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真正的魅力是什麼呢?試論李白的「天真」本性!

2020-12-17 文化點心鋪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的一顆明星,從古至今,李白圈粉無數。無數的後人以不同的方式解讀著李白,從李白的詩句中獲得了各種各樣的人生感悟:有豁達,有自信,有狂放,有不屈不撓,有特立獨行,有矢志不渝……

在人們心中,李白的出現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就像一個從雲端裡飛來的詩人一樣,神秘,浪漫,飄逸,卓爾不凡。他的詩也和他的人一樣,氣勢奔放,震撼人心,讓人激情澎湃,讓人感慨萬千。

正如北宋學者徐積在《李太白雜言》中說的那樣:

「蓋自有詩人以來,我未嘗見大澤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萬千變化,雷轟電掣,花葩玉潔,青天白雲,秋江曉月,有如此之人,有如此之詩。」

可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生命體驗。因此,在不同的人心目中,自然也有不同的李白形象,正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那麼,這樣一位千載之後仍然令人景仰的天才詩人,他身上究竟有什麼樣的人格魅力呢?換言之,李白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對此,有的人說浪漫,有人說豪放,有的人說飄逸,有的人說自信等等。縱觀李白的一生,有一個詞語最能準確揭示李白的人格魅力,那就是「天真」。李白的「天真」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他的思想上,行為上,政治活動中,文藝思想上,詩歌創作中等諸多方面。接下來,筆者將從五個方面一一作出解說:

一、什麼是「天真」?

在現代人人心目中,「天真」是一個可貶可褒的詞語。如果用它來形容兒童,那就是指純真無邪,乾淨透明,美好無私;如果用它來形容成年人,那就可能與「傻」,「腦子笨」,「能力差」相等同了。在成年人的世界,「天真」是一個帶有滿滿鄙視色彩的詞語。

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天真」是一個具有極強理性色彩的哲學詞語和心理學術語:指不被外界環境改變的人類的自我本性,是一個缺點最少的名詞,是一種自由的創造性,只有極少數擁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會具有的一種不可遏止的心靈力量。

關於「天真」一詞,在我的古代典籍《莊子 雜篇 漁父》中也給出了最好的解釋:「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而李白最大的魅力就是永不改變的天性與真率自然的完美統一。

作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思想和精神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多數時候,他是一個詩人,然而,在其他時候,他又是一個酒徒,或者是一個豪俠,一個隱士,更是一個仙人,一個志士。

因此,他的詩歌也就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風格特點:或浪漫,或飄逸,或豪放,或自然,或直率,或含蓄,或曲折,或高遠,或自信,或孤獨……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李白」。對此,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們總是對他有一種神秘的敬仰。

無論李白的身份多麼複雜,無論李白的詩歌多麼豐富多彩,有一種「天真」本質貫穿在李白的一生及其詩歌中,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就像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所寫的那樣:「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對李白的「天真」本質,北宋時期有一位叫郭祥正的詩人可以說最深有體會。他是李白的一位超級粉絲,極為崇拜李白。他不僅學李白,還寫李白。在他的詩歌中提到或間接提到的李白的詩歌將近百首,僅和李白的詩歌就有10多首。

在《吳子正招飲觀李白墨跡》中,郭祥正就曾寫到:「不是煙霄謫,世間無此人。心聲與心畫,開卷見天真。」此外,我國現代著名學者和古文學家林庚先生也曾說:「李白的詩是最天真的,這使得他的風格達到了驚人的淳樸。」

那麼,李白的「天真」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呢?筆者將分別從思想行為方式,政治活動,文藝思想,詩歌創作等四個方面具體論述李白的「天真」表現。

二、李白思想行為方式上的「天真」;

這種行為方式上的「天真」是指在一個人在看待事物時能夠拋棄一切束縛,一任單純和信任。歷史上,所有偉大的詩人都容萱相信周圍一切人和事,相信經驗帶給他的一切,相信所有事物給予他的每一次感動,相信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而李白在思想行為方式上的「天真」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將自己自我仙化,極負浪漫色彩。自青年時代起,李白就以「謫仙人」自稱,而這個「謫仙人」的稱號並不是來自他本人,而是來自唐朝著名詩人賀知章的《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自賀知章稱其為「謫仙人」以後,李白就一直在詩中以「謫仙人」自稱。因為他認為賀知章的美譽真實了反映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對此,他在《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中曾說:「吾希風廣成,蕩漾浮世,。素受寶決,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賀知章呼餘為謫仙人,蓋實錄耳。」

當這種自我仙化的意識確立以後,他就覺得人世間的事物很難表現自己的精神意志,於是他便從莊子《逍遙遊》中找出了神話中的意象「大鵬」來作為自己精神氣質的獨特代表。在《上李邕》中,李白以「大鵬」自比,開始了自己特立獨行的一生;最後,李白在《臨路難》中,又以「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的感嘆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次,在個性上,張揚狂放,自由任性,特立獨行。李白是一個喜歡口談狂言的詩人,性格狂傲,舉止狂放,縱歌狂飲,喜交狂士。他立身處事根本不考慮世人的態度,只以個人喜好為標準,根本不受世俗的價值判斷和道德標準束縛。

這一點,在唐代詩人範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有很形象的描述。他是這樣描述李白的狂放:「脫屣軒冕,釋羈韁鎖,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間。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富;作詩非事於文律,取耳吟以自適;好神仙非慕其輕舉,將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壯心,遣餘年也。」

再次,在為人處世上,真摯深情,樂於助人。他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他希望通過這些行動樹立聲譽,以求被推薦,另一方面也是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李白生活的時代正是大唐最為強盛的時候,思想開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比較豁達自信。

最後,在交友和對人物的評價上,以「天真」為標準。李白與人相交,坦誠直率,一諾千金,極講義氣。在李白看來,如果朋友之間肝膽相照,雖然遠隔山河亦如同兄弟。他一身輕財重義,與人交往絕不勢利。這在他的詩文有很多表現:

例如他在《醉後贈從甥高鎮》中寫到:「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在《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中,他又寫道:「我情既不淺,君競方亦深。相知兩相得,一顧輕千金。且向山客笑,與君論素心。」

因此,在對待人物的評價上面,他也特別推崇「天真」的人格魅力。在《王右軍》中,他說:「右軍本天真,瀟灑在風塵。」在李白看來,塵世混濁,唯有不失天真本性的人才值得他交往。他這種「天真」的人格品質視為交友的標準。

三、李白在政治活動中的「天真」;

除了在思想行為上表現出一種「天真」的本性之外,李白在其一生的政治活動中也表現出一種「天真」的本性。他一生熱衷政治,但非常奇怪的是,他始終不願意參加科舉。這在唐代是非常不現實的一種行為。

眾所周知,科舉制度發展到唐代已經非常完善了。普通的士子都希望通過進士考試,按部就班地走上仕途,因此有「30老明經,50少進士」的說法。可是,李白卻不屑於此。他想通過漫遊,遊俠,隱居,學道,結交群雄等手段平步青雲。

他志向高遠,希望以謀臣策士的身份一躍而成為卿相。在詩文中,他常常稱頌並以此自比的歷史人物,不少都是由於特殊的機緣施展才幹,或危急時刻獻奇策立功,或關鍵時刻力挽狂瀾而位登宰輔。這樣的從政夢想,在動蕩的先秦時代,或者封建政治制度還不完善的漢代,絕對不是縹緲虛無的幻想。

但是,在科舉制度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的唐代,尤其是封建政治經濟制度已經趨於完善並走向輝煌穩定的盛唐,這種「任性」的從政途徑就變得很不現實了。畢竟時代不同了,唐玄宗不是漢光武帝,李白更不是嚴子陵。

此外,李白對自己的政治才能有些過於自信。他認為自己和呂尚,諸葛亮一樣具有「經濟之才」。因此,他希望君主能夠像周文王賞識呂尚,劉備賞識諸葛亮一樣,讓他從布衣一躍而成為卿相。在《贈錢徵君少陽》中,他就曾說到:「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水獵,猶可帝王師。」

事實上,李白雖然詩寫地好,但政治才能卻並不高。在時人看來,李白不過是一個喜歡說大話的狂生罷了,好高鶩遠,不切實際。因為李白所崇尚的政治理想極度不現實。他推崇道家老子「無為而治」的統治術。

在《古風》其一中,他寫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對「無為而治」的思想極為肯定的。他認為君王的使命就是保全百姓的天性,而「無為而治」就是最好的治國良策。可是,這個政策對於封建制度還不完善的先秦和兩漢來說是可行的。

然而,當封建社會發展到了唐朝,各項制度已經趨於完善。李白的政治理想,根本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事實上,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原始社會末期堯舜時代的社會圖畫:萬物自然生長,百姓自給自足,沒有階級對立,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

這種政治思想,就當時的社會來說,是不現實的,就整個社會的歷史發展進程來說,更是倒退的。此外,李白還希望在政治活動中處處平等人人平等。他希望皇帝,王公貴族與平民士人一樣,這樣的「平等」不僅在封建社會,就是在現代社會也很難實現。

最能說明李白政治上「天真"的就是安史之亂時期李白的一系列行為。他的表現就像是一個「書呆子」一樣。當永王派人上廬山去請他時,他竟然認為自己可以一舉成名,建立奇功。可是,當時的他已經50多歲了,卻還陶醉在天真的美夢中,對天下大勢缺乏一個全局的把握與分析。

正如現代著名學者範文闌說的那樣,李白的政治見解很差,他把唐朝政府軍隊與安史叛軍平等看待,既看不出安史是叛逆,也看不出永王李麟割據東南對朝廷的危害。在《永王東巡歌》中,他竟然把已經讓出帝位的玄宗與肅宗並稱二帝。其在政治上的「天真」真是可見一斑!

四、李白在文藝思想上和詩歌創作中的「天真」;

當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發展到唐代,各種體制的文學藝術形式都日趨完善,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就是唐詩的繁盛。唐代詩壇,各種體制的詩歌,如新樂府,五古,七古,五絕,七絕,七律等等都佳作頻出,令人驚豔。與之同時的,當然就是各種文藝理論觀念的發展成熟。

作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李白不僅創作了大量傑出的詩歌作品,而且還擁有自己獨特的文藝觀,那就是「天真」。他認為詩歌創作的最高境界是「天真」。對此,他在詩文中多有表述。例如,他在《古風》中說「古來萬事貴天生」。他認為詩歌創作要恢復古道,要恢復詩歌古樸天然的風韻。

事實上,他所提倡的這種「天真」的詩風,其實就是一種清新,淳樸,自然的詩風,不事雕琢,不掩真情,一任天然,發乎天性。因此,對於那些內容空洞,情感虛偽,刻意雕琢的作品,他總是給予辛辣的諷刺。

在《古風》其三十五中,他曾這樣嘲諷道:

「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一曲斐然子,雕蟲份天真。棘棘造沐猴,三年費精神。功成無所用,楚楚且華身。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安得郢中質,一揮成斧斤。」

與尊重傳統,學習他人的創作經驗相比,特立獨行的李白更主張尊重詩人自己的創作個性,相信詩人自己的創作能力,認為只有真性情的詩歌才是真正的好詩歌。他不僅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堅持這種原則,在評價別人的詩歌時,也是以此為標準的。

例如,在李白一生之中,他最敬慕兩個人: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謝眺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於前者,他曾評價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對於後者,他曾評價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在對他們二人的評價中,李白都強調一個「清」字。事實上,這個「清」字就是天然,天真,清真的意思。在李白心中,他們二人的詩歌都擺脫了世俗價值觀念的束縛,是不俗的人格和自然詩風的高度統一。

除了堅持天真的文藝創作原則之外,李白的「天真」在詩歌創作中幾乎無處不在,貫穿一生。其中第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他詩歌中總是充溢著未泯的童心。在他的詩歌中總是較少一些成人思維的技巧和成人習慣思路的束縛,閃現出一種平淡而又神奇的藝術魅力。

例如在他的詩歌中,有不少以「明月」為吟詠對象的作品。雖然以明月為題材並不是李白的首創,可是,在李白詩中,詩人是站在兒童的角度,用兒童的觀察和兒童的想像來表現的。在他的詩中,明月可以是一個悄悄看望自己的客人「床前明月光」,可以是一個調笑的玩伴「欲上青天攬明月」,可以是同行的伴侶「山月隨人歸」。

其二,李白在詩歌表創作時,往往不受限制,不被傳統束縛,一任真情流露。這一點的最好體現就是李白那些經典新題樂府詩,像《峨眉山月歌》,《荊州歌》,《橫江詞》,《東山吟》,《襄陽曲》,《江夏行》,《江上吟》等是非常經典的新樂府詩作。

這些詩作如行雲流水,千變萬化,不受拘束,一任情性,縱橫馳騁,自由揮灑。特別是在他的《蜀道難》中,李白長短錯落地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不斷地轉韻,變化萬端。感情時而強烈時而紙張沉,句式也隨之時短時長,不拘一格,自由宣洩,雄渾浪漫。

五、結語:李白的一生無論從主觀精神上還是客觀表現上,總是自始至終保持著天真的本質;

作為一個詩歌的國度,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填詩作詞才能的詩人可以說舉不勝舉,浩如繁星,然而李白這樣彪炳史冊,光耀千古,時今日仍然具有莫大魅力的詩人,卻並不多。究其原因就在於人格魅力的「天真」與否上。

因為多數詩人在創作時,情感來自於微弱的脆弱的光,來自於心靈較淺的層面。而那些偉大的詩人,例如屈原,杜甫,李白,蘇軾,納蘭性德等等,他們在進行詩歌創作時,就像在塵世的黑夜中掙扎,就像在深不可測的慾海中博擊,時刻不忘本性,保留天真。

在這一點上,李白的一生可以說無論從主觀精神上還是客觀表現上看,總是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種「天真」的本質。他憑藉著自己非凡的才華,在詩歌世界裡自由充分地揮發著自己的個性,宣洩著精神和肉體的苦痛,向世界展示著他「天真」的本性。

儘管現實世界的殘酷屢屢擊碎他的從政夢想,讓他在遺憾中悽然去世,他依就沒有丟掉自己的天性,更沒有丟掉自己的「天真」本質,至死不渝。他的一生都在努力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縱情肆意。無論在思想行為上,還是政治活動中,亦或是文藝觀念和詩歌創作中,李白自始至終都沒有丟掉自己的「天真」本性,像一個童心未泯的孩子一樣,「天真地」刻畫自己的理想世界。

當然,站在哲學「內外因」的角度看,李白的「天真」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與他的家庭出身,人生經歷,時代特點,精神思想,性格特點,等有莫大的關聯。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天真」詩人,李白的光芒永遠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失色,只會歷久彌新。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李白大草愛酒帖 飄然物外一詩仙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響譽古今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似有仙風道骨,飄然物外,不為塵累,任取一詩,可見一斑。說到浪漫主義李白,總離不開兩樣東西,詩與酒,酒與詩。同時代的另一詩聖杜甫有詩讚曰:「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書與酒,特別是最能表達情性的大草書,唐朝在藝術上真是全方位地達到巔峰,「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顛張」(張旭)、「狂素」(懷素),湧現出的兩位傑出的書法藝術大師,把草書推向最高的頂峰!
  • 詩仙李白是真正的命理學修真學高手
    詩仙李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以一首《靜夜思》曠古絕今流行千年,老叟幼兒通吃,皆能張口就來:床前明月光……。但遺憾的是,千百年來世人從未知道過一個真正的李白,實在令人惋惜,揮太古之弦,造物之音,給大家掀開一角,略講李白輪迴裡的前世今生,李白詩詞中世人從未觸及的秘密。李白,生在那個明星璀璨的傳奇時代。
  • 詩仙李白在山東
    詩仙李白在山東(散文)文/王義尚李白出生在唐朝中亞的碎葉城,十幾歲的時候就獨自出門遊歷天下,先是到了湖北安陸一帶,娶妻生子。然後又去長安生活了幾年。到了公元736年,36歲的李白攜妻女來到山東,將妻兒安頓在東魯(今濟寧兗州),在濟寧任城縣一住就是二十三年,23年之後,才帶著兒女回四川老家了。據說,當時李白有很多親戚都在山東做官。
  • 什麼?!王者榮耀說的沒錯,詩仙李白真的是一名劍客
    李白對於我們來說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從小就會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唐朝的詩人當中,他的影響力,那絕對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存在,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詩仙。作為詩人的李白,他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劍客,沒錯!就是劍客。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序言: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化載體,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源遠流長,群星璀璨。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被後人稱為詩仙的李白,他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李白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
  • 連詩仙李白也看不厭的山,敬亭山有何魅力?杜鵑花開美不勝收
    對詩仙李白生平有過了解的人會發現,這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什麼可人的景,便留下些千古名句來,今天我們便來看看李白看不厭的山——敬亭山有何魅力?敬亭山:江南第一詩山有一座山因為一首詩而被世人皆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名作:「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山便是敬亭山。
  • 代表著半個盛唐的詩仙李白,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詩仙李白的名號冠絕古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口吐出半個盛唐的評價,也讓李白的詩成為了唐朝最富有代表性的詩句。而如人才為何難以入仕,是客觀的影響還是自身的意願?而李白又是怎樣一個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人物呢?
  • 李白:詩仙之名聞天下
    提到李白,我們立刻會想到「詩仙」,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確,李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歷史人物了,他的詩歌,歷來受到很高的評價,至今仍廣為傳誦。
  • 十二星座王者榮耀代表人物,白羊座的阿珂,雙魚座的詩仙李白!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十二星座王者榮耀代表人物,白羊座的阿珂,雙魚座的詩仙李白!摩羯座:摩羯座代表的王者榮耀人物是娜可露露,娜可露露非常傲嬌的性格,總是帶著自己的大雁飛來飛去。天蠍座:天蠍座代表的王者榮耀人物是帝王的氣質武則天,非常霸氣的性格,總是發揮著自己君臨天下的魅力。天蠍座人們非常的有魅力,喜歡樂於助人,男生個性強、任性固執,但由於本性單純,很容易被他人所利用,切記這一點。
  • 千古之謎,詩仙李白的出生地在何處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由於李白傑出的文學成就,讓他的生平經歷也成了後代學者的研究重點。李白的籍貫是甘肅天水,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他的族叔李陽冰親自說過,「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
  • 我的偶像作文:狂放詩仙李白
    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但無論如何,他的詩與情懷,從未被世人忘記。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
  • 李白這句俠客詩,論霸氣你給打幾分?
    要說霸氣、殺氣,李白先生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了,李白從小就有個俠客夢,作《俠客行》一首,有句雲「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大家都很熟悉這一句,但甚少有人知道,李白另有一首詩,也是寫少年俠客,論其中俠氣,並不遜於《俠客行》,這就是《結客少年場行》: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 我們的詩仙李白又被稱為酒仙,那麼他到底有多能喝酒呢?
    好像只有酒才能讓這些劍客和詩人一吐胸間豪氣,但是歷史上唯有一人將這詩、酒、劍、合為了一體,沒錯,他就是李白。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也被稱為了酒仙和劍仙。那麼李白喝了多少酒呢?我們先看李白為酒寫過多少詩篇,到目前為止,據統計李白的一千多首詩中,跟酒有關的詩篇就佔了四分之一。這就可見李白有多能喝酒了。
  • 為什麼經常有人說詩仙李白是外國人
    文/寂寞的紅酒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大詩人,素有「詩仙」的美譽。如果有人說李白是外國人,人們一定會感到奇怪,因為連一年級的小學生都知道李白是中國人。不過,在國內外確實就有一些人在質疑李白的出身,認為李白是外國人,主要原因就是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的託克馬克市,離我國的新疆還有很遠的距離。有的人還信誓旦旦的說他是西域的胡人。那麼李白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李白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首先,李白出身在中亞的吉爾吉斯斯坦不假,但李白出生在我國最強盛的朝代唐朝。
  • 身為詩仙的他並沒有那麼灑脫,李白: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李白雖然只是被貶了一次,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忽然反轉什麼的,但是也是這一次被貶,也就註定了他後半生的荒涼,真的就是前面有多輝煌,後面也就有多悲慘。唐朝後期安史之亂,李白被賜金放還,這一次他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神採,但是他那不羈的性格也就註定了他不會因為仕途不順而悲天憫人。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鶴樓聞名遐邇,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均在此題詩留字,詩仙李白也曾登臨黃鶴樓卻未題詩,這是為什麼呢?傳說他因為看到一首當時無名詩人的詩寫的太好而放棄題詩,這是一首什麼詩呢?這首詩有什麼好呢?
  • 詩仙李白淪為記者?詩興大發卻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燈泡!
    動畫中的詩仙李白李白與唐玄宗楊貴妃之間的事,可謂國史上的一段佳話,歷來被文人墨客和史家們不斷深挖細掘。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陣寒暄後,李隆基並未給李白什麼高官要職,只是給了他一個待詔翰林的待遇。別說李白刻意拍唐玄宗的馬屁,但誇讚唐玄宗的語義,那是無論如何都逃不了嫌疑的。誰叫我是一個被安排的候選人物呢?此後,唐宮一有活動,李白就作為「記者」,每次都報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活動,以及他們的愛情豔事。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詩仙李白在離開長安後,經歷了什麼?為何會創作出《行路難》?
    詩仙李白在離開長安後,經歷了什麼?為何會創作出《行路難》? 公元743年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已經42歲,在多次「幹謁」、「獻賦謀仕」之後。終於得到了大唐統治者玄宗皇帝的賞識。並以一首奉詔而作的《宮中行樂詞》「賜宮錦袍」。這一年李白開啟了「御用文人」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