在此背景下,發改委此次發起的反壟斷調查被消費者寄予厚望。據介紹,如果被反壟斷部門確認違反《反壟斷法》,違法企業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罰款額可達這些企業年銷售額的1%到10%。今天的「一周國內聚焦」就關注奶粉。
  
  ■數據1
  
  AC尼爾森《2012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銷售嬰幼兒奶粉385.18億元,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合計佔據中國嬰幼兒奶粉近半市場。
  
  ■數據2
  
  據悉,惠氏奶粉目前是外資品牌中推出價格最貴的洋奶粉,其超高端產品「啟賦」系列產品售價在2011年底時就已突破400元。
  
  ■新聞1:奶粉價格反壟斷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普遍躍躍欲試漲價。1999年從廣州起家的中資奶粉企業「合生元」在與法國集團合作後,以「法國合生元」的洋名號殺回國內市場,在眾奶粉企業不敢突破200元大關時,合生元成為第一個賣到300多元價位的品牌,開啟進口奶粉漲價大潮。此後300元大關、400元大關被屢屢突破。
  
  今年5月末,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6月,工信部提出對嬰幼兒配方乳企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檢查,並聯合九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生產的實施意見》。緊接著,發改委開展奶粉反壟斷調查。合生元首當其衝,6月27日,合生元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廣州合生元目前正在接受發改委的調查。調查主要針對廣州合生元對其經銷商及終端零售商銷售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進行管理,或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14條的規定。
  
  7月初,更多奶粉「巨頭」企業接受發改委反壟斷局調查的消息紛紛被確認,有消息稱被調查的企業有數十家,包括國內外不少大品牌。
  
  據新華社7月2日的消息,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已掌握部分外資品牌乳品企業涉嫌價格操縱違法證據。為維持市場高價,涉案奶粉企業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奶粉的經銷商,直接進行罰款、給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發改委反壟斷專家認為,這些涉案公司的上述做法,抬高了奶粉的價格,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在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高壓下,多家奶粉企業主動降價示好。7月2日晚間,貝因美發布公告,宣布緊急降價,計劃近期對主要品類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格進行下調。3日又發公告,證實公司正在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進行有關奶粉行業的整治,並接受發改委調查。
  
  3日,惠氏作為受調查名單中的單位首先「認錯」,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惠氏一貫願意遵守中國的相關法規,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進行反壟斷調查,稱公司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為此,惠氏決定立即開展主要產品降價活動,並公布12個主要產品降價細則,平均降幅11%,其中單品最高降價幅度達20%。同時承諾近期上市的新配方產品一年內不漲價,4個品種低於原有配方價格。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讓消費者獲得至少4.5億元人民幣的實惠。據悉,惠氏奶粉目前是外資品牌中推出價格最貴的洋奶粉,其超高端產品「啟賦」系列產品售價在2011年底時就已突破400元。
  
  同日,多美滋也宣布將降價。多美滋中國公關部負責人也在昨天表示,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調查,並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而同時接受發改委調查的美贊臣目前未公布降價計劃。美贊臣相關負責人稱,「由於美贊臣是上市公司,在未得到總部表態的情況下,目前不便對公司產品的價格進行預測。」
  
  在央視財經的認證微博上已驗證,發改委對惠氏的降價行為表示肯定。專家分析,根據反壟斷法第45條的規定,被調查的奶粉企業主動降價,將有可能被減輕處罰。
  
  然而,終端零售商調價的信息仍然滯後。昨天下午,物美超市一位負責人稱,尚未接到降價通知,無論惠氏還是貝因美都沒有聯繫他們,「是否調價、何時調價目前都不清楚。」業內人士透露,企業調低出廠價並不直接影響零售終端,分銷渠道商或會選擇銷售完庫存後再調價。
  
  新聞2:香港限購令鬆動?
  
  香港成立委員會,10月會評估
  
  認為年初香港奶粉缺貨和供應鏈失效有很大關聯;新委員會目的就是改善供應鏈,一旦有效將考慮廢除「限購令」
  
  晨報記者徐妍斐實習生何欣盈
  
  進口洋奶粉價格水漲船高,越來越多國人選擇海外代購與赴港購買洋奶粉。面對日益龐大的內地赴港選購奶粉大軍,今年3月香港政府推出奶粉「限購令」,即《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該規例規定任何人士除非獲發出口許可證,否則不可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為容許私人用途,離港人士可在其私人隨身行李中,攜帶總淨重不超過1.8公斤(約兩罐)的奶粉。
  
  該規定在香港和內地均引起很大反響,不少香港市民認為此舉將有效緩解香港的「奶粉荒」,而內地家長卻著了急。新規實行3個多月,反對聲音不斷。
  
  香港特區政府3日宣布成立委員會,研究及向政府提交完善配方奶粉供應鏈的建議。新成立的委員會成員包括14名非官方人士,當中包括主要配方奶粉供應商及零售商、家長,以及物流界、相關學術界和消費者界別的人士。
  
  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監察市面配方奶粉供應的情況。年初配方奶粉嚴重短缺的情況跟配方奶粉供應鏈失效有很大關聯。因此,配方奶粉供應商有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其供應鏈。新成立的委員會將討論和檢視由業界建議的完善配方奶粉供應鏈措施是否有效及具持續性。
  
  發言人說:「我們已承諾在今年10月進行檢討,檢視及評估供應鏈改善措施是否有效。我們認為任何改善建議必須持久及經得起需求高峰期,例如『十一』黃金周及視乎情況在農曆新年前的考驗。為此,政府有需要就改善措施進行壓力測試。」「當改善措施證實有效及可持續運作,我們會考慮廢除《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
  
  新聞3:海外代購
  
  在荷蘭超市:亞洲臉買奶粉變難
  
  許多海外代購商也缺貨,出現「有價無市」
    
  全球性的奶粉限購風潮從2012年開始。2012年9月,紐西蘭率先禁止奶粉非法出口。2013年初,德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先後加入限購行列。英國《金融時報》稱,一些超市4月開始限制顧客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不少媒體認為,多國的奶粉限購令與中國的巨大需求有關係。就連乳業大國荷蘭也貼出公告:「由於全荷蘭市場短缺,很遺憾開始緊急執行此限購政策。原因是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
  
  淘寶皇冠店「阿凡提團體」專門代購荷蘭奶粉。「阿凡提團隊」客服昨天告訴記者,他們的代購力量主要是荷蘭當地的中國留學生。「荷蘭被稱為是『最嚴的限購國家』,荷蘭個別超市直接將限購數量定為每位顧客限購一罐,看見是亞洲人面孔的顧客會多加留神並上前解釋限購令。」據介紹,由於負責採購的中國留學生熟悉荷蘭當地的超市行情,他們會去小型超市購買。一天下來,能入手奶粉數量達幾十到一百多罐不等,然而貨源雖充足,但人力成本就提高了。荷蘭限購政策出臺後,「阿凡提團隊」的荷蘭牛欄奶粉報價從一罐約170元漲到210元左右。
  
  多國紛紛出臺奶粉限購令,使得代購行業難度加大,成本增加,不僅高價洋奶粉轉嫁到父母身上,甚至許多海外代購商紛紛缺貨,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搜索各育兒論壇及微博,年輕家長對海外代購受阻的擔憂比比皆是。南京媽媽「極地煙霧」著急地說:「我家寶寶一直喝荷蘭本土牛欄,在最近準備再買的時候發現各家都缺貨,據說是限購了,沒貨了,那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寶寶喝什麼啊?」
  
  新聞4:南山奶粉個案
  
  維生素K1超標?質監局說合格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昨天還有一則有關奶粉的報導。2012年7月,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南山倍慧系列5個批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黃麴黴素M1含量超標,被廣州市工商局查處。一年後,近日湖南消費者黃平果在超市購買幾罐南山金裝倍慧嬰兒配方奶粉(1段)後發現,該奶粉中添加的維生素K1(添加量:70mg/100g)超過國家強制性標準(每1000克奶粉中只能添加維生素K420μg-750μg)規定930多倍。黃先生隨後向有關部門投訴。
  
  長沙質監局檢測後發現,該品牌奶粉維生素K1含量並未超標。維生素K1是嬰兒生長發育必需物質,若超量會導致新生兒肝損傷等。

相關焦點

  • 惠氏自認壟斷 最高降價兩成
    N新京報 21世紀經濟報導第一財經日報 中新 發改委近日透露,目前正在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奶粉進行反壟斷調查(相關報導請見本報7月3日A16版)。據知情人士透露,捲入調查的企業不止這六家,被調查的企業有數十家,包括國內不少大品牌企業。 對於發改委掀起奶企反壟斷調查風暴,已經有奶企作出降價反應。
  • 惠氏奶粉降價20%應對發改委調查
    業內人士認為,惠氏此次的快速降價反應,一是正如其企業公告所述,在經營中確實存在價格控制的做法,其虛高的產品價格中確實能擠出不少水分;二是表明洋品牌奶粉企業欲在國內市場開疆闢土,還是很在意政府部門的態度的。  發改委日前發起的針對一些高端奶粉品牌的價格反壟斷調查效果立竿見影。
  • 配合反壟斷,惠氏奶粉降價11%
    昨日,貝因美發布補充公告稱,本次降價是該公司配合國家九部委有關奶粉行業整冶,包括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近期對奶粉行業的反壟斷調查,「公司也在積極配合調查中。」貝因美的這一最新公告表明,乳企反壟斷調查對象並不局限於外資乳企。
  • 發改委進行反壟斷調查 惠氏貝因美等品牌立馬降價
    國家發改委正在進行的奶粉價格反壟斷調查,促使部分奶粉品牌突擊降價。昨天,洋奶粉品牌惠氏發布公告承認,公司正在配合進行反壟斷調查,且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
  • 惠氏奶粉降價被指缺乏誠意
    7月3日,惠氏奶粉率先發布具體降價信息,昨天,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對惠氏等降價行為表示肯定之時,有消費者卻質疑,惠氏降價的產品並非主流產品,其降價行為缺乏誠意。  記者昨天查詢惠氏官網公布的具體降價信息發現,惠氏宣布降價銷售市場上現有的金裝四維營養配方產品名單中,並未包括1段和2段嬰幼兒配方奶粉。
  • 惠氏奶粉降價難兌現:明喊降價 暗自換裝漲價
    7月初起,受到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惠氏、明治、多美滋等8家國內外嬰幼兒奶粉品牌陸續宣...   美贊臣安嬰寶買滿一定的金額送玩具禮物。  7月初起,受到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惠氏、明治、多美滋等8家國內外嬰幼兒奶粉品牌陸續宣布降價。時間過去近1個月,這些承諾降價的奶粉品牌價格都降到位了嗎?
  • 記者探訪:惠氏被指「變相漲價」實則降價4%
    7月9日開始,多美滋嬰兒營養奶粉在中國市場的售價下調5%至20%,並承諾到2014年底前都不會漲價;雅培將主力產品價格下調4%-12%,產品包括雅培金裝智護100,1到4階段(罐裝),雅培金裝小安素(罐裝)和雅培金裝媽媽喜康素(罐裝);惠氏從7月8日起,下調金裝四維營養配方主要產品的出廠價,平均降價幅度為11%,且承諾2014年金裝四維營養配方的全部產品,將繼續以優惠的價格供應中國市場,平均降價幅度為
  • 雀巢惠氏多美滋美贊臣雅培等洋奶粉受到反壟斷調查
    雀巢惠氏多美滋美贊臣雅培等洋奶粉受到反壟斷調查 2013年07月02日 09:57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工信部:5年內培育3到5家營收超50億大型乳企
    摘要 方案提出,力爭到2018年底,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左右,前十家國內品牌企業行業集中度超過80%。
  • 雅培惠氏等洋奶粉漲價1成 消費者仍不願買國產
    多數提價10%左右 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助長了漲價昨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但是,即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也不願意轉向國內奶粉。本報訊 市民黃小姐兩歲多的BB一直都喝惠氏奶粉。昨日黃小姐到商場買奶粉時,發現價格又漲了:惠氏三階段金裝幼兒樂漲至198元,而上個月才185元,一下就貴了十幾塊。「如今的三階段價格都超過了兩年前的一階段了。」惠氏借配方升級漲價?
  • 雅培惠氏等洋奶粉漲價一成 消費者仍不願買國產
    多數提價10%左右 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助長了漲價  昨日,廣州多家商場均向記者表示,雅培、惠氏均已開始漲價,幅度達到10%左右。有部分商場的多美滋、美素等品牌的奶粉也跟著漲。但是,即使洋奶粉漲價,很多消費者也不願意轉向國內奶粉。  本報訊 市民黃小姐兩歲多的BB一直都喝惠氏奶粉。
  • 惠氏濟南降價賣 消費者不買帳
    24日上午,記者在大潤發歷下店和濟南銀座商城的奶粉櫃檯看到,惠氏奶粉仍然擺在貨架上,價格也未發 生變化;而在家樂福超市,記者看到惠氏奶粉已經被擺上了促銷櫃檯的顯著位置,記者注意到,惠氏2段S26金 裝健兒樂900克聽裝奶粉當天售價仍然是178元,而惠氏3段S26金裝健兒樂900克聽裝奶粉售價已從155.8元直降 到137.8元,降幅達到18元。
  • 惠氏奶粉中發現異物五:消費者獲惠氏賠償 - 紅商網
    溫州惠氏奶粉異物門事件經過:  1、溫州消費者在惠氏嬰幼兒奶粉中發現異物  2、惠氏奶粉發現異物續:消費者希望化驗  3、律師評惠氏奶粉出現異物:消費者可行政投訴  4、惠氏奶粉發現異物四:官方答應寫承諾書  溫州「惠氏奶粉異物門」有了最後結果。
  • 高端難守下沉受挫 「母嬰店排面」惠氏銷量萎縮到何時?
    常年穩坐國內奶粉市佔率第一的惠氏,近兩年國內市場份額正在萎縮,持續狂奔底氣顯然已經有些不足。特別是在2019年被飛鶴拉下馬後,其銷量萎縮的頹勢在2020年二季度還在持續,儘管其母公司雀巢稱「萎縮趨勢已緩和」,而現實似乎還有不小的差距。僅嬰配奶萎縮緩和?
  • 啟賦一年賣60億,惠氏一個單品為何頂得上合生元加雅士利
    日前在雀巢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集團CFO夏維爾○羅格透露,啟賦去年在中國買了超過6億瑞郎,折合成人民幣是39.37億元。
  • 發改委小懲難遏LGD囂張 發聲明誤導消費者
    對此,中國電子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表示,依據2011年中國液晶電視行業數據測算,僅面板無償保修服務期限由18個月延長到36個月,就可讓國內彩電企業每年節約成本3.95億元。  「電子視像協會對彩電整機企業一直都要求向消費者承諾主要部件3年保修,而之前面板企業卻並不願意向整機企業履行保修3年的承諾,只提供18個月的保修服務。
  • 新配方賣回原價 惠氏耍花招變相漲價?
    惠氏升級後的新配方奶粉 羊城晚報記者 宋金峪 攝國家發改委對奶粉進行反壟斷調查,包括惠氏、美素、明治、多美滋、雅培、美贊臣在內的6大洋奶粉品牌首次集體承諾降價超市: 惠氏借新配方漲價發改委出手調查「洋奶粉」價格壟斷後,惠氏是第一家提出降價的洋奶粉品牌,宣布把惠氏S-26金裝三段幼兒樂和四段學兒樂從原來的198元和175元分別下降到158元和148元。但昨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廣州部分超市發現,惠氏金裝幼兒樂和學兒樂打上「新配方」三個字後,價格又回了原來的水平。
  • 今年首項降電價措施來了,工商業電價或每度降3分、電網讓利約300億
    3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電網企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相應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的通知》表示,電網企業增值稅稅率由16%調整為13%後,省級電網企業含稅輸配電價水平降低的空間,全部用於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原則上自2019年4月1日起執行。
  • 惠氏美贊臣稱送檢未見「香蘭素」
    數字版首頁 > 第A08:中國新聞·時事 上一篇 惠氏美贊臣稱送檢未見「香蘭素」 兩家奶粉企業自動將同批次奶粉送到權威機構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