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現代人最喜愛的生活方式。旅行是通過特定的方式,來感受過程中的景色和事物,行萬裡路,讀萬卷書,旅行是帶有強烈目的的一種行為。
所以,小編更注重旅行,注重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更加注重其人文特徵。現在,小編著重來聊聊旅行中必須把握的五大要素。
目的地
到什麼地方去,是旅行的第一要素。你喜歡什麼,是選擇旅行目的地必須首先考慮的。如果你喜山,就把大多數認同的名山放在篩選目錄中。因為每次你的出行,不可能把所有名山一網打盡。因此,你心中要有個先後次序。按喜愛程度,把名山排個序,最喜愛的先去。比如小編,特別喜歡黃山,已經去過三次了,以後還要去。如果你喜歡水,就把好水的景點納入自己的視野。比如九寨溝,有「九寨歸來不看水」。所以,旅行目的地的選擇要按自己的喜好來排,不能人云亦云,如果跟別人去了,也會後悔,壞了心情,也影響了別人。
身體狀況
旅行也是需要一個好身體的。沒有一個好身體,山爬不動,甚至連景區的平路都路走不動,那你旅行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很多人在旅行後,總會說:玩也累啊。這說對了,遊玩是最累的活動之一。特別是旅行,因為一般意義上的旅行並不能在一天兩天內完成,有時需要好多天,連續性地行走,包括乘座車船,都是非常消耗體力的。所以,在你計劃要旅行前,應加強身體鍛鍊。你只有一個強壯的身體,才是旅行最基本的要素。
經濟條件
你計劃去一個地方,旅行目的地有了。你能夠連續行走很多天,感覺不到很累,你有一個身體保證了。接下來是你的經濟力能不能支撐你的旅行願望。不論何種方式的旅行,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支撐。你有多少錢,就去玩多大的地方。吃、住、行就有什麼樣的標準。你如果非常有錢,那就可以用「私人定製」來旅行,你可以有專門的車接送,住高檔酒店,吃當地最有特色的食物。但如果你的經濟條件一般,就只能「看菜下飯」了。所以,經濟條件是決定旅行的非常重要的前置條件。
旅行方式
現代旅行方式有很多種。以跟隨方式來劃分,有跟旅行社、自助遊。按出行交通工具分,自駕,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究竟發何種方式出行,以各自的喜好和條件來考量,沒有哪一種絕對的好。如果你年紀較大,跟隨旅行社比較好,因為行程吃住都會給你安排得妥妥,不必你自己操心。如果你精力好,又有比較可靠的車輛,就可以考慮自駕。如果你覺得自駕開車累,就可以考慮坐高鐵到目的地的大城市,若允許再行包車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哪種方式好,只有你自己考量才行。小編最喜歡的是乘坐高鐵,再乘坐不同的公共運輸,慢慢地玩,慢慢地看。最不喜歡的跟團遊,除了行程給你安排好了,吃飯有地方,沿途有講解,其他的實在是太水了。不停地推銷自助項目,飯菜是最難吃的,到了一個景點,規定時間,景色再好,你得遵守她們規定的時間,太不自由了。
旅行同伴
最後一點,就是和誰去旅行。如果你是一家人出行,那就好,一般不會發生因大的分歧產生矛盾。如果是跟旅行社旅行,同伴的選擇性非常小。但如果是自助旅,就應該考慮好和誰去的問題了。有一句話說得好:「到哪旅行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去。」選擇同伴,要考慮雙方的愛好是否大致相同,不然到了一個地方,你覺得好玩,對方覺得一點兒意思都沒有,你要多玩一會兒,她說沒勁要走,這樣的情況多了,即便是再好的景色也可能索然無味了。再就是雙方的消費觀念和水平要大致相當。你覺得這種食物好吃,也能夠消費得起,可對方覺得不好吃,還死貴,如果是這樣,可能你就想到的不是於得如何,是如何早點結束旅行。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選擇獨自一人遊,這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但這種方式也有缺點,就是安全性差,一個人旅行可能會比較孤獨,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如果你不能接受獨行的孤寂,那就選擇一個或幾個同伴一起出行吧。
結束語
當然,旅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方式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但也有其內在的一些規律和通常規則。如果你把控好了,對你的旅行肯定有幫助。所以,在你出發前,你想想以上五個方面的事情,把規劃做好,把可能遇見的困難和問題在腦子中留存下預存幾個解決的方式,這樣做到有備無患,這樣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你也可以來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過,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只是少數。很多人、很多時候,你根本就不能說走就走。
最後,祝你旅行愉快!