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足音》書評·尋訪最美寺廟,覓得人生四境

2020-12-10 曾曾在路上99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清晨的薄霧裡,傳來一陣陣安定又有力量的誦經聲。拾級而上,一旁蔥蔥鬱鬱的樹葉中,透來一絲絲柔和的晨光。輕輕叩開寺廟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那顆碩大的榕樹,風雨不動地屹立在花壇之中。

樹蔭斑駁中,誦經聲、木魚聲、鳥鳴聲、蟬呼聲......就這樣拉開了禪院寺廟的一日序幕。

這,是我對禪院寺廟的印象。

小時,我跟隨外婆去寺廟裡求經拜佛,黃色的大道廟牆,莊嚴肅穆的真金佛像,還有院落裡的遮蔭大樹,這些都停留在我的記憶當中。

少時不知何是廟宇,總覺得有些許清冷肅穆,讓我不禁望而生畏。待到成人方知,每座廟宇都是一方人生課堂,每座廟宇的背後也有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嗔痴怨恨、喜怒哀樂。

近來有緣看了一本名為《空谷足音:尋訪世間最美寺院》的書籍,寫的是有關於寺院廟宇的故事,期間有山居的隱士、寺廟裡的僧人、客棧的主人、茶庵裡的茶師等等,無一不因寺廟而結識相伴,也展開了一幅幅喜怒哀樂、悟道問心的人生畫卷。

作者青青是一名職業記者,她花費了七八年的時間訪遍華夏大地,問道終南,聽經說法,感悟生命之理,探尋靈魂之境,最終才將心之所悟、所感匯聚成篇,展現在大眾面前。

在這浮躁喧囂的塵世間,如果忙碌的心靈需要休憩一番,那這本《空谷足音》就能帶你遊覽寺廟,洗刷塵埃,重新教會你用心看待世間萬物。不論有多大的哀愁、多深的傷痕,都能被一一撫平,尋得內心的超脫、心靈的平靜,重新以樂觀平靜的心態,好好生活。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說讀書有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而在《空谷足音》裡,作者青青則說,寺廟背後的故事與人生境界有四重,何為四重?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重:問情·人生若只如初見

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在《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中感嘆道:「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一句「何事秋風悲畫扇?」無盡悲嘆了世事變化無常,不論是人、事亦或是物,都逃不過歲月的變遷,想必納蘭性德也在偷偷地祈求著時間別如此無情,再多變化也不如身邊能有一痴心人無恨無悔的陪伴,心裡能永存一份赤誠之心到地老天荒吧。

在《空谷足音》裡,作者青青寫到蘇軾與王朝雲的故事。蘇軾於王朝雲十二歲時,見其身世悽苦,便收留作為侍女,期間蘇軾授王朝雲書小楷,學佛經,通文辭,沒有鄙夷,當作學子用心栽培。而後蘇軾連連遭貶,家中眷屬奴婢紛紛舍其而去,唯有王朝雲不離不棄,願意跟隨。

也正是王朝雲的這一份赤誠之心、敬忠如一打動了蘇軾,令得蘇軾題詩一首:「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詩名題做《朝雲》。可見,當一顆真心遇見另一顆真心的時候,連話語竟也是如此動人,渾然天成。

此後王朝雲陪伴在蘇軾身邊,追隨他長途跋涉、翻山越嶺,至死無悔。隨後王朝雲病逝在惠州,蘇軾悲痛萬分。

此去經年,蘇軾每每想到這位知己愛人王朝雲,都會惆悵茫然,仿佛心裡缺了一塊什麼似的。直至蘇軾病逝前,他都心心念念著葬在惠州的王朝雲,去到廣州的淨慧寺(現六榕寺),竟情不自禁地寫下「六榕」二字,只因不遠的惠州,王朝雲墓旁蓋著的「六如亭」,也是期盼與之遙相呼應,互訴衷腸吧!

至此,淨慧寺改名為六榕寺,而寺門兩旁的「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對聯,記載了蘇軾與這座寺廟的一段因緣,也是蘇軾與王朝雲的一段故事,惟願人生如初見時一般美好純潔,長久相依。

二重:尋道·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遊覽廬山時作詩《題西林壁》,寫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道出了人們因為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同,得出的結論必然也是片面性;只有認識到事物的全貌,超越傳統的固定思維,跳出框架,才能看到事情真相的哲理。

世事無常,很多人遇到難題的時候都容易被困在境地之中,遍尋方法終不得解,卻沒發現解決問題唯有從自身出發看待問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惑。

作者在書中寫到:「據史書記載: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拾得與寒山時相往來,還常對人說法。但人不信,反而譏誚怒罵,甚至毆之。寒山對拾得曰:世間人穢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對他?拾得答曰:那只有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菩薩布經散道尚且困難重重,更何況我們平常人呢,遇到困難是正常的,想要尋得解決之法,唯有跳出困難,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才能得道。

生活如同我們爬山一般,從山腳到山頂,一路上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不論是山路崎嶇陡峭,還是體力不支,都是爬山路途中對我們的考驗。等到山頂之時,那無限燦爛的霞光,便是最好的回報,而上山途中的所有困擾我們的難題,自登頂之時起便也煙消雲散。

作者青青也曾被思念之情困擾,每每念及小時候院子裡的百年梨樹死去,總會感覺心痛,覺得時光往復不在,思鄉之情無處寄託,深感苦痛。後來,在峨眉金頂寺廟裡久久思量,才發覺那梨樹在與不在都無甚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正如那倉央嘉措的描寫的那首詩一般:「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舍不棄。來我的懷裡,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想要尋道,其實答案已自在心中,懂得放下,即是入道。

三重:明心·此身已近桃花源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到:「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希望人世間能多些安寧歡樂,平靜祥和。

其實,我們也會對自己身處的現世懷有期望,有的人希望家庭和睦平穩,有的人祈求家人身體安康,有的人希望摯友三五共度良時,亦或者有的人希望財富滿堂,求得功名等等,這些都是桃花源。

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桃花源,所求並非都一樣。

作者青青在書中寫到:「有緣行至高家大院,平日裡見不到的地湧金蓮和大院,今日竟有緣入得,同行的樵夫也連連驚嘆緣分一事甚是奇妙。

出了街角看到一對斑鳩,樵夫才想起來,今日出門太匆忙,竟忘了給院子裡的小鳥放小米,也忘了給水盆裡加水。

原來樵夫的院子裡經常來鳥,他閒來拋洒家裡陳米,在睡蓮盆裡不斷續水。有時可以看見斑鳩帶著一家人前來吃糧,吃完理理羽毛,站在盆沿喝水,每天早上九點,下午三點,非常準時。

樵夫一想到斑鳩一家都在喝著自己續的水,他的心都溫柔了起來,像是與廣大無邊的世界有著聯繫。便匆匆忙回了家,微風扶起衣角,振起的波紋像極了展翅欲飛的斑鳩。」

誰說生活裡唯有功名利祿、豪車別墅才是人一生的追求。這簡簡單單與鳥為樂,也是桃花源的一種。只看身處其中的人如何看待罷了。

明白心中所求,即為近身桃花源。

四重:見性·行到水窮觀雲起

王維在《終南別業》中寫到:「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正是歲至晚年,也看盡了人世百態,明白人事無常,王維便想著隱居避世,超脫凡塵。如遇快樂的事,那不如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罷!也免得世間塵事不甚煩擾。

當人生達到了一個境界之後,就會明白,原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求得一個結果,心樂便好。

作者敘道:「日本吟松寺,民宿老闆馬爾·克姆在鷹山自然保護區內,照著蘇軾的那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靜身』過起了半隱居生活,在寺門前撿了小貓回去養,早餐也是臨著溪水而食。

溪水不倦地流著,櫻花也快開了,桌上的果醬與麵包、味道竟與這畫面是如此的相配。不禁想到芭蕉的俳句寫著『對著牽牛花,吃早餐的我--就是我啊,一個痴人罷了。』」

誰說此時,又不失為一種樂呢?情景相融,樂得自在。

作者寫的四重人生之境,問情、尋道、明心、見性,正如一株草、一棵樹、一枝花、一個人的慢慢成長路,唯有經歷才見得人生境地。

若心有不安,則多來讀讀這本書,品味有關於寺廟、人生的各種故事吧!幫你尋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定,讓腳下的路途走得更加堅實、更加穩當。

相關焦點

  • 緣起寺院照壁,情探廟宇之間:《空谷足音》尋訪寺院的靜美、緣禪
    這便是寺院的最美所在。青青的《空谷足音》便是一部漫遊寺宇的故事集。為什麼說是故事集?每一個寺院都伴隨著親身的經歷與傳說,與其講寺廟的起源,不如講自己與寺廟的機緣。我們談佛談寺,以為絕緣於世。而青青眼中的寺,一花一葉均是緣分。
  • 《空谷足音》:一位女記者與62座寺院的故事
    前段時間,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孔學堂書局的負責人趙宇飛先生告訴我,他們正在策劃出版一本《空谷足音·訪寺記——走近紅塵中的隱士》的書,並希望我能為此書作序。看了書稿,不禁一嘆,這仿佛就是一部當代的《洛陽伽藍記》。作者在七、八年時間裡遍訪華夏大地,問道終南,遊走閩越,尋訪了四十多家寺院,寫到山居的隱士,寺廟裡的僧人,客棧的主人,隱居茶庵裡的茶師……。
  • 空谷足音——韓少功
    而《六祖壇經》的清通和睿智,與時下很多貌似寺廟的佛教旅遊公司沒有什麼關係。佛學是心學。人別於一般動物,作為天地間物心統一的惟一存在,心以身囚,常被食色和沉浮所累。《壇經》直指人心,引導一次心超越物的奮爭,開示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開示人的自我救助法門。
  • 《空谷足音》創作過程
    創作更是眼光發現之後的靈性體現,沒有捷徑,沒有夾帶,只剩下單純的感動與敬畏,我想這是《空谷足音》誕生的源泉吧。《空谷足音》入選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自古有陶淵明悠然素心,藝術的境界亦然。內心的充實與畫面的淡泊成為無數畫人爭相拜走的信堂。
  • 以尋促改 選樹標杆 溫州啟動尋訪「最美工廠」工作
    今天,市委宣傳部和市經信局聯合開展「最美工廠」尋訪工作,引導全市企業從生產之美、創新之美、人文之美、環境之美4個維度進行提升,爭當「美麗溫州」的踐行者、製造業高質量發現的領跑者、智能製造的引領者,每年計劃尋訪「最美工廠」20家以上。
  •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通州區騎岸初中學生暑期最美勞動者尋訪
    炎炎夏日,還有很多最美勞動者奮戰在第一線,正創造著美好生活。騎岸初中尋訪最美勞動者的志願服務活動在熱浪滾滾的八月拉開了帷幕。志願尋訪組分工明確,準備充分,大家在學校團總支和紅會的組織下,班主任和家長們的精心指導下,各位同學有的在家裡讀有關勞動之書,學勞動技能,用自己勞動成果為家長送去一絲暖心的清涼;有的走出家門來到家長們勞動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去發現最美的勞動瞬間,去尋訪最美的普通勞動者;還有的學生拿起筆,寫下了自已尋訪的收穫與感言,勞動最美,勞動者最美
  • 「尋訪2020荊州最美教師」活動將評選出40名候選人
    為樹立教師職業敬業奉獻、積極向上、陽光幸福的良好形象,傳遞教育系統正能量,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由荊州市教育局支持,荊州日報社主辦的「尋訪2020荊州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啟動,截止目前,活動組委會共收到近百名老師的事跡材料。
  • 雲南最大最美的寺廟就在香格裡拉
    寺院建築金碧輝煌,殿中供奉了諸多佛像,不過寺廟內是不允許拍照的,大家記得做文明遊客哦!拜佛許願的香油費也不是強制的,隨喜也可以添一點。寺廟內還有非常精美的壁畫唐卡,技藝高超,每一副都是藝術佳品!值得好好欣賞。門票:通票全票90元,包含參觀費,景區區間車費以及講解費。
  • 【文明西青 創建動態】2018年度西青區「最美中學生」尋訪活動隆重舉辦
    為了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傳承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勵他們「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健康成長。2018年9月9日,「春暉大地孝慈中華」2018年度西青區「最美中學生」尋訪活動在西青區新聞中心演播廳隆重舉辦。
  • 「美麗河北 最美志願者」暨 「尋訪身邊的雷鋒」活動典型推選展示...
    投票頁面長城新媒體10月27日訊(記者張雅品)由河北省委宣傳部、河北省文明辦、省志願辦聯合主辦的「美麗河北·最美志願者」暨「尋訪身邊的雷鋒」活動典型推選展示10月28日開始接受廣大網民網絡投票評選。
  • 守得時光半生輕閒,覓得歲月一世安暖
    待你讀懂了靜默不語的時光,你才真正知曉了人生的真諦。老去的只是容顏,陽光豁達的你仍然擁有一顆永不蒼老的心,還有那永遠不會老卻的心中的愛與溫暖。心懷感恩,感恩生活,才有永恆的優雅與恬淡。優雅的女人由內而外透著淡淡的馨香,這是歲月沉澱下來的凝蘊,宛若入口苦澀,回味綿長的咖啡,又如清清淡淡的一杯茶香,止於唇齒,醉在心間。
  • 尋訪秦嶺觀音山:你肯定不敢相信,黃框那地方,還藏著一個南雅寺
    如果不是我標記了一個黃色的方框,你肯定不敢相信,那裡還藏著一座寺廟。那寺廟,就是觀音山南雅寺。30年前,比爾·波特先生在終南山尋訪隱士,第二次來到觀音山時,去的就是這個寺廟。在那裡,他見到了寺廟住持,已經七十一歲的常照法師。從岱頂前往南雅寺,中間有一個小山峰,峰頂被稱作彌勒臺。這次尋訪觀音山,我們一行共三人。
  •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新鄉校區開展尋訪基層民警...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喬玥 雒鑫明)7月27日,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新鄉校區暑期三下鄉「向最美逆行者致敬」雲尋訪團於線上採訪濮陽市公安局孟軻分局嶽村中隊,了解疫情防控期間基層民警的相關工作。四是做好防護文明執法。中隊嚴格要求做好單位和個人消殺,同時規範民輔警執勤執法行為,以良好的警容警姿、文明公正的服務態度贏得了轄區群眾的廣泛讚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公安民警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作為一名公安民警的責任與擔當,為人民群眾築起安全的屏障。
  • 被譽為蒲甘最美的寺廟,外形就像一座夢幻城堡,遊客來了就不想走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117,閱讀約3分鐘阿南達寺是蒲甘最美的建築之一,對於這座古寺帶給我們的震撼是始料未及的,或許沒有楊廣金塔的雄偉氣派,也沒有瑞山託塔的唯美浪漫,卻有著老人一般的沉靜安詳,卻從心底油生出濃濃的暖意。阿南達寺始建於公元1105年,整個寺院呈方形格局,而這裡最著名的是四尊姿態各異的金身佛像,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象徵著佛的普世觀。
  • 我走遍山西專逛廟會,鏡頭捕捉最美民間表情,尋訪傳統文化的魂
    我今年55歲,喜歡攝影二十多年了,最近這些年,我把業餘時間都用來拍攝山西古廟會,跑遍山西大地,尋訪了200多個不同信仰和風俗的古廟會,拍了數萬張照片,出版了《上廟的日子——尋訪山西古廟會》攝影專著並舉辦大型主題展覽,用鏡頭捕捉精彩瞬間和最美的民間表情,尋訪傳統文化的魂。
  • 人生最美是淡然,簡單、安靜、從容
    人生最美是淡然,簡單、安靜、從容。把過去的恩恩怨怨,都拋到腦後,能夠留下來的,是一份輕鬆自由的心情。人生一種千帆過盡之後的坦然,好像一個人經歷了一場浩劫,突然如釋重負。「人淡如菊,心淡如水」。往後餘生,不負不欠,不卑不亢,不驚不喜,活成了自己,活得真實,活得問心無愧。
  • 湛江舉辦「尋訪最美海島,感受海洋魅力」活動
    湛江舉辦「尋訪最美海島,感受海洋魅力」活動 2019-08-18 1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訪小康路,爭當小先鋒
    ——白甸鎮中心小學開展「紅領巾尋訪水美鄉村」活動【江蘇消息】為讓隊員深入了解黨的十九大以來,家鄉文化、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8月22日下午,海安市白甸鎮中心小學五中隊的部分隊員在輔導員的帶領下,開展了「紅領巾尋訪水美鄉村」活動。
  • 泉州尋訪綜述
    6.21結束潮州尋訪活動青睞會員乘高鐵歷2小時到了泉州,當地文化學者泉州通劉平一老師冒著暑熱來迎接我們。 泉州,是官方認可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唐代中期,它與揚州、廣州、交州並列當時的四大貿易港口,宋元時期經濟達到空前繁榮。馬可·波羅在遊記裡聲稱,這裡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港口。
  • 日本寺廟金句火遍中國:「不是髮際線後退,而是人生在進步了 」
    電話掛了翻動iPad時總要習慣性舔下手指孫子怒了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們,小七發現在日本寺廟中也有很多「段子手」,寺廟通過公開募集欄的人生標語的內容,用幽默的方法來讓世人放下執念,而這些文案都由方丈抄寫後再展示到募集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