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王。對詩仙李白生平有過了解的人會發現,這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什麼可人的景,便留下些千古名句來,今天我們便來看看李白看不厭的山——敬亭山有何魅力?
敬亭山:江南第一詩山
有一座山因為一首詩而被世人皆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名作:「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山便是敬亭山。

敬亭山坐落於皖南宣城市北郊水陽江畔。此山本來叫昭亭山,西晉時為避文帝司馬昭名諱,才改為敬亭山。

敬亭山不高,卻別有韻味。山上樹木蒼翠,雲霧繚繞;林壑幽深,流水淙淙;萬籟俱寂,鳥鳴天驚。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敬亭山滿山瀰漫著詩仙之氣。敬亭山與詩結緣,早在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沉醉於宣城山水,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詩。「茲山亙百裡,合沓與雲齊。隱淪既已託,靈異俱然棲。」《遊敬亭山》詩句,流傳甚廣。200 多年後,李白追尋謝朓蹤跡,來到敬亭山,與山對視久久,留下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絕唱。
隨著謝、李詩篇的廣為傳誦,敬亭山聲名鵲起,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無比嚮往的詩之聖地。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蘇東坡、梅堯臣、歐陽修、範仲淹、晏殊、黃庭堅等,前赴後繼,以生花之筆,為敬亭山吟詩寫賦,繪畫作記,寄情山景,抒發胸懷。「好酒也怕巷子深」,江山也要才人捧。正因為歷代文人雅士詠頌敬亭山、讚美敬亭山,遂使敬亭山成為大名鼎鼎的「江南詩山」。

登臨敬亭山,先訪詩山牌坊群吧!此處是敬亭山詩魂所在地,到此方可確信敬亭山是座「詩山」。牌坊上面刻有古代多位詩人為敬亭山而作的許多詩詞,若你登上敬亭山之前,先對敬亭山歷史文化有所了解,此刻已對敬亭山肅然起敬了。

走在敬亭山上,最好到擁翠亭坐一坐。那是一處令人生發幽思的地方。擁翠亭名副其實,周邊鬱鬱蔥蔥,在此整個敬亭山風光盡入眼帘。難怪清人王可第在此作詩感嘆:「一榻擁昭亭,坐愛雙溪碧。」
到敬亭山來,最好是在陽春三月間。三月裡,敬亭山的杜鵑花開得最歡,漫山遍野紅豔豔。當年李白曾為此景所折服,寫下了《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如果錯過了三月,那就四月來吧。四月看不了杜鵑花,卻能品嘗敬亭山新茶。敬亭新茶綠如雪,雀舌芽茶香千年。清代詩人施閏章曾作詠茶詩:「敬亭雀舌爭相傳,手制從過穀雨天。酌向素瓷渾不變,乍疑花氣撲山泉。」

從敬亭山下來,該去市中心登一登謝朓樓。唐代初期,宣城人為追懷謝太守,於「高齋」舊址建造了一座上下兩層、飛簷翹角、四面開窗、磚木混合的樓臺,因位於州衙北面,故取名「北樓」。又因登臨此樓,向北可眺望敬亭山,遂又稱「北望樓」。李白曾吟《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以懷謝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敬亭詩山名揚千古,一步一詩。來了,便會詩意萌生。我是老王,喜歡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