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是人類吸收營養的重要通道,其中又以腸胃為最主要的器官。腸胃好,身體消化吸收的就好,身體所需的營養吸收的全面,身體就健康。腸胃若是出現問題則會百病生,所以調理好腸胃是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件事,而調理腸胃飲食是最需要注意的,三分醫藥,七分調理,養護腸胃真的很重要。那哪些我們不好的習慣會傷害腸胃呢?
1、三餐飲食不規律
三餐不規律飲食對腸胃的傷害大,消化系統要保持功能正常需要規律飲食,有營養物質提供來維持生命活動,但是,部分人三餐不規律飲食,總是錯過最佳的吃飯時間,受到影響消化系統容易功能紊亂。或者在消化液分泌之後沒有食物進行消化,局部的黏膜更容易受刺激引發疾病。因此,在保持健康的過程中,要注意好習慣養成,三餐規律飲食來獲取營養。
2、吃飯太快
現在很多的上班族的生活節奏非常快,利用中午很少的休息時間買個外賣以囫圇吞棗的方式解決午飯又繼續回去工作。其實吃飯太快,很多食物都沒有嚼爛就被吞進胃裡,吃一些比較粘稠的食物很容易造成胃潰瘍、胃炎等腸道疾病,甚至於沒來及嚼爛的食物進入胃裡不好吸收還會形式結石。而且日本有項研究發現,吃飯快的人還容易發胖。因此建議在吃飯的時間儘量保持在20分鐘左右,每吃一口都儘量的多嚼幾下再咽下去。
3、情緒變化
腸胃可以說是身體上最大的情緒器官,胃腸道是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共同調節的,擁有的神經細胞僅次於神經中樞,對心理上的刺激十分的敏感。所以常會有人壓力大就會出現胃痛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如果情緒陷於抑鬱時,胃痛現象較重建議去醫院就醫。
4、愛吃辛辣食物
要讓身體保持健康關鍵是不要總吃辛辣食物,部分人愛吃麻辣辛辣的食物,但是這種類型的食物刺激性大,對脆弱的腸胃保持健康不利,很多人吃太多辣的食物會胃痛、腹瀉,和局部的黏膜受到損傷有關。因此,在促進健康的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的清淡,選擇刺激性小的食物來獲取營養,辣的食物少量攝入即可,已經有胃部病變出現,則要遠離辛辣食物了。
5、吃水果不講究
水果如柿子、山楂、棗等,其鞣質可在胃內與胃酸、果肉蛋白發生作用,形成膠凍狀物質,最後可能形成胃石。因此,對於中老年人而言,一定要記得別空腹吃大量柿子、山楂等。
6、暴飲暴食
很多人的胃部出現了病變其實跟暴飲暴食這種行為有關,飲食要有節制,在吃飯的過程中控制好食物的攝入量,可以防止消化系統負擔重影響著身體健康。很多人飲食方式不正確,冷熱交替攝入食物,在不正確飲食行為的影響下消化壓力增大,胃部黏膜受到刺激,腸胃就容易發生病變。因此,在呵護腸胃的過程中要注意飲食節制,每頓飯不要吃太飽,更不能暴飲暴食,可以防止腸胃病變出現。
7、缺乏鍛鍊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時可以提高消化能力,增加食慾。運動時候多數人都是用腹部來進行呼吸,這樣可以改善腹腔內的血液循環,還可以促進腸胃蠕動,起到調節消化道的作用。相反的,如果你長期不鍛鍊會導致食慾下降、胃動力不足,可能會誘發胃部炎症。因此建議想要胃部健康,就要讓自己多動起來,可以選擇一些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每周鍛鍊3—4次。
8、濫用藥物
生活中,有些人一有個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消炎藥,但這些藥物中很多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等,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濫用抗生素還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使其失去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因此,生病時不要自行用藥,不要擅自停藥、換藥、增減藥量,應及時諮詢相關醫生,遵醫囑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