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一家大型超市內一罐雀巢奶粉的標價達到355元
□國內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可供選擇的奶粉基本都是洋品牌/新華社
據《新聞晨報》報導,
編者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讓國人對國產奶粉信心降至谷底,洋奶粉成為人們競相追逐的選擇。大牌進口奶粉價格瘋漲,赴港和海外代購如火如荼,中國奶粉供銷呈現極不正常的狀態。繼今年年中國務院與國家多部委宣布要整頓國內奶粉市場後,7月2日,發改委正進行奶粉業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傳出,涉及數十家國內外知名奶粉企業。3日,惠氏承認價格體系違規並宣布將開展降價活動,最高降幅達20%,受到發改委肯定。專家預計國產奶粉企業也很可能會跟隨降價,形成一輪降價潮。
香港地區及多國實行奶粉「限購」,使中國家長「代購」之路越走越窄。在此背景下,發改委此次發起的反壟斷調查被消費者寄予厚望。據介紹,如果被反壟斷部門確認違反《反壟斷法》,違法企業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罰款額可達這些企業年銷售額的1%到10%。今天的「一周國內聚焦」就關注奶粉。
■數據1
AC尼爾森《2012年全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銷售嬰幼兒奶粉385.18億元,其中,美贊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合計佔據中國嬰幼兒奶粉近半市場。
■數據2
據悉,惠氏奶粉目前是外資品牌中推出價格最貴的洋奶粉,其超高端產品「啟賦」系列產品售價在2011年底時就已突破400元。
■新聞1:奶粉價格反壟斷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洋奶粉普遍躍躍欲試漲價。1999年從廣州起家的中資奶粉企業「合生元」在與法國集團合作後,以「法國合生元」的洋名號殺回國內市場,在眾奶粉企業不敢突破200元大關時,合生元成為第一個賣到300多元價位的品牌,開啟進口奶粉漲價大潮。此後300元大關、400元大關被屢屢突破。
今年5月末,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按照嚴格的藥品管理辦法監管嬰幼兒奶粉質量」。6月,工信部提出對嬰幼兒配方乳企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檢查,並聯合九部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生產的實施意見》。緊接著,發改委開展奶粉反壟斷調查。合生元首當其衝,6月27日,合生元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廣州合生元目前正在接受發改委的調查。調查主要針對廣州合生元對其經銷商及終端零售商銷售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進行管理,或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14條的規定。
7月初,更多奶粉「巨頭」企業接受發改委反壟斷局調查的消息紛紛被確認,有消息稱被調查的企業有數十家,包括國內外不少大品牌。
據新華社7月2日的消息,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已掌握部分外資品牌乳品企業涉嫌價格操縱違法證據。為維持市場高價,涉案奶粉企業對不遵守其規定價格銷售奶粉的經銷商,直接進行罰款、給予扣除返利、停止供貨等處罰。發改委反壟斷專家認為,這些涉案公司的上述做法,抬高了奶粉的價格,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
在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高壓下,多家奶粉企業主動降價示好。7月2日晚間,貝因美發布公告,宣布緊急降價,計劃近期對主要品類嬰兒配方奶粉標準出廠價格進行下調。3日又發公告,證實公司正在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進行有關奶粉行業的整治,並接受發改委調查。
3日,惠氏作為受調查名單中的單位首先「認錯」,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惠氏一貫願意遵守中國的相關法規,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進行反壟斷調查,稱公司通過自查發現在經營活動中存在涉嫌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的做法。為此,惠氏決定立即開展主要產品降價活動,並公布12個主要產品降價細則,平均降幅11%,其中單品最高降價幅度達20%。同時承諾近期上市的新配方產品一年內不漲價,4個品種低於原有配方價格。預計在未來12個月內讓消費者獲得至少4.5億元人民幣的實惠。據悉,惠氏奶粉目前是外資品牌中推出價格最貴的洋奶粉,其超高端產品「啟賦」系列產品售價在2011年底時就已突破400元。
同日,多美滋也宣布將降價。多美滋中國公關部負責人也在昨天表示,正在積極配合發改委調查,並已著手準備產品降價方案。而同時接受發改委調查的美贊臣目前未公布降價計劃。美贊臣相關負責人稱,「由於美贊臣是上市公司,在未得到總部表態的情況下,目前不便對公司產品的價格進行預測。」
在央視財經的認證微博上已驗證,發改委對惠氏的降價行為表示肯定。專家分析,根據反壟斷法第45條的規定,被調查的奶粉企業主動降價,將有可能被減輕處罰。
然而,終端零售商調價的信息仍然滯後。昨天下午,物美超市一位負責人稱,尚未接到降價通知,無論惠氏還是貝因美都沒有聯繫他們,「是否調價、何時調價目前都不清楚。」業內人士透露,企業調低出廠價並不直接影響零售終端,分銷渠道商或會選擇銷售完庫存後再調價。
新聞2:香港限購令鬆動?
香港成立委員會,10月會評估
認為年初香港奶粉缺貨和供應鏈失效有很大關聯;新委員會目的就是改善供應鏈,一旦有效將考慮廢除「限購令」
晨報記者徐妍斐實習生何欣盈
進口洋奶粉價格水漲船高,越來越多國人選擇海外代購與赴港購買洋奶粉。面對日益龐大的內地赴港選購奶粉大軍,今年3月香港政府推出奶粉「限購令」,即《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該規例規定任何人士除非獲發出口許可證,否則不可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奶粉。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為容許私人用途,離港人士可在其私人隨身行李中,攜帶總淨重不超過1.8公斤(約兩罐)的奶粉。
該規定在香港和內地均引起很大反響,不少香港市民認為此舉將有效緩解香港的「奶粉荒」,而內地家長卻著了急。新規實行3個多月,反對聲音不斷。
香港特區政府3日宣布成立委員會,研究及向政府提交完善配方奶粉供應鏈的建議。新成立的委員會成員包括14名非官方人士,當中包括主要配方奶粉供應商及零售商、家長,以及物流界、相關學術界和消費者界別的人士。
特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監察市面配方奶粉供應的情況。年初配方奶粉嚴重短缺的情況跟配方奶粉供應鏈失效有很大關聯。因此,配方奶粉供應商有需要加大力度完善其供應鏈。新成立的委員會將討論和檢視由業界建議的完善配方奶粉供應鏈措施是否有效及具持續性。
發言人說:「我們已承諾在今年10月進行檢討,檢視及評估供應鏈改善措施是否有效。我們認為任何改善建議必須持久及經得起需求高峰期,例如『十一』黃金周及視乎情況在農曆新年前的考驗。為此,政府有需要就改善措施進行壓力測試。」「當改善措施證實有效及可持續運作,我們會考慮廢除《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
新聞3:海外代購
在荷蘭超市:亞洲臉買奶粉變難
許多海外代購商也缺貨,出現「有價無市」
全球性的奶粉限購風潮從2012年開始。2012年9月,紐西蘭率先禁止奶粉非法出口。2013年初,德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先後加入限購行列。英國《金融時報》稱,一些超市4月開始限制顧客只能購買兩罐嬰兒配方奶粉。不少媒體認為,多國的奶粉限購令與中國的巨大需求有關係。就連乳業大國荷蘭也貼出公告:「由於全荷蘭市場短缺,很遺憾開始緊急執行此限購政策。原因是出口中國的兒童食品暴增。」
淘寶皇冠店「阿凡提團體」專門代購荷蘭奶粉。「阿凡提團隊」客服昨天告訴記者,他們的代購力量主要是荷蘭當地的中國留學生。「荷蘭被稱為是『最嚴的限購國家』,荷蘭個別超市直接將限購數量定為每位顧客限購一罐,看見是亞洲人面孔的顧客會多加留神並上前解釋限購令。」據介紹,由於負責採購的中國留學生熟悉荷蘭當地的超市行情,他們會去小型超市購買。一天下來,能入手奶粉數量達幾十到一百多罐不等,然而貨源雖充足,但人力成本就提高了。荷蘭限購政策出臺後,「阿凡提團隊」的荷蘭牛欄奶粉報價從一罐約170元漲到210元左右。
多國紛紛出臺奶粉限購令,使得代購行業難度加大,成本增加,不僅高價洋奶粉轉嫁到父母身上,甚至許多海外代購商紛紛缺貨,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搜索各育兒論壇及微博,年輕家長對海外代購受阻的擔憂比比皆是。南京媽媽「極地煙霧」著急地說:「我家寶寶一直喝荷蘭本土牛欄,在最近準備再買的時候發現各家都缺貨,據說是限購了,沒貨了,那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寶寶喝什麼啊?」
新聞4:南山奶粉個案
維生素K1超標?質監局說合格
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昨天還有一則有關奶粉的報導。2012年7月,湖南長沙亞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南山倍慧系列5個批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黃麴黴素M1含量超標,被廣州市工商局查處。一年後,近日湖南消費者黃平果在超市購買幾罐南山金裝倍慧嬰兒配方奶粉(1段)後發現,該奶粉中添加的維生素K1(添加量:70mg/100g)超過國家強制性標準(每1000克奶粉中只能添加維生素K420μg-750μg)規定930多倍。黃先生隨後向有關部門投訴。
長沙質監局檢測後發現,該品牌奶粉維生素K1含量並未超標。維生素K1是嬰兒生長發育必需物質,若超量會導致新生兒肝損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