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詩仙李白也看不厭的山,敬亭山有何魅力?杜鵑花開美不勝收

2020-12-16 老王旅遊說

大家好,我是老王。對詩仙李白生平有過了解的人會發現,這是一個坐不住的人,喜歡東看看西看看,看到什麼可人的景,便留下些千古名句來,今天我們便來看看李白看不厭的山——敬亭山有何魅力?

敬亭山:江南第一詩山

有一座山因為一首詩而被世人皆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名作:「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而山便是敬亭山。

敬亭山

敬亭山坐落於皖南宣城市北郊水陽江畔。此山本來叫昭亭山,西晉時為避文帝司馬昭名諱,才改為敬亭山。

敬亭山

敬亭山不高,卻別有韻味。山上樹木蒼翠,雲霧繚繞;林壑幽深,流水淙淙;萬籟俱寂,鳥鳴天驚。

敬亭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敬亭山滿山瀰漫著詩仙之氣。敬亭山與詩結緣,早在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沉醉於宣城山水,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山水詩。「茲山亙百裡,合沓與雲齊。隱淪既已託,靈異俱然棲。」《遊敬亭山》詩句,流傳甚廣。200 多年後,李白追尋謝朓蹤跡,來到敬亭山,與山對視久久,留下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絕唱。

隨著謝、李詩篇的廣為傳誦,敬亭山聲名鵲起,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無比嚮往的詩之聖地。謝、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蘇東坡、梅堯臣、歐陽修、範仲淹、晏殊、黃庭堅等,前赴後繼,以生花之筆,為敬亭山吟詩寫賦,繪畫作記,寄情山景,抒發胸懷。「好酒也怕巷子深」,江山也要才人捧。正因為歷代文人雅士詠頌敬亭山、讚美敬亭山,遂使敬亭山成為大名鼎鼎的「江南詩山」。

敬亭山風光

登臨敬亭山,先訪詩山牌坊群吧!此處是敬亭山詩魂所在地,到此方可確信敬亭山是座「詩山」。牌坊上面刻有古代多位詩人為敬亭山而作的許多詩詞,若你登上敬亭山之前,先對敬亭山歷史文化有所了解,此刻已對敬亭山肅然起敬了。

敬亭山

走在敬亭山上,最好到擁翠亭坐一坐。那是一處令人生發幽思的地方。擁翠亭名副其實,周邊鬱鬱蔥蔥,在此整個敬亭山風光盡入眼帘。難怪清人王可第在此作詩感嘆:「一榻擁昭亭,坐愛雙溪碧。」

到敬亭山來,最好是在陽春三月間。三月裡,敬亭山的杜鵑花開得最歡,漫山遍野紅豔豔。當年李白曾為此景所折服,寫下了《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杜鵑花

如果錯過了三月,那就四月來吧。四月看不了杜鵑花,卻能品嘗敬亭山新茶。敬亭新茶綠如雪,雀舌芽茶香千年。清代詩人施閏章曾作詠茶詩:「敬亭雀舌爭相傳,手制從過穀雨天。酌向素瓷渾不變,乍疑花氣撲山泉。」

敬亭山茶園

從敬亭山下來,該去市中心登一登謝朓樓。唐代初期,宣城人為追懷謝太守,於「高齋」舊址建造了一座上下兩層、飛簷翹角、四面開窗、磚木混合的樓臺,因位於州衙北面,故取名「北樓」。又因登臨此樓,向北可眺望敬亭山,遂又稱「北望樓」。李白曾吟《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以懷謝朓:「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敬亭詩山名揚千古,一步一詩。來了,便會詩意萌生。我是老王,喜歡就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安徽宣城有一座山,曾吸引李白七次登頂,被譽為「江南詩山」
    詩仙李白,一生漫遊天下,漂流四方,走遍了中國各地名山大川,也留下了不計其數的絕美詩篇。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晚年的李白卻有近十年的時間是在安徽度過。據有關史料記載,李白曾先後五次來到安徽,並在這裡創作了200餘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安徽省內的景點,也隨著他的詩句而名揚天下,《望天門山》、《獨坐敬亭山》、《《贈汪倫》、《秋浦歌》,每一首都是膾炙人口。在宣州城北5公裡,就有這麼一座山,曾經吸引了李白七次登頂拜訪,並留下了「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盛讚,沒錯,這就是敬亭山。
  • 讓古詩《獨坐敬亭山》告訴你什麼是最有詩意的發呆?
    宣城也有很多風景如畫的著名景點,如敬亭山、太極洞、以及前面文章中提到的桃花潭等都是宣城著名的景點。所以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到宣城遊玩,在採購文房四寶的同時,也會遊覽一下宣城的秀麗山水。詩仙李白一生七次遊歷宣城,由此可見宣城的魅力。
  • 《獨坐敬亭山》:那份極致的孤獨,世上幾人能懂
    詩仙李白給大家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以及傳奇的故事。但是仔細品讀李白的一生,給人的感覺是孤獨的,或許可以理解為「高處不勝寒」。李白的孤獨在詩作中盡顯無餘,而《獨坐敬亭山》更是李白精神世界極度孤獨的突出表現。
  • 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原文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注釋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山有萬松亭、虎窺泉。」《 江南通志 》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裡。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帆,極目如畫。  盡:沒有了。  孤云: 陶淵明 《 詠貧士詩 》中有「孤雲獨無依」的句子。朱諫註:「言我獨坐之時,鳥飛雲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閒:獨去,獨自去。
  • 人到中年,才讀懂《獨坐敬亭山》:孤獨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就連豪邁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有《獨坐敬亭山》一詩,來寫自己的孤獨。《元和郡縣誌》記載,敬亭山在宣城縣北十裡,山有萬松亭、虎窺泉。「一生好入名山遊」的李白,曾七次來到宣城,與詩朋文友「時遊敬亭山,閒聽松風眠」、「送客謝亭北,逢君縱酒還。」
  • 安徽被「忽略」的山,寫進詩中流傳千古,詩仙李白7次登臨
    許多省有像安徽省一樣有名的省景點, 安徽的景色中黃山可能會很有名,像九華山天堂寨一樣優秀, 除了這些大家都熟悉的景點之外,其實黃安徽還有被忽視的山水景觀敬亭山, 敬亭山,畫有「看兩個人不膩,只有敬亭山」。
  • 每日書法分享|唐詩三百首——李白《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創作背景獨坐敬亭山作者李白詹鍈《李白詩文系年》系此詩於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並認為與《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為前後之作。公元753年(天寶十二載),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其中說道:「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閒。常誇雲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還出翰林,李白長期漂泊。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李白《獨坐敬亭山》 寫作日期不詳,有人說是753年,李白52歲。也有人說作於761年,李白60歲: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兩首詩前兩句都是寫環境,寫遠景。柳宗元詩中,鳥都飛走了,人也見不到,在李白詩中,連天上的雲都變得孤單。後兩句不同,柳宗元寫了一個獨釣寒江雪的老翁,李白寫了一個獨自看山的痴漢子。
  • 我的偶像作文:狂放詩仙李白
    而我的偶像,是一個半輩子流浪漂泊的狂放詩仙——李白。他出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他經歷過繁華的大唐盛世,遭受過安史之亂的磨難,他總是在失敗與成功之間徘徊。但無論如何,他的詩與情懷,從未被世人忘記。我把李白當作偶像,是因為他有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
  • 品讀《獨坐敬亭山》,山還是那山,水還是水,但人已非昨日之人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你看我不厭,我看你不煩,彼此間兩不相厭的,如今也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被稱為謝眺樓,李白在這裡,在自己偶像的樓邊住下,很是愜意,還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接到這裡生活,這時候的李白,是不可能有寫《獨坐敬亭山》這樣凸顯內心孤獨的詩的。
  • 她把20首李白的詩做成了一首歌,你都會背嗎?
    (背不下來的罰抄10遍!)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 也同樣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才華橫溢、個性飛揚、浪漫灑脫 這些詞完全不吝於用在他身上
  • 《獨坐敬亭山(外二首)》——作者:宗果,誦讀:王亞英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驚堂木,聽過天下太多咚咚鏘的冤屈 牆外,許多遊魚,在清明圖中遊著 它們不知有我,也不知隔壁有你 霸王別姬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 李白這首詩從字面上理解會覺得很孤獨,其實更多的是一種享受!
    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不僅詩寫得好,人也有情趣,不僅才華高,同時也非常的有才情,個性也是很突出,嗜酒如命,而且據說他的劍術還非常的高明,在當時眾多的劍客中,可以排到第二名,另外他也是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也正是他的這種灑脫,以及他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使得他的詩作裡,自有一番哲理,讀他的詩作
  • 李白為安徽寫的詩
    盛唐詩人李白詩風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被譽為「詩仙」。李白生於碎葉,一生漫遊天下,足跡幾遍大半個中國,堪稱大唐第一網紅博主。李白先後5次來到安徽,最終流寓當塗仙逝。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 李白雖是不羈狂放的詩仙,但也孤單落寞,終身沒有完成他的抱負!
    詩仙李白他是怎樣的詩人呢?讓人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覺,李白的詩中實在經常出現「獨」字,「孤獨,一如愛情與死亡,是文人尤其詩人筆下一個永恆的主題」。李白的孤獨是曠世的也是憤世的,是「終日醉,頹然臥前楹」的澆愁。
  • 三月花事憶杜鵑:李白宣城杜鵑花,三春三月憶三巴
    其實用現代的植物學研究也很清楚,杜鵑花喜歡疏鬆酸性大的土壤,對溫度和溼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山地的某些小氣候,比如溫暖溼潤,背陽多陰,會使杜鵑花呈現出一種特殊的美感。而古代的人不太了解杜鵑花的植物特性,反而認為它十分的有靈。所以在唐朝看杜鵑,那一定是要去四川的。那是四川的地方名花。
  • 詩仙李白流傳最廣的十首詩,你還記得嗎?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李白,被稱為「詩仙」。試問中國人,有幾個不識李太白呢?兒時讀過的他的詩,現在你還記得多少首呢?1.當時還是不懂詩詞的年紀,只覺得書中字體晦澀難懂,不知道背著有什麼意義。直到長大之後,重讀這首詩。才唏噓不已。從此以後,出徵離去的人,都有了那個「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的身影。古來徵戰幾人回?
  • 李白這首詩只有20字,卻成為史上最孤獨的詩,字字落到心坎上!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杜甫並稱為當時的「雙子星座」。相信熟悉李白的讀者都知道李白一生非常豪放、灑脫,愛作詩、愛飲酒。提到李白我們都會想起「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美;想起「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氣勢。但是,就是這樣的詩仙,他也有心中無限感慨、無奈孤獨的時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李白的一首非常孤獨的詩。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李白詩《獨坐敬亭山》是否符合格律詩要求,三仄尾算不算拗律?
    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千古為人傳誦,此詩將敬亭山擬人化,從此敬亭山有情,而詩人曠世孤獨,似乎只有山水慰藉了,其詩如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從格律的角度看,有人認為此詩是按五絕格律寫的,從前兩句的平仄結構看完全合律,但第三句的「兩不厭」是三仄尾,不符合格律。對此,六甲番人的意見如下:一、是否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